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与中医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1988年至2011年发表的200余篇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管新生与滑膜炎症的关系、滑膜血管新生的调控和研究模型以及中医药对其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等方面归纳总结.RA滑膜血管新生是一个由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介质调控的复杂过程,机制尚不清楚,但血管新生由滑膜炎症所介导,二者相互交织、协同作用是重要原因;RA研究学者常将血管生成的体内外模型应用于滑膜血管新生的发生机制及药物的干预影响方面的研究,近年有学者将RA滑膜移植入整体动物体内以建立可供动态观察滑膜血管新生过程的模型,如非侵蚀性的RA滑膜血管皮瓣窗和SCID-HuRAg嵌合体模型等;中医将RA归属于“痹证”和“络病”范畴,有学者认为RA络病的实质是滑膜血管增生,实验研究也显示具祛风胜湿、活血化瘀、虫类搜风等“通络开痹“功效的中药和复方有较好的抗RA和滑膜血管新生作用.滑膜血管新生在RA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但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策略.中医药在干预RA滑膜血管新生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并显示良好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表现为发病的异质性、系统性等.其发病具有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等特征.本病呈全球性分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杂症之一,该疾病不易治愈,一旦患病往往是终身罹患.RA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关节症状,可出现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及关节功能障碍等,早期发病隐匿,容易漏诊、误诊,多数患者就医时已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可逆阶段.因RA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尚无根治此病的方法,临床治疗多以缓解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防治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西药治疗RA因长期服用毒性较大,不良反应较多,部分患者疗效较差等因素,给治疗带来诸多困扰.中药治疗RA历史悠久,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现就类风湿关节炎中药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晨僵,体质量减轻以及全身多系统的受累。病理特征是遗传与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滑膜组织炎症,血管翳形成及随后的关节损坏,同时伴有纤维沉淀、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异常 相似文献
4.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骨质损害为特征,以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 相似文献
6.
7.
类风湿关节炎(RA)目前临床上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免疫抑制剂价格昂贵,一定程度限制其广泛的应用.中药治疗RA历史悠久,且毒副作用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明确.自噬的过程是细胞自身在受到外界的刺激,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触发的一系列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主动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通痹灵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行关节腔镜手术取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消化分离滑膜细胞进行分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含生理盐水+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通痹灵低剂量组:50 mg/L通痹灵+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通痹灵高剂量组:200 mg/L通痹灵+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通痹灵高、低剂量组VEGF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痹灵可以下调RA患者滑膜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从而可以通过抑制VEGF表达减轻滑膜血管翳增殖.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程长、治疗难、易反复,最后导致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由于风、寒、湿邪入侵,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引起的肢体关节病变。往往寒热错杂、虚实同见、痰瘀互结,病程缠绵难愈。近年来滑膜细胞成为中药治疗RA的主要靶向,许多中药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分泌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滑膜细胞达到治疗RA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口服以达到抗炎、镇痛的作用,但药物治疗存在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中药外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方式,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处,利用药物和热量的双重作用,发挥调畅气血、疏通经络、宣痹止痛的作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佳、疗效迅速等特点,还可以降低口服药物用量、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现介绍中药外洗法的作用特点,并根据中医对RA的5种分型,对中药外洗法治疗R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骨破坏呈慢性进展性过程,是造成RA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骨破坏是RA的诊断标准之一,延缓甚至阻断骨质破坏成为RA治疗的重要目标。破骨细胞是骨侵蚀的主要因素,研究证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RANK)及其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在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大,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多以非甾体抗炎药、抗类风湿性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用于RA的治疗,但用药过程中多伴有强烈不良反应,患者顺应性较差。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患者依从性高、可有效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的特点,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随时中断用药。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及剂型优势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治疗RA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为出发点,评述与探讨其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着重加强物质基础研究、应保证良好的制剂质量控制、应加强外用辅料研究和传统中药外用制剂机制的研究、加强中药促渗剂科学使用研究等建议,为RA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加减,单方,单药治疗及实验研究叙述了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对临床确有良效的中药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中医药治疗RA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西医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治疗为主,但仅能控制症状且停药易复发。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概述发现,中医治疗RA 可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灵活选用治疗方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中药汤剂治疗有独活寄生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大秦艽汤、桂枝附子汤、加味升阳汤等;针灸疗法有火针、刺血、艾灸、浮针疗法、电针疗法、自血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等;中药外治法有离子导入、外敷等,以期为RA 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药物滑膜切除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药物滑膜切除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类风湿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进行对比。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行药物滑膜切除术配合中药外敷,每周治疗1次,疗程4周;对照组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均于术后1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中显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经,检验两纽显效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结论:药物滑膜切除术(曲安奈德和甲氨蝶呤联合使用关节腔内汁射)及外敷中药可以达到关节镜下手术滑膜切除的效果,但该方法对患者创伤更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花费低廉、无需特殊设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