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是指狭窄冠状动脉在PCI术后于扩张原位所形成的新的狭窄,严重影响PCI术的效果。1中医药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现代机制研究1.1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PCI术使用的球囊、金属支架及其涂层药物对冠脉内膜的损伤和过度刺激导致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胶囊配合治疗严重冠脉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绍军 《北京中医》2004,23(5):316-317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阻塞导致了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中医诊断为“胸痹心血不足 ,瘀血痹阻”[1] 。根据我国中医对心脉瘀阻行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理论 ,我们对 12例严重冠脉病变且经西药常规治疗效果较差 ,甚至难以进行介入治疗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葛根素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 76例首次接受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 ACS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 (3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加葛根素 )和对照组 (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 ),术后随访 6个月,观察两组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术前和术中两组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病变特点和手术条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经 6个月随访,葛根素组再狭窄 2例 (6.2% ),并再次经 PCI治疗成功;对照组再狭窄 14例 (31.8% ),其中 8例再次行 PCI治疗,余 6例因家属拒绝手术而加用葛根素保守治疗后胸痛缓解,两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结论在 ACS患者 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中,葛根素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它能较快的缓解心绞痛、增加冠脉循环血量,具有诊断准确、疗效显著、创伤小等优点,并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和器械的改进,PCI的治疗越来越普遍,手术成功率也不断提高,但是PCI术后再狭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解决冠脉狭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经介入治疗后仍有心绞痛发作,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治疗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而中医药在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将介绍笔者导师诊治的1例疗效显著的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CI术后再发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PCI术后再发心绞痛110例患者,均行冠脉血管造影,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新部位狭窄组、无进展组,同时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将其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加以对比,以探索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另采用Logistic分析支架再狭窄危险因素。结果 中医证候以血瘀证、心虚证、痰浊证多见;其中血瘀证冠脉病变支数最多,寒凝证冠脉血管狭窄程度最重;就脏腑虚证而言,其主要是心虚证、脾虚证以及肾虚证3者较多。大多数情况下,中医证候组合以及脏腑虚证组合是由3种不同证候组成的,也有一部分由两种证候组成,其中气虚血瘀证为基本证候组合,通常情况下患者还会表现出阴虚证以及痰浊证。脏腑虚证组合以心虚证为基本证候,常伴随肾虚、脾虚证。通过分析发现,导致患者在PCI术后出现再狭窄的中医证候中,影响较大的为脾虚证、肾虚证、寒凝证、血瘀证、痰浊证,经过PCI手术后更容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问题。Logistic分析,发现吸烟、尿酸偏高、血脂紊乱、血管病变程度及植入支架长度可能为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术中成功行PCI治疗的病例6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PCI术前、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氯毗格雷、ACEI。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PCI术前3~5天开始给予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人丹红注射液30mL静滴,1次/d;同时给予脑心通胶囊3粒口服,3次/d,疗程半年。PCI术前、后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术后6个月复查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行冠脉造影检查。于入院时及PCI术后2天、1周测定hs-CRP。血浆内皮素及血清一氧化氮于PCI术后4h和术后6个月各检测1次。比较两组之间PCI术后的心绞痛、临床再狭窄和造影再狭窄发生人数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可进一步有效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放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将行冠脉内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前提下,术后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随访6个月后通过定量冠脉造影技术比较2组冠脉再狭窄情况。结果 6个月后定量冠脉造影显示,观察组的血管病变狭窄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晚期丢失内径及其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其净获得内径及其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再狭窄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新发心肌梗死者。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景天再通胶囊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扶正祛邪法入手,自制景天再通胶囊,观察益气活血、祛瘀化痰法预防冠脉介入(PCI)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应用景天再通胶囊加PCI术后常规西药治疗30例(治疗组),与用PCI术后常规西药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冠脉造影结果示再狭窄率分别为6.67%和26.6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景天再通胶囊加PCI术后常规西药预防PCI术后再狭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定量积分变化情况说明治疗组对中医证候有良好的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PCI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阻塞导致了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中医诊断为"胸痹心血不足,瘀血痹阻"[1].