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东垣妇科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李东垣的妇科学术思想与其所著<脾胃论>之元气阴火学说的关系.李东垣论妇人经闭、崩漏、带下,认为多因脾胃虚损、中气下陷、阴火亢盛、湿热下注所致,故治妇人经闭,主张以补血泻火为主;治妇人崩漏,以补气养血,升提举陷,泻阴火为主;治妇人带下,以益气补血、温补脾阳、祛下焦寒湿为主,由此形成具有治疗特色的妇科治病模式.对李东垣的妇科用药和药物归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现频次较高的均为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其中归脾经的中药有当归、炙甘草、人参、白术、升麻、黄芪、甘草,可补脾益气升阳;柴胡、川芎归肝、胆经,益胃升阳.黄柏、黄芩、黄连分别泻肾、肺、心火,有泻阴火功能.由此可见李东垣脾胃元气阴火学说与其妇科学术思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漫谈香薷散     
香薷散,一名“香薷饮”,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是一首治疗暑病的代表方剂。其药物组成为:“香薷一斤,白扁豆(微炒)、姜厚朴各半斤。”由于药仅三味,故有“三物香薷饮”之名。  相似文献   

3.
口腔溃疡是一种基层常见病,主要引起疼痛,给病人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且往往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笔者近年来用清胃散治疗口腔溃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借鉴。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漫谈杏苏散     
哈小博 《开卷有益》2007,(12):32-32
杏苏散载于《温病条辨》一书,是治疗凉燥的代表方剂。其药物组成为:苏叶、橘皮、苦桔梗各6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凉燥袭人,多在秋深初凉,西风肃杀之时节,故有次寒、小寒之称。例如,《温病条辨》引用沈目南《燥病  相似文献   

5.
漫谈消经散     
哈小博 《开卷有益》2006,(10):34-34
清经散,又名清经汤,为明末清初医学家傅山(字青竹,后改“青主”)创制,载于其所著之《傅青主女科》一书中《。中医方剂大辞典》则认为该方源自《辨证录》一书。按《辨证录》世传系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有人认为《,傅青主女科》实为后人从辨证录》中录出,略加润色,假托傅氏之名刊行的。对此,近人何高民氏经过精心考证,认为《傅青主女科》确系傅山所著,并非录自《辨证录》(见《傅青主女科校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但也有人认为,辨证录》本系傅山所著,因反清斗争的需要,遂隐去作者之名。后人抽取其中部分内容单独刊行,始具作者真名,即…  相似文献   

6.
清胃散加减治疗牙痛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痛是口腔疾患中常见症状之一,属中医学"牙槽风"、"牙宣"范围.临床常分为风火、实火、虚火三型,其中以实火牙痛最为多见,表现为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甚则溃烂,出血,口臭,口渴,苔黄脉滑等.证属胃肠热盛,循经上炎,治当清泻阳明之热,笔者在治疗时常佐以清肝泻火之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归拈痛汤方的出处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源自金代张元素所著之《医学启源》;一说载于李东垣所著之《兰室秘藏》一书。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五行制方生克法》中,曾举当归拈痛汤为例说明制方遣药的法则,该方的药物组成和主治病证首见于此。李东垣是张元素的入室弟子,二人是师承关系,李将此转载于其《兰室秘藏》一书中,命名为“拈痛汤”,乃是传承而来,并非是李东垣所制方。故当以前一种说法为是。当归拈痛汤是后世治疗风湿热痹以及湿热脚气初起的常用方,该方的药物组成为:羌活、甘草、茵陈(酒炒)各五钱(15克),防风、苍术、当归身、知母、猪苓…  相似文献   

