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处方及运动疗效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周勇  李靖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492-3493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及治疗OP的运动处方。方法 将2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按病情平分成A,B两组,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患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结果 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 不同运动对原发性OP患的治疗作用,疗效有所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影响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个人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经过2~3个月治疗后,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骨密度、疼痛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1),疼痛及临床症状改善(P<0.01),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运动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是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其他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运动联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O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运动与药物联合治疗,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腰椎2-4(L2-4)骨密度及非优势骨侧端(Total)骨密度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水平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P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运动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可提高患者骨密度及IGF-Ⅰ表达,降低IL-6、TNF-α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钙素与碳酸钙复方制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疗效。方法:集取老年性OP患者60例,随机分降钙素组30例,碳酸钙复方制剂组30例,比较两种药物治疗前后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变化及对老年性OP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降钙素治疗后1年随访,总有效率为77%,骨密度增加率为2.88%,与碳酸钙复方制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年随访,总有效率为97%,骨密度增加率为3.88%,且无不良反应,与碳酸钙复方制剂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降钙素与碳酸钙复方制剂比较,治疗老年性OP的效用更为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不尽一致,效果也各不相同,观察运动疗法与磁疗、光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腰背痛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执行相同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磁疗与光疗及有氧运动、负重运动等。治疗前后测量L2,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及骨痛状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L2,C7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提高明显[治疗前后的值分别为(0.65±0.12)和(1.01±0.10),(0.61±0.11)和(0.86±0.08),(0.58±0.10)和(0.76±0.05)g/cm2];骨痛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2.58,P<0.05)。结论运动疗法与磁疗光疗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腰背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骨补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骨补方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门诊120例,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药骨补方+降钙素+钙剂;对照组:降钙素+钙剂:1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结果A组疼痛极点由治疗前的1.97降至1.06(P<0.01)。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B组疼痛极点由治疗前的1.76降至1.64(P>0.05),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的疼痛缓解及骨密度改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中药骨补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和骨密度的改善作用明显,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渐进抗阻训练结合阿仑膦酸钠疗法对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的效果。方法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接受渐进抗阻训练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B组仅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吸收仪分别测量腰椎骨密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提高(4.520±0.68)%,B组提高(0.100±0.01)%,两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渐进抗阻训练结合阿仑膦酸钠疗法可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的骨密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服用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肺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腰背痛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02-01/2004-12于洪区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浸润性肺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主要表现腰背痛及胸椎和腰椎正侧位X射线显示的骨质稀疏,椎体变形。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抗痨及补钙等药物治疗,运动组同时采取步行有氧耐力运动干预,速度80~100步/min,行走距离1.0~5.0km,时间15~20min/次,2~4周运动时间可逐渐增加,最长60min。运动频度3次/周。自觉运动强度在12~13运动当量范围,锻炼时间6个月。疗效评估:①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腰椎椎体前后位骨密度,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正常值25%以上,为诊断骨质疏松金标准。骨质疏松的X射线特征根据骨小梁形态分度法由轻到重分为4度。初期:整个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细。Ⅰ度:横行骨小梁减少,纵行骨小梁明显。Ⅱ度:横行骨小梁进一步减少,纵行骨小梁变粗。Ⅲ度:横行骨小梁几乎消失,纵行骨小梁也不明显)。②腰背痛评分标准:疼痛持续而明显1.5分;疼痛时轻时重1.0分;劳累后疼痛或轻微疼痛0.5分;无疼痛0分。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测评。③根据腰背痛和脊柱X射线骨质稀疏分度法及骨密度,运动组患者于运动后进行疗效测评。疗效评估标准:症状消失(腰背痛完全消失,脊柱X射线片显示正常至Ⅰ度改变,或骨密度无异常),好转(腰背痛症状基本消失,但脊柱X射线片显示Ⅱ度以上无改变,或骨密度由中重度变为正常或轻度)无效(腰背痛无改变,脊柱X射线片或骨密度测定无变化)。用t检验行组间显著性测试。结果:纳入72例,无1例脱落,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87±0.16,0.68±0.15g/cm2,t=5.198,P<0.05);腰背痛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565±0.15,0.395±0.11,t=5.484,P<0.05)。运动组患者运动后腰椎骨密度较运动前明显增加,腰背痛症状显著改善。②运动组患者运动6个月后症状消失占11%(4/36)、好转占36%(13/36)、无效占53%(19/36),总有效率47%(17/36)。结论:有氧运动疗法不仅有缓解骨丢失及增加骨密度作用,还可缓解患者腰背痛症状,能有效改善肺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汤加运动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桡骨远端骨密度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2004-07铁岭市中心医院骨科门诊就诊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仅服用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则做有计划的运动并服用补肾通络汤。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桡骨远端骨密度犤(0.69±0.58)g/cm2犦明显高于对照组犤(0.55±0.42)g/cm2犦(t=2.16,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加运动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桡骨远端骨密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促进技术组(A组),传统针灸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5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A、B组治疗后患肢恢复至BrunnstromⅣ级以上的患者数和FIM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BrunstromⅣ级以上和FIM评分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提示促进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且比传统针刺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的动员及对缺血下肢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B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C组仅作皮肤切开缝合。建模1周后A组大鼠跑步训练(30 min/d)。B、C组日常活动,1周后通过细胞培养,观察外周血EPCs数量的变化,4周后检测缺血组织块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A组外周血培养的EPCs平均为(14.18±2.60)个/HPF,显著高于B组为5.59±1.34/HPF,P<0.01;A组MVD:39.94±4.01/HPF,显著高于B组(27.23±3.64)个/HPF,P<0.01;B组的外周血EPCs、组织MVD均明显高于C组(P<0.01),A、B、C 3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动训练能动员骨髓EPC,促进缺血肢体血管形成,改善局部血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运动处方对提高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术后老年患者活动耐力及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6例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术后老年患者,根据收治的不同病室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根据运动处方进行功能锻炼,包括制定运动处方模板、护理人员培训、运动计划制定与实施等.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3.
