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同时选取同期22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MR、MRA和DWI检查。结果 3D-ASL脑血流灌注中对照组20例(90.91%)正常灌注,2例(9.09%)灌注减低,平均rCBF比值为(1.02±1.20)。病例组8例(36.36%)正常灌注,14例(63.64%)灌注减低,平均rCBF比值为(0.49±0.14)。对照组平均rCBF比值明显高于病例组(P<0.05)。对照组中MRA出现狭窄血管有3例(13.64%),灌注减低有2例(9.09%),MRA联合3D-ASL出现异常有3例(13.64%)。病例组中MRA出现狭窄血管有12例(54.55%),灌注减低有14例(63.64%),MRA联合3D-ASL出现异常有18例(81.82%),提示M RA联合3 D-ASL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MRA或3D-ASL。病例分析中3D-ASL显示大脑半球血流量右侧多于左侧,3D-ASL显示复查后部分恢复左侧大脑半球血流量,减轻缺血症状。3 D-ASL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量广泛减少。于溶栓治疗1天后复查,3D-ASL显示原大脑中动脉供血血流灌注减低区基本恢复,于1个月后进行复查,3D-ASL显示左侧颞叶梗死灶范围明显缩小。结论与常规MR检查技术比较,3D-ASL技术可发现其无法发现的病变,且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灌注状态可全面反映,可动态观察血流灌注恢复状态,对于临床诊断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合应用3D-ASL和MRA可使3D-ASL诊断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2.
金平  林敏  钱琦  方莉  曹燕飞  田曼曼 《浙江医学》2015,37(5):377-380
目的 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正常大脑后循环进行MRI 灌注成像,测量正常大脑后循环血流量,提供正常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血流量参考值。方法 对60 例志愿者进行MRI 常规扫描和3D-ASL 灌注扫描,获得血流量图,分别测得双侧枕叶、颞叶后部、小脑半球及脑干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测得血流量,双侧枕叶为(64.45±12.72)ml/(min·100g),颞叶后部为(63.28±14.97)ml/(min·100g),小脑半球为(61.75±13.54)ml/(min·100g),脑干为(53.64±12.71)ml/(min·100g),男性与女性的血流量未见差异;不同年龄段的血流量存在差异。结论 3D-ASL 能定量测量后循环血流量,对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在清除功能区硬膜外小血肿的应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仪行CT定位,对9例脑功能区硬膜外血肿进行立体定向开颅手术.病变性质:躯体运动区6例,躯体感觉区2例,运动性语言中枢区1例.结果 9例患者术中定位均准确,8例术后功能障碍恢复良好,1例感觉功能区血肿恢复不佳.结论 应用立体定向术清除功能区硬膜外血肿,手术切口小,定位准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D大鼠脑在缺血后不同再灌注流量时可渗性钙离子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的表达特点.[方法]SD大鼠随机分3组,A组(适应性再灌注组,n=15)为缺血后逐步开放脑血流量10 min,B组(一次性再灌注组,n=15)为缺血后完全开放脑血流量10 min,C组(对照组)为缺血重度损伤组.分别观察海马CA区ASICs的表达,脑血流量的变化及缺血大脑半球的pH改善状况和海马区形态学改变.[结果]重度脑损害后A组再灌注流量由(0.5±0.1)mL/min逐渐增加到(3.2±0.6)mL/min,B组再灌注流量由(0.5±0.1)mL/min增加到(6.2±1.5)mL/min,灌注流量明显增加.A组pH值改善最为明显,由7.15±0.05上升到7.38±0.04(P<0.05),而B组pH值由7.15±0.05变为7.10±0.04,A组pH值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颈总动脉脑血流量值与A、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CA区ASICs的表达B组较A组明显上调,而A组可以看到较B组更多密集的正常神经元细胞.[结论]ASICs3的表达和脑缺血不同再灌注方式有相关性,适应性再灌注流量有较轻的脑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扫描灌注成像(DSC-PWI)在脑肿瘤灌注中脑血流量测量的一致性。方法 19例脑肿瘤患者,其中胶质瘤9例,脑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转移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 3D ASL和 DSC-PWI灌注成像,比较19例脑肿瘤患者57个感兴趣区脑血流量(CBF)与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差异,评价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3D ASL所测CBF与DSC 所测rCBF值两者有显著相关性(P=0.005),一致性较好。结论 3D-ASL与 DSC-PWI在评估脑肿瘤脑血流量方面具有一致性,3D-ASL可准确评估脑肿瘤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MR 3D-ASL)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7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A和MR 3D-ASL检查,观察MRA图像中血管形态和MR 3D-ASL图像中灌注异常情况,检测异常区和对侧镜像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比较两者联合检查和单一检查诊断TIA的准确性。结果MRA与3D-ASL诊断TIA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05),两者联合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MRA、3D-ASL单一检查(χ^2=5.763、4.255,P<0.05);3D-ASL定量分析显示,灌注异常区ROI的rCBF为(26.41±8.06)m L/(100 g˙min),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域[(37.59±10.25)mL/(100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5,P<0.05)。结论MR3D-ASL和MRA可分别显示灌注异常和血管异常,对TIA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MR 3D-ASL能定量分析TIA患者脑组织血液灌注程度,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TIA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测定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与正常对照比较脑血流灌注变化,并观察抑郁症症状与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行SPECT检查。