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连续、脉冲、爆破3种超声能量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应用.方法 选取晶状体核硬度≥Ⅲ级(LOCS Ⅱ分级标准)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85例(212只眼),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连续、脉冲、爆破3种超声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实际超声过程中平衡液的用量、超声乳化晶状体核的实际超声能量(actual power,AP)、有效超声时间(effect phaco time,EPT),和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ccumulated energy complex parameter,AECP),比较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角膜切口热灼伤状况.结果 爆破组实际超声过程中平衡液的用量远远低于脉冲及连续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破组AP与脉冲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EPT、AECP明显低于脉冲组(P<0.05).AP、EPT、AECP均明显低于连续组(P<0.05).术后1周爆破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脉冲及连续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脉冲及连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3组病人术后均无角膜切口热灼伤.结论 爆破模式在处理硬核白内障时可显著减少实际超声中平衡液的使用量,降低术中EPT和累计超声能量,从而减轻对眼内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手术效率,是一种更为优化利用能量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爆破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爆破模式行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将400例(418眼)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组和爆破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脉冲组和爆破组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分别为(22.42±5.65)%及(6.30±1.28)%;超声时间分别为(202±25)s及(45±6)s;比较两组所用超声能量和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爆破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脉冲组(P<0.001)。结论:应用爆破模式行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减少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爆破模式行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将400例(418只眼)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组和爆破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脉冲组和爆破组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分别为(22.42±5.65)%及(6.30±1.28)%;超声时间分别为(202±25)s及(45±6)s;比较两组所用超声能量和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爆破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脉冲组(P<0.001)。结论应用爆破模式行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减少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Yang J  Lu 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27-30
目的探讨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8例(222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连续、脉冲及爆破3组,分别采用连续、脉冲及爆破3种不同超声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并比较3组术中所用的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及累积复合能量参数(实际超声能量与有效超声时间的乘积),检查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爆破组晶状体核硬度Ⅰ或Ⅱ级和≥Ⅲ级者的有效超声时间[(018±003)、(036±025)min]、实际超声能量[(1044±214)%、(2363±371)%]及累积复合能量参数(211±140、694±266)均明显低于连续组和脉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破组术后1d和术后3d角膜水肿程度均明显轻于连续组和脉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破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1021±887)%]明显低于连续组[(1735±1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可使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有效超声时间缩短和总体超声能量降低,从而减轻眼内组织损伤,提高手术疗效,值得推广使用。(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730)  相似文献   

5.
爆破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Liu YZ  Cheng B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239-242
目的 探讨以爆破结合高真空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 将晶状体核硬度 >Ⅲ级的白内障患者 819例 (95 4只眼 )随机分为连续组、脉冲组及爆破组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设定负压连续组和脉冲组为 16 0mmHg(1mmHg =0 133kPa) ,爆破组为 2 5 0~ 30 0mmHg;最大能量均为 6 0 %。记录 3组患者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连续组、脉冲组及爆破组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分别为 2 5 36 %± 6 6 5 %、19 5 4 %± 3 5 0 %及 6 2 7%± 1 2 7% ;超声时间分别为 (2 2 2± 30 )s、(186± 4 1)s及 (36± 6 )s;比较 3组所用超声能量和时间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5 ,0 0 0 0 1)。3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 ,连续组与脉冲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6 2 ) ;与爆破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2 )。术后爆破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连续组和脉冲组 (P =0 0 0 5 ,0 0 0 1)。连续组术后角膜水肿 ( )者多于脉冲组和爆破组。结论 应用爆破结合高真空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 ,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爆破能量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硬核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0例(70只眼),随机分为连续能量模式组和爆破能量模式组.比较术后第1、3、7天术眼最佳矫正视力;比较2组术中使用的实际超声乳化时间、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比较术后1周、1个月术眼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等指标;观察术后前房反应及各种手术并发症.结果 爆破组患者术后第1、3天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连续超声模式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视力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爆破组患者在0.8~1.0视力区间内分布频数(57.14%)明显高于连续组(40%),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破组术中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均较连续模式组明显少,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连续组患者角膜内皮密度明显低于爆破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减少量相对较少,但连续组患者角膜内皮密度仍较爆破组低,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可大大降低术中的能量释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微爆破模式在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铮  宋旭东  郑瑜 《眼科》2006,15(3):201-204
