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狼疮肾炎患者血与尿白细胞介素-8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和尿中白细胞介素8( I L8) 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 L E) 及狼疮肾炎( L N) 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 L I S A 法对47 例 S L E 患者( 含37 例 L N) 、13 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和14 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和尿中 I L8 水平检测,比较分析其与 S L E 活动指数( S L E D A I) 、肾脏损害的相关关系。结果  S L E 患者血清 I L8 水平活动期为553 pg/ml( 中位数,下同) 静止期为2638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54 pg/ml( P < 0001) ,并且活动期高于静止期( P < 005) ,血清 I L8 水平与 S L E D A I正相关( r = 06003 , P < 005) ; S L E 患者尿 I L8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67pg/ml( P< 005) ,且 L N 组2529 pg/ml 明显高于 S L E 无肾炎组为211 pg/ml 及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941 pg/ml( P 值均< 005) ;肾脏组织病理狼疮活动指数( A I) 高者其血清、尿 I L8 水平显著高于 A I低者( P < 005) 。结论 血清 I 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sIL—10)水平改变与狼疮疾病活动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T)测定38例LN患者和22例健康志愿者sIL-10水平,同时应用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 LN患者进行疾病活动评分,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N患者 sIL- 10水平明显较正常健康对照组高(19.7±7.2 pg/ml vs 12.0±2,9 pg/ml,P<0.05),对SLEDAI与sIL-10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r=0.105,P=0.609(P>0.05),提示LN患者SIL-10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无相关性。结论:L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异常升高可能是一种内源性的异常而与狼疮疾病活动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按LN的临床表现分为五型、活动与非活动期,并参照WHO的LN病理分型,结合我院对小管间质分型标准进行综合分级评分。说明尿RBP含量能敏感地反映L管间质损害的程序,可作为监测LN活动,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尿微量排泄蛋白与肾移植的关系,应用免疫散射测浊技术检测了30例肾移植患者四种特定尿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LB)、尿转铁蛋白(UTf)、尿α1微球蛋白(Uα1M)、尿免疫球蛋白G(UIgG)。结果显示,除UIgG外,UALB、Uα1M与UTf均与血清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动态观察发现,Scr升高前1周左右,在常规蛋白尿尚不明显时,特定尿微量蛋白已开始出现异常,并于Scr增高期间达到高峰。肾移植急性排斥以UALB增幅最大(2075±1127mg/L),而慢性CsA肾中毒则以Uα1M增高为主(950±341mg/L)。结果认为:特定尿微量蛋白变化与移植肾功能密切相关,对移植后并发症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血尿α1-m放免法测定对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评价汤行健傅秀兰史爱兰储谦董德长为探讨血、尿α1-m含量与狼疮性肾炎(LN)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我们用放免法检测了43例LN患者的血、尿α1-m含量,结合病理分型,小管间质病变的病理学参数,及其与Ccr、Scr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及尿IL-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 CRF患者血清及尿中IL-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与Scr无明显相关性(r=-0.27,P〉0.05和r=-0.05,P〉0.05)。结论 CRF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免疫炎症反应,此可能为肾小球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Zheng Q  Tang Z  Xue Q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1):687-689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与肝细胞癌(HCC)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构建LCID20人肝细胞癌裸鼠转移模型(肝癌转移模型)40例,用PAI1试剂盒和PAI1单抗分别做酶活性检测和免疫组化,观测肝癌转移模型发展过程中PAI1的变化。结果肝癌转移模型从肿瘤发生早期(2周)至晚期(5周),血浆PAI1从62±18Au/ml增至154±07Au/ml,P<005。肿瘤组织中PAI1从04±01Au/mg增至08±03Au/mg;血浆中PAI1改变与肿瘤大小和AFP变化相关(r=09648和r=09544,P<005和P<005)。结论肝癌转移模型肿瘤组织及血浆中PAI1随HCC病程进展逐步升高。PAI1与HCC肿瘤增长和AFP升高有良好的相关性。PAI1与HCC侵袭性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及尿IL-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CRF患者血清及尿中IL-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与Scr无明显相关性(r=-0.27,P>0.05和r=-0.05,P>0.05)。结论CRF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免疫炎症反应,此可能为肾小球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间质容量改变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68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检查,以定性、定量的方法观察了其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间质容量变化及肾小球病变各自对狼疮性肾炎肾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1)伴有明显肾间质损害及肾功能异常者,肾间质容量(Ⅳ)明显增加(34.7±14.3%vs14.8±4.8%△Ⅳ为21.9±10.9%);(2)肾间质容量变化与肾功能改变之间呈明显相关关系;(3)不同的肾小球病变类型、肾小球病变活动性指数及有无IgG在小管基膜上沉积对Ⅳ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肾间质容量改变可以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乃至肾功能的变化。在LN伴明显肾间质损害时,肾功能的变化主要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程度有关,而与同期存在的肾小球病变类型、严重程度及活动性关系不大。Ⅳ的定量分析可作为临床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功能状态的一项颇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川芎嗪对活动期,静止期狼疮肾炎(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地塞米松,川芎嗪对LN患者PBMC培养,以正常人为对照,分别采用ELISA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及细胞IL-2和IL-12 P40mRNA表达。结果LN活动期,静止期较正常对照组IL-12蛋白,基因水平明显增高(P〈0.01)。地塞米松明显抑制狼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尤其是与IgA肾病(IgAN)、狼疮肾炎(LN)间的关系,并初步观察α干扰素(αIFN)对成人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方法对157例肾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HBAg,配对比较32例IgAN,30例LN中HBAg阳性组与阴性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和42例GN中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并随访3例HBVGN经αIFN治疗的临床演变。结果IgAN中HBcAg阳性组肾小管及间质病变程度均较阴性组严重(P<005);LN中HBcAg阳性组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炎症程度较阴性组显著(P<005);HBcAg阳性组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较阴性组差(P<005);3例HBVGN经αIFN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肾小球肾炎部分病例起病与HBV感染有关,IgAN、LN与HBV感染有相关性,αIFN对成人HBVGN可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胆囊炎患者胆汁中内皮素浓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炎患者胆汁中内皮素浓度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04例单纯型、48例化脓型和27例坏疽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汁中内皮素浓度。结果三型胆囊炎患者胆汁内皮素浓度分别为274±83pg/ml,423±111pg/ml和675±138pg/ml,与对照组测值194±47pg/m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胆汁中内皮素参与了胆囊炎的病理过程,其作用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保留交感神经的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AP)手术方法是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基础上,保留胃小弯的血管,从而保留了支配胃的交感神经。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HSVAP组、HSV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20只。HSVAP术后胃部泌酸区交感神经分布密度与C组比较,下降不显著。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与C组无差别(7458±4089vs8996±2351,P>005)。而HSV术后胃部泌酸区交感神经分布密度显著下降,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低于HSVAP术后(293±2148vs7458±4089,P<001)。本试验证实采用保留胃小弯血管的HSV,既可完全切断支配胃体的迷走神经,又可保留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14.