[结果]未经治疗的抑郁患者SPECT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为72.2%;重症抑郁患者100%存在脑血流低灌注;抑郁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的rCBF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0.05),左顶叶、右基底节rCBF也明显降低(P〈0.05);抑郁组内左、右侧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额叶、顶叶的rCBF较右侧显著下降(P〈0.01),颞叶的rCBF也较右侧下降(P〈0.05);左、右额叶局部脑血流与抑郁迟缓(P〈0.01)、日夜变化(P〈0.05)因子呈负相关;焦虑/躯体化因子与右额叶(P〈0.05)、右基底节(P〈0.01)血流灌注呈负相关。[结论]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某些特定部位脑血流灌注下降;左侧脑血流灌注减低更多见;脑血流灌注与生物学抑郁症状有关,伴有生物学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有脑部血流低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40例脑肿瘤,包括胶质瘤14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6例,高级别胶质瘤8例),脑膜瘤10例,转移瘤10例,髓系肉瘤6例。测量3D-ASL脑血流灌注图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值(TBFmax),对侧正常白质的脑血流量值(CBF)及相对肿瘤血流量值r TBF。r TBF=TBFmax/CBF。将脑肿瘤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脑膜瘤组、转移瘤组及髓系肉瘤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r TBF值进行比较,后续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3D-ASL磁共振灌注测量得到的脑肿瘤相对血流量值r TBF,髓系肉瘤组r TBF低于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转移瘤组及脑膜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组r TBF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转移瘤组及脑膜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和转移瘤三者之间r 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ASL能定量反映肿瘤微循环的灌注情况,对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美国Medasonics公司CDS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日本松下公司EW-254型自动血压计分别检测20名72±3岁健康老年人牛级餐后30min时脑血流速度及肱动脉血压。结果表明,左大脑中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较餐前显著变慢(P0.05)。提示牛奶餐后30min老年人脑部分血管舒张期血流量减少,但其血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状与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测定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与正常对照比较脑血流灌注变化,并观察抑郁症症状与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行SPECT检查。[结果]未经治疗的抑郁患者SPECT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为72.2%;重症抑郁患者100%存在脑血流低灌注;抑郁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的rCBF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0.05),左顶叶、右基底节rCBF也明显降低(P〈0.05);抑郁组内左、右侧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额叶、顶叶的rCBF较右侧显著下降(P〈0.01),颞叶的rCBF也较右侧下降(P〈0.05);左、右额叶局部脑血流与抑郁迟缓(P〈0.01)、日夜变化(P〈0.05)因子呈负相关;焦虑/躯体化因子与右额叶(P〈0.05)、右基底节(P〈0.01)血流灌注呈负相关。[结论]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某些特定部位脑血流灌注下降;左侧脑血流灌注减低更多见;脑血流灌注与生物学抑郁症状有关,伴有生物学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有脑部血流低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脑缺血再灌注MMP-9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强力霉素组,每组18只。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检测大鼠手术前、MCAO时、再灌注24 h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再灌注24 h时应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明胶酶谱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MMP-9活性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生理盐水组与强力霉素组大鼠在再灌注24 h时脑血流[分别为基础值的(57.98±4.20)%、(59.23±3.30)%]与MCAO时[分别为基础值的(22.94±3.16)%、(21.63±3.46)%]差异显著(P<0.01),但在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强力霉素组大鼠脑梗死体积[(9.77±2.68)%]与生理盐水组[(33.44±4.50)%]相比显著减少(P<0.01);生理盐水组大鼠MMP-9活性(5.95±0.73)与假手术组(1.21±0.15)相比显著升高(P<0.01),应用强力霉素后MM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鉴别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97例确诊为胶质瘤的病例(低级别35例,高级别62例),术前进行SWI、3D-ASL及IVIM成像,然后进行手术,对照术后病理。测量参数包括瘤灶内的敏感性信号(ITSS)、瘤灶所在区域的血流量最大值(maximum cerebral blood flow,TBFmax)、灌注相关扩散系数(fast ADC)、扩散系数(slow ADC)及灌注分数f值,并获得TBFmax的相对值:r1 (TBFmax/对侧正常白质区血流量)、r2 (TBFmax/对侧正常灰质区血流量)及r3(TBFmax/镜像区脑血流量)。用统计学分析所得各参数值。然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进行诊断效能的分析。