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病例,治疗和随访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从而探讨原醛的临床特点和 ARR 在原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2例(其中3级高血压609例),空腹采血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及血生化指标,计算 ARR。对比值大于25(ng/dl 比ng·ml~(-1)·h~(-1))的126例疑诊为原醛的病例进行肾上腺薄层 CT 扫描,分析其临床特点、用抗醛固酮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原醛在高血压人群中占14%(126/902),肾上腺 CT 见54例单侧或双侧增生和25例腺瘤;原醛合并低血钾占39%(49/126);25例患者接受外科治疗,有效率100%,其中48%(12/25)能达到治愈;用螺内酯治疗有效率为89%(48/54),单药控制率为24%(13/54)。结论中国人原醛占高血压10%以上,ARR 应作为高血压尤其是重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ARR 在原醛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原醛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一个敏感筛查指标,也是评价PA手术预后的指标之一。探讨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测定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药物、盐负荷和体位的影响对提高ARR的筛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RR目前的应用情况,测定条件的优化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测定是目前从高血压患者中检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最常用和有效的筛选方法。ARR 值在不同人种中有很大差别,测定条件对其结果影响较大。本研究在严格控制药物、体位等条件下,建立中国人筛选原醛 ARR 值。方法根据肾上腺增强 CT 检查结果,将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5例)和肾上腺腺瘤/增生组(45例)。停用对肾素和醛固酮分泌有影响的降压药物至少2周,利尿剂包括螺内酯停用4周。对于不宜停服降压药物的患者,改服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缓释片(varapamil-SR)和(或)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terazosin)。低血钾患者补钾至正常水平。采血日晨起保持立位2 h 后,于上午9~10点立位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浓度,计算 ARR。结果 ARR 值以醛固酮 pg/ml/肾素活性 ng·ml~(-1)·h~(-1)为单位。立位 ARR 值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100.00±48.65,肾上腺腺瘤/增生组为699.33±213.33。由 ROC 曲线所得切割值为240,立位 ARR 较卧位 ARR 更有筛查价值。在肾上腺腺瘤/增生组93.3%(42/45)患者的 ARR 值高于240,原发性高血压组90.7%(59/65)患者ARR 值低于该值。取 ARR 值240为切割点,我们从近178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15例原醛患者(手术病理证实),所有15例患者 ARR 均大于240,显示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采用本研究试验条件,中国人立位 ARR 值为240。ARR 测定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原醛筛查方法,测定时须注意体位、药物、血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血浆醛固酮水平/肾索活性比值(ARR)是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实用指标.由于影响肾素和醛同酮分泌的因素众多,ARR切点值变异范围较大,至今仍然是一个缺乏标准化的指标.本文综述这些因素,旨在临床上提高ARR的诊断效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近5年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357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33例.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行随机及立位ARR测定的100例怀疑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29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1例.综合分析卧位、立位及随机ARR ROC曲线,以确定合适的切点用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结果 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患者卧位ARR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0.805~0.867),立位ARR 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0.843 ~0.899),两曲线下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行立位及随机ARR测定的100例患者立位及随机ARR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0.928 ~0.995)及0.944(0.893 ~0.994),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立位ARR切点为400(pg· ml-1)/(ng·ml-1·h-1)时,诊断原醛症患者的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64.2%.结论 立位ARR比卧位ARR更适应作为原醛症的筛查指标,随机ARR与立位ARR在原醛症诊断中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本研究认为,在严格控制患者药物、体位、检测时间条件下,ARR切点400( pg·ml-1)/(ng·ml-1·h-1)是原醛症筛查试验比较合适的切点.  相似文献   

6.
