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5年来发生的4例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2-24小时起病,伴有明显疼痛,局部刺激症状,视力下降,且进行性加重,术后第2天出现前房积脓。细菌培养2例为阳性。经玻璃体腔注药,再次玻璃体切除术,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所致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眼球穿孔伤并发眼内炎是眼外伤的一个特别严重的并发症 ,在存留有眼内异物者尤为凶险。随着经平坦部玻璃体异物摘出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及玻璃体腔内注射抗生素的治疗 ,使得部分感染眼得以保存并获得有用视力[1,2 ] 。我们回顾性分析近 5年来收治的眼球穿孔伤后存留有眼内异物的眼内炎 9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对象 :本院 1996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 2 4例眼内炎 ,其中 9例有眼内异物存留。男 8例 ,女1例。左眼 6例 ,右眼 3例。年龄 14~ 5 6岁 ,平均 35 2岁。外伤及异物存留时间为 18小时至 9天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62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外伤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即对患眼的自然因素(性别、年龄、眼别、视力、眼压、眼内异物、致伤情况、外伤性白内障、血管炎性改变、视网膜脱离、病原学检查/培养结果)、围手术因素(术前玻璃体注药史、手术方式、术中眼内充填气体/硅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与随访0.5a后视力及患眼预后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2眼预后:矫正视力>0.02者53眼(85%),其中13眼矫正视力>0.3者13眼(21%),眼球摘除者2眼(3%)。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患眼自然因素中视网膜血管炎性改变、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对视力预后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围手术因素中,眼内炎症加重,手术复杂程度增加,手术失败的危险性亦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对不良视力预后的相关性增加。结论:合并视网膜脱离、血管炎性改变,手术复杂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因素是与外伤性眼内炎患者视力远期预后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于诊断明确的外伤性眼内炎应尽早行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伤玻璃体切除术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参与预后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视力、手术时间、伤口位置、伤口长度、异物大小、是否伤及晶状体、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损伤区域、视网膜脱离共9项。对各影响因素与较好术后视力(视力≥0.5)和较差术后视力(视力〈0.1)分别进行卡方检验,然后应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本组眼内异物伤玻璃体切除术后69.4%术后视力≥0.1;术前较好视力和无视网膜脱离是取得术后较好视力(视力≥0.5)的重要因素;而术前视力差和出现视网膜脱离是术后视力较差(视力〈0.1)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前视力和视网膜脱离是影响眼内异物伤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化脓性眼内炎是眼科的一种危重急症,处理棘手,预后较差。我们对1998年9月~2002年2月在浙医二院眼科中心确诊的该病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晶状体摘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注药对治疗眼球穿孔外伤引起的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眼球穿孔伤化脓性眼内容炎晶状体摘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注药,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抗真菌药治疗。结果 11例伤眼术后炎症控制,眼球保存,除3例术前无光感外,其余视力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注药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合理用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翔宇  庞秀琴  王绍莉  张兰 《眼科》2004,13(1):28-30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手段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6例(26只眼)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6只眼的眼内异物全部摘出。25只眼的眼内炎症得到控制。随访2~21个月,平均7.6个月。视力0.02~0.09者3只眼(11.5%),≥0.1者8只眼(30.8%)。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异物并发眼内炎的有效手段,手术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同时应注意眼内异物伤的预防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眼内炎不同时期玻璃体切除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对外伤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 40例40眼外伤性眼内炎于发病后 1天~ 1 5月行玻璃体切除术 ,早期手术 (≤ 1周 ) 10例 ,15天以后手术2 1例。其中进行了第二次玻璃体切除术的 10例中 ,7例是因为术后出现了视网膜脱离 ,3例因为炎症未控制。结果 术前视力 <0 0 5的 3 5眼占 87 5 %。术后观察 1月~ 3 3月 ,获得有效视力 (矫正视力≥ 0 0 5 )的 2 7眼占 67 5 %。在术后视力≥ 0 3的 15眼占 3 7 5 % ,其中有 7眼为早期手术者。术后炎症控制但眼压长期低于正常者 6眼。结论 对于控制外伤性眼内炎及其可能造成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 ,早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敏感抗生素的应用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所致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36例(36眼)外伤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等手术.部分患者应用了暂时性人工角膜技术.结果 36例(100%)眼内炎术后均得到控制,眼球得以保存,视网膜复位良好.除4例幼儿视力检查不配合者外,1例术后仍无光感和1例术后仍为光感外,其余30例(93.75%,30/32)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眼内炎疗效可靠.