结果 SWI、3D-ASL及IVIM各参数在鉴别高低级别脑胶质瘤中具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SWI、3D-ASL及IVIM得到的曲线下面积(AUC)数值最大。结论 通过对SWI、3D-ASL及IVIM三种技术进行分析,优化了胶质瘤术前高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54例高度疑似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溶栓前后均采取扩散加权成像(DWI)、3D-ASL灌注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及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观察患者溶栓前病变大小、信号特征、颈内动脉闭塞及血流灌注情况;评价责任动脉与血流灌注一致性;比较DWI与3D-ASL病变范围,并观察两者匹配情况及缺血半暗带存在与否;观察溶栓后闭塞动脉情况(是否再通、病变大小)及血流灌注变化.是否存在低灌注与高灌注.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ASL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10%,83.33%,87.04%;MRA:溶栓前,42例患者显示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其中7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溶栓后,42例显示大脑中动脉M1再通,远端分支显示,6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再通,部分远端分支未显示,5例大脑中动脉M1与同侧颈内动脉再通,大脑中动脉部分远端支未显示;DWI:溶栓前患者显示多发同侧大脑半球,且呈现点片状高信号区.溶栓后42例患者高信号区均缩小;3D-ASL:低灌注区面积较大,并与动脉闭塞相同,同时低灌注区比DWI高信号区大,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后25例显示高灌注区面积较大,17例低灌注区减少;同时高灌注区与低灌注区的缩小与DWI高信号区缩小范围相同,并与动脉再通情况相同.结论:3D-ASL对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较高,能够有效反映超急性脑梗死的血流低灌注,可有效评估缺血再灌注及溶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急性期局部血流量变化及电针干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脑梗死发生后双侧脑皮质血流量变化规律以及电针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Longa的腔内线栓法复制大鼠脑梗死模型,以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动态监测双侧脑皮质血流量,连续记录6 h,比较脑梗死后30 min和1、2、3、4、5、6 h各时相脑皮质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及电针的干预效应。[结果]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即刻,梗死半球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血流量下降至(25.18±1.87)%,在MCAO后30 min~6 h,血流量比值维持在这一水平,有上升趋势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急剧下降至(23.46±1.24)%,电针干预后,平均上升至(46.96±1.61)%,平均升高幅度为20%。在MCAO后各时相,电针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血流量比值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电针干预组局部血流量显著升高,但仍然低于梗死前水平(P<0.01)。MCAO即刻,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55±1.46)%,在MCAO后30 min~6 h内,随时间延续,血流量维持梗死即刻水平,有小幅波动,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70±2.21)%,电针干预后,血流量上升至(97.46±3.28)%,维持这一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在MCAO后30 min和1 h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MCAO后2、3、4、5、6 h局部血流量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平均高于相应模型对照组。[结论]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MCAO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并且电针干预可同步提高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由此可增加梗死区周围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运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变化,探讨脑梗死后失语的发病机制,为脑梗死后失语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60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参照《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的失语类型进行判断,患者主要为感觉性(Wernicke)失语28例运动性(Broca)失语18例.对可能累及的病变区Wernicke区以及Broca区进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分析,分别测量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达峰时间(TTP),并与对侧流像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Wernicke性失语28例,比例46.67%,Broca性失语18例,比例30.00%,其他14例,比例23.33%;感觉性失语患者Wernicke区相较于对侧流像区rCBF、rCBV明显减少(Z=-2.280,P=0.023;Z=-2.123,P=0.034),MTT、TTP明显延长(Z=-2.525,P=0.012;Z=-2.676,P=0.007),感觉性失语患者Wernicke区与对侧流像区相比存在低灌注现象;运动性失语患者Broca区相较于对侧流像区rCBV明显减少,MTT明显延长(Z=-2.367,P=0.018;Z=-3.125,P=0.002),rCBF、TTP与对侧流像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6,P=0.680;Z=-1.934,P=0.053).结论:脑梗死后失语以感觉性(Wernicke)失语或运动性(Broca)失语为主,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急性期语言功能区均表现为低灌注现象,这可能为失语出现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46-15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测量脑梗死(CI)患者脑血流灌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36例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I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非CI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测量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平均流速,并计算前、后循环及全脑血流灌注量。