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晓飒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300-2300
患儿男,17个月,因发热8 d人院.患儿院外体温最高达40.4℃,无畏寒寒战,无呕吐腹泻,无皮疹,偶有咳嗽,无气急,曾在门诊肌注头孢呋辛2 d,无效,改阿奇霉素、先锋必静滴2 d,无效,后到上级医院,又输注阿奇霉素1 d,阿奇霉素+西力欣1 d,无效,来本院住院治疗.门诊血常规示白细胞17.8×109/L,中性粒细胞54%,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200×109/L.C反应蛋白(CRP)52 mg/L.入院查体:T 38.5℃,P 132次/min,R 30次/min,体重10 kg,精神可,咽稍充血,颈部可触及数枚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心音中等,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粗,无罗音.……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儿皮肤粘膜综合征,临床发病率较少,我院近五年来共收治川崎病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6岁.腹痛、腹泻1天半,胸闷不适半天入院.患儿4年前曾患"川崎病",经我院治疗后好转.此次人院后查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弱阳性.动态心电图:ST段:Ⅱ、Ⅲ、avF弓背抬高;T波:Ⅱ、Ⅲ、avF倒置,双肢对称,V4-6双向低平,提示急性下后壁心梗.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冠状动脉主干呈瘤样扩张(图1),最宽处内径达9.1 mm,管壁增厚2.3 mm,内膜欠光滑,右冠主干/主动脉内径=0.47;左冠状动脉主干增宽,内径达3.9 mm,左冠主干/主动脉内径=0.20;同时见左室下壁中段呈明显的节段性运动减弱,收缩期增厚率几乎消失.超声提示:巨大右冠状动脉瘤形成合并左室下壁心肌梗死.于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主干几乎完全闭塞,左冠状动脉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CAA)的并发症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诊断、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的38例川崎病合并CA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共检出79处CAA。其中17例24处(30%)瘤腔内并发血栓;5例(13%)发生冠脉狭窄,1例因侧支循环形成无明显症状;5例(13%)发生心肌梗死,4例死亡;2例(5%)因巨大CAA破裂猝死;7例(18%)CAA瘤壁钙化。本组共7例死亡,占18%,死亡时间均为90年代初,3例因急性期为不完全川崎病未识别故而未做系统治疗。结论川崎病合并CAA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冠脉狭窄、心肌梗死、巨大CAA破裂及心源性猝死等。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治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1)术前制订胸痛应急处置方案,及早预防、识别心肌梗死;进行早期呼吸功能训练,改善心肺功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预防冠状动脉瘤体破裂。(2)术中加强循环系统监测,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严格控制出入量,预防肾功能损伤。(3)术后减少刺激、控制疼痛,预防心房颤动;加强凝血功能监测,及时处理鼻出血;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术后谵妄;制订个体化运动训练方案,促进快速康复;加强饮食管理,改善营养状况;重视健康宣教,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配合度。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儿于术后16 d康复出院,随访1年,病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年龄18个月,因发热1周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入院,临床诊断:发热原因待查:川崎病可能。运用GE Vivid5彩超仪进行心脏检查:取主动脉短轴切面观察,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均呈瘤样扩张,以左侧为甚,形态呈“纺缍状”;左支内径约12mm,开口处内径7mm,左前降支内径3.2mm,右支主干内径约8mm,LCA/AO=0.86,RCA/AO=0.57,冠状动脉成像:左、右冠状动脉内均可见稀疏的红色血流信号,测得左冠状动脉主干内舒张期血流速度约20cm/s。右室稍大;三尖瓣口探及轻度反流信号。超声诊断:左冠状动脉巨大瘤,右冠状动脉瘤声像,提示: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住院治…  相似文献   

8.
川崎氏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小儿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日本川崎氏1962年首先报告以后,迄今已有3万多例。国内1979年黑龙江省首先报告1例后,陆续也有报告。据国内外病例资料,MCLS 的合并症以心血管病变最多见,其次有无菌性脑膜炎、关节炎、肝炎、肾炎、尿路感  相似文献   