8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压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升高,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醛固酮瘤占84.09%,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占15.91%。95.45%患者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醛固酮瘤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及更低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清钾离子浓度。结论ARR是原醛的重要筛查方法;卧立位试验及CT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aldosteronism ,PA)患病率在高血压人群中占 0 .5 %~ 2 .0 % 〔1〕,近年来 ,随着各种检测技术的提高 ,可达 1 5 %~2 0 % 〔2 ,3〕。由于PA患者一经诊断 ,可经手术彻底治愈 ,因而有必要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诊断指标。我们选择了近 5年我院收住并经临床检查或病理证实的PA患者 5 0例 ,回顾性分析血浆醛固酮 (PAC)水平和血浆肾素活性 (PRA)的诊断意义。1 对象与方法PA组 :5 0例。其中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2 7~ 78( 4 6.44± 1 2 .63)岁 ;病程 ( 8.81± 8.85 )年 ;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 ( 1 61 .…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高血浆肾素活性的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一般表现为高醛固酮水平和低血浆肾素活性,有少数病人出现高醛固酮水平和高血浆肾素活性,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告一例并复习文献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330例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30例PA患者均有高血压,其中3.64%的患者为1级高血压,20.91%为2级,75.45%为3级;PA患者青中年的比例为89.09%,超重肥胖者的比例为81.82%,与正常体重的PA患者相比,超重肥胖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低钾血症发生率32.12%,偏相关分析显示血钾水平与病程无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醛固酮水平是PA患者发生低血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9.09%的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12 ng/dl且肾素活性<1 ng·ml-1 h-1,而94.24%的患者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1例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阴性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诊断过程,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ARR阴性的P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疗过程。结果 患者男,44岁,阵发性头晕,出汗、乏力,发作时测血压高,曾应用多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其舅舅和女儿均患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查ARR阴性,卡托普利试验结果显示服药2 h后醛固酮浓度未被抑制,体位试验结果显示立位醛固酮浓度升高,肾上腺增强CT示右侧肾上腺外侧支结节,基因检测未见异常,PA诊断明确,考虑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性大。给予螺内酯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治疗,患者血压控制可,头晕、出汗症状较前好转,出院继续联合降压治疗。结论 对于临床怀疑PA但ARR阴性的患者,应考虑有无其他因素致ARR假阴性,尤其是降压药物的影响,行确证试验排除或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和直接肾素浓度(DRC),计算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探索立位ARR用于筛查四川省高血压人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切点。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进行PA筛查的高血压患者423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立位2 h的PAC、DRC,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立位ARR筛查PA的切点,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中ARR切点的变化。结果 在纳入的高血压患者中,确诊为PA 199例,原发性高血压(EH)224例。PA患者的立位ARR高于EH患者[12.1(5.5~30.0)比0.5(0.2~1.1)(ng/dL)/(mU/L),Z=-17.434,P<0.001]。ROC曲线显示,当立位ARR切点为2.4 (ng/dL)/(mU/L)时,约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4.2%。男、女患者筛查PA的立位ARR切点值分别为2.0、2.4 (ng/dL)/(mU/L),敏感度分别为96.5%、95.6%,特异度分别为95.3%、91.5%。年龄≤40、>4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L)的有效方法.方法 取26例PAL患者和30例高血压(EH)患者的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RAI)测定患者卧位和立位醛固酮(ALD)、立位肾素(RN)和卧位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并计算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分析其在诊断PAL中的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相近,但PAL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值明显高于EH组(P<0.01),而血K+明显低于EH组(P<0.05).PAL组ALD显著高于EH组(P<0.01),而RN则低于EH组(P<0.01).单纯立位ARR>20+卧位ALD>16 pg/mL为标准的敏感性为84.1%,而特异性为65.2%.ARR>50+卧位ALD>16 pg/mL为标准的敏感性为84.6%,而特异性为70.6%.结论 对于PAL患者的血压相对难以控制,并且PAL具有高ALD和低RN特征,以立位ARR>50+卧位ALD>16 pg/mL为标准对筛查PAL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应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PAC/PRA,ARR)及PAC/血浆肾素浓度(PAC/PRC,AARR)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评价测定血浆肾素浓度在PA筛查中的价值,并比较不同体位下AARR的筛查效率.方法 (1)对28例通过确诊试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A患者和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卧位、立位1 h和立位2 h的AARR,比较不同体位和时间下测定的AARR在PA筛查中的效率.(2)对31例PA患者、2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45名健康志愿者测定立位1h PAC、PRA和PRC,计算ARR和AARR,通过构建ARR和AARR对诊断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者在PA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AARR在筛查PA中的价值,并确定最佳的切点.结果 (1)卧位、立位1 h和立位2 h AAR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50(95%CI 0.906~0.994,P<0.01)、0.979(95%CI 0.956~1.000,P<0.01)和0.917(95%CI0.856~0.979,P<0.01).立位1 h AARR具有最高的筛查效率.(2)立位1 h Log-PRA和Log-PRC相关系数为0.705,Log-ARR和Log-AARR的相关系数为0.788.ARR和AAR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95%CI0.981~1.000,P<0.01)和0.957(95%CI0.929~0.985,P<0.01).AARR的最佳切点为42.36 ng·dl-1/ng·dl-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7.10%和93.75%.