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5g/L二甲基苯并蒽丙酮溶液涂布地鼠颊囊粘膜每周3次共6-12周,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用药6周药有37.5%地鼠颊囊粘膜表现为单纯性上增生,62.5%为非典型上性皮增生;9周后有25%为非典型性上皮增生;而75%为原位癌;12周后有12.5%为原位癌,87.5%为早期鳞状细胞癌;用药至第12周而观察到18周时,所有动物均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丙酮无致癌作用。DMBA所诱导的地鼠颊囊癌类似于人类口腔  相似文献   

2.
用光镜观察致癌剂二甲基本并蒽(DMBA)诱发89只金黄地鼠颊囊在不同时期的癌变过程,其结果显示,在连续涂布0.5%DMBA3周后出现轻度上皮异常增生,连续涂布5周即出现中度异常增生,6周至9周均出现重度异常增生甚至原位癌,提示0.5%DMBA诱发金黄地鼠颊囊出现异常增生的最初时间为第3周,6周后即已发展至原位癌,也进一步提示1~3周是研究金黄地鼠颊囊出现上皮异常增生的最初阶段。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金黄地鼠颊癌模型,探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处理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3、6、9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处理。利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地鼠颊粘膜PCNA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和少数棘层细胞,3周单纯增生类似正常,6 ̄9周上皮呈不同程度异常增生,P  相似文献   

4.
在以0.5%DMBA丙酮液涂抹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取材活检,镜下观察其组织学改变及肥大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地鼠颊囊粘膜结缔组织的肥大细胞较对照组增多,有显著性差异,乳头状增生时,肥大细胞增加达到高峰且聚集成巢状。提示在0.5%DMBA丙铜液涂抹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变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金黄地鼠颊癌模型,探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处理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3、6、9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处理。利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地鼠颊粘膜PCNA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和少数棘层细胞,3周单纯增生类似正常,6~9周上皮呈不同程度异常增生,PCNA表达扩展至棘层,甚至全层,与异常增生程度呈正相关;12周鳞癌形成时,PCNA表达明显增加,且见明显异质性。结论:DMBA诱导地鼠颊癌发生过程中存在PCNA异常表达,且与癌变进展有关,提示PCNA表达可作为口腔癌变监测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阻断金地鼠颊囊癌变的光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甲基苯并恩(DMBA)诱导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模型,结果发现不典型增生以及原位癌最早出现时间分别为涂DMBA3周和6周,远期致癌情况最早出现于涂DMBA4周者。比以往报道时相提前。以单方和复方绞肌蓝喂服,经光镜观察发现:服药组比模型组6周时癌变率低;涂DMBA3周后远期观察不典型增生有逆转现象,提示绞股蓝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单方与复方疗效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化学致癌诱导实验性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结缔组织发迹及其肿瘤起源和意义。方法年轻金黄地鼠,用0.5%DMBA(二甲基苯Peng蒽)丙酮液涂抹其右侧颊囊;对照组仅纯丙酮涂或不处理。3、6、9、12和16周分批处死动物,观察诱癌区病理组织学改变;拟有结缔组织恶赌中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DMBA诱导地鼠夹囊癌第7周起,于每次涂布DMBA前一小时用肝素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u/ml)混合液给实验组地鼠腹腔内注射(0.4ml/100g),至第18周,其过程中记录每只地鼠颊鼠癌时间(以粘膜出现三向平均直径为3mm肿瘤块的时间为准),并与对照组(单纯诱癌而不给抗凝处理)比较,结果实验组地鼠颊囊癌变时间平均比对照组延长32.6天(P〈0.01)。经血液流变和微循环检测证实,两组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对金地鼠颊囊癌变影响的光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和研究防止口腔粘膜白斑癌变的有效药物,作者采用二甲基苯并蒽(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诱导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模型。结果发现:不典型增生以及原位癌最早出现的时间分别为涂DMBA3周和6周。远期致癌最早出现于涂药4周者,比以往报道提前。实验证实绞股蓝对防止口腔白斑癌变有肯定效果,且对涂药3周组远期观察有不典型增生逆转现象。复方制剂比单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金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p65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家族成员中的一个重要亚基p6 5在DMBA诱导的金地鼠颊囊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金地鼠颊囊癌变的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2组配对金地鼠正常颊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组织所提取的核蛋白中p6 5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正常颊粘膜和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未见明显的p6 5表达,且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的出现,p6 5表达增强,较正常组和单纯增生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 5的表达进一步增强,与正常组和异常增生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p6 5在金地鼠颊囊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被激活。P6 5在金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异常,尤其是在上皮异常增生阶段的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1.
金黄地鼠舌癌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成功地建立金黄地鼠舌癌模型。方法:采用0.5%DMBA丙酮液涂布右舌侧缘局部机械刺激。结果:18周后成功地建立了金黄地鼠舌癌模型。在舌癌诱发过程中,舌粘膜经历了癌前病变和成癌两个时期。在癌前病变中又分为炎症、变性、再生和单纯上皮增生四个阶段,而癌变阶段则表现为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和浸润性鳞癌三个阶段,该模型的组织学改变和人舌粘膜白斑及鳞癌基本一致。结论:该模型具有较稳定、重复性好、易建立、成癌率高等优点,和人舌癌的形成极其相似,为舌癌的病因学、生物学及治疗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增生口腔粘膜上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为证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这一非癌前病变与其他因素结合后是否可以促使癌变发生而设计此实验。选用金黄地鼠分为7组,以DMBA造成上皮增生拟白斑,再加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结果说明,单纯DMBA涂抹2周或4周观察,4,8及12周,仅DMBA4周后观察12周有1例皮重度异常增生,涂抹DMBA6周+白色念珠菌组中,全部42史动物均有癌发生,且肿物体积大而多发。本实验结论,口腔粘膜的上皮增生病变如发生白色念珠  相似文献   

