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用药的实例分析,探讨有肝药酶诱导效应的常用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问题。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监测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联合应用中的血药浓度动态变化。结果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联合应用时两者的血药浓度呈相反的改变,随着苯妥英钠血药浓度升高而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降低。结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酶诱导作用导致血药浓度波动,有必要监测用药后的血药动态变化,随时调整个体给药方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家兔灌服柚汁后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8只法国青紫蓝兔,雌雄各半,进行自身交叉对照实验。一组灌服柚汁1周后口服卡马西平,另一组仅口服卡马西平,均于给药后于耳缘静脉采血1mL。洗净1周后,两组交叉给药。采血后血样经离心处理后取血清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药浓度;使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SPSS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合用柚汁后,卡马西平达峰浓度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加;Tpeak、T1/2(β)均较单用时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鲒论服用柚汁后可以使卡马西平在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发生明显改变,达峰浓度显著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增高。在服用卡马西平期间应慎食柚子.注意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3.
    
尚利娜  王存良  洪明岳  顾袁琴 《安徽医学》2012,33(11):1542-1544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探讨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方法选取癫痫患者9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结合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各年龄组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及清除率的差异性。结果卡马西平给药量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给药量减少。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开始降低。卡马西平清除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性别组中,卡马西平清除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呈现负相关。同一年龄阶段中,部分性别组间相比较,女性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明显低于男性,女性的卡马西平清除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卡马西平血液浓度普遍维持在8~12 mg/L之间,总有效率为84.8%。女性患者卡马西平血液浓度普遍维持在3~8 mg/L之间,总有效率为87.2%。结论年龄和性别均是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和清除率的影响因素。卡马西平的用药剂量应采取从低到高的方式。调整卡马西平用药剂量时,需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基础上进行,根据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有效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大幅提高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171例次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71例次患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低于4μg/ml占21.1%,4~12μg/ml的占73.7%,血药浓度〉12μg/ml占5.3%。其中出现中毒反应的占7.0%。171例次患者的癫痫治疗有效率为74.3%。与丙戊酸等联合用药的38例次患者中,总有效率为44.7%。单一用药的总有效率为79.7%,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卡马西平超出治疗窗,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结论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服用卡马西平的哺乳期女性,患者希望能母乳喂养但担心药物对婴儿带来不良影响.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又称酰胺咪嗪,属三环类抗惊厥药,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 3A4代谢为10,11-环氧卡马西平.作为一线抗癫痫药,首选用于治疗继发性癫痫,包括部分性和全身性发作.国产卡马西平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说明书中提示:卡马西平能通过胎盘,是否致畸尚不清楚,妊娠早期需慎用;本品能分泌人乳汁,约为血药浓度60%,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诺华公司卡马西平片(得理多)说明书中提示:应仔细权衡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可能对婴儿产生的远期不良反应,在监测婴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条件下,服用卡马西平的母亲才可用母乳哺育婴儿.<马丁代尔药物大典>中也提示:绝大部分抗癫痫药,尤其是卡马西平,可于哺乳期使用,正常用量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治疗癫痫各16例血药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来调整给药剂量,以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苯妥英钠组50%未达有效浓度,12.5%在有效浓度范围,37.5%超出有效浓度范围,卡马西平组25%未达有效浓度,68.75%在有效浓度范围,6.25%超出有效浓度范围。结论 只有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并结合临床情况使用才能保证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卡马西平治疗癫痫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广西医学》2005,27(2):195-196
目的 对卡马西平在癫痫患者中血清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及合并用药情况 ,达到稳态谷浓度 4~ 12mg·L-1为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结果 服用常规剂量的卡马西平 ,检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者 2 3例 ,合格率为 5 9% ;低于 4mg·L-1者 15例占 38.5 % ,高于 12mg·L-1者 1例占 2 .5 %。结论对长期使用卡马西平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使之个体化用药 ,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25例哮喘患者一步法得到茶碱的群体药动学参数 Ke 0.0873±0.0224h~(-1),Vd0.5152±0.0968 L/kg,CL44.98ml/kg·h。当取一点稳态谷浓度作 Bayesian 反馈可得到比较准确的个体药动学参数:12例老年 COPD 患者 Ke0.0545±0.0107h~(-1),CL29.36±4.72ml/kg·h;18例哮喘患者 Ke0.0871±0.0299h~(-1),CL45.48±15.14ml/kg·h。两组患者反馈点实测血药浓度与预测血药浓度相关性均为 r>0.99(P<0.01)。由此可设计出合理的给药方案,并预报可信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9.