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狼疮肾炎(LN)的发病机制是当今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与免疫细胞凋亡的关系日益引人重视。我们研究对活动期LN患者体内淋巴细胞的凋亡变化,T、B淋巴细胞不同的凋亡改变、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检测,探讨其在L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按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狼疮肾炎患者15例,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79±417)岁,病程半年至15年。病理分型以Ⅲ型为多,为9例,其余为Ⅱ型。选择正常对照者10例,均采用本院正常献血员。男2例,女8例,年龄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贫血与慢性肾衰(CRF)免疫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检测了CRF患者单纯输血及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及γ干扰素(γIFN)水平,并与肾功能正常肾小球肾炎患者(GN)组及对照组(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RF组血清IL2,TNF和γIFN水平均显著低于GN组及C组(P<001),sIL2R水平则较GN组及C组明显升高(P<001)。CRF组血清IL2,TNF和γIFN水平与血红蛋白浓度存在直线正相关,而sIL2R水平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性,单纯输血或应用EPO治疗能改变这些细胞因子活性水平。结论CRF免疫功能低下与贫血有关,及时治疗和改善贫血状态可部分纠正这种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李宝顺,徐显章,刘玉英,陈娟,闫秀红我院近年来采用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DFPP)对3例狼疮性肾炎(LN)进行17次的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3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的LN诊断标准,男1例,...  相似文献   

17.
狼疮肾炎终末期狼疮活动情况和预后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时狼疮活动情况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987~1997年资料完整的71例LN的ESRD患者临床性SLE活动和血清学SLE活动的各项指标、死亡原因,分析比较LN的ESRD患者与非LN的ESRD患者的存活率。结果本组LN的ESRD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前有648%已没有SLE临床活动表现。进行透析治疗后,SLE临床性活动渐趋静止状态,活动率从第一年563%下降至第十年28%;SLE血清学活动表现的消退,要比临床活动表现的消退缓慢;LN的ESRD透析治疗患者第2、5、10年的存活率与非LN透析患者相近,分别为796%、525%、305%,其死亡原因似与SLE活动无关。结论在LN的ESRD期间,SLE活动的静止趋势与时俱增,死亡原因与SLE活动性似无明显关系,LN的ESRD替代治疗患者的预后与非LN的ESRD替代治疗患者相同。当LN发展至不可逆的ESRD时,需长期作肾脏替代治疗,无必要再应用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对活动性狼疮肾炎(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介素 10(IL-10)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半定量 RT-PCR技术观察 LFA- 1共刺激对活动性 LN患者 PBMC IL-1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单独抗CD3抗体(30 ng/ml)能诱导LN 患者PBMC IL-10 mRNA轻微表达(0.43+0.03vs 0.55±0.44,P<0.05)而在抗CD3抗体(30 ng/ml)存在的情况下,抗LFA-1抗体(2 μg/ml,相当于LFA-1配体)共刺激时明显增加了PBMC IL—10 mRNA表达(1.31±0.08vs 0.55+0,04,P<0.01)。LFA-1中和抗体明显抑制了这种共刺激诱导的IL—10 mRNA表达(1.31±0.08vs 0.64 ±0.03,P<0.01)。抗LFA-1抗体单独刺激时并不引起 IL-10 mRNA表达变化(P>0.05)。结论:LFA-1作为共刺激分子诱导 IL- 10 mRNA表达可能是其参与 LN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对我院32年间16例LN患者23次妊娠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结果LN活动时93.3%的妊娠为治疗性终止妊娠,LN持续缓解时87.5%的妊娠为成功妊娠且安全分娩。结论LN活动时应避免妊娠和终止妊娠,LN持续缓解时可允许妊娠和安全分娩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继发性甲旁亢(SHP)的作用。方法对15例透析前CRF患者迅速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前后甲状旁腺素(PTH)和1,25(OH)2D3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治疗后血清mPTH、iPTH和PO3-4等水平明显下降(2.29±1.26vs1.74±0.83μg/L,P<0.005;461.8±270.9vs332.1±199.7μg/L,P<0.01;5.33±20.8vs48.7±20.4mg/l,P<0.001);1,25(OH)2D3水平有所升高,但尚不显著;血浆游离钙(iCa)、血清总钙(tCa)等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降低慢性肾衰SHP患者血清PTH水平,有利于SHP的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对慢性肾衰SHP的发生或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