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华 《当代医学》2013,(15):116-117
目的研究分析程序化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总结程序化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后,其舒适度提高,对疾病的不确定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效果明显,但还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同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轻者可丧失劳动力,重者可致残,甚至可并发肺栓塞而致死。经皮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微创介入手术,是将血管外科和放射介入两学科相结合的新技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体会。方法:诊断明确的下肢动脉血栓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健侧留置导管,造影明确血栓的部位及血管狭窄的程度。用尿激酶30万u 30分钟注射完毕,之后造影如未通畅则保留导管继续溶栓,尿激酶5-8万u/h经导管灌注,连续3-7天。视情况再次造影,评价血栓溶解情况。结果:5例患者患肢均恢复血供。结论: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简便、安全、可靠、有效,有效的护理观察对良好的预后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鲍清禹  邹佳君 《中原医刊》2004,31(24):53-54
皮穿刺介入溶栓是通过导管注射溶栓药物至血栓部位的一种局部溶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优点主要是手术风险性降低,并发症少,疗效好,创伤小。因此,此法是目前治疗急性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我科自2000年5月-2003年10月共收治12例双下肢静脉血栓。行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其血管再通率达100%,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张家丽 《吉林医学》2010,31(31):5665-5666
目的:总结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微创介入术的护理经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方法:对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微创介入患者使用整体护理程序,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5 h~10 d,29例术后带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3~7 d。结果 26例(61.9%)血管完全再通,动脉搏动恢复。10例(23.8%)虽主要动脉闭塞,但侧支循环建立,临床症状消失。6例(14.3%)主要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病变平面下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介入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管介入药物直接溶栓,通过介入导管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系统性溶栓治疗,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56例患者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平均时间约为(4.8±5.7)天。溶栓治疗后静脉狭窄处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和(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6例,2例行支架置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0例,8例行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治疗,其中2例并发肺栓塞死亡,总有效率为71.4%。结论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通过介入药物导管直接溶解血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系统溶栓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动脉留置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 ,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再经健侧股动脉将导管超选至患侧股浅动脉内 ,采用微量泵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结果  15例 16个病变肢体中 ,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的有 9个(5 6.2 5 % ) ,部分溶解的有 6个 (3 7.5 0 % ) ,无明显溶解的有 1个 (6.2 5 % ) ;深静脉血栓分数由术前 4.19± 1.72降至术后的0 .75± 1.13 (P <0 .0 0 1)。无一例患者并发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LEDVT患者 ,采用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 ,同时辅以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可有效溶解血栓 ,防止并发肺栓塞。  相似文献   

9.
孙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57-4058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护理。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Ⅰ组共33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围术期护理干预;Ⅱ组共33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围术期一般护理,观察两组入选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客观比对。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配合完成护理工作,Ⅰ组住院时长(14.95±4.00)d,Ⅱ组(27.06±4.15)d,且Ⅰ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Ⅱ组低,Ⅰ组护理效果有优势(P <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促进患者康复,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1.
孙桂玲 《吉林医学》2009,30(4):325-32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病变无性别差异,相对老年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因血液回流受阻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溃烂及感染坏死,治疗效果不佳,常造成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功能不全,偶尔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危及生命。本病常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我科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科近年来采用经皮动脉造影并留置鞘管 ,使用输液泵持续 72小时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15例 ,经过周密、细致的护理 ,确保了手术治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 15例患者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46± 13岁。病因 :冠心病 5例 ,风心病 4例 ,急性外伤 1例 ,脑梗死 3例 ,2例病因未明 ,其中合并有心房纤颤者 9例 ,占 33%。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 36± 8小时 ( 3小时至 6天 ) ,其 2 4小时内者 5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患肢痛、运动障碍 ,其中 3例出现肢体坏疽 ,6例合并有发热。栓塞部位 :10例为右股动脉 ,3例为左股动脉 ,1例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下肢动脉栓塞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充分认识此病,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对提高疗效,预防肢体缺血、坏死所致的功能丧失、截肢等严重后果有重要意义.我科2002~2005年采用经动脉内导管利用输液泵持续给药[1] 成功地治疗了32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血栓内置管微量泵溶栓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内置管联合微量泵溶栓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内置管溶栓并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血栓完全溶解开通者25例(83.3%),部分溶解开通5例(16.7%).并发症:穿刺点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鼻出血2例,血尿2例.结论 内置管联合微量泵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闫瑞强  何俊峰  李启民 《中外医疗》2012,31(12):122+128-122,128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均进行导管吸栓术+溶栓术,单纯球囊扩张5例,合并支架治疗4例.结果 1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24个月,未出现缺血表现.结论 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见效快,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为该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改善其神经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应用价值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固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危急病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约占周围静脉闭塞性疾病的95%。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4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28~89岁,平均年龄62.4岁。病程1~73d,平均1  相似文献   

19.
溶栓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勇 《广西医学》2008,30(9):1451-145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 %[1],如治疗不当患肢有完全或部分丧失功能致残之可能,还存在着血栓脱落引起致命性肺栓塞的危险[2].我科 2002年9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28例,配合良好的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肢体血管通畅情况。结果32例患者24h内溶栓完全通畅19例,48h内完全通畅8例,超过48h部分通畅5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导管下肢动脉内溶栓疗效肯定,是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