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早餐前注射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予原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早餐前同时注射,晚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片)和对照组(35例,继续原方案),各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3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FBG、3餐2hPG、HbA1C均下降(均<0.01);而试验组FBG、午餐2hPG、HbA1C、日胰岛素量及低血糖事件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0.01)。对照组胰岛素量和BMI增加(<0.01),试验组BMI无改变(>0.05)。结论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改为早餐前甘精和预混胰岛素注射并晚餐前瑞格列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FBG、午餐2hPG和HbA1C,并减少低血糖及体质量增长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无效后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为期,共挑选患者81例,其均是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或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立即为这些患者停止预混胰岛素治疗,转为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的方案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记录患者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低血糖发生概率,并于转变前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转用后患者空腹血糖值为(5.48±1.17)mmol/L,明显低于转用前(7.82±1.25)mmol/L;转用后患者餐后2 d血糖值为(8.87±1.53)mmol/L,明显低于转用前(12.12±1.76)mmol/L,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方案可有效提升经预混胰岛素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低血糖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4.
林仿  姚亚强  褚建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849-850,873
目的观察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方案(两预混一长)与三餐前速效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方案(三速一长)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诊伴有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I、Ⅱ两组,每组30例。I组三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Ⅱ组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人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每日胰岛素用量Ⅱ组较I组明显减少(<0.05)。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长效胰岛素与三速一长方案治疗治疗效果、安全性相当,胰岛素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王叶菊  刘红丽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22-1523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格列美脲(Amaryl)与预混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药控制不佳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46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胰岛素日用量及安全性。结果:A组空腹血糖下降明显优于B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B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比预混胰岛素更好的降低空腹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日用量更好少,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病程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在适当的时候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本文就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住院病人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42~73岁,病史4个月至20年,平均空腹血糖10~15mmol/L。2选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NIDDM)胰岛素受体(IR)活性的影响,21例初诊的NIDDM患者中8例给予口服二甲双胍(MF)治疗,13例给予MF+磺脲类药物(SU)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高亲和力及低亲和力IR活性,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初诊NIDDM患者高、低亲和力IR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前者P<0.05,后者P<0.01),经药物治疗后高、低亲和力IR活性均有提高,但以低亲和力IR活性提高为著(P<0.01),单用MF治疗者高亲和力IR活性亦有显著升高(P<0.01)。说明NIDDM发病过程中存在IR缺陷,口服降糖药尤其是MF可以显著提高IR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为期11±4天的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增加(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持续高血糖可直接损伤β细胞,加重胰岛素抵抗。早期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在短时间内达到或接近正常,积极控制血糖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将产生有利影响[1-4]。我们对比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前后息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黎明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6):384-384,388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在提高胰岛素的疗效及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经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采用胰岛素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26例单独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12周治疗,两组患者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胰岛素日均需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体重增加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较单独治疗优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杨颖  邓晨昕  高凌  张黎明  马计  肖婧  田源 《西部医学》2012,24(2):308-309
目的研究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OAD(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每日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换用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治疗,在治疗第0周及12周分别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低血糖事件共发生5例次。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治疗能有效并安全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诺和灵30R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8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诺和灵30R组(A组,40例)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B组,40例),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均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升高(P〈0.01)。B组血糖达标更迅速。A组较B组低血糖发生率更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6):64-67
目的:分析预混胰岛素方案和三加一联合强化降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波动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50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血糖达标两天后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变异系数(CV)、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IQR)、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等血糖波动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糖达标2 d后的SDBG、IQR、PPGE明显降低(P<0.05),CV明显升高(P<0.05);血糖达标2 d后,观察组血清SDBG、CV、IQR及PP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预混胰岛素方案相比,三加一联合强化降糖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控制效果更好,且血糖达标时间相对较短,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睡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方法 对45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三餐时服用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分别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结果 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BG、2hPBG、HbA1 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睡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失效后,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筛选68例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21:30)加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14周,比较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体重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结果加用甘精胰岛素组治疗14周后,患者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h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未见低血糖发生,体重指数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口服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需及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对口服降糖药(OHA)继发性失效的原因及其治疗。研究背景随着病程的延长,NIDDM患者对OHA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其发生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校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选用对OHA继发性失效的NIDDM患者32例,给予胰岛素和OHA联合治疗;并用放免法测定血胰岛素浓度,以探讨其β一细胞功能。结果115例NIDDM患者中,对OHA继发性失效的总发生率为27.83%。与对OHA有效组相比,继发性失效组病程较长,馒头县试验胰岛素释放明显降低。由于和OHA合用,继发性失效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较小,血糖控制良好。结论NIDDM对OHA继发性失效的原因可能与其病程长、β-细胞功能衰竭有关。联合胰岛素和OHA治疗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水平,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徐芬娟  朱娟飞  沈中秋  张青森  宣少平  沈飞霞 《浙江医学》2017,39(23):2121-2124,2128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门冬胰岛素30组21例,二甲双胍组23例,阿卡波糖组22例,西格列汀组21例,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30单用、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阿卡波糖、门冬胰岛素30+西格列汀治疗至达标,持续治疗12周,比较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降糖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各组胰岛β细胞功能均明显好转,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标稳态模型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S)和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Matsuda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HOMA-S好转率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大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联合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门冬胰岛素30组低,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与门冬胰岛素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日胰岛素剂量低于其他两组。结论预混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其中以联合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最佳,且降糖疗效更佳,胰岛素用量更少,未发现预混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对β细胞功能有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英国医学杂志》2010,(1):31-32
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口服药物不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目标值7%以下就需要胰岛素治疗。一项试验将708名患者(平均年龄61岁,中位患病时间9年)随机分为3组。双相胰岛素组:诺和锐每日两次;餐时胰岛素组:诺和锐每日3次:或基础胰岛素组:地特每日1次(或需要时每日两次)。1年以后,仅用1类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的患者,以第二类胰岛素替代磺脲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口服药物不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目标值7%以下就需要胰岛素治疗。一项试验将708例患者(平均年龄61岁,中位患病时间9年)随机分为3组。双相胰岛素组:诺和锐每日2次;餐时胰岛素组:诺和锐每日3次;或基础胰岛素组:地特每日1次(或需要时每日2次)。1年以后,仅用1类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的患者,以第二类胰岛素替代磺脲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单纯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6月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均每周进行随访,持续观察3个月.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体重.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空腹血糖[(5.31±1.12)mmol/L vs.(6.48±1.09)mmol/L]、餐后2h血糖[(7.46±1.08) mmol/Lvs.(8.21± 1.4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39±0.98)%vs.(6.03±1.04)%]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指标、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实验组轻微低血糖事件3例,对照组轻微低血糖时间8件,夜间低血糖时间5例,2组均无低血糖昏迷发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3,P=0.005).结论 对于单纯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控制血糖具有明显的效果,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