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贝尔面瘫(Bell’s palsy)是造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疾病,以19世纪英国神经学家Charles Bell命名,表现为原因不清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瘫”。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贝尔面瘫的发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夏季相对发病少;高发年龄为15~45岁,平均年龄为(32±2)岁,〈15岁和〉60岁的患者少见;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略高于男性;左右两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与针刺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方法周围性面瘫患者92例,其中单纯性面神经炎型36例、Bell氏面瘫46例、Hunt氏面瘫10例,采用针刺配合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单纯性面神经炎型治愈率较Bell氏面瘫和Hunt氏面瘫高,Hunt氏面瘫治愈率最低。结论周围性面瘫神经损伤的部位越高,治愈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7年~2002年,我们施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共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6~52岁,面瘫距手术时间最短为即时面瘫(术中损伤面神经所致),最长为70d.其中特发性面瘫1例,病变部位在膝状神经节以下;耳源性面瘫4例,乳突手术创伤及颞骨骨折所致面瘫各1例,病变部位在水平段或垂直段.  相似文献   

4.
耳背放血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水肿 ,使面神经在神经管内受压所造成的 ,一般认为骨质的面神经炎管特别狭窄 ,刚好容纳面神经 ,一旦缺血发生 ,则产生水肿 ,而导致压迫性缺血的恶性循环。诱发因素有寒冷、情绪异常、感染 ,致使面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血 ,而产生毛细血管扩张 ,导致组织水肿 ,从而使面神经受压、脱髓鞘 ,重则轴突变性。笔者采用耳背血管割治放血疗法 ,配合中药内服治疗 10 0例患者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0例患者中 ,男 5 6例 ,女 4 4例 ,年龄 8~ 76岁 ;4 0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5.
尤海萌  朱兰平 《全科护理》2022,(32):4537-4539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比较两组病人面神经功能分级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73.33%,高于对照组的43.33%,观察组治愈天数为(20.63±4.37)d,短于对照组的(25.32±3.18)d(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雷火灸在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应用,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 MET)联合温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集周围性面瘫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均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温电针治疗及基础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ET治疗周围性面瘫,所有治疗方法每日1次,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行H-B量表评估面瘫程度;且治疗6周后行面肌的肌电图检测评价。结果:60例患者于治疗前,面瘫程度、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示具可比性。治疗6周后,研究组面瘫程度较之前明显改善;肌电图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疗效显著(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ET联合温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提高面神经兴奋性,有效恢复受损面神经功能,观察疗效较好,是值得推广及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的1/3,最常见的原因为颞骨骨折,治疗外伤性面瘫临床上首先是确定损伤原因、部位和程度,然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能使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本科2007年6月-2009年2月对4例颞骨骨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以CT薄层扫描为指导,施行了中耳乳突进路,行面神经减压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的1/3, 最常见的原因为颞骨骨折,治疗外伤性面瘫临床上首先是确定损伤原因、部位和程度,然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能使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本科2007年6月~2009年2月对4例颞骨骨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以CT薄层扫描为指导,施行了中耳乳突进路,行面神经减压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外伤颞骨骨折致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颞骨骨折致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颞骨骨折患者,按照骨折类型分为两组:纵行骨折组和横行骨折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颞下-迷路上隐窝进路膝状神经节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手术前;纵行骨折组的临床疗效好于横行骨折组(P〈0.05)。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面神经减压术对脑外伤颞骨骨折所致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共行耳内镜下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1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例10耳,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3~68岁,平均35.12岁。面瘫原因:胆脂瘤型中耳炎9例,中耳癌1例。手术距面瘫发生时间6日~1月。面神经损伤部位:鼓室段以上1例(中耳癌),水平段6例,锥段2例,垂直段1例。  相似文献   

11.
针灸为主治疗创伤性面瘫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神经损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针灸治疗此病已成共识。因面神经位置表浅,颅脑手术及外伤(颞骨骨折、外颞部裂伤等)也极易造成面神经周围支的损伤。这种创伤性面瘫的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我们采用针灸为主综合治疗15例创伤性面瘫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是最常见的面肌麻痹,原发性的有Bell面瘫,感染性的有Hunt综合征。Bells面瘫通常在很短时间内逐渐加重,不伴有其他症状;Hunt综合征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为周围性面瘫伴耳部疱疹出现。临床上观察发现两者面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和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不同,为了进一步了解Bells面瘫和Hunt综合征的面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恢复效果,本文对二者作一回顾性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瘫临床上较为多见。多为颞骨骨折、手术外伤和肿瘤引起,我院1 998年1月~2 0 0 2年1 2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瘫5 6例,其中5 0例经手术治疗、精心护理和出院后良好康复训练,随访半年以上,面神经恢复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周围性面瘫5 6例,男4 4例,女1 2例,年龄3~6 4岁,平均32 .5 4岁,病程1天~8个月,左侧31例,右侧2 5例。术前行溢泪试验和味觉试验,面肌电图,颞骨CT检查,纯音测听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brainrespondent,ABR)检查。症状包括患侧额纹变浅、不能抬眉、鼓腮无力和嘴角漏气、闭眼不全患眼露白、味觉消失、口角歪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面部肌力增强训练法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强调面部肌力增强训练,训练前后作面神经肌电图检测及用临床简易评定法和徒手肌力检查法(manualmuscaltest,MMT)评价患者的面瘫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简易评定训练后较训练前提高14.9分,肌力提高3级;对照组提高5.5分;肌力提高0.8级,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面神经肌电图改善程度较对照组的更显著(P<0.05)。结论面部肌力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有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文定厚  林代诚 《华西医学》1993,8(4):479-480
本文报道我院近十年39例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效果。39例中施行面神经减压术34例,面神经吻合术3例,面神经移植2例。以House六级法评定面神经功能恢复,经一月至四年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增进1至4个等级,多数增进2个等级,平均增进2个等级。分析讨论了手术疗效与面瘫的病程、病理及病因等的关系:面瘫病程短,效果越好;病变越严重,越差。横断损伤后应行面神经吻合术或移植术。 ?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面部肌力增强训练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唐红宇  谭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2,6(5):643-643,658
目的:探讨面部肌力增强训练法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强调面部肌力增强训练,训练前后作面神经肌电图检测及用临床简易评定法和徒手肌力检查法(manual muscal test,MMT)评价患者的面瘫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简易评定训练后较训练前提高14.9分,肌力提高3级;对照组提高5.5分;肌力提高0.8级,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面神经肌电图改善程度较对照组的更显著(P<0.05)。结论:面部肌力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有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高压电子笔循经点穴并超短波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我科自1997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采用高压电子笔循经点穴加超短波治疗面瘫患者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临床以一侧或双侧面部麻痹,口眼歪斜,患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闭目不紧或露睛,笑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露气,漱口漏水,不能作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或动作幅度减小为主要表现。中医学认为,面瘫由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经络阻滞,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弛缓性瘫痪,其中以贝尔氏面瘫(Bell’s palsy)最为多见,为原发性周围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患者总数的80%。我科于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间,对24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采取药物结合穴位注射及微波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共选取在本科接受治疗的贝尔氏面瘫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因外伤、肿瘤压迫、代谢障碍或中毒等因素而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3~61岁,平均38.2岁;病程1~30d,平均4.5d;右侧面瘫19例,左侧面瘫27例。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本科收治4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加传统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6~81岁,平均56.3岁;发病24 h内就诊29例,48~72 h就诊12例,2例在5~7 d就诊.本组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