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DHF中医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分布规律,阐明DHF中医证候分布与患者基础疾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以及相关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对200例DHF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阐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常见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组成;通过对患者中医证候要素、脏腑虚症分布与年龄、E/E的相关性分析,阐明不同年龄、不同严重程度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以气虚(94.5%)、阴虚(39.5%)、血瘀(43.5%)为主。中医脏腑虚证分布提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脏腑虚证多见于心虚(96%)、肾虚(67%)、肺虚(21%)三脏。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中医症候气虚,阴虚,血瘀,气滞(P>0.05)无统计学意义。阳虚、水饮、痰浊在不同年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不同年龄组脏腑虚证在心、脾、胃、肝(P>0.05)无统计学意义,肺虚,肾虚(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具有相关性。不同E/E值在中医证候要素中,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水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说明,阳虚、水饮与E/E具有相关性。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以气虚为本,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其主要证候特点,且心气虚应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且伴随该病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规范化诊断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同时可以此证侯特点为依据为研制院内制剂提供方向,将中医学介入到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当中,以治本为出发点延缓甚至阻止病情发展,因此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3.
心力衰竭(HF)中医证候学研究是实现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关键。HF证候演变起于阴阳之变,终于阴阳衰竭,不离五脏,又以心肾为中心,就此提出阴阳五脏论的演变假说。HF证候规范化亟待解决,而方法学的应用将为证候标准的建立与使用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HF)中医证候学研究是实现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关键.HF证候演变起于阴阳之变,终于阴阳衰竭,不离五脏,又以心肾为中心,就此提出阴阳五脏论的演变假说.HF证候规范化亟待解决,而方法学的应用将为证候标准的建立与使用带采希望.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140例中医证候特点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汪再舫 《江苏中医》1996,17(11):44-45
对1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析,发现气虚痰湿为本病基本病理。其中气虚痰浊为左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水瘀搏结为右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欲脱水湿瘀阻塞凝为全心衰竭的主要证型,阳虚欲脱寒凝内生为心力衰竭的危重证型。心力衰竭临床常见的演变顺序为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阳虚欲脱,并由虚致实,心力衰竭程度除本虚外与标实所占比重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底节区出血与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脑病医院收治的19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中医证候及脑出血部位分布规律,并对对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与非基底节区)与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证分别占24.08%、17.28%、28.28%、8.38%、12.04%、9.95%;基底节区出血占46.07%;非基底节区出血占53.93%;风证和痰证与基底节区出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出血中医证候以风证、痰证为主;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为最多;风证、痰证均与基底节区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与西医诊断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制订《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中医症状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将中医症状归纳为16个因子,与HAMD因子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代表抑郁症核心症状的Ⅴ阻滞因子,各项中医证候因子仅肾精不足、肾阳虚与之有相关性。相关性较高的为肾精不足因子,相关系数为0.290。结论:肾精不足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之一,肾虚肝郁是抑郁症的主要证型之一。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启盛  曲淼  徐向青  罗斌  李侠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31-2133
目的: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与西医诊断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制订《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中医症状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将中医症状归纳为16个因子,与HAMD因子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代表抑郁症核心症状的∨阻滞因子,各项中医证候因子仅肾精不足、肾阳虚与之有相关性。相关性较高的为肾精不足因子,相关系数为0.290。结论:肾精不足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之一,肾虚肝郁是抑郁症的主要证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临床中医诊断与治疗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特色。现代影像学是人体运用视觉诊断疾病即望诊的延伸和发展。发生于疾病不同阶段的证候,以该病病理生理或/及病理解剖的变化为基础,是中医证候与医学影像可能具备相关性的立论依据。探索并逐步阐明西医常见病中医证候与该病医学影像诊断指标的相关性、诊断与疗效评价价值及其生理病理基础,构建中医证候影像学体系,对于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指的是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由于引起左心室心肌能量利用障碍的疾病,使心脏主动松弛功能受损,被动充盈或扩张能力下降,从而使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左心室充盈减少和充盈压升高而导致的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DHF应该包括左室和右室DHF,但由于目前右室DHF研究甚少,所谓DHF均指左室DHF.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通常是指左室射血分数(LVEF)>40%~50%,但当LVEF<50%时DHF已合并了轻度的收缩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病与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相关特点。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阴虚证、阳虚证与女性正相关(P0.05),气滞证与51-60岁年龄正相关(P0.05),阳虚证与71-80岁年龄正相关(P0.05),水停证、阴虚证、热证与心功能Ⅲ级正相关(P0.05),气虚证、水停证、痰浊证、阳虚证、气滞证与心功能Ⅳ级正相关(P0.05),水停证、热证与合并脑血管意外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当综合考虑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及合并病因素。女性患者可酌情配伍滋阴药、温药;较年轻患者可酌情配伍健脾疏肝理气之品,年老高龄患者可酌加温阳之品;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可以酌情运用清热、利水等治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不同中医证候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67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中医证型分类,观察中医证型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气阴两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HRVT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DCG时域测值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阻、气滞血瘀、痰火扰心3个证型中SDNN、HRVTI、RMSSD和PNN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ANN和SDNNindex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组间DCG时域测值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疾病的变化,中医证型由实证转换到虚证时,病情逐渐加重,代表心率变异性的指标亦发生改变,这说明HRV时域指标的水平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其次为痰瘀互结;阴阳两虚病情最为严重,气滞血瘀最轻。  相似文献   

15.
益心舒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西医规范治疗;治疗组58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应用超声心动图(UCG)测定治疗前后心脏舒张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价患者活动耐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优于对照组的78.8%(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超声心动图指标、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02例入选病例依据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瘀证和气虚证为冠心病主要证候,辨证为血瘀证和气虚证的患者更可能诊断为冠心病,具气虚血瘀证的患者同样更可能罹患冠心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气虚证及气虚血瘀证冠脉病变类型以多支病变为主,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在冠心病“金标准”诊断的前提下,气虚在影响冠脉病变程度中所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气虚和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同时气虚贯穿本病始终,是本病发生发展及影响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垂体为体内复杂的内分泌腺,依其结构特点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主要分泌7种激素,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和黑色细胞刺激素(MSH);而神经垂体本身并不分泌激素,只是临时贮存下丘脑制造的抗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组复杂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1].中医学中并无心力衰竭之名,但根据其临床致病特点可将其归为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塞恢复期分期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指标,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西医明确诊断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同时进行中医辨证。结论:脑梗塞恢复期分期与中医病性证素、病位证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张晓华  刘淑荣  尹雪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47-1748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脉气力衰竭,心体受损,心动无力,血流不畅,逐渐引起诸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心悸、喘促、尿少、浮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危重病证.笔者就近年来该病的病机及证候演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