根据我国中医对心脉瘀阻行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理论,我们对12例严重冠脉病变且经西药常规治疗效果较差,甚至难以进行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病人增加了血府逐瘀胶囊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建立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为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部分患者在PCI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此时应用中药治疗往往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则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绞痛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逐渐成为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冠心病患者首选,但PCI术后无复流或慢复流仍是PCI治疗后面对的攻关课题,并且PCI术后血栓形成占PCI术者1.2-3%,临床从无症状到心肌梗死表现各异,临床大多数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176例AMI患者行直接PCI,其中56例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发病后至冠脉再通时间的关系、与梗死范围大小的关系、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和与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AMI后6 h内行直接PCI术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MI后6~24 h行直接PCI术者(P<0.01);多支血管病变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者(P<0.05);再灌注后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者明显高于前壁心肌梗死者(P<0.0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梗死范围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AMI直接PCI术后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正确的预防和处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颗粒干预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经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化瘀通脉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7%(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心绞痛和临床再狭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冠脉CTA再狭窄发生人数治疗组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颗粒具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影响冠状动脉病变进展速度及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行急诊PCI术的168例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并于术后12个月再次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快速进展组与慢速进展组,分析所有患者PCI前后胆红素、尿酸、血脂等指标,将其与冠状动脉再次病变的进展情况及病变程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快速进展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其尿酸、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对较高,胆红素水平相对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大;慢速进展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其尿酸、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对较低,胆红素水平相对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小。结论高尿酸、血脂变化幅度与冠脉病变进展速度及程度呈正相关,是其独立的危险因子;高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速度及程度呈负相关,是预防冠脉PCI术后再次病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冠脉支架是使冠脉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短期快速改善心肌供血,但其术后亦有多种原因发生再狭窄的可能,进而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预防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尤为关键。中医和西医分别从不同病机角度,预防冠脉再狭窄,本综述分别从中医和西医角度探讨目前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以期提高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I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通常是指冠状动脉造影(CAG)直径法测定冠脉某一阶段狭窄20%-70%的病变,其病因、病理同冠心病(CHD)一致,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主要原因,68%-70%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狭窄的程度系临界病变。病理研究表明ACS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易损斑块破裂并诱发血栓形成致相关冠脉狭窄或闭塞而发病。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冠脉临界病变研究的文献,对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其诊疗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为挽救心肌缺血的患者,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脉搭桥为主的冠脉血运重建术已广泛开展,但是冠脉血运重建术后的再发心绞痛仍然是临床上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其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尤具挑战,因此预防和治疗再发心绞痛对于维持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所带来的益处尤为重要。故本文主要讨论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常见原因,探讨再发心绞痛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气虚痰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完全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PCI)后常规治疗基础上服加味温胆汤;对照组42例,给予PCI术后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消耗硝酸甘油片量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温胆汤治疗气虚痰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心绞痛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心肌组织灌注成为今后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1冠脉造影评价1.1TI MI血流分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 MI)血流分级最初是被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死闭塞的冠脉再通(包括溶栓或急诊PCI)后冠脉血流的情况,分为:0级(完全闭塞,无前向血流)、Ⅰ级(微前向血流,心肌无灌注)、Ⅱ级(血流缓慢,部分心肌灌注)和Ⅲ级(血流正常和完全心肌灌注),目前已广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血流评价。研究显示:它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相关,分级越高,其预后越好。一项包括5498例AMI患者的荟萃研究也显示,溶栓治疗90min后达到TI MIⅢ级的患者死亡率为3.7%,而TI MIⅡ级和TI MI0/Ⅰ级分别为6.1%和9.3%。由于TI MI血流分级应用简便,一些学者也用它来间接评价心肌组织灌注。冠脉开通后无残余狭窄、夹层、痉挛或血栓形成,而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