目的探讨微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结合高负压的使用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98例(12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方法用爱尔康公司Legacy20000珠峰系统超声乳化仪,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爆破、脉冲和连续3种不同超声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要指标患者术前视力、晶状体核硬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术中实际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术后1天角膜水肿情况,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内皮情况。结果爆破组术中超声能量及有效超声时间的使用均低于脉冲组和连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损失率均低于脉冲组和连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爆破模式结合高负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减少角膜内皮的损伤,是一种先进高效的手术技术。(眼科,2006,15:201-2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爆破模式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2例(172眼)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超声乳化的方式,分为爆破模式组和线性模型组.观察手术平均相对超声功率、实施超声乳化的有效时间、术后第1天、术后1wk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水肿情况以及术后3~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并按>Ⅱ的软核和≥Ⅲ硬核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软核组和硬核组,采用爆破模式所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明显低于线性组.而在术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及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爆破模式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和释放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新型超声乳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晖  李一壮 《眼科研究》2007,25(3):218-221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乳化仪的双线性控制系统结合爆破能量释放模式实施微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及微切口手术组,分别实行3.0mm切口常规超声乳化及1.4mm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记录2组患者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散光。结果微切口组术中实际使用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微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手术源性散光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常规组术后角膜水肿多于微切口组。结论利用双线性控制结合爆破模式进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可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减少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爆破超声模式联合软壳技术在复杂白内障患者的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45眼)复杂白内障(青光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1500个/mm2或硬核Ⅳ~Ⅴ级,运用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术中联合应用软壳技术保护角膜内皮细胞.记录术中所用的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及累积复合能量参数.并设对照组(脉冲模式)38例(45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有效超声时间(22.44±13.2)s实际超声能量(14.37±5.84)%及累积复合能量参数(352.26±306.88).对照组依次为(79.02±38.29)s,(25.44±8.34)%、(2402.97±2296.61).两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1 d的角膜水肿程度为0~2级,术后1月的角膜上皮细胞损失率为9.35%,手术前、后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对照组依次为0~3级,31.19%,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爆破超声能量模式联合软壳技术能减轻眼内组织损伤,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智能超乳模式对硬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时,不同负压设置的手术效果及对角膜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智能超声乳化吸出+IOL植入术的硬核白内障60例(6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400mmHg(1mmHg=0.133kPa)负压设置下30例,600mmHg负压设置下30例。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中超声乳化时间,累积释放能量,术后1d、1个月、3个月矫正远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丢失率。结果两组在术后1d、1个月、3个月的矫正远视力均无差异;600mmHg组的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及累积释放能量均小于400mmHg组;600mmHg组在术后1d、1个月、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均小于400mmHg组。结论应用智能超乳模式对硬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时,高负压设置对角膜内皮损伤小,是更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扭动模式和爆破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对比效果。方法Ⅳ级硬核(Emery分级)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51例(65眼),随机分为扭动模式组和爆破模式组。记录两组术中累积释放能量(CDE)、平均超声时间(UST)、术后1d、7d角膜水肿程度、术后1d、7d、30d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结果扭动模式组较爆破模式组术中CDE少(P〈0.05),但两组间U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扭动模式组角膜水肿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20,P〈0.05),但术后7d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5,P〉0.05)。术后1d扭动模式组BCVA优于爆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5,P〈0.05),但术后7及30天两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丢失数,扭动模式组较爆破模式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7,P〈0.05)。