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赵氏脱疽方"治疗糖尿病足,干预血脂、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相关因子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39例随机分成3组,各组在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纯中药组(13例)口服赵氏脱疽汤,并用赵氏脱疽膏外敷;给予中西药结合组(12例)口服赵氏脱疽汤,并用依沙吖啶外敷;给予纯西药对照组(14例)口服已酮可可碱,并用依沙吖啶外敷。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AGEs等。结果:3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各组疗效比较,纯中药组疗效优于中西药结合组,纯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有其独特优势,"赵氏脱疽方"对于AGE及相关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配合中药外治糖尿病足坏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热清口服液对胶质瘤、脑膜瘤手术后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手术后按自然病区分脑热清组(中药组)、脑热清配合常规西药组(中西药组)和常规西药组(西药组),连续用药7天,对胶质瘤和脑膜瘤患者的药前体温、发热天数,药后体温、退热度数、退热天数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中西药组治疗后胶质瘤及脑膜瘤手术后发热患者体温明显降低,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脑热清口服液具有显著降低脑瘤手术后发热患者的体温的作用,其退热作用与胶质瘤或脑膜瘤无关。  相似文献   

3.
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用中药解毒散结合剂(夏枯草、板蓝根、公英、地丁)治疗400例,同时设西药对照组200例,用腮腺炎注射液和病毒唑同时肌注,并口服潘生丁.两组疗效对比(一)退热时间的比较:中药组发热例数244,24小时退热210例,48小时退热34例;西药组发热例数176,24小时退热126例,48小时退热50例.两组例数经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6.65,P<0.01,说明中药组的退热时间比西药组快.(二)腮腺肿痛消失时间的比较中药组400例,3天内消肿252例,3~天消肿138例,6天以后消肿10例;西药组200例,3天内消肿56例,3~6天消肿64例,6天以后消肿80例.中药组6天以内消肿占97.5%、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2 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 0例 ,西药组 4 0例 ,中西药组 4 0例 ;中药组单纯中药保留灌肠 ,西药组单纯抗炎治疗 ,中西药组同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与抗炎治疗。结果 中药组治愈率为 2 5 .0 % ,总有效率为 87.5 % ;西药组治愈率为 17.5 % ,总有效率为72 5 % ;中西药组治愈率为 70 .0 % ,总有效率为 97.5 %。中西药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比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中西药组予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口服,中药组予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口服,西药组予奥美拉唑口服。3组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观察。结果中西药组和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中西药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均0.05);中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相关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内镜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中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对于改善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慢性肝炎的治疗经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西药组(Ⅰ组)单用西药注射剂;中药组(Ⅱ组)单纯用活血化瘀散结中药内服;中西药结合组(Ⅲ)则中西药均用,3个月为1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81.82%、88.57%、96.49%.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用药对该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退热灵合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翠 《四川中医》1998,16(5):40-40
1992年5月~1995年12月期间,笔者在门诊以自拟方“退热灵”合剂治疗观察了108例感冒发热患儿,在24小时内退热者明例,24小时~48小时内退热ZI例,分别占观察病例的768%和19.4%,共占96.2%,疗效较好。[临床资料]全组108例,男55例,女53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9岁,以1-3岁者为多,病程在1天之内占33例,1-3天者53例,3天以上者22例。108例患者均有发热、流涕、喷嚏,大部份患儿有咳嗽,部份兼有咽癌。体温最高超过39.5℃,最低为37.2℃;38.5-39.5℃以上者有28例,37.5℃-38.4℃者有51例,37.5℃以下者有29例,观…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川畸病1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川畸病的患儿将其随机分配成中西药、西药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另外中西药组根据其疾病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辅以中药进行辨治。早期热毒炽盛期,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中期热恋阴伤期,治以清热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恢复期气阴两伤期,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生脉饮加减。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本病治疗之始末,结果: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其退热时间均为24小时,而急性炎症消退时间中西药组均比西药组提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川畸病对缩短病程、控制病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气滞型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疗程为6周;西药组予口服抗Hp四联疗法2周,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4周;中西药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抗Hp四联疗法2周,后改为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雷贝拉唑口服4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率。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中药组与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溃疡愈合疗效方面,中西药组疗效优于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5)。在Hp根除疗效上,西药组与中西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气滞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的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军 《陕西中医》2005,26(3):227-228
目的 :观察中西药配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扁平疣冼剂 (大青叶、板蓝根、山豆根、木贼、香附 ) ,配合西药维特明霜外用治疗本病 30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 73%。提示 :中西药合用可优势互补 ,疗效高于单纯中药组、西药组。  相似文献   