13.
1954年 Salley 首次成功地用化学致癌剂DMBA(二甲基苯并蒽)涂布于金黄色地鼠(hamster)颊囊,产生了肿瘤。自那以来,很多学者对地鼠颊囊化学致癌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并利用此动物模型研究化学药物、免疫抑制剂、免疫促进剂及手术等因素对口腔粘膜鳞癌的作用。大多数学者认为:实验地鼠颊囊癌是一个简单、重复性好、稳定性好、易于建立的口腔内化学致癌动物模型。在致癌的过程中,受化学致癌剂 DMBA 作用的颊囊粘膜表现为增生、乳头状瘤、原位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病理过程。其可作为各种分化良好的人类口腔粘膜癌模型,利用此动物模型,可对各种全身  相似文献   

14.
实验选用48只金黄地鼠做实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其中4组用0.5%DMBA丙酮溶液涂布颊囊粘膜诱癌,第9周时粘膜癌变。分别于6、9、12、18周日才进行P—LPO和E—SOD测定,动态地分析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过氧化脂质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P—LPO和E—SOD含量变化与肿瘤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诱癌早期,肿瘤未出现时,P—LPO呈逐步上升趋势,E-SOD则逐步下降;肿瘤生成后,前期P—LPO开始下降,但未低于正常水平,后期则急剧升高并超过癌变前最高水平,而E—SOD在肿瘤早期便急剧上升并持续到后期与P—LPO呈高含量水平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自由基和其清除物含量的测定对预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提供诊疗依据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对109例金黄地鼠颊囊粘膜标本作免疫组化染色及网格计数和形态学观察,发现正常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基底层有少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而上皮异常增生以及癌变时,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PCNA阳性细胞率也相应增加。统计学分析显示:正常粘膜各级上皮异常增生以及癌变各组间PCNA阳性细胞率有显著差异(P<0.05),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中涂DMBA6周与7周的PCNA阳性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涂DMBA7周,8周,9周之间,其PCNA阳性分级无差异(P>0.05),提示PCNA可作为动态观察癌前病变过程中细胞增殖程度的一种检测指标,它的敏感性强于光镜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16.
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为检测指标,对DMBA诱导的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模型进行动态观察,并与常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发现动物模型的上皮由正常→癌前病变→癌的连续病变过程中,BrdU阳性细胞标识率呈规律性增高趋势。且其峰值所在分级与常规病理诊断间有大致对应的关系。说明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具有细胞异常增殖的细胞动力学基础。BrdU可以作为诊断癌变和提示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的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口腔上皮组织癌和癌前病变的细胞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采用Saley的DMBA涂布诱导法,建立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模型,并用溴脱氧尿苷流式细胞动力学检测方法,对30只叙利亚种金地鼠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涂药组光镜下的细胞病变程度随涂药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而空白对照组无变化;FCM检测显示涂药组与对照组在S期阳性细胞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在光镜下表现为轻度不典型增生时,FCM检测结果也有显著差别。结论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具有细胞异常增殖的细胞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烟草特异性亚硝胺对地鼠颊囊粘膜的作用。方法 以烟草特异性亚硝胺及尼古丁涂抹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共6个月。结果 颊粘膜几科100%产生改变,主要为上皮增生及过角化,并有上皮异常增生产生。结论 烟草特异性亚硝胺对地鼠颊粘膜有较大危害,可引起粘膜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9.
地鼠颊鼠癌生成过程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组用于空白对照,其余3组0.3%二甲基苯并蒽丙酮溶液涂布颊囊粘膜,每周3次诱癌,至第6,9,12周时颊粘膜依次表现为白斑,原位癌和浸润癌因诱癌全过程中动态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发现,癌变前得均无变化,肿瘤生成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此变化随肿瘤的继续生长而加剧。本文还对上述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金黄地鼠颊囊癌前病变癌变的综合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DNA含量(DI)、倍体、S期细胞比例(SPP)、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指数(APO)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癌变监测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应用流工细胞仪(FCM)、免疫组化等方法对DMBA致地鼠颊囊粘膜癌前病变及癌变过程中的DNA含量、倍体、SPF、AgNOR及APO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在Ⅰ-Ⅳ组间(Ⅰ组为正常颊囊粘膜、Ⅱ组为上皮单纯增生、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