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介绍中药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历程、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从而找出其研究方向。方法: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分类综述,内容包括中药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历史、中药促进剂、实验研究和其发展前景。结果:中药经皮吸收制剂具有其它剂型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结论:进行中药经皮吸收的渗透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寻找新的透皮促进剂,是今后研究中药经皮吸收制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总结脐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回顾了近10年脐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明确脐疗治疗痛经的现代作用机理,并探究不同脐疗方法临床应用的差异及应用要点。结果脐疗治疗原发性痛经虽多有良效,但中药剂型、溶酶、脐疗方法及治疗时间的不同对痛经的疗效多有不同。结论脐疗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规范的操作规程对今后的治疗更有助益。  相似文献   

3.
新型载体经皮凝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对几种新型载体在经皮凝胶剂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文献整理和归纳。方法:通过查阅近20年经皮凝胶剂的相关文献,阐述几种新型载体的含义、特点及其凝胶剂经皮给药的实验性研究,比较它们与其他剂型经皮吸收的效果,归纳总结了几种新型载体凝胶经皮给药的研究近况,并提出了其在中药复方凝胶剂中的应用思路。结果:新型载体凝胶剂相对于普通凝胶剂及其他经皮给药剂型,有更强的渗透皮肤能力,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具有缓释性和靶向性。结论:目前,新型药物载体在经皮凝胶剂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几种常用载体和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拓宽到更多的新型药物载体和治疗非皮肤疾病的药物。新型载体凝胶剂给改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带来启发和思考并有望在中药复方新剂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本草纲目》中制剂学内容之一──外用制剂进行了整理研究,得出既有现代常用剂型如外用散剂、栓剂、丹剂、膏药、露剂等,还有目前尚未开发研究的古老剂型,如外用饼剂、搽剂、闻香剂、洗浴剂、滴鼻剂、滴眼剂、口含剂、吹剂、灌肠剂、熏剂等。这些剂型无论在药物配制、基质上,还是使用方法、临床疗效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外用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实用,生产周期短、使用方便、吸收快、疗效好的特点。在中医临床各科应用十分广泛。吸收和发扬《本草纲目》药物学精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中药剂型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一定剂型(如糊、散、丸、膏等)外敷于肚脐部位,或对肚脐施以适当的化学、物理等外在刺激手段(如针灸、按摩、拔罐、仪器照射治疗等),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用于中医临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临床广泛用于内、外、儿、妇各科,尤其对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更为有效.由于其具有方法简便、起效迅速、节约药物、副作用小等优点,易于病人接受和临床推广.近年来有关脐疗的研究逐年增多,无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近十年来脐疗研究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脐部给药,古称"脐疗",是以脐部的经络分布,解剖特点为基础,利用药物刺激来起到内病外治的中医特色疗法。目前对其关注度明显不够,如何继承和发扬脐部给药系统也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现就目前脐部的穴位基础、常见药物与剂型(包括散剂、贴剂、袋剂、栓剂、丸剂、糊剂、酊剂等)作以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脐疗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从中药敷脐法、隔药灸脐法、蒸脐疗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关于脐疗治疗IBS-D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态.它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临床要求,为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生产、运输、贮存和应用而制成的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中成药剂型的选择与应用,历来和中医临床用药密切相关,同时对中成药到体内后的药效发挥起重要的作用,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口腔黏膜给药是一种新型给药途径,目前有多种制剂,包括喷雾剂、片剂、漱口剂、凝胶剂、糊剂、贴剂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口腔黏膜给药的研究现状,系统介绍口腔黏膜结构特点、给药途径机理、剂型选择、制剂评价方法,为相关新剂型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但其剂型较多,如丸散剂、胶囊剂、片剂、膏剂、注射剂、气雾剂、敷贴剂等,且不同的剂型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分析各种剂型的临床应用特点后,提出了研发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发展方向,一是中药制剂必须考虑剂型选择,应多选择气雾剂和注射剂;二是加强新剂型或进行剂型改革,如开发穴位敷贴剂、将平片改制成缓释片等;三是围绕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则开展新理论与新方药的探讨,以取得新的发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乳癖宁贴膏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乳增宁是治疗乳腺增生比较理想的药物,临床有效率为96.23%,且复发率低。该药是以温经益肾、疏肝解郁、调理冲任及消核散结为主旨的国家三类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前只有片剂及胶囊剂上市。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提高生物利用度,给临床提供长效、使用方便的新剂型,将其研制成中药经皮吸收制剂(TTS制剂)。