早期诊断和选择适当手术时机,能挽救大多数眼球,保留有用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术对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21例(21只眼),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只眼,眼球穿通伤后20只眼。均作睫状体平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混浊者一并切除,若有球内异物一并取出,伴视网膜脱离者,重水或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后行眼内炎光凝、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以及巩膜环扎,术中灌注液内不加入庆大霉素,术毕不作玻璃体腔注药,术后联合抗生索和激素静脉用药。结果 炎症控制20只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0只眼,有效率为80.9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对严重细菌性眼内炎而言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除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8例真菌性眼内炎中,外源性感染3例、内源性感染5例,症状及体征不甚典型,初诊确诊率仅25%(2/8),易误诊为细菌性眼内炎或葡萄膜炎。治疗效果差,有效率仅25%(2/8),眼球摘除率达37、5%(3/8).疗效与是否及时手术有关。结论 细菌性眼内炎、葡萄膜炎经正规的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者,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早行玻璃优柚溶涂片和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4例(14只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眼内异物外,其余患者临床诊断化脓性眼内炎后均先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1~2天无好转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内炎的原因:眼球穿通伤13只眼,青光眼术后晚期滤过泡感染1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先抽取前房及玻璃体腔内液体涂片及培养。采用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7只眼因前房积脓及晶状体前大量渗出和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影响手术而同时切除晶状体,8只联合巩膜环扎。缝合巩膜切口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罗氏芬2.5mg及地塞米松0.4mg。术后全身继续使用抗生素及激素1周。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2~24个月).结果 14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85.7%),眼球保留13只眼(92.6%)。5只眼培养阳性。术后玻璃体腔内少量出血2只眼,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疗效可靠。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大多数患者能保住眼球,恢复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眼内炎患者53例54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15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2岁。对2例(2只眼)炎症较轻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5例(5只眼)视力无光感,炎症反应重的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其余46例(47只眼)均采用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随访2~32个月,平均10.5个月。 结果 眼球穿通伤导致的眼内炎共32只眼,占59.26%。内源性眼内炎8只眼,占14.81%。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共7 只眼,占12.96%,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只眼,占3.70%。玻璃体切割术后3只眼,占5 .56%。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后1只眼,占1.85%。原因不明1只眼,占1.85%。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P=0.003)。3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高于3 d后的患者(P=0.014),7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7 d后的患者(P=0.021)。功能成功(视力≥0.02)37只眼,占68.52%;解剖成功(视力<0.02,眼球结构完整)47只眼,占87.04%,脱盲(视力≥0.05)27只眼, 占50.00%。 结论 眼球穿通伤,尤其是伴有眼内异物存留者是导致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眼内炎的理想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93-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应用玻璃体腔填充物硅油或全氟丙烷(C_3F_8),对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源性眼内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8年3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外源性眼内炎66例66只眼,术中应用硅油(52只眼)或全氟丙烷(C_3F_8)(14只眼)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结果 硅油填充组52只眼中,48只眼视力提高(92.3%),34只眼(65.4%)术后视力≥0.05.C_3F_8填充组14只眼中,10只眼视力提高(71.4%),5只眼(35.7%)术后视力≥0.05.硅油填充组术后视力优于C_3F_8组(X~2=4.017,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外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硅油优于C_3F_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眼内窥镜引导下彻底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伴有角膜混浊的外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眼内窥镜引导下行彻底的玻璃体切割术的伴有角膜混浊的外源性眼内炎连续2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5~79岁,平均年龄35.9岁。眼球穿通伤所致眼内炎16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眼内炎4例。手术前视力均≤数指,角膜均严重混浊。 手术中均制造玻璃体后脱离,尽量彻底切割虹膜前后渗出膜、基底部和睫状体平部的玻璃体以及睫状体膜。入院到手术治疗的时间中位数为1.5 d。手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 结果 手术中取玻璃体样培养阳性者9例,占45%;6例取出眼内异物共7枚。