11.
将10例川畸病的患儿随机分配成中西药、西药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另外中西药组根据其疾病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辅以中药进行辨治。早期热毒炽盛期,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中期热恋阴伤期,治以清热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恢复期气阴两伤期,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生脉饮加减。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本病治疗之始末。结论:中西药与西药组比较,其退热时间均为24小时,而急性炎症消退时问中西药组均比西药组提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川畸病对缩短病程、控制病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1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非手术治疗的较为良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共观察确诊为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纯西药治疗组、纯中药治疗组和中西结合治疗组三组,分别采取用纯西药性激素止血、调整周期,或纯中药按辨证分型止血、中药人工周期方调整周期和中西药结合止血、中药人工周期方调整周期、中西药结合促子宫内膜脱落促使月经来潮,治疗一个疗程停药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纯西药组治疗有效率63 16%、治愈率47 3 7% ,纯中药组治疗有效率5 5 2 6%、治愈率3 9 47% ,中西结合组治疗有效率86 84%、治愈率73 68% ,三组对照,纯西药治疗组、纯中药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均有一定疗效。纯中、纯西二组对照,P >0 0 5 ,无显著差异性,中西结合组则与纯西药组和纯中药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 <0 0 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非手术治疗法中值得推广的较为有效的治法。  相似文献   

13.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春华 《陕西中医》2004,25(5):402-403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2 5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西药组 ,中西药结合组 (西药组治疗结合含中医辨证为外感、伤食、正虚 3型 )治疗组 1 2 2例。结果 :治愈天数西药组为 3.47± 0 .69,而中西药结合组为 2 .2 3± 0 .87,两组比较 P<0 .0 1 ;退热天数 :西药组为 2 .69± 0 .37,中西药结合组为 1 .1 8± 0 .33,两组比较 P<.0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茵陈竹叶地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ICP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采用UDCA口服,中药组采用茵陈竹叶地黄汤口服,中西药组采用上2组药物联合用药,观察3组疗效。结果中西药组在疗效、生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其他2组(P均<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围生结局及治疗后复发方面,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茵陈竹叶地黄汤联合UDCA治疗I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分析了应用中药、西药和中西药并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18例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临床治愈率中药组高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0.01);止血总有效率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均高于西药组(p<0.05)。大便潜血平均阴转时间中药组短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反流性咽喉炎(LPR)的疗效。方法:94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47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中西药组加用贝母瓜蒌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组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RSI及RF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WHOQOL-100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中西药组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LPR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的CKD 3期患者154例,分为中药组(中药颗粒剂+苯那普利模拟剂)、西药组(苯那普利+中药模拟剂)、中西组(中药颗粒剂+苯那普利),连续治疗24周。观察治疗后各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患者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从治疗后2周起,各时间点e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各时间点e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除治疗后2周、8周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周、12周、20周,中药组eGFR均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12周、24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西药组治疗期间与治疗前比较尿蛋白定量未见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24周,中西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最少,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改善CKD 3期患者的肾功能状况,中西药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结石病的新方法。方法:将结石病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胆道排石汤加减治疗结石病;在应用中药胆道排石汤(同上)的同时,常规静脉注射氨苄西林、甲硝唑7~10d。观察组采用单纯中药胆道排石汤治疗。结果:中西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胆道排石汤组。结论:中西药结合在中药排石化石的基础上联用抗菌消炎西药,使胆管水肿减轻而胆道通畅,能取得较单纯中药治疗更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8年10月以来,应用自拟养血通脉汤结合西药治疗脑梗塞114例,与同期随机单纯应用西药治疗60例对照观察,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采用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86)确定的有关诊断标准,中西药组114例,男性80例,女性34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67岁。就诊时间:发病24h内来诊者102例,24~72h来诊者10例,72h以后来诊者2例。西药组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8~76岁,平均68岁,就诊时间:发病24h内来诊者54例。2 治疗方法与结果全部病例均在起病72h内应用药物。2.1 中西药组 除用西药组药物外,另加养血通脉汤(生地18g,熟地18g,当归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62例采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并与单纯中药保留灌肠60例(对照1组)、单纯西药保留灌肠40例(对照2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1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2组总有效率75.00%,3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简单,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