9.
10.
邓荷萍  李徽  张文云 《临床荟萃》2005,20(19):1124-1125
患儿,女,4岁,主因发热伴双髋关节疼痛7天就诊.查体:体温39℃,脉搏12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营养精神可,发育正常.咽部充血,颌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Ⅰ度肿大,口角糜烂,口腔内见溃疡面,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2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检查无异常.双髋关节压痛,双髋、双膝关节伸屈、外展及内收活动疼痛加剧, “4”字征阳性.X线提示双侧髋关节各组成骨无骨折征,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岁。因发热9天,颈部淋巴结肿大,双侧腮腺肿大,曾诊断为“腮腺炎”,“颈部淋巴结炎”,经抗菌素治疗无效,病程中发现两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四肢末端硬肿,趾(指)甲变脆,舌质红,呈杨梅舌,心脏听诊心动过速,化验:血沉77mm/h,血白细胞26.8×10P/L。根据以上临床表现确诊为川畸病。行心脏彩超检查,超声所见:左右冠状动脉起源位置正常,左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25mm,主干扩张59mm,左前降支近端呈瘤样扩张,最宽处内径70mm,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29mm,主干呈瘤样扩张,最宽处内径  相似文献   

12.
正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是指未达到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但疾病发展符合川崎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部分有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最明显的是冠状动脉病变,是儿童时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因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故如在急性发热期未被识别,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及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2]。本文总结了1例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扩张患儿的护理经验,该患儿年龄小,感染重  相似文献   

13.
1病史 患儿男,5岁半,因“发热,左侧腮腺肿大4天,右侧腮腺大1天”,而于2008年6月15日9:30入院。患儿缘于6月11号出现发热,最高达39.1℃,同时左侧腮腺肿大,曾予以抗炎、抗病毒、退热治疗、热退复升、反复发热。6月14号出现右侧腮腺肿大,于6月15号住我科。  相似文献   

14.
<正>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病因至今未明,婴幼儿高发,成人发病罕见,属于急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炎在川崎病急性期后可持续存在,形成冠状动脉瘤(CAA)、血管腔狭窄,发生率可达25%。CAA常不能自行消退,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及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加之瘤内血液滞留,易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成人川崎病致右冠状动脉闭塞病例报道如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1岁1个月.因发热4 d伴声嘶、皮疹1 d于2008年1月19日入院.查体:T 36℃,R 48次/min,P 130次/min;神志清,精神较差.面部、躯干、下肢散在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  相似文献   

16.
总结13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口服华法林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用药护理经验.警惕口服华法林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出血事件,重点做好华法林的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调整华法林用量使其维持在1.5~2.5,注意有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出血不良事件和非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进行积极的处理.重点加强以下知识的宣教:坚持长期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如何保证华法林用药的准确性,避免食用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和食物,注重日常保健和主动避免不良事件等.本组13例患儿均严格随访,准确服药,定期监测INR值均维持在目标值范围,未出现严重出血的事件,未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2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瘤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2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经验.认为术后早期严密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时识别心电图变化尤其是心肌缺血的征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治疗,重视患儿术后早期的感受与需求是促进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2例患儿均顺利康复,1年后随访情况良好,日常活动不受限并恢复上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患儿10例,对其进行症状护理、药物护理、抗凝、溶栓过程的护理、冠状动脉瘤的观察,出院指导,随访资料收集、回顾、总结。结果:24个月临床观察瘤体有回缩2例,瘤体扩大1例,由单侧冠状动脉瘤并发为双侧冠状动脉瘤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本病的治疗周期长,病情变化快,预后差,应制定综合的护理方案,重视家长与患儿心理护理,提高家长及患儿的依从性,同时重视本病延续护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7岁,因发热17天、呼吸困难14天,于2005年7月19日入院.患儿17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最高体温38 ℃,当时无鼻塞、流涕、咳嗽.14天前患儿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双手掌出现红色斑疹,在外院按“麻疹、肺炎“给予“青霉素“等药物治疗2天,呼吸困难加重;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又按“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给予“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头孢替唑“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患病以来精神差、纳差,无皮肤瘀斑等,既往活动后或哭闹时无发绀病史.……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5岁10月,19公斤,2008年6月初因咳嗽1^+周,全身起红斑、斑丘疹、丘疱疹伴口唇皲裂、发热2天入院。患儿入院前1^+周出现咳嗽,无发热,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经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炎琥宁治疗,咳嗽无明显缓解,并出现吼喘。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无畏寒及寒战,手、足掌趾部出现红色斑疹、丘疹、斑丘疹、丘疱疹,口唇起疱疹伴皲裂,进食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