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目的:探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35例,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12.23±5.7)岁,其中15~24岁15例。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畸形均达到满意矫正。手术时间60~120 min,出血量3~15 ml,手术后住院时间5~9 d。无心包心脏损伤发生。1例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经换药痊愈;1例切口医用胶粘合切口裂开重新缝合愈合;1例术后7个月出现钢板反应,换药至今未愈;3例术后出现气胸(2例少量未处理痊愈,1例抽气痊愈);1例双钢板植入患者1个月后复查,下钢板轻度移位。全组均获长期随访。结论:Nuss手术矫治小儿先天性漏斗胸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及改善外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经食管超声(TEE)引导室间隔缺损(VSD)镶嵌治疗的价值。方法:封堵器型号根据TEE所测的VSD大小(mm)+1-2 mm。在非体外循环下小切口入胸,经TEE全程监测,在跳动的右心室表面导入封堵器关闭VSD。结果:6例患儿VSD成功封堵,4例膜周部VSD,2例肌部VSD,缺损大小3-10 mm,其中1例伴肺动脉高压。1例多发性肌部VSD合并完全性大血管转位患儿,因封堵器影响二尖瓣开放改为直接手术修补;1例患儿术后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未经特殊治疗自行恢复正常,余未见其他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0 min,术中出血5-20 ml,平均ICU住院时间24 h。患儿术后1-2 d出院,中期随访效果佳。结论:TEE在镶嵌治疗VSD中发挥重要价值,能全程监测和引导镶嵌治疗的进行及评价治疗效果。在TEE指导下,非体外循环镶嵌治疗肌部和膜周部VSD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对18例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术中均置入1块钢板,单侧置固定器17例,双侧置固定器1例。结果:1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平均失血量40 ml。随访1~24个月,优14例,良3例,中等1例。无严重并发症,无钢板支架移位,无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单支架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可靠、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NUSS手术的经验,探讨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26例漏斗胸病人实施电视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治,回顾本组病例的术后情况和效果.结果:26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1例合并肺叶切除术者手术时间为2小时,出血为80ml.其他病人手术时间30~60分钟,出血为10~20ml,其中手术时间60分钟为植入2根钢板者.术后无并发症.复查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Nuss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复发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8月,对22例复发性漏斗胸需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实施辅助剑突下小切口的改良Nuss手术。对患者的初次手术情况及二次手术前症状、Haller指数、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接受Nuss手术的51例漏斗胸初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患者初次手术中,Ravitch手术12例、改良Ravitch手术7例,胸骨翻转术3例。术前症状包括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气急、胸痛、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心悸;平均Haller指数为4.81±0.8;与对照组比较,复发性漏斗胸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气胸、胸腔积液、持续疼痛和腋下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心脏损伤病例。随访1~4年,患者术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9例患者拆除钢板,未发现钢板或固定片移位。结论复发性漏斗胸的手术风险较大,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的操作安全性高,可有效纠正复发性漏斗胸。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复发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8月,对22例复发性漏斗胸需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实施辅助剑突下小切口的改良Nuss手术.对患者的初次手术情况及二次手术前症状、Haller指数、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接受Nuss手术的51例漏斗胸初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患者初次手术中,Ravitch手术12例、改良Ravitch手术7例,胸骨翻转术3例.术前症状包括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气急、胸痛、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心悸;平均Haller指数为4.81 ±0.8;与对照组比较,复发性漏斗胸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气胸、胸腔积液、持续疼痛和腋下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心脏损伤病例.随访1~4年,患者术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9例患者拆除钢板,未发现钢板或固定片移位.结论 复发性漏斗胸的手术风险较大,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的操作安全性高,可有效纠正复发性漏斗胸.  相似文献   

7.
