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父母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与儿童哮喘发生的潜在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 760例,根据是否患有哮喘,分为哮喘组(n=440)和对照组(n=1 320)。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父亲BMI、母亲孕前BMI、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及儿童BMI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儿童哮喘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父亲BMI、母亲孕前BMI、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BMI、母亲患有哮喘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BMI(OR=1.610,95%CI:1.431~1.821)、母亲孕前BMI(OR=2.107,95%CI:1.839~2.424)、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OR=3.970,95%CI:3.325~4.801)、儿童出生体质量(OR=1.006,95%CI:1.006~1.007)及BMI(OR=1.427,95%CI:1.109~1.841)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儿童出生体质量、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BMI、母亲孕前BMI和父亲BMI 5项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哮喘发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分别大于单独检测(0.826、0.893、0.562、0.827、0.718)。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91.5%,均高于单独检测(67.0%、85.7%、67.3%、78.4%、58.2%;84.5%、83.7%、44.2%、90.2%、77.1%)。结论 父母孕前BMI、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联合诊断对哮喘发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17,(6)
目的分析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长对早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沈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的214例孕妇,根据孕前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n=45)、正常组(18.5≤BMI≤25.0 kg/m2,n=133)、偏重组(BMI>25.0 kg/m2,n=36);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将上述研究对象重新分为<7 kg组(n=52)、7~12.7 kg组(n=121)、>12.7 kg组(n=41)。分析对比孕前不同BMI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增长孕妇早产发生率。结果偏瘦组与偏重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1.50%(P<0.05),偏瘦组与偏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增加<7 kg组与>12.7 kg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7.31%、9.76%,均显著高于7~12.7 kg组(P<0.05),<7 kg组与>12.7 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偏低或偏高、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或不足均是导致孕妇发生早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在我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80例,根据妊娠前体质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3者为正常组(50例),23~25者为超重组(82例),25以上者为肥胖组(48例),比较并分析三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正常组孕妇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分别为30.00%(15/50)、2.00%(1/50),其剖宫产率较超重组的45.12%(37/82)和肥胖组的56.25%(27/48)明显降低,产钳助产率也低于肥胖组的12.50%(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超重组的6.10%(5/82)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超重组子痫前期发病率分别为10.00%(5/50)、9.76%(8/82),均较肥胖组的20.83%(10/4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产妇的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3.41%(11/82)、10.98%(9/82)、23.17%(19/82),肥胖组为31.25%(15/48)、18.75%(9/48)、22.92%(11/48),正常组为8.00%(4/50)、6.00%(3/50)、8.00%(4/50),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产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2.00%(6/50)、10.00%(5/50),超重组为13.41%(11/82)、12.20%(10/82),肥胖组为14.58%(7/48)、16.67%(8/4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孕前将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对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932例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女在孕24~28周常规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完整记录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分娩前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按孕前BMI分为偏瘦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4组孕妇在不同GWG情况下GDM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GDM发病率依次为1.2%、3.3%、10.5%及33.3%(<0.05)。GWG超出IOM推荐范围的孕妇,GDM发病率增加(<0.05);在同一孕前BMI组别内,GWG超标亚组GDM发生率高于未超标亚组,但仅在孕前超重、肥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孕前BMI是GDM很强的风险预测因子,超出推荐范围的GWG增加GDM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在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妇女中尤其显著,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度是GDM重要的协同风险因子。在孕前体质量基础上合理的管理GWG是防治GDM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前BMI及孕期BMI增长(BM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观察1530例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孕产妇孕前BMI及孕期BMI△不同组别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结果 超重肥胖组及孕期BMI△≥6 kg/m2时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 kg/m2组(P<0.05),消瘦组及BMI△<4 kg/m2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kg/m2组(P<0.05).结论 孕前BMI及孕期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直接关系,要重视孕期体重增加的情况,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吉林医学》2018,(3)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围产保健卡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并住院分娩的孕妇5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分为三组(消瘦组、适宜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再根据孕期△BMI的不同,将所有孕妇重新分为三组(不足组、合适组、过多组),再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BMI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足组和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过多组、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多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合适组(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或过低,孕期△BMI过多或过少均有可能给母儿带来不良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孕前控制BMI在适宜范围,并指导其孕期BMI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间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4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孕前BMI分组与孕期增重分组,按孕前BMI水平分为低体重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与肥胖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537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年龄分为低龄组144人,适龄组289人,大龄组80人,高龄组24人;按孕妇孕前BMl分为肥胖组9人,过重组44人、标准组416人,过轻组68人。