卡马西平治疗双相障碍血药浓度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卡马西平在治疗双相障碍过程中,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波动情况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37例双相障碍的住院患者,使用卡马西平治疗,在治疗过程中3次检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分析其自身诱导作用对血药浓度影响.结果 分别在1周后、4周后和8周后检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结果显示:1周后检测血药浓度平均值为(4.64±0.44)μg/mL,有效率为56.8%.4周后第2次检测血药浓度平均值为(3.55±0.51)μg/mL,有效率为29.7%,而疗效随血药浓度下降而下降,与第1周56.8%疗效相比(P<0.05).之后经调整剂量,8周后第3次血药浓度检测,血药浓度均值为(5.13±0.32)μg/mL,有效率为63.2%.结论 卡马西平在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自身诱导作用,血药浓度波动较大,而且明显影响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吴勇  邱海明  王宇 《当代医学》2010,16(20):23-24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癫痫患者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方案,检测患者血药浓度,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患者显效率达到48例(63.2%),总有效率达到67例(88.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卡马西平用药方案,并配合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有效保证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癫痫患者卡马西平、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 对262例常规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老年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卡马西平组有13.75%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高于有效血药浓度,81.25%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丙戊酸组有51.96%低于有效血药浓度,3.92%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4.12%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丙戊酸组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P<0.01),而两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 患者在给予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初次使用剂量后达到有效浓度的比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在应用抗癫痫药物时应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168例血药浓度监测中,血药浓度低于4ug.ml-1占2.38%,4~12ug.ml-1占91.07%,超过12ug.ml-1占6.55%.48倒血药浓度和唾液浓度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r=0.86).结论:卡马西平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唾液浓度可代替血药浓度,在临床中应加强治疗药物的监测,实施个体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重度卡马西平中毒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对30例卡马西平重度中毒的患者进行洗胃、利尿、促醒、即行床边血液灌流、并动态血药浓度监测.结果30例患者肝功能均为出现异常,痊愈出院.结论血液灌流能够迅速降低卡马西平在体内的血药浓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血液灌流在治疗卡马西平中毒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配伍对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的影响及部分临床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大鼠抗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模型,按卡马西平加mg/kg+丙戊酸镁90mg/kg,卡马西平20mg/kg+丙戊酸镁68mg/kg,卡马西平10mg/kg+丙戊酸镁45mg/kg的高中低剂量配伍的药物组及假阳性对照组给药10次后,观察大鼠惊厥阈值动态变化趋势和血药浓度,并对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的血清药物浓度关系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末次给药前30min,高剂量组惊厥阈值高于中低剂量,各时间点不同剂量联合用药组惊厥阈值比较无明显差异。动物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显示,给药剂量越高,其峰浓度越高,但低剂量组的血药浓度仍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三种不同剂量组的抗癫痫作用均在给药后30min开始起效,4h达高峰,维持抗惊厥作用12h,且其抗惊厥作用逐渐达峰,又逐渐下降,期间波动不大。临床观察组中原用卡马西平治疗者在添加小剂量丙戊酸镁,原用丙戊酸镁治疗者在添加小剂量卡马西平后,添加药物对患者的血药浓度影响不大。