目的 Nuss手术作为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改良发展。文中分析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近、中期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施行非胸腔镜辅助下的改良Nuss手术31例。26例为对称型漏斗胸患者,5例为不对称型。其中2例为传统Ravitch术后复发性漏斗胸。所有手术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术中放置双弧形钢板和斜行钢板者各5例。术后1.8~2.5年取出固定钢板。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改良Nuss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术后近期矫形效果优28例,良3例。4例术后早期有少量气胸及皮下气肿,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月复查胸片均吸收消失;1例术后4月切口渗液感染,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半年钢板移位旋转,予以再次手术,双侧放置固定小钢板垫片,随访1.5年无钢板移位旋转。28例行内固定钢板取出,矫形效果24例优,4例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2~3d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的改良Nuss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创伤小,再次钢板取出术也是安全易行的。手术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总结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分析、探讨在ASD封堵术中TEE的作用.方法 患者术前均TTE粗筛,术前,TEE准确定位和测量ASD,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导管鞘管通过房缺及封堵伞的释放、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并发症.结果 3例TEE发现不符合封堵条件,改体外循环下手术.12例封堵成功,心内操作时间15~50min,平均(26±13)min,术后复查均无残余分流.结论 TEE对于选择适合ASD封堵器封堵的患者、指导封堵器器的释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TEE监测体外循环下行心外科手术患者90例,于体外循环前和心脏复跳后对患者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对27例瓣膜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即刻评价,均未发生瓣周漏,其中2例左房室瓣修复术后因左房室瓣中度反流遂改为瓣膜置换术;23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在TEE引导下完成动静脉插管及心脏停跳液灌注;20例行左室室壁瘤切除及左室成形术者术后即刻观察左室形状及计算左室容积指数;1例Morrow手术患者术中行TEE检查即刻观察到SAM现象消失,最大压力阶差由144mmHg减至50mmHg,没有发生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90例患者均未发生TEE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TEE检查是心血管外科手术中一项重要的即刻监测和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
小儿经食管超声引导室间隔缺损镶嵌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经食管超声(TEE)引导室间隔缺损(VSD)镶嵌治疗的价值.方法:封堵器型号根据TEE所测的VSD大小(mm)+1~2 mm.在非体外循环下小切口入胸,经TEE全程监测,在跳动的右心室表面导入封堵器关闭VSD.结果:6例患儿VSD成功封堵,4例膜周部VSD,2例肌部VSD,缺损大小3~10 mm,其中1例伴肺动脉高压.1例多发性肌部VSD合并完全性大血管转位患儿,因封堵器影响二尖瓣开放改为直接手术修补;1例患儿术后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未经特殊治疗自行恢复正常,余未见其他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0 min,术中出血5~20 ml,平均ICU住院时间24 h.患儿术后1~2 d出院,中期随访效果佳.结论:TEE在镶嵌治疗VSD中发挥重要价值,能全程监测和引导镶嵌治疗的进行及评价治疗效果.在TEE指导下,非体外循环镶嵌治疗肌部和膜周部VSD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is not only an invaluable diagnostic tool for cardiac patients, but also is essential for cardiac monitor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cardiac and non-cardiac surgery settings an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unexplained hemodynamic collapse. The advantage of TEE over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is usually clearer images, especially when viewing structur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see transthoracically. TEE is essential in monitoring adult and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perioperatively. The adequacy of the repair can be ensured immediately through a review of TEE images directly after surgery. Although TEE is considered to be relatively safe and noninvasive, TEE-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such as esophageal laceration,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Recently,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3D) TEE imagi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efining valvular and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and aiding in operative and percutaneous repa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左侧和右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中(RFCA)监测的意义。方法对31例房室旁路患者进行RFCA术的TEE检查。结果RFCA术全部成功。TEE食道留置时间为35±11min。TEE导引了全部患者的消融电极的放置和位置调整,诊断器质性病变3例,导引穿房间隔术和穿隔后的电极放置3例,发现2例消融过程中出现中度二尖瓣返流,及时调整消融电极位置后消失。结论在RFCA术中行TEE监测有助于电极的定位和防止电极脱位,及时发现并发症,以及导引冠状窦电极放置和穿房间隔消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神经外科坐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神经外科行坐位肿瘤切除术的6例患者,应用TEE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及房、室间隔缺损等分流性或潜在分流性情况,麻醉后应用TEE引导中心静脉导管位置,术中TEE观察心脏中是否存在空气栓子,并指导处理排气。结果 6例患者TEE均可清晰显示上腔静脉置管情况,可明确导管尖端位置。6例患者中有5例在手术开始时即可监测到大量气体自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其中3例于左心室内发现空气栓子,考虑卵圆孔未闭及肺动静脉瘘所致。由于能够及时发现空气栓子并指导排气,所有病例均无气栓合并症出现。结论 TEE除常规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外,也应成为坐位手术的必备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胸腔镜单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经验,为其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7-12月在本院胸外科采用单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的3例漏斗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10和15岁;女性1例,年龄为11岁。全组3例患者均采用右侧胸壁2 cm横行单切口,胸腔镜辅助下,由矫形板代替引导器一次性通过胸骨后间隙至左胸壁,术后常规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 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9、26和28 min,手术费用分别为3.5、3.6及3.8万元,均无麻醉意外及损伤。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少量气胸,经胸腔留置微管引流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3例患者均矫形满意,未发生矫形板移位。 结论: 单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创伤小,更为美观,安全易行。手术的短期效果确切,中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辅助漏斗胸Nuss矫正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施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Nuss矫正术的改进结果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 参照Nuss所报告的原理,经左侧胸腔镜指导,心电图监测及抬高胸骨下端后穿通胸骨后隧道,进行双三点支撑板固定.回顾总结26例手术与随访结果.结果: 除2例有伴发畸形者外,24例手术时间40~95(平均52) min;术中出血少于15 mL,术后平均住院6 d.伴支气管源肺囊肿及肺叶肺气肿1例先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再行漏斗胸矫正.早期并发症胸腔残留气体3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均自动吸收.切口红肿1例(未感染).随访 3~35 mo.术前反复感染患儿症状改善最明显.支撑板位置优15例,良4例.5例已取出支撑板,矫正效果优4例,良1例.结论: 胸腔镜辅助漏斗胸Nuss矫正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手术年龄以4~8岁为宜,对称性漏斗胸短期矫正效果可靠.推荐左侧胸腔进镜,术中心电图监测和牵高胸骨,双三点固定支撑板.  相似文献   

16.
