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婷婷  李胜涛 《四川中医》2006,24(11):35-36
中药穴位敷贴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具有降压效果好、副反应少、简便易行的优点,是不宜多服降压药和久服降压药不能耐受者的可取疗法。本文收集近15年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从选穴、用药特点、降压机理方面进行综述,介绍目前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敷贴法配合中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及最长R-R间期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中药饮片(益气温阳法)治疗,治疗组除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外,另给予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观察4周。两组治疗前后均记录其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程度分级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组24 h平均心率提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最长R-R间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最长R-R间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长R-R间期差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程度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敷贴配合中药能一定...  相似文献   

3.
魏虹  沈翠珍 《中医药研究》2014,(9):1134-1136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心肌梗死、慢性肾衰竭等并发症,不仅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且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4.
穴位敷贴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10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内病外治疗法启示,运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为社区提供高血压中医外治手段。方法:在社区中应用吴茱萸、白芥子外敷神阙、涌泉二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将2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改变原有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干预组给予吴茱萸、白芥子用代温灸膏外敷神阙、涌泉二穴,每次敷贴时间持续8h~12h,每周敷贴3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宣教,两组均持续观察1 a。结果:经过为期1 a的治疗观察,干预组有80名患者血压降至正常,16名患者血压有所下降,5名患者血压无明显下降,总有效率95.05%。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有9名患者血压降至正常,22名患者血压有所下降,69名患者血压无明显下降,总有效率31.00%。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两组比较,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穴位敷贴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操作简便,切实有效,费用低廉,体现了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效"的特点,易于被社区居民接受,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6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治疗,每天1次,10 d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5mg,晨起口服。观察两组用药3个疗程后的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降压效果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降压效果具有等效性。结论: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对于轻中度高血压与主流降压药物具有等效作用,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6.
陆健  张佩玲 《光明中医》2016,(18):2703-2705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应用于高血压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对眩晕的治疗效果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血压控制情况与对照组相当,且其降低舒张压的作用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穴位敷贴既能降低血压且对治疗眩晕有较好的疗效,不良作用小,病人痛苦少。  相似文献   

7.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下引起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甚清楚,推广"全球哮喘防治战略"及"哮喘防治指南"以来,虽然大多数病人能控制,但仍有相当多的病人疗效欠佳。其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本病属中医哮证,清代医家张璐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吴茱萸涌泉穴敷贴治疗顽固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顽固性呕吐患者采用吴茱萸涌泉穴敷贴的治疗,观察患者呕吐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7例患者中有6例呕吐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吴茱萸涌泉穴敷贴治疗顽固性呕吐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顺 《中医杂志》1995,36(4):200-200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方法是:生吴萸60g,研粗末,用米醋、鸡蛋清调糊,每晚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次晨取下,此后每晚复行如法。经治疗一组重型高血压,收缩压均≥24.0kPa,舒张压≥14.0kPa,计20例。中医辨证,属肝火炽盛,风阳上扰,主要表现头痛头晕,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厚,脉弦有力。治以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另加内服方:大黄10g,黄芩15g,川牛膝30g,青木香10g。水煎,每日1剂,早晚空腹温服,治疗10例。另设单纯服药组10例,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94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穴位敷贴散中吴茱萸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穴位敷贴散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 sil 0DS C18(4.6mm×10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4:56);检测波长:290nm;柱温:35℃.结果吴茱萸碱在105~105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49%,RSD=1.16%.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病.目前,治疗高血压病主要以降压药为主,但降压药都有较大的不良反应.而穴位外敷治疗高血压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其稳定血压,减轻症状的效果显著,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信赖.  相似文献   

13.
失眠是指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中不能进行正常的睡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后无恢复感,可引起躯体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感。临床上通常使用舒乐安定等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但该疗法不能解决导致失眠的根本原因,且西药副作用较大,故长期服用安眠类药物并非治疗失眠的最佳选择方案。我院消化科住院患者中慢性胃炎病人出现失眠是临床常见的情况,我们共研究自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慢性胃炎伴随失眠患者100例,其中观察了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并配合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董滟  陶陶  张瑜 《四川中医》2012,(4):124-126
笔者从张璐原方、自拟方、动物实验三方面综述了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并对穴位敷贴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用益肾活血通络之中药,外敷于神阙穴,治疗94例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应用动脉的非线性弹性腔理论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动脉收缩压较治疗前平均降低4.50kPa(P<0.01),舒张压平均降低2.51kPa(P<0.01);每搏心输出量平均增加11.18ml(P<0.01);每分心输出量平均增加0.71L(P<0.05);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0.079kPa·s/ml(P<0.01)。治疗后的动脉顺应性与治疗前相比尽管无显著性差异,但有明显增加趋势,平均增加6.00ml/kPa。结论提示穴位敷贴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实现的,但不能排除大、中动脉顺应性增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临床以鼻塞、鼻痒、流涕、喷嚏为主症,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刺法、灸法、中药内服外敷法等.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穴位贴敷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文献,对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总结,认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其医疗成本低廉、治疗方法多样,痛苦小、见效快、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70-1372
中药穴位敷贴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是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利用药物透皮吸收技术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配合药物局部吸收和激发穴位经气的作用,来达到治病防病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中药穴位敷贴在防病治病方面的作用深受广大患者好评,特别是在呼吸道疾病和风湿性疾病方面,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疗法协同作用都受到较好评价,现将近年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并分析相关实验研究,为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中应用此法,提供可靠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比较顽固的一型溃疡。目前临床上尚无非常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和预防,常给患者,尤其是长期反复发作的病员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近年来对37例复发性口疮患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中医根据哮喘患者临床缓解期病因病机及"冬病夏治"理论,运用穴位敷贴疗法防治哮喘的发作。就穴位敷贴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关系及治疗规律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和兰  蓝蓓蕾  盛义平 《新中医》2024,56(12):131-136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法针刺联合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脑出血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3例脑出血后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 规及酒石酸唑比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瘀生新法针刺联合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治疗1个月 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 分、生活功能状态(KPS) 量表、生活质量(IBS-QOL) 量表评分、血生化指标[红细胞压积(HCT)、血管紧 张素转化酶(ACE)、胱抑素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74%,对照组为80.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失眠日久、胸闷、夜寐不 安、胸痛或头痛日久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KPS、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KPS、IBS-QOL评分均高于对 照组(P<0.05)。治疗后,2组HCT、ACE、Cys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4项血生化 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祛瘀生新法针刺联合吴茱 萸穴位敷贴治疗脑出血后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睡眠质量及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生 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