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醇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聚乙烯醇 (PVA)作为药用辅料 ,具有易溶于水、成膜性好、粘接力强、热稳定性高、毒性低、无刺激性等优点 ,近年来 ,在医药工业中应用日趋广泛。在中药现代化制剂研究中 ,PVA作为涂膜剂和膜剂的成膜材料 ,其成膜性能优良、膜的韧性好等特点 ,在涂膜剂和膜剂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PVA作为巴布膏剂和凝胶剂的高分子基质 ,既能承载药物 ,又能改善制剂的使用和工艺性能 ,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目前 ,PVA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主要集中在外用剂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 ,必将拓宽PVA在中药现代化剂型中的应用范围。PVA有望在渗透泵控释制剂、载药微球、溶胀控释系统等新剂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氮酮为药物经皮吸收的高效,低毒的助滲剂。使用的最佳浓度可根据药物及其剂型经实验确定,一般用量仅需2?10%,浓度过大可能效果相反。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实验初步证明,氤酮能促进大多数亲水性药物对角质层的穿透,缩短药物在角质层的滞留时间。氮酮的合成和应用将推动外用剂型和TTS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其表皮角质层最薄,渗透力强,特别有利于药物吸收。而在中医学中,脐又叫做神厥穴,神厥穴"主治百病",能通全身,刺激神厥穴可起到调节全身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文从脐部给药的历史沿革、剂型发展、用药情况、现代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将这一给药方式的优势运用在临床中,以及为挥发油相关制剂应用于脐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制药技术的进步和药用新辅料(特别是高分子药用材料)的应用,骨伤科外敷中药正在由传统剂型向现代剂型转型,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剂型主要有巴布剂、涂膜剂、凝胶剂及湿敷贴剂。科研人员对上述剂型进行了质量评价、透皮特性、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并经临床应用,大幅提升了疗效。但骨伤科外敷中药现代剂型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还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应用新技术、加快研究和开发适合临床的现代药物新剂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脐疗是指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如粉、糊、膏、丸、饼等)填敷脐部,利用脐部皮肤结构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特点和经穴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法。脐疗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古典医籍中有较多记载。近年来该疗法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已被临床各科所接受。现就近10年来脐疗在治疗妇科经、带、胎、产、杂病中的运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脐疗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对2006以来国内相关杂志上的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近3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结论:脐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脐疗法的标准化和优化方案、脐疗防治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剂型改革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林美珍 《新中医》2015,47(4):274-276
<正>敷脐疗法,是把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如药粉或药膏,敷于肚脐,外用纱布、胶布固定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简称"脐疗"。此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中敷贴法范畴,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而具独特优势。笔者对近5年来脐疗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分析。1临床研究1.1单纯中药敷脐霍中芬[1]选择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  相似文献   

19.
刘明海 《中成药》2011,33(6):1033-1036
巴布剂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药物剂型.但由于其制剂工艺等方面尚有不足,制约了其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其中巴布剂的透皮性能是制约其疗效的瓶颈.本文查阅了近三年来国内在巴布剂体外透皮性能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巴布剂的主要成分,基质配比,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物理方法促透技术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在巴布剂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做一总结归纳,以期对巴布剂体外透皮性能研究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儿童用药剂型多样,总体分为口服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固体剂型中微片、微丸、分散片、细颗粒剂等成为当下儿科用药的发展趋势。液体剂型主要包括糖浆剂、混悬液、口服液、滴剂。中药不良口感的形成、药物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的处置过程是影响儿科用药有效性、安全性及顺应性的关键因素。为了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引起的风险性以及提高儿科用药的口服顺应性,发展改善不良味感固体制剂的造粒掩味新技术是当务之急。而对于具有不良口感液体制剂,则需应用矫味技术。该文对造粒掩味制药新技术进行总结,发现缓控释颗粒剂、细颗粒剂、咀嚼固体迷你片剂成为儿童口服固体剂型的主流,这些剂型普遍涉及到多微粒制剂、包衣、微囊化等造粒技术。造粒与掩味密不可分,属于协同关系。掩味技术从4种不同的角度掩盖中药苦味,包括混淆大脑味觉掩盖苦味、改变化合物本身消除苦味、减少苦味分子与口腔苦味受体接触、麻痹味觉细胞提高苦味感受阈值。目前市面上的儿童药物主要以抑制苦味药物口腔释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