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颌骨位于颌面部的下方,是颌面部唯一可运动的骨骼,易受多方向外力影响,容易发生骨折。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颌面部曲面摄影和CT扫描,对骨折的发生部位和骨折特征的准确评价直接决定了治疗方法的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笔行共对10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扫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鼻外伤病例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120例骨折病例中单纯线型骨折47例,粉碎性骨折73例;单纯性鼻骨骨折32例,鼻骨骨折伴有骨缝分离6例,鼻骨复合性骨折8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5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MSCT成像及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明显狭窄。结果 55例患者中CAG检出至少1处明显狭窄者51例,其中单支病变24例(44%),双支病变12例(22%),三支病变14例(25%),左主干+多支病变4例(7%)。64排MSCT检出51例,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和96%。结论 64排MSCT与CAG在确定冠状动脉明显狭窄上无显著性差异。但64排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项无创筛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脉CTA)影像表现。方法将冠心病组患者100例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寒滞心脉、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及心阳亏虚7个证型,同时选取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冠脉CTA影像特点。结果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及心阴亏虚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分别占中医证型的前3位。冠心病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7种证候分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对于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的诊断分析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肋骨骨折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由于组织重叠,普通X平片漏诊率高,多层螺旋CT技术可以进行多种重建后处理,从多种角度观察病变,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本文通过普通X平片和多层螺旋CT技术对照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85例因胸部外伤行DR摄片和CT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8例,女  相似文献   

6.
肋骨骨折是胸部损伤常见表现,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有了很大提高.常规X线片不能发现的肋骨骨折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大多能做出诊断,但仍有少数不全肋骨骨折首次检查不能明确诊断,需要1~2周后复查方能明确诊断.2009-10-2012-02,我们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诊断不全肋骨骨折21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腕关节骨折十分常见,一般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多能明确诊断,但其中的隐性骨折容易漏诊。利用螺旋CT的高分辨率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则很容易确诊这些隐性骨折[1-2]。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笔者收集了25例腕关节外伤患者的X线片及多层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资料行128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管扩张,其中肠道肿瘤15例、肠套叠5例、粘连性肠梗阻5裂、肠道炎性病变5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肠管内粪石梗阻3例、腹股沟疝2例、肠扭转1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图像对肠道病变显示直观、准确,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等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术前经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22例患者,CT平扫:20例类圆形病灶,直径0.6-2.8cm,其中病灶呈等密度影10例,稍低密度影6例,稍高密度影4例;2例未显示病灶。增强CT:22例皮质期均有强化,CT值平均上升10-20HU;皮髓质期强化程度降低19例、变化不明显3例;排泄期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20例,模糊2例。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有利于小肾癌的检出,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蒋迪华 《中医正骨》2012,24(4):37-38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在手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张氏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7例,手法治疗前分别进行普通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及重建.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3~12岁,中位数6岁.27例均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左侧12例,右侧15例.结果:①X线检查结果.5例患者骨折远端向前内完全移位;12例患者骨折远端向前内移位超过1/2;6例患者骨折远端向前外移位超过I/2;4例患者骨折远端向前完全移位.27例患者骨折远端均疑似存在旋转,但具体旋转方向及角度不能确定.②CT检查结果.CT平扫可清晰显示患者的骨折线,但旋转移位情况显示欠佳;多平面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及断端移位情况;表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断端的旋转移位情况,其中18例患者骨折远端旋转30°左右,9例骨折远端旋转10°~15°.结论:应用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可在三雏空间中立体、直观地显示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骨折端的具体情况,解决X线片不能清楚显示断端旋转情况的问题,可为临床医生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手法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与中医体质相关性,为MC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78例MC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相关性。结果 MC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不同性别M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MC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结论 MC中医体质类型主要由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构成,并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老年MC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中,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是重点关注的人群。现今,体质分类辨识已成为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婴幼儿体质,却还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分类标准。文章通过整理婴幼儿中医体质的相关文献,重点从古代医家对婴幼儿生理特点的研究、近现代医家对婴幼儿体质分类的研究、婴幼儿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影响婴幼儿体质因素的研究4个方面进行述评,最后对目前婴幼儿中医体质研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思考,并提出婴幼儿体质分类研究应"因地制宜"的确立切实可行的分类判定标准,同时形成科学的判定量表和个体化的养护指南,以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指导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对大鼠中医体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外源性雌激素对不同性别、年龄大鼠中医体质(肾阳虚、阴虚火旺、肝郁)的影响。方法选用CD(SD)大鼠。6月龄(成年)雌、雄大鼠各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治疗组。32日龄(幼年)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治疗组。32日龄(幼年)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各雌激素组和治疗组均用己烯雌酚注射,同时各治疗组分别用金匮肾气丸,逍遥丸+夏枯草,知柏地黄丸+龙胆草治疗反证。成年大鼠实验33~34 d,幼年大鼠实验24 d。实验结束后同步系统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然后以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外源性雌激素对不同性别、年龄大鼠中医体质(肾阳虚、阴虚火旺、肝郁)的影响。结果各雌激素组体质主要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与雄性比较,雌性雌激素组体质的热、实方面更为明显。这与雌激素对雌性来说属热、实因素吻合。但两个雌性雌激素组体温均下降,应属“真寒假热”。雌性雌激素组肝郁体质明显。不同年龄、性别的雌激素组间寒、热、虚、实要素明显不同。结论外源性雌激素对不同性别、年龄大鼠的中医体质(肾阳虚、阴虚火旺、肝郁)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邸洁  海纳尔  朱燕波 《天津中医药》2017,34(10):655-658