结论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扭动模式较爆破模式对眼内组织损伤更小,更高效和安全,有助于更快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爆破模式超声乳化吸除术在农村硬核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2例162眼硬核(Ⅳ~V级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爆破超声乳化吸除术组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sm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SICE)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力恢复时间、角膜散光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中的实际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CE组视力恢复显著慢于爆破模式组(P<0.01)。术后角膜散光SICE组明显高于爆破模式组(P<0.05)。爆破模式组术中实际超声能量为(16.2±5.4)%、超声时间为(42.8±6.1)s。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SICE组角膜水肿69眼、后囊破裂6眼,而爆破模式组角膜水肿12眼、无后囊膜破裂。结论:爆破模式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农村防盲中的硬核白内障,可显著改善术后视力,缩短恢复时间,可以用较低的超声能量和时间,减少术后早期角膜水肿,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sonic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that of ultrasonic phacoemulsification in regard to 1-day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corneal edema, and procedure efficiency. SETTING: Oregon Eye Institute, Eugene, Oregon, USA.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tudy comprised 86 eyes with mild to moderate nuclear sclerotic cataract. Forty-three eyes had sonic and 43 ultrasonic phacoemulsification using the Staar Sonic Wave phacoemulsification system. The mean age was 76 years in the ultrasonic group and 71 years in the sonic group. The mean nuclear sclerosis was 2.0+ in the sonic group and 1.9+ in the ultrasonic group. Patient age, lens density, postoperative corneal edema, 1-day postoperative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 and the percentage of eyes with a visual acuity of 20/40 or better were determined. In addition, the mean ultrasonic and sonic times, mean percentage phaco power, and mean effective phaco time (EPT) were calculated in each group.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a 5% incidence of trace corneal edema. The mean UCVA was 20/41 in the ultrasonic group and 20/42 in the sonic group. Seventy-nine percent of eyes in the ultrasonic group and 74% in the sonic group had a UCVA of 20/40. The mean percentage phaco power was 7.2% and 7.6% in the ultrasonic group and sonic group, respectively. The mean EPT was low in both groups, 4.0 and 2.9 second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onic technology yielded outcomes similar to those of ultrasonic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respect to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and corneal edema in patients with average density nuclear sclerotic cataract.  相似文献   

15.
马颖  邵彦 《眼科新进展》2017,(7):643-646
目的 比较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恢复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 根据不同术式将53例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1.8 Fi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分别于术前1d,术后ld、1周、4周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视力、散光程度、角膜内皮细胞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为P <0.05);与术前ld比较,两组术后l周、4周,视力、散光程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area,ECA)、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显著上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ld、l周、4周,视力、EC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散光程度、ECA、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 <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相比传统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劈核治疗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且能明显缩短超声时间,减少超声能量,减轻患者术后散光程度,进而显著提高其术后视力,减少术后角膜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KP)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硬核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眼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PKP患者28例(32只眼)临床资料。患者PKP术后11个月至8年,平均3.6年;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分别将28例(32只眼)并发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男12例(14只眼),女16例(18只眼)。A组16只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B组16只眼行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观察术中前房稳定性、能量释放及时间,并比较术后第1天、3天、1周、2周角膜水肿及内皮细胞的变化及手术前后视力情况。结果术中B组前房稳定性优于A组(P〈0.05);术中能量使用及超声时间明显少于A组,术后第1天、第7天B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轻于A组(P〈0.05);术后第1天、第7天B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硬核白内障的处理,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预劈核与非预劈核两种劈核方式,探讨撕囊镊预劈核的技术优点.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49例149眼随机分为预劈核组(A组)77眼和非预劈核组(B组)72眼.分别使用撕囊镊预劈核和非预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术中超声能量、平均超声乳化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1d,1wk裸眼视力和术后1、3d,1wk角膜水肿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中同级核硬度的亚组进行比较,A组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术后第1、3d角膜水肿轻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裸眼视力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裸眼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A组2眼(2.6%),B组有3眼(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结论:与非预劈核相比,撕囊镊预劈核操作更简便,术中超声时间更短,角膜水肿程度更轻,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