手术中锯齿缘离断1处者2例,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处和2处者各1例。手术后再次玻璃体内注药和玻璃体切割手术各2例。手术后视力≥0.05者10例,占50%。除1例视力下降低、3例视力无明显变化外,16例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4例≥0.8。手术后11例角膜基本恢复清亮。9例硅油存留,其中2例眼压偏低,但均>5 mm Hg(1 mm Hg=0.133 kPa ),1例高眼压,药物控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和可疑视网膜脱离各1例,未再手术。9只硅油填充眼随访末期视力均≤数指,无硅油存留的11只眼中仅1只眼未达到0.05。无眼球丧失 。 结论 眼内窥镜引导下彻底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为及时治疗伴有角膜混浊的外源性眼内炎的安全、可靠的新选择。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02-2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重症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重症眼内炎的66例患者66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重症眼内炎44例44只眼,内眼手术后重症眼内炎22例22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66只患眼中,手术中摘除球内异物者19只眼,摘除晶状体者25只眼,摘除人工晶状体者6只眼,巩膜环扎者16只眼;行硅油填充者52只眼,行C3F8填充者14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2.0~2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9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炎症均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为59.10%.随访期间无眼内炎复发和视网膜脱离发生.66只患眼中,58只眼视力提高,占87.90%;5只眼视力不变,占7.60%;3只眼视力下降,占4.55%.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7,P<0.05).手术后眼压较手术前增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2).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是治疗重症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有外伤史或内眼手术史,经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B型超声及CT检查确诊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67例67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9例49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13)岁.外伤史60例60只眼,内眼手术后7例7只眼.因仪器拥有与否之原因分为20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20G组)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23G组).前者35例35只眼,后者32例32只眼.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常规抽取脓性玻璃体液作细菌和真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手术中均行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切除大部分玻璃体,酌情行内界膜剥离和(或)眼内激光光凝、冷冻治疗并联合眼内填充硅油或气体.手术后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及适量糖皮质激素1周,真菌感染者忌用糖皮质激素.随访2~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炎症控制情况、手术后视力、眼压变化,视网膜复位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球结膜瘢痕形成率,再次手术及最终眼球保存情况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20G组83~165 min,平均时间(126±12) min,23G组65~125 min,平均时间(89±12)min;两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手术中主要并发症为锯齿缘离断或其它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共34只眼,其中,20G组30只眼,占85.71%;23G组4只眼,占12.50%(x2=35.85,P<0.05),均为异物取出患眼.67只眼中65只眼眼内炎得到控制,治疗成功率97.01%.其中,20G组34只眼,治疗成功率97.14%;23G组31只眼,治疗成功率96.88%.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2,P>0.05).硅油填充共14只眼,其中,20G组13只眼,硅油填充率37.14%;23G组1只眼,硅油填充率3.13%.两组硅油填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03,P<0.05).再手术眼共9只眼,均为再次手术行硅油填充,占13.43%.其中,20G组8只眼,再手术率22.86%;23G组1只眼,再手术率3.13%.两组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7,P<0.05).再手术眼中,20G组中感染复发1只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7只眼,23G组中感染复发1只眼.手术后两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7,P<0.05).球结膜瘢痕形成共40只眼,其中,20G组35只眼,占100.00%,均为切口处球结膜维痕形成;23G组5只眼,占15.63%,均为原有外伤所致.结论 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均能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但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再手术率、降低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和瘢痕形成发生率等方面,23G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细菌培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细菌培养影响因索。方法 在30例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玻璃体切除术,于灌注液中加入庆大霉素前后分别取离心和非离心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灌注液中加入庆大霉素前细菌培养阳性率53.33%,庆大霉素加入后细菌培养阳性率41.67%;离心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58.33%,非离心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36.67%。结论 外伤化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与离心有关,与灌注液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