黄婷  石卓  梁靓  李建华 《浙江医学》2018,40(11):1213-1216
目的总结漏斗胸手术方法、并发症及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术治疗905例漏斗患儿,其中男708例,女197例。年龄3岁8个月~17岁(9.35±4.17)岁,合并畸形25例(2.76%)。结果90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80(41±9)min,出血量1~20ml,术后住院平均5.5d。发生早期并发症共52例(5.75%,发生2种及以上并发症11例),其中心包损伤15例(1.66%),气胸18例(1.99%),胸腔积液12例(1.33%),切口愈合不良10例(1.10%),应激性溃疡12例(1.33%)。发生晚期并发症16例(1.77%),其中脊柱侧弯和(或)支架移位8例(0.88%),过敏8例(0.88%)。68例(7.51%)患儿发生并发症,共83例次。近2年内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无心包损伤、二次手术、支架移位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10年,矫形效果达优良者695例(96.4%)。结论改良胸腔镜辅助下Nuss术治疗儿童漏斗胸安全可行,矫形效果满意,改良后手术方式更安全,切口更美观,手术更微创。对于Haller指数>4,不对称型患儿,术前/术中胸壁负压盘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便易行,是一种可为改良Nuss术提供安全保障的辅助方法。患儿手术最佳时机为6~12岁,可扩展至3.5~17岁,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先天性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合并先天性心胸疾病患儿同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先天性PE合并先天性心胸疾病患儿的资 料,分为PE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组(n=17)及PE合并胸科疾病组(n=10)。PE合并CHD组中, PE接受自制胸骨抬举装置及Nuss手术矫治,CHD分别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或右腋下直切 口)或经皮及经心导管封堵治疗;PE合并胸科疾病组接受同期胸部手术矫治+Nuss手术。结果:27例患儿均接受同期 手术矫治。PE合并CHD组住院时间为8.0~25.0(13.2±4.8) d,2例并发切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左侧少量胸腔积液;PE合 并胸科疾病组住院时间为10.0~34.0(19.9±7.5) d,1例并发乳糜胸,2例胸腔积液。两组患者心胸疾病及PE矫治均满意, 无手术死亡、大出血及胸腔脏器损伤、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依据病人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方案予以同期矫治 儿童PE合并心胸疾病,可避免多次手术和麻醉风险,安全有效,同时可减少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效果、并发症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1例漏斗胸患儿采用Nuss手术矫治。21例均在双侧胸壁做小切口,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将塑形矫形钢板由右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左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钢板单侧用固定片固定于肋骨。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30~50 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 10 m l。术后平均住院6.2天;4例发生少量气胸。矫形效果17例为优,4例为良。随访1~20个月,均无不适。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微创治疗漏斗胸,创伤小,近期矫形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手术方法,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忠  王研  杨大志  张宏 《吉林医学》2008,29(3):188-189
目的:介绍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并发症。方法: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10例漏斗胸,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5岁3个月(2岁5个月~12岁)。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min~90min;患者均用钢支撑架;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9d;随访9~12个月。并发症为术后气胸1例,1例间接性疼痛。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患者手术修复的最佳时机为6~1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