8.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论述了妇人经闭、经漏、带下以及其他妇人易得疾病,认为妇人经闭应补气养血、清泻虚火,而针对经漏不止,应以补脾胃、升举气血,并论述了其他理论与治法,一并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妇科治病模式.对李东垣在书中的妇科用药频次以及药物归经的统计分析,可见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均为补中益气汤中的组成药物,足见李东垣对于脾胃的重视,也可见其学术思想对妇科疾病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胃散源于金元时期李东垣弟子罗天益所整理的《兰室秘藏》,主治胃有积热,循足阳明经上攻所致之牙痛牙宣,或牙龈溃烂,或唇口颊腮肿痛等。吾师王道坤教授(国家级名中医)宗前贤之旨.谨守病机,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使用清胃散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是其精髓。本篇介绍用清胃散加味速治因胃火素盛,循经上冲所致的腮腺炎,说明中医药除治慢性病外,治急性病、热性病同样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漫谈健脾丸     
据《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健脾丸的配方有两首,一出自《证治准绳·类方》,一出自《医学六要·治法汇》。两个方剂的主要功效基本相同,但因组方的药味多寡不一,所以其主治的症状范围也不尽一致。此后,在一些方剂书中所载的健脾丸方,其药物组成有的遵《医学六要》方,如《医方集解》等;有的则遵《证治准绳》方,如《中医方剂学》讲义等。《证治准绳》的健脾丸又称“大健脾丸”,《景岳全书》中亦有大健脾丸方,但两张方剂的药物也小有出入。现代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但不同地区所用的配方也不同,北京同仁堂似是采用《证治准绳》的配方。《证治…  相似文献   

12.
漫谈槐花散     
槐花散的同名方剂约有5首。均以槐花为主药,基本功效都是止血,但因药物的组成不同,所治的出血部位也不尽相同。南宋医家许叔微编撰的《普济本事方》(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或《本事方》)一书中,载有槐花散方2首,一治热吐,一治肠风脏毒。本文所耍介绍的是后者,它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血证"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10%左右.清胃散源于金元时期李东垣弟子罗天益所整理的<兰室秘藏>,主治胃有积热,循足阳明经上攻所致之牙痛牙宣,或牙龈溃烂,或唇口颊腮肿痛等.  相似文献   

14.
清胃散化裁方治疗口臭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清胃散化裁方治疗口臭22例,患者治疗前后自身状况比较,结果显示疗效显著。认为口臭与胃火或脾失健运,湿热蕴胃,秽浊之气上冲有关,治疗当清热化湿,解毒散结。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兰室秘藏》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的《兰室秘藏》阐发了《黄帝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的学说,注重补益脾胃,顾护元气,并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理论,创立了治疗阴火的两大方法,即甘温除热法与升阳散火法。  相似文献   

16.
寻常痤疮是多发于青年男女的常见病症,病程缠绵,具有一定的损容性,治疗棘手。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清胃散,针对过食膏粱厚味生活饮食特点而引起的寻常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漫谈牡蛎散     
哈小博 《开卷有益》2006,(12):33-33
中医以“牡蛎散”命名的方剂约有十七八首之多,载于不同的典籍中。所有的同名方剂均以牡蛎为君药,但因配伍的药物不同,其功用主治也迥异。本文所要介绍的是一首敛汗剂的代表方,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流传广泛,迄今应用不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和比较《脾胃论》与《伤寒论》的学术思想,指出《脾胃论》的学术根基源于经典,《脾胃论》除大量引用《内经》、《难经》原文外,还引述了仲景学说;在对脾胃病、五脏相关理论及升降理论的阐述上,《脾胃论》是对《伤寒论》以上方面的深化和发展;同时,《脾胃论》在组方原则、处方用药、用药宜禁、调护脾胃等方面,亦是对《伤寒论》以上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故认为《脾胃论》是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李东垣为仲景之后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胃散结合碘甘油治疗胃火炽盛型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火炽盛型牙周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清胃散结合牙周袋置碘甘油治疗;对照组1仅给予口服清胃散治疗;对照组2仅给予牙周袋置碘甘油治疗。3组均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两对照组(P<0.05),而两对照组疗效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清胃散结合碘甘油治疗胃火炽盛型牙周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漫谈鸡鸣散     
在中医典籍中,以"鸡鸣散"为名的方剂有多首,主治病症也各有不同。本文所介绍的是一首治疗"脚气"病的名方,载于宋代朱佐(君辅)编撰的《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一书中,后世很多大型医书都曾转录,以致方剂的出处有不同说法。另有"鸡鸣丸"一方,载于《全国中药成药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