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心病患者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及继发纤溶活性亢进。易于合并肺动脉血栓形成及并发DIC等。血清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它特异地存在于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Dimertest Latex试验能够特异地检测血清D-二聚体,为临床监测血栓形成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的诊断新方法。为此,我院于1995年3月至1998年1月用该法检测了58例慢性肺心病急发期住院病人的血清D-二聚体,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心病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Ⅷ:Ag和Ⅷ:C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采用ELISA等方法测定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Ⅷ:Ag和Ⅷ:C等水平. 结果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浆D-二聚体、Ⅷ:Ag和Ⅷ:C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增高(P<0.01).治疗好转后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急性发作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肺心病病人的D-二聚体等指标对判定体内高凝状态及有无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等有重要意义,且检测方法简便,可作为判定肺心病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探讨其与其它乳腺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51例乳腺癌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10例良性乳腺肿瘤女性患者和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肿瘤发展转移而升高;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均达为阴性的患者DD水平明显较雌激素和/或孕激素表达职性者高。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对于病情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等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患者30-50岁,包括肝脏疾病50例、急性心肌梗塞50例、外科手术50例、肺栓塞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共250例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的差异,来分析D-二聚体对临床各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外科手术等疾病,尤其是伴有微血栓时,其测定值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的诊治判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D-二聚体低于医学决定水平,可以用阴性预示值排除血栓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CPHD)血浆D-二聚体改变的临床意义和银杏叶注射液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5例CPHD患者采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CPHD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的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又明显高于代偿期(P<0.01),CPHD各组在银杏叶注射液的干预治疗后,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CPHD患者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CPHD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之一,银杏叶注射液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改善肺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腹痛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因腹痛为主诉住院治疗的5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腹痛病因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1)与功能性胃肠病组比较,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功能性胃肠病组比较,除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组外的其余各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腹部非炎症非感染非肿瘤性疾病组比较,其他腹部炎症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组,腹部血管性疾病组和腹部恶性肿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相比,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腹部恶性肿瘤无腹腔转移患者相比,腹部恶性肿瘤伴转移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D-二聚体检测在腹痛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正常更倾向于腹部非炎症非感染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D-二聚体明显升高倾向于腹部器质性疾病的诊断.急性胰腺炎D-二聚体水平可能与病情程度有关,腹部恶性肿瘤D-二聚体水平可能与肿瘤转移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血浆D-二聚体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脑血管性及一些疾病对人们生命威胁日益加重 ,医学界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采用了既特异又灵敏的指标———D 二聚体来反映机体的纤维蛋白溶解和血液凝固状态。笔者对 2 0 0 0~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 4 78例患者进行D 二聚体含量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有关肺心病因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致肾功能损害的报道较多。而对临床上无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肺心病人的肾功能情况 ,报道较少。现将我们检测的 30例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老年肺心病病人肾功能情况报道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对照组 30例 ,健康体检干部 ,年龄 6 0~ 72岁、平均 6 5岁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均无慢性疾病。老年肺心病组 30例 ,均为急性发作期 ,年龄 6 0~ 78岁、平均 6 9岁 ,其中男 2 3例 ,女 7例 ,均符合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 (1 977年 ) ,无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无原发心、肝、肾、内分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D-二聚体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湖北省江陵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4例(A组),检测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血浆NT-Pro BNP、D-二聚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并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结果A组治疗前NT-Pro BNP、D-二聚体、Pa CO2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A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A组治疗前Pa O2低于B组(P<0.01),A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B组(P<0.01)。A组治疗前后NT-pro BNP与D-二聚体与Pa CO2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a O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NT-Pro BNP与D-二聚体水平监测,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便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疾病的预后。临床还需改善患者缺氧状况、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②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0例脑血栓形成、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6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③结果脑血栓形成、TIA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4.81,q=4.40、3.80,P〈0.01);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TIA病人(q=3.76,P〈0.01)。④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脑缺血的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肺栓塞、慢性肺心病、肺部感染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快速定量检测D -二聚体 (D -dimer,DD)在诊断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慢性肺心病 (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CPHD)、肺部感染 (Pulmonaryinfection ,P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 19例经临床确诊的PE患者 ,5 0例CPHD患者 [其中 38例患者在急性加重期 (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a cutestage ,CPHDA)、12例患者在缓解期 (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remissionstage ,CPHDR) ],30例PI患者及2 0例健康人 (对照组 )的血浆DD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E组、CPHDA组及PI组的DD含量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1、P <0 .0 5 ) ;PE组与CPHD组、PI组比较DD含量也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0 .0 1) ;CPHDA组与CPHDR组、PI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5 ) ;PI组与CPHD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PHDR组与对照组比较DD含量也有所升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E、CPHDA以及PI患者的DD含量明显升高 ,说明纤溶系统紊乱 ,存在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亢进 ,特别是PE患者。说明DD在诊断PE、判断CPHD以及PI的病程及预后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尤其是PE的诊断 ,已作为首选指标。本方法的敏感性为 10 0 %,阴性预期值为 10 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浆 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状态的关系。方法 :将 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依据白血病诊疗标准分为初诊组、持续缓解组、复发组 ,采用胶体金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浆 D-二聚体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初诊组与其化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1初诊组、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 P<0 .0 1 ) ;持续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2初诊组化疗前明显高于化疗完全缓解后 ( P<0 .0 1 )。结论 :1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初诊、复发时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完全缓解时降为正常 ,说明急性白血病初诊、复发时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 ,有继发纤溶亢进 ,随着化疗 ,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 2急性白血病 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 ,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D-二聚体是凝血酶及因子X Ⅱ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物.
1 D-二聚体的形成机理
当机体发生凝血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从a链到β链依次脱去多肽,形成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在因子Ⅻ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并使活化的纤溶酶裂解而产生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括r链相联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 相似文献
19.
李桂芳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降解产生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它是证实体内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的特异性指标。因此,检测D-二聚体是判断血栓形成直接而实用的方法[1]。血栓性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本文旨在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并观察其与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受检对象 按WHO(1985年)诊断标准,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龄24~84岁。无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20~7… 相似文献
20.
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加勤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10):3-4
为了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出血的关系。采用CA-6000血凝仪对198例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人员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显示脑出血、尿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产后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从而显示出血患者体内存在纤溶活性的活化、还可能存在着凝血因子的活化,血中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