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MED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2003年5月,我科收治12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MED和开放手术,笔者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评价MED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M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的椎间盘手术系统——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2例、76个间隙的MED椎间盘镜腰椎间盘除术患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2例患全部获平均3~8个月随访,术后功能评定参照汤华丰等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估。优48例,良12例,好转2例,优良率为96.77%。未发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腰椎间盘除手术系统。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根减压彻底。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未来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后路椎间盘镜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采用腰椎间盘镜切除系统(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治疗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传统常规开窗手术治疗的76例作对照组。结果按JOA评分系统MED组术后两周改善率平均为75.6%,对照组术后两周改善率平均为72.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疗效相近,但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手术适应症狭窄。  相似文献   

4.
M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5.
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减压彻底,对腰椎的稳定性影响小。我院自2001年引进德国产第二代椎间盘镜,对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68例患者随访4~12个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M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4年5月~2005年1月应用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腰椎间盘摘除手术,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2年4月~2004年4月采用美国Sofamor Danek公司生产的腰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y dis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其设备已演进到第二代。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应用MEDⅡ镜下手术,其术式相同、直观性好、分辨率更高、并发症影响小而恢复快。2001年2月~2002年8月我院应用MED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47个椎间隙,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窥镜手术的优点是 :小切口、有限的组织牵拉、出血少、增强的视野范围和照明 ,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和更快的身体恢复。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引进SOFAMOR DANEK公司生产的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 MED)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突出是骨科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国际、国内最先进最可靠的方法是经皮椎间盘镜间盘突出摘除术。我院从2001年引进椎间盘镜,至今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10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1.1 一般资料本组 3 8例 ,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 2 7~ 5 8岁 ,平均年龄42 .5岁 ,3 8例均有腰骶部疼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伴下肢麻木及感觉功能减退 2 6例 ,其中足趾背伸肌减弱者 12例。病程 5~ 3 6个月 ,平均 12 .8个月 ,均经影像学检查 (CT或MRI)确认 :双节段椎间盘突出 2例 ,均为L5~S1,单节段 3 6例 ,其中L3 ~L44例 ,L4~L519例 ,L5~S113例 ,后外侧突出 2 7例 ,偏中央型 9例 ,除 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外 ,其余均为单纯椎间盘突出。1.2 手术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患者侧卧手术台上 ,突出…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我科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12月采用经后路椎间盘镜 (MED)施行腰椎间盘手术 71例 ,现将资料完整的 68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 5例 ,女 2 3例 ;年龄 30~ 65岁 ,平均 4 8岁 ;病史 1个月~ 6年 ,平均 2年 5个月。单节段突出中L4~ 535例 ,L5~S12 5例 ,两个间隙以上 8例。腰椎间盘侧后方突出或脱出 31例 ,巨大中央型突出5例 ,突出髓核伴钙化 11例 ,明显小关节内聚伴侧隐窝狭窄 10例 ,伴黄韧带肥厚 3例 ,多间隙突出 8例 ,其中 6例合并以上两种病变。术前均行…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回顾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从2002-04-2006-10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胡小晓  朱家骏  黄维运 《中国骨伤》2002,15(11):686-687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Mcroedoscopy discectomgy,MED)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发明的新技术,国内1997年引进并应用于临床[1].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共开展此项手术7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微创小切口腰椎间盘手术(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将1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MED组83例和MTD组83例,分别行MED和MTD手术.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和观察.结果 MED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MTD组(P<0.01).两组术后血清CRP均较术前增加,但术后MED组血清C-反应蛋白增加低于MTD组(P<0.05).两组VAS术后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年.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MED组优65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MTD组优66例,良13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手术较MT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两种方法早、中期疗效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1月椎间盘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82例192个椎间隙。结果单间隙单侧突出者165例,单间隙双侧突出者7例,双间隙突出者1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者70例。突出间隙和突出位置以L4/5节段(109个)和后外侧型间隙176例为最多。术后随访7~30个月,平均25个月。疗效优良率92.3%。术后发生椎间盘炎1例,硬膜囊撕裂2例,因静脉丛出血中转为开放手术3例,无神经根损伤发生。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畅  林定坤  王羽丰  黄刚 《中国骨伤》2004,17(12):753-754
我院自2001年购人美国枢法模第2代后路显微髓核摘除系统(micro-endoscopical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镜系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椎间盘镜系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探讨手术经验及改进方法,以更好地发挥该技术微创高效的优势。方法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施行腰椎间盘摘除术,配合使用自制的辅助器械及改进的方法处理原设备难以处理的问题。结果本组287例患者,疗效制定参考MacNab标准:优良278例;可7例;差2例。发生硬脊膜破裂2例,L5神经根挫伤2例,未出现椎间隙感染。结论MED术具有微创、高效、高清晰辩认、安全可靠的明显优点,同时使用自制的辅助器械及改良的方法能解决原设备存在的一些不足,更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兴起的继化学溶核术、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及经皮钬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之后又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本就其近期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