结论 应用AARR和ARR在高血压患者中进行PA的诊断效果相当,以立位1 h测定的AARR具有最佳的筛查效率,最佳切点为42.36 ng·dl-1/ng·d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卧立位检测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与血浆肾素浓度(plasma renin concentration, PRC)比值(ratio of aldosterone/rennin,ARR)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240例高血压卧立位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患者,通过卡托普利试验阳性联合盐水负荷试验阳性确诊114例PA患者及126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卧立位PAC及PRC,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诊断PA卧立位PAC、ARR截断点,评价不同指标诊断P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 PA组与EH组间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卡托普利试验联合盐水负荷试验同时阳性为诊断标准,卧位ARR诊断PA最佳截断点6.73,敏感度=79.8%,特异度=9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 CI:0.873,0.948);卧位PAC诊断PA的截断点18.15,敏感度83.3%,特异度6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 (95% CI:0.719,0.828);立位ARR诊断PA的截断点4.08,敏感度58.8%,特异度87.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 (95% CI:0.742,0.847);立位PAC诊断PA截断点24.39,敏感度69.3%,特异度74.6%,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 (95% CI:0.687,0.801)。 结论 卧立位ARR较卧立位PAC诊断PA的特异度强而敏感度差,综合两种体位下的激素检查结果可提高诊断PA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术前各项诊断筛查方法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A患者不同指标筛查PA的阳性率,各项确诊试验对PA确诊率及CT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上述患者中,以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30 ng/dl为筛选条件筛查PA的阳性率为42%,以ARR50 ng/dl筛查PA的阳性率为64%(P0.01);盐水滴注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对PA的确诊率分别为90.91%和92%(P0.05);与术后病理对照,CT对醛固酮腺瘤(APA)和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UAH)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24%和73.33%(P0.05)。结论 ARR50 ng/dl筛查PA的阳性率高于ARR30 ng/dl;盐水滴注抑制试验与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确诊率相当;对于分型,CT对APA的诊断符合率与UAH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钾正常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01~2016-12在东莞市中医院确诊的14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将其分为低血钾组60例和正常血钾组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生化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低血钾组以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多见,而正常血钾组以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多见(P 0. 05)。低血钾组血钠[(149. 79±4. 23) mmol/L]高于正常血钾组[(140. 23±2. 8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低血钾组血钾[(2. 97±0. 2) mmol/L]低于正常血钾组[(3. 92±0. 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坐位肾素活性、坐位醛固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低血钾组中醛固酮瘤多见,而正常血钾组中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更为多见,两组患者的肾上腺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等靶器官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钾正常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临床表现不一,主要表现为中、重度高血压,其分型以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主。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最常见的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0%-18%。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中,功能诊断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功能试验有血醛固酮/肾素比值的测定、静脉盐水滴注抑制试验、24h尿醛固酮及其代谢物的测定以及开博通试验等。本文将对此类功能试验的诊断可靠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自1955年Conn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1957年上海瑞金医院诊断了我国首例原醛患者,1957—1985年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的原醛患病率为2%。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普遍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发现原醛不是少见病。在我科住院患者中,原醛已成为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01-2010-0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住院,经过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初筛、卡托普利试验或盐水负荷试验确诊的224例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和生化资料。结果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患者224例中1、2、3级高血压分别占4.5%、18.3%、77.2%;主要症状依次是头痛(52.1%)、头晕(49.7%)、乏力(4.1%)、心悸(3.0%)、肢体麻木(1.8%);心血管并发症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4.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11.6%;血钠平均为(140.8±2.8)mmol/L,高钠血症患者仅占2.7%;低肾素活性者占97.3%。以ARR≥20(ng/dL)/[μg/(L·h)]且肾素活性减低为标准诊断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肾素活性降低且醛固酮浓度升高、ARR≥20(ng/dL)/[μg/(L·h)]且醛固酮浓度升高、ARR≥30(ng/dL)/[μg/(L·h)]为标准的阳性率。结论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患者主要表现为中重度高血压,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管并发症中脑梗死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更多见,以ARR≥20(ng/dL)/[μg/(L·h)]且肾素活性减低为标准筛查血钾正常伴高血压的原醛可能有助于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血浆醛同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已广泛应用在高血压患者中筛查原发性醛同酮增多症(原醛).研究表明,不同的临床状况(测定方法)会得出不同的ARR.由于没有统一的ARR标准,使得其临床应用难以适从.因此,应该根据所选用的测定方法和本单位的试验条件,采用相应的,同时具最高敏感性、特异件和准确件的ARR.近年来通过控制测定条件,即所谓测定方法标准化,包括:停用降压药2~4周、取同定体位、上午8:00~12:00之间采血、充分钠摄入以及低血钾者补钾等,发现原醛的ARR范围大致在23.6~26.0 ng·dl-1·ng-1·ml-1·h-1之间,说明ARR筛查方法标准化有助于确定和统一筛查原醛的ARR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