结论不同剂量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镁配伍在大鼠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测定模型的抗惊厥作用无明显差异,其血药浓度随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不同剂量的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镁配伍对患者血清药物浓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普乐可复在国内首例亲体小肠移植患者的个体化用药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了解普乐可复 (FK5 0 6 )在亲体小肠移植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的规律 ,为临床小肠移植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方法 在患者 FK5 0 6血药浓度达稳态条件下 ,于一个给药周期 (τ)内间隔采集患者全血 11次 ,以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测定 FK5 0 6全血浓度 ,以 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求算 FK5 0 6在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以该患者个体的药动学参数为依据 ,为其实施个体化用药 .结果 在患者 poFK5 0 6 (5 mg· 12 h- 1 )稳态时 ,FK5 0 6在该患者体内的处置为一室开放模型 ,其主要的药动学参数 :达峰时间 Tmax、最大全血浓度ρmax、消除相半衰期 t1 / 2 ke、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1.4h,2 5 .1μg· L- 1 ,8.8h和 35 5 .7μg· h- 1 ·L- 1 ,FK5 0 6全血浓度波动差值为 13.7μg· L- 1 .结论 为降低 FK5 0 6全血浓度波动范围 ,采用 8h1次 po FK5 0 6更为适宜 ,同时应加强 FK5 0 6血药浓度监测 ,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6.
何志敏  赵力 《河北医学》1996,2(2):110-111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27例口服地高辛及给药方案个体化的数据,来研究BAYES法临床应用。本法取血时间不受给药方案的限制,在仅有一次血药浓度值的条件下,在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即可拟合个体药动学参数,以便制订或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对妊娠小鼠的不良作用,探讨叶酸对其不良效应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只雌性和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雌:雄=2:1):(1)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10 ml/kg)。(2)卡马西平给药组(66.7 mg/kg)。(3)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卡马西平66.7 mg/kg+丙戊酸钠150 mg/kg)。(4)卡马西平+叶酸联合给药组(卡马西平66.7 mg/kg+叶酸0.07 mg/kg)。(5)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叶酸联合给药组(卡马西平66.7 mg/kg+丙戊酸钠150 mg/kg+叶酸0.07 mg/kg)。观察小鼠是否受孕、流产、畸形、死胎、每窝仔鼠的数目及孕期增重情况等指标。【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受孕率(10.0%)下降,孕鼠的流产率(50%)、死胎率(53.8%)和畸胎率(9.1%)均上升,孕期增重[10 d:(2.16±0.06)g;20 d(9.56±0.06)g]和每窝正常仔鼠数目(4.02±1.40)减少(P〈0.05)。与卡马西平给药组和卡马西平+叶酸联合给药组相比,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叶酸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受孕率下降、死胎率上升(P〈0.05);与卡马西平+叶酸联合给药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叶酸联合给药组相比,卡马西平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受孕率下降、死胎率上升、孕期增重减少(P〈0.05)。【结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可导致妊娠小鼠妊娠意外增多,单一卡马西平给药及补充叶酸可降低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药动学原理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侃侃 《中外医疗》2009,28(8):114-114
本文从药动学的一般原理出发,概述了生物半衰期、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血清肌酐清除率等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癫痫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体内药物浓度。方法收集216例癫痫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监测当日身高、体量、肝肾功能等18项相关指标,根据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建立卡马西平浓度预测模型,并用该浓度预测模型进行样本预测分析。结果样本(54个病例)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实际测定浓度相比,误差小于10%的有31个浓度,误差在10%-15%之间的有11个浓度,误差在15%-20%之间的有6个浓度,误差大于20%的有6个浓度。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血药浓度和实际测定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56。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癫痫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血药浓度比较可行,有待将其广泛应用于治疗个体化给药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实验观察溶血现象对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几种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注射器针头搅拌血样,建立溶血模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溶血前、后血样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双侧配对t检验。[结果]各品种、各浓度的血样溶血前、后的血药浓度,配对t检验结果为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溶血现象对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测定没有影响,可按常规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