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T、MRI及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临床价值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胆道结石是国人常见病、多发病,超声检查可以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而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受肠道气体干扰,超声诊断价值有限。CT可以明确诊断高密度结石,对各种等密度或低密度结石CT诊断也有困难,往往需要MRI或MRCP进一步检查,为评价CT、MRI或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优势与限度,笔者对50例临床、超声疑诊胆总管结石同时经CT、MRI和MRCP检查的患者行回顾性评价,根据手术所见对比分析CT、MRI和MRCP的诊断能力和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超声疑诊胆总管结石患者共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49.5…  相似文献   

2.
胆总管结石的超声和CT诊断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与CT检查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6例住院病人的术前B超及其中163例的CT影像资料,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其漏误诊原因。【结果】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84.3%(182例)、漏诊率6.94%(15例)、误诊率8.8%(19例);CT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58.9%(93例)、漏诊率40.5%(66例)、误诊率3.1%(5例)。【结论】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优于CT,特异性低于CT,两种方法均有局限性,综合来看B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胆总管下段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胆总管下段疾病患者68例,其中胆总管下段结石30例,胆总管下段肿瘤12例,壶腹部肿瘤10例,胰头癌5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11例,对比所有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误诊率、漏诊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10.5%、40.0%、60.0%、89.5%、81.8%、73.9%、76.5%;与CT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RCP相比,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偏低,漏诊率偏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诊断一致,而MRCP相对诊断价值高,但其费用昂贵,故胆总管下段结石检查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0例。良性嗜铬细胞瘤3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USG、CT、MRI、131I-MIBG SPECT检查定位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96%,95%,100%。结论:应用综合影像技术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一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RCP-MIP)重建图像、重建图像结合原始图像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2005年5月10日至12月20日期间,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45例,在2d内先行MRCP检查,再行ERCP检查。内镜下取石术明确诊断结石38例.外科手术明确诊断2例,共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40例。MRCP由2位放射科医师做出诊断,ERCP诊断由施术者会同放射科高年费医师共同做出。对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对比较的显著性检验采用)χ2验。结果:单纯MRCP-MIP重建图像对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0.0%、60.0%、68.9%;重建图像结舍原始图像分剐为90.0%、40.0%、84.4%:ERCP分别为92,5%、100%、93.3%。MRCP-MIP重建图像与ERCP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重建图像结合原始图像与ERCP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MRCP-MIP重建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ERCP相仿,单纯MRCP-MIP重建图像敏感度和特异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申玉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48-794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手术记录,对比分析超声检查方法与手术结果。结果超声检查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为97.6%(205例),漏诊率为1.8%(4例)误诊率0.6%(1例)。结论采取多种方法检查可以提高胆总管结石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为金标准,回顾性比较超声内镜(EUS)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同时安排EUS和MRCP检查,以研究两种诊断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经开腹手术、LC或ERCP证实合并胆总管结石48例,术前EUS和MRCP检查的确诊率分别为95.7%和93.3%,敏感度分别为97.8%和97.7%,特异度分别为93.9%和91.9%,其中3例胆总管末端微小结石,MRCP漏诊而被EUS诊断。结论 EUS和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率都很高,且效果相当,但在微小结石诊断方面,EUS稍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结右的超声和CT诊断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与CT检查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6例住院病人的术前B超及其中163例的CT影像资料,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其漏误诊原因.[结果]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84.3%(182例)、漏诊率6.94%(15例)、误诊率8.8%(19例);CT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58.9%(93例)、漏诊率40.5%(66例)、误诊率3.1%(5例).[结论]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优于CT,特异性低于CT,两种方法均有局限性,综合来看B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技术在诊断可疑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中差异,探讨MPR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胆道扩张的患者行MSCT扫描.两位医师进行盲法阅片,以手术或胆道造影为标准,比较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对胆总管结石检出的差异,评价了增强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图像的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上三者对不同类型结石的诊断差异.结果 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2.1%和89.3%,特异性分别为77.8%和88.9%,准确性分别为80.4%和89.1%.在结石诊断中,增强后MPR图像的价值显著高于增强后横断面扫描图像(P<0.05).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对软组织密度结石(6/8例,8/8例,8/8例)和胆汁密度结石(0/4例,2/4例,4/4例)的检出不同.结论 增强后MPR提高了低位胆道梗阻的鉴别诊断能力,有利于常规平扫或增强横断面扫描图像难以发现的胆汁密度结石及小结石的检出,且能直观显示胆道内结石的数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与18F-FDGPET/CT显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小结节患者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18F-FDGPET/CT显像资料,计算并比较2种方法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48个甲状腺小结节中,37个为恶性结节,11个为良性结节,剪切波弹性成像与18F-FDGPET/CT显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分别为91.89%(34/37)、81.82%(9/11)、89.58%(43/48)、94.44%(34/36)、75.00%(9/12)和29.73%(11/37)、72.73%(8/11)、39.58%(19/48)、78.57%(11/14)、23.53%(8/34);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优于18F-FDGPET/CT。  相似文献   