同时,通过CI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根据供血区范围将其分为前循环供血区梗死(前循环组,101例)和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后循环组,35例),并根据供血动脉将前循环组患者分为皮质支型组(32例)、穿支型组(55例)及分水岭区型组(14例),后循环组患者分为远端梗死组(15例)、中端梗死组(12例)及近端梗死组(8例),并对各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量进行比较。结果 CI组患者的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组患者颈内动脉血管内径及舒张末期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组患者椎动脉血管内径及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患者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及左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量、前循环、全脑血流灌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后循环脑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循环组患者的前循环脑血流灌注量低于后循环组(P<0.05),后循环脑血流灌注量高于后循环组(P<0.05)。前循环组和后循环组患者的全脑血流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支型组、穿支型组及分水岭区型组患者前循环脑血流灌注量、后循环脑血流灌注量及全脑血流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梗死组、中端梗死组及近端梗死组患者前循环脑血流灌注量、后循环脑血流灌注量及全脑血流灌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测量脑血流灌注量能够对CI患者椎动脉和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灌注量进行较好的分析和评估,在CI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血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 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名CCC I患者和30名正常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用SPECT检测局部脑血流量(rCBF),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CCC I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27.34±2.30)分;FOM(6.88±3.42)分;CDT(2.67±1.04)分]与同年龄组正常老年人相比下降[MMSE(28.76±1.20)分;FOM(9.52±2.54)分;CDT(3.32±0.53)分];CCC I患者两侧大脑半球血流均有减低,其中以顶、颞、额叶血流降低最明显;画钟测验与左额叶(r=0.36,P<0.05)、左顶叶(r=0.46,P<0.01)血流下降相关;简易智能状况量表评分与左颞前(r=0.38,P<0.05)、左颞后(r=0.47,P<0.05)和左顶叶(r=0.34,P<0.05)血流下降相关;物体记忆测验与顶叶(r=0.32,P<0.05)、左颞叶(r=0.32,P<0.05)血流下降相关。结论CCC 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脑血流量下降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0名CCCI患者和30名正常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用SPECT检测局部脑血流量(rCBF),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CCI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27.34±2.30)分;FOM(6.88±3.42)分;CDT(2.67±1.04)分]与同年龄组正常老年人相比下降[MMSE(28.76±1.20)分;FOM(9.52±2.54)分;CDT(3.32±0.53)分];CCCI患者两侧大脑半球血流均有减低,其中以顶、颞、额叶血流降低最明显;画钟测验与左额叶(r=0.36,P<0.05)、左顶叶(r=0.46,P<0.01)血流下降相关;简易智能状况量表评分与左颞前(r=0.38,P<0.05)、左颞后(r=0.47,P<0.05)和左顶叶(r=0.34,P<0.05)血流下降相关;物体记忆测验与顶叶(r=0.32,P<0.05)、左颞叶(r=0.32,P<0.05)血流下降相关.结论 CCC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脑血流量下降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常成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4例正常成年人,常规头颅CT平扫后,选取基底节及其相邻层面行CT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图像经CT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测量感兴趣区的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4例正常人基底节区灌注高于灰质区,灰质区灌注高于白质区.正常人灰质的CBF、CBV、MTT分别为(52.8±10.0)ml/(100g·min)、(2.7±0.6)ml/100g、(3.7±0.9)s;白质分别为(22.0±3.3)ml/(100g·min)、(1.3±0.4)ml/100g、(5±1.2)s.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为测量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的在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病人18例,其中低级别(Ⅰ-Ⅱ级)的8例,高级别(Ⅲ-Ⅳ级)10例,术前每例均作头颅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3D-ASL,重建脑血流量图(CBF),对照增强扫描,避开肿瘤坏死囊变区和血管,置感兴趣区ROI于肿瘤实性成分,ROI测量面积20-30mm2,测量每例肿瘤CBF和镜像区CBF,相对脑血流量rCBF=肿瘤CBF/镜像区CBF,样本作t检验,比较高、低级别胶质瘤的rCBF的差异。结果高级别胶质瘤 rCBF值(2.65±0.82)高于低级别胶质瘤rCBF(1.64±0.63),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差异(t=4.32,P<0.01)。结论3D-ASL在胶质瘤术前分级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