社区颈椎病患者运动康复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全身性拳操运动结合局部颈椎操锻炼(定量运动)对社区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上海市南京东路街道某社区35—74岁常驻居民1457人进行社区慢性疾病的入户问卷调查,检出既往医院有明确诊断的颈椎病患者,由专业医务人员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对其中114名颈椎病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包括中等强度的全身性拳操运动及局部颈椎操,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14例颈椎病患者经过3个月运动康复后,治愈44例(38.6%),显效40例(35.1%),有效25例(21.9%),无效5例(4.4%),治愈显效率73.7%,总有效率95.6%。研究发现,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愈显效率要显著高于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患者(P<0.01),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病程在5年以内的颈椎病患者治愈显效率远高于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P<0.01)。结论:在社区范围内组织颈椎病患者进行定量的拳操运动并结合颈椎操锻炼,可有效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运动疗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运动治疗组,每组20只。通过挤压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损伤小鼠模型。对各组小鼠脚趾形态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进行评估。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神经纤维的形态及数量。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小鼠坐骨神经损伤部位远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使用real-time PCR检测与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坐骨神经损伤组小鼠脚趾不能张开,SFI高且下降速度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坐骨神经损伤组比较,运动治疗组小鼠脚趾张开功能轻度恢复,SFI下降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坐骨神经损伤组受损部位远端神经纤维数量少,密度低;而运动治疗组受损部位远端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均升高。电镜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坐骨神经损伤组小鼠受损部位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坐骨神经损伤组比较,运动治疗组小鼠受损部位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坐骨神经损伤组BDNF,Mpz和Cdh1基因表达均降低(P<0.01或P<0.001),Artn基因表达升高(P<0.001);与坐骨神经损伤组比较,运动治疗组BDNF,Mpz,Cdh1,Gap-43,cJun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1或P<0.001),Artn基因表达降低(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邱琼  成沛玉  彭翠娥  彭丽彬  李理 《现代护理》2007,13(8):2066-2068
目的探讨有氧健肢训练康复操(有氧运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按有氧运动康复操运动处方的3个不同的阶段进行锻炼;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锻炼。于术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术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2周行术侧上肢容积测量。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肩外展、内收、前屈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操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预防和缓解患肢肿胀,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在护士职业性腰痛(OLBP)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职护士81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7名。A组接受空白干预;B组接受运动疗法干预;C组接受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在干预前、干预12周后分别采用OLBP发生率、病假天数、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护士OLBP发病及相关误工情况、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2周后,A组WA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W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SF-36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WA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干预12周后,B组与A组相比,WAI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但OLBP发生率、病假天数、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相比,OLB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WAI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病假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相比,仅WAI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可有效降低护士OLBP的发生率,提升护士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在护士OLBP预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运动训练(UWTT)和普通平板运动训练(LTT)对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轻、中度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普通平板运动组(20例)及水中平板运动组(2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普通平板运动组和水中平板运动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普通平板运动训练和水中平板运动训练。训练频率均为每天1次,每周5天,持续12周。观察以下指数在治疗前后的评估结果:踝肱指数(ABI);PAD运动能力相关指标:运动平板测试、小腿经皮氧分压(TcPO_2)、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MWDT)及行走受损问卷(WIQ);骨骼肌力量及平衡能力相关指标:肌肉力量测试、富尔顿高级平衡量表平衡评分(FAB-scale)。结果:所有测试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平板运动及水中平板运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BI、诱发跛行疼痛时间及达到跛行严重疼痛时间、TcPO_2、6MWDT、WIQ、肌肉力量、FAB量表评分值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普通平板运动及水中平板运动诱发跛行疼痛时间及达到跛行严重疼痛时间均明显延长(P0.001),TcPO_2、6MWDT、WIQ、肌肉力量、FAB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水中平板运动与普通平板运动相比,诱发跛行疼痛时间及达到跛行严重疼痛时间、6MWDT、肌肉力量、FAB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普通平板运动组与水中平板运动组均可以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且水中平板运动效果优于普通平板运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有氧组(n=24)和对照组(n=23)。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有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运动平板进行有氧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量优势下肢股四头肌肌力,6min步行试验测试患者运动耐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训练12周后,有氧组股四头肌伸膝峰力矩(PT)、总做功量(TW)和平均功率(AP)均较训练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MBI较训练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2组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有氧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氧训练可有效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运动疗法在心脏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心脏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21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均接受功率自行车或/和跑台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并采用常规心电运动试验对康复训练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运动训练后,运动时间和最大运动负荷显著增加,安静时,心率、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血压乘积均显著下降(P<0.05,P<0.01),安静时心电图最大ST段压低明显改善(P<0.01);同等负荷量运动时,心率、血压、心率-血压乘积及运动诱发的最ST段压低与安静状态时有相似的改变(P<0.05,P<0.01)。结论:心脏术后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加体能,减轻心肌缺血,增加心肌储备功能,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远程居家运动训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出院患者运动耐力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和试验组(n=59).对照组给予日常宣教,试验组使用运动康复软件进行远程居家运动训练.在治疗前、6周治疗后和24周随访评估6min步行距离(6MWD)和下肢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