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低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高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大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低龄组(P〈0.01)。孕前过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0.01),孕前过轻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亦明显低于孕前标准组(P〈0.01)。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威海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情况,进一步强化育龄夫妇孕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从源头上减少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方法: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对3074例自愿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女性的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结果:3074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中,女性1577人,男性1497人,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病或异常1056人,发生率66.96%;男性患病或异常836人,发生率55.85%。结论:孕前检查人群中疾病及异常发现较多,为了减少孕前风险因素,鼓励计划怀孕的夫妇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以提高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06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0名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前和孕期体质量对产科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BMI越高,发生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的风险越高,剖宫产率增加。BMI越低,妊娠期贫血发病率增高。ICP、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羊水过少发生率与BM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孕前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 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 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74例早产儿为病例,382例足月儿为对照,收集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最后一次体重、孕周、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孕期并发症等信息,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孕前BMI等因素与早产的关系,并估计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通过对早产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为2.461(95% CI:1.174~5.159, P=0.017),未发现孕前超重或孕前偏瘦与早产的关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儿家族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1.781(95% CI:1.025~3.095, P=0.040)、3.831(95% CI:2.044~7.180, P<0.001)和3.675(95% CI:1.358~9.942, P=0.010)。结论: 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早产的发病率,孕妇需要加强孕前保健,在备孕期应控制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 95% 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 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 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 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LI Chun-ming LI Guang-hui CHEN Yi RUAN Yan WANG Xin ZHANG Wei-yuan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3,126(23):4585-4587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among women of child bearing age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cent decades. Its impact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 continued to grow, such as increased risk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preeclampsia, fetal macrosomia, perinatal mortality and chance for cesarean deliveries) What's more, underweight before pregnancy also has some hazardous effects on pregnant women and fetus, such as increased risk of delivering infants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and preterm delivery.2 The present study determined the prevalence of each body mass index (BMI) group of an obstetric population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and effects of the maternal pre-pregnancy BMI on multiple antepartum, intrapartum and neonat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出生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和体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2 561例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 338人,女生1 223人。采集身高、体质量、腰围和体脂肪含量(生物电阻抗法)指标。出生体质量依据出生证明获得。出生后喂养情况、儿童每天运动时间、每月快餐次数、每周加工肉类、油炸食品、碳酸饮料频次、父母教育程度采用问卷调查获得。出生体质量与BMI腰围和体脂肪含量的关系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出生体质量与肥胖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学生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3391±4502) g,平均年龄为(92±21)岁。随着出生体质量增加,学生BMI、腰围和体脂肪含量也明显增加(均有P<0001)。每单位SD(≈450 g)出生体质量增长,可导致BMI增长025 kg/m2、腰围增长066 cm、体脂肪含量增加023个百分点。与出生体质量处于第一四分位组的学生相比较,出生体质量位于最高百分位组学生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增加42%(OR=142,95%CI为105~192)。结论 出生体质量较高的儿童其BMI和腰围明显高于出生体质量较低的儿童。高出生体质量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34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18. 5 kg/m~2,50例)、正常体质量组(18. 5 kg/m~2≤BMI <25. 0 kg/m~2,260例)与超重肥胖组(BMI≥25. 0 kg/m~2,39例);根据孕期GWG不同,分为GWG过少组(41例)、GWG适宜组(133例)、GWG过多组(175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前低体质量组产妇贫血、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少、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多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多、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少组产妇GDM、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科医师和产妇都要重视孕前BMI与孕期GWG异常对母婴的影响,临床应严格调控孕前BMI及孕期GWG在适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