[目的]探索不同运动习惯对大学生中医体质的影响。[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背景调查问卷和《中医体质量表》,对北京市2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数据235例;数据分析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模型,设定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运动组平和质得分高于不运动组,偏颇体质得分低于不运动组,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女性大学生运动组与不运动组的血瘀质得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2)对女性大学生运动习惯与体质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得分受到平均每日运动时间(P0.05)、坚持年限(β=3.158,P=0.047)的影响;气虚质得分受到平均每日运动时间(P0.05)影响;血瘀质得分受到平均每日运动时间(P0.05)、运动项目(P0.05)、坚持年限(P0.05)的影响;气郁质得分受到平均每日运动时间(P0.05)和运动年限(P0.05)的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日运动时间显著影响平和质得分(P0.05)、气虚质得分(P0.05);运动项目显著影响血瘀质得分(P0.05);运动年限显著影响气郁质得分(P0.05)。[结论]运动对女性大学生中医体质的影响高于男性。平均每日运动时间可以改善女性大学生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得分,不同运动项目可以改善血瘀质得分,坚持运动年限越长对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的促进作用越好。  相似文献   

16.
崔远武 《天津中医药》2019,36(3):266-268
通过对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和寒热错杂体质多寐病患者的体质进行判别与分析,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针对多寐患者偏颇体质进行调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实践证明体质辨证是临床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应用于慢性病和疑难病治疗与调摄。对于人体体质的认识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临床的具体运用中不能局限于目前所颁布常见体质相关内容,而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和丰富中医对人体体质的认识,从而为中医药更加精准解决各类临床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偏颇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体质干预对偏颇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偏颇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2例),2组维持原有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同时予纠正偏颇体质的4种措施干预6个月。观察2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尿酸(UA)水平,以及中医体质量表分值、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后平和质评分和偏颇质总分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FPG、Hb A1c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FPG、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BMI、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腰围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BMI、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BMI、腰围、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LDL-C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2组干预前后TC、TG、HDLC、UA及Cr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LDL-C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总体健康(GH)、躯体所致角色限制(RP)及生理功能(PF)评分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GH、PF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其余6个维度标准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干预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偏颇体质状态,增进平和体质状态,降低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相关异常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吴云  姚志山  王巍  张文静  张志勇 《河北中医》2021,43(1):25-28,33
目的 研究分析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研究.方法 收集2016-03—2020-03就诊的ALD门诊(100例)或住院(71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日折合乙醇量及ALD具体诊断情况,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16岁以上获得知情同意的健康体检人群实施横断面现场调查。血瘀体质得分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危险因素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按血瘀体质得分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总样本及不同性别人群中医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10例样本纳入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控制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瘀体质的危险因素在总样本中为女性[OR=3.724,95%CI(2.777,4.992)]、经常出差[OR=2.073,95%CI(1.317,3.264)]、经常熬夜[OR=1.575,95%CI(1.276,1.945)]、有慢性病[OR=1.436,95%CI(1.180,1.750)]、饮酒[OR=1.433,95%CI(1.101,1.867)]、长期用电脑[OR=1.312,95%CI(1.041,1.652)]、高文化程度[OR=1.262,95%CI(1.060,1.502)]7个因素;男性为经常出差[OR=2.307,95%CI(1.309,4.068)]1个因素;女性为经常熬夜[OR=1.781,95%CI(1.378,2.302)]、长期用电脑[OR=1.539,95%CI(1.169,2.027)]、有慢性病[OR=1.527,95%CI(1.207,1.933)]、饮酒[OR=1.519,95%CI(1.063,2.170)]、文化程度高[OR=1.249,95%CI(1.016,1.534)]5个因素。[结论]女性、经常出差、经常熬夜、有慢性病、饮酒、长期用电脑、高文化程度是血瘀体质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性别血瘀体质危险因素不同,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性别对血瘀体质进行针对性的体质调护。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体质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诚  李英帅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9,36(2):108-111
文章回顾中医体质研究40年来在6大理论创新、3大技术创新、4大转化应用、2大学术平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中医体质研究将积极策应国家需求,进一步发挥其原创优势、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技术方法、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