11.
泌尿系统结石简称尿结石或尿石病,是指在泌尿系统内的尿液沉淀性聚集物,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疾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尿结石的形成受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气候、季节、水质、职业、社会经济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学者研究认为结石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王莉萍  夏晓辉  龙湘党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218-1219,1222
【目的】探讨超声、CT在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7例(胆总管癌6例,壶腹癌13例,胰头癌8例)术前超声、CT特点及诊断情况。【结果】超声、CT均可较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梗阻部位及病变特性。其定位诊断正确率超声为1000.4(27/27),CT为100%(22/22),但超声定性诊断正确率为48%(13/27),CT为45.5%(10/22)。【结论】超声在诊断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为一种价格低廉,无创伤检查,可作为诊断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7岁。主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黄疸就诊。超声检查:胆囊体大,横径4.3cm,长径25.7cm,壁厚0.5cm,于其底部见范围为7.4cm×3.1cm的密集回声点沉积,左、右肝内胆管均扩张0.9cm,胆总管扩张3.1cm,沿其走行观察,于距肝门9.5cm处胆总管后壁见2.8cm×1.1cm的中等回声区后无  相似文献   

14.
魏炜  艾红  金晨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8):1225-122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CT、MRI检查眼部占位性病变,探讨眼球恶性肿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探头频率7.5—10MHz)、CT、MRI对30例(33只眼)眼球恶性肿瘤进行检查,观察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眼球恶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可以清楚显示瘤体内的钙化及血流分布情况,CT能够显示肿瘤向眼眶及颅内侵犯程度,MRI在显示肿瘤继发的眼内损害(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出血等),以及向眼外浸润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眼球肿瘤方面各有优缺点,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提高肿瘤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胆总管结石及胆总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扩张胆总管进行三维超声成像,描述了胆总管内结石及胆总管癌病变的立体图像特征。图像采集方法为磁场空间定位自由扫查。结果:三维超声成像所见图像逼真清晰、形态直观、立体感强,并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其表面结构,尤其是胆总管癌对胆总管壁的浸润情况。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对胆总管病变的诊断及制定方案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2D-MRCP、3D-MRCP及2D-FIESTA序列诊断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2D-MRCP、3D-MRCP和2D-FIESTA在胆总管结石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的2D-MRCP、3D-MRCP和2D-FIESTA序列的MR表现。结果50例中2D-MRCP发现胆总管结石44例(88.00%),检出结石54枚(54/68,79.41%);2D-MRCP结合3D-MRCP发现46例(92.00%),检出结石61枚(61/68,89.71%);2D-MRCP、3D-MRCP结合2D-FIESTA序列发现49例(98.00%),检出结石67枚(67/68,98.53%)。结论2D-MRCP、3D-MRCP结合2D-FIESTA序列对胆总管结石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EUS和ECT在甲状腺低回声结节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86个确诊的良恶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行ECT和CEUS,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同时绘制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 186个甲状腺低回声结节,病理诊断良性结节117个,恶性结节69个,良性结节在注射造影剂后以高增强和等增强为主,恶性结节以低增强为主.CEUS诊断甲状腺低回声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6.96% (60/69)、88.89% (104/117)、82.19%(60/73)、92.04% (104/113)和88.17%(164/186);ECT诊断分别为60.87% (42/69)、78.63% (92/117)、62.69%(42/67)、77.31% (92/119)和72.04%(134/186).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和ECT诊断甲状腺低回声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和0.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较ECT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rue FISP与MRCP序列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材料与方法:对30例经ERCP或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前True FISP及MRCP序列扫描,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别作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e FISP像、MRCP像均可显示胆总管的扩张.True FISP像、MRCP像对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2.5%、93.3%;其中5例胆总管小结石及2例泥沙样结石True FISP未检出,4例胆总管末端结石MRCP未检出,结合两种序列对结石的检出率为97.8%.结论:True FISP序列对胆总管的管壁和管周组织显示较好,有利于末端胆总管结石的检出,MRCP有利于胆管系统的整体显示,对胆总管小结石及泥沙样结石显示较好,结合两种序列可对胆总管结石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现将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扫描血管造影(M RA)诊断脑动脉瘤的对比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可疑为脑动脉瘤(AN)患者11例,均经CTA、M RA检查;男7例,女4例,年龄38~69(平均43)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例,单侧眼球不同程度的突出和视野改变2例,头痛及视物不清等症状1例。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手术,其余对症观察治疗。1.2成像技术采用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行脑部血管造影扫描,技术条件为120 kV,300~370 mA,SFOV为25 cm,DFOV为18~23 cm,探测器组合16×0.626,准直10 mm,p itch 0.562:1,speed(mm/rot)5.62,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在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伴有髋部不适、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全部患者核素骨显像和MR检查均于5日内完成,并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22例患者的44个髋关节中,共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关节炎性病变4髋,其中1例患者为强直性脊柱炎.MRI发现股骨头坏死17髋,髋关节炎4髋;SPECT/CT融合图像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髋关节炎4髋,且核素骨显像浓聚或稀疏区与MRI征象之间均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两种显像方法在诊断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相当,两者互为补充,且SPECT/CT融合图像可区分髋臼与股骨头病变,较单纯平面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