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证治新理论--"脾弱胃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脾弱胃强阐释糖尿病的证候,认为本病以脾胃气阴两虚为本,燥热、痰湿、瘀血为标,其病机以脾胃失调为主要特点,从而确立扶脾抑胃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之,治疗重于养阴清热。然消渴病何以燥热口渴,小便应少而反频数?何以多食而形体反瘦?且目前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何以痰湿素盛之体反易患阴虚燥热之疾?这些都与脾弱胃强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吸收的紊乱及气机升降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妍  孙志 《江苏中医药》2017,49(2):15-17
糖尿病是常见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对糖尿病前期及早干预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脾胃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而提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病机为胃强脾弱,以泻胃补脾法干预糖尿病前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前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上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痞证的名方,但在临床中对于脾胃病的治疗亦广泛被使用.从《伤寒论》中及现代的胃强脾弱证的不同概念和含义入手,结合原条文的描述和方中药物进行分析,并举验案佐证,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强脾弱证的原理,盼能扩大此方的临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助脾散精法治疗2型糖尿病(胃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玉女煎合参芪散精汤(石膏、熟地、麦冬、知母、太子参、黄芪、茯苓、炒白术、鸡内金、陈皮、薏苡仁、荔枝核、苍术、藿香梗、佩兰、炙甘草等)为主方,治疗本病46例,并设立对照组、治疗组,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结论:助脾散精法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胃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胃强脾弱证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汉良 《中医杂志》1998,39(2):75-76
在中医内科的临证中,常可见到胃纳如常或食欲旺盛,而大便不化或溏薄泄泻,这种表现出胃纳强而脾运弱的病证,辨证属胃强脾弱证。清·叶天士评述《脾胃论》曰:“盖东垣之法,不过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耳!乃后人宗其意者,凡著书立说,竟将脾胃总论,即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举世皆然。”胃强脾弱证,就反映了脾、胃分治的必要性。叶天士认为:“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叶氏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王奋军  孙艺勇 《光明中医》2011,26(7):1484-1485
近日拜读了几篇关于"胃强脾弱"的文章,有感于"胃强脾弱"义歧难明,故作此陋文,拟从"胃强脾弱"古今义之不同入手来探讨分析。"胃强脾弱"古义出自于金.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中对麻仁丸证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对脾弱胃强证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 抵抗指数(Homa–IR)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三明市沙县区中医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1 月期间 收治的 70 例脾弱胃强证 2 型糖尿病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 药基础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西药基础疗法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oma–β、Homa–IR 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Homa–IR 低于对照组、Homa–β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可降低脾弱胃强证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胰岛 β 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田利军  罗士云 《河北中医》2010,32(4):628-628,640
临床中常常见到一些胃纳如常或食欲旺盛,而大便不化或溏薄泄泻,表现出胃纳强而脾运弱的一种临床病证,常被称之为胃强脾弱证。2007—02-2009—10,我们运用自拟益气养血补脾和肝方治疗胃强脾弱证56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脾瘅期属于糖尿病早期,脾瘅以先天不足,五脏柔弱、饮食所伤、五志过极、劳逸过度等为病因,以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脾中火旺则其他脏腑受累,通过对脾瘅在上消、中消和下消发病中的影响。确立了应以脾论治,清热养阴,消除中满内热之气的治疗思想。该文通过对脾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进行论述,说明了脾瘅对糖尿病的传变乃至后期的并发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脾胃关系失调是其发病关键,“胃强脾弱”是其主要病理机制。根据《伤寒论》原文及相关方剂分析,认为胃强脾弱本质为胃热脾虚,即胃火亢盛而脾气虚弱。将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症状与中医证候一一对应,系统分析其发病病因、症状特点,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及疾病进展均与机体胃强脾弱紧切对应。从胃强脾弱理论论治该病,认为造成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繁多,“脾常不足”为其根本原因,同时伴随各种原因造成胃热偏盛,最终造成脾胃不和。故以“和法”调和脾胃当为其主要治疗目的,辛开苦降为主要治法,补益脾胃同时清泻胃热,进而调理全身脏腑气机,达到治愈目的,目前在临床及实验研究领域均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2.
论糖尿病与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有关本病的记载,散见于中医古典医籍“消渴”、“瘅消”“风消”、“鬲消”、“消中”、“肾消”等门中。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首先谓“二阳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等理论。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大都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视物昏花、大便秘结或泄  相似文献   

13.
脾胃在糖尿病中的治疗地位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民俭 《光明中医》2005,20(4):12-1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形体消瘦为临床特征。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之,治疗重于养阴清热。然消渴病何以燥热口渴,小便应少而反频数?何以多食而形体反瘦?且目前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人多痰湿”,何以痰湿盛之体反易患阴虚燥热之疾?笔者认为这些矛盾现象主要由于脾弱胃强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吸收的紊乱及气机升降失常所引起,脾胃的转输功能失常在这一病理过程中至关重要。1脾的升清不足与糖尿病之口渴喜饮《灵枢·本藏》:“脾脆则善病消瘅”。《灵枢·邪…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7年将肥胖宣布为一种疾病。医学界把与肥胖相关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称为“死亡五重奏”。目前对肥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从脾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本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之“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治疗分上、中、下三焦论治,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原则,其病位分别在肺、胃、肾。而现阶段临床所见之糖尿病患者常可见一派中州失运之象,若循常法,一味润上、清中、滋下,实难奏效。《灵枢》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消渴起于中焦”。辨证施用健脾之法,常能收到药到症减病除之功。1生理基础藏象学说中所说之“脾”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之脾与胰脏。《难经.四十二难》指出:“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所谓“散膏”,《难经汇注笺正》认为系胰腺组织,今人亦多主此说。从解剖学来看,胰尾接触脾门,共同靠近胃部,所以“散膏”即胰腺组织,附属于中医之“脾”。广州军区总医院等单位[1]均报道脾虚患者可见血清淀粉酶活性偏低,尿淀粉酶总活性亦降低,说明脾虚患者胰分泌淀粉酶功能低下。毛氏[2]亦报道,脾气虚弱或脾阴不足,运化失司,皆致胰腺分泌糜蛋白酶(外分泌功能)明显低下。这些都说明中医常论之“脾”包括了胰脏的功能。脾气健旺,则胰腺分泌功能正常;脾虚则胰腺分泌功能紊...  相似文献   

16.
周祥  王斌  吴深涛 《中医杂志》2014,(23):2055-2056
介绍分期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的临证思路和体会,认为浊毒贯穿2型糖尿病始终,治疗糖尿病必须重视浊毒的病机。将糖尿病分为脾瘅期、消渴病期、消瘅病期3个阶段分别论述其病机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作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论治思路较多,从脾探讨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病证特点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从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方面讨论了中医脾与胰腺的相似性,并指出脾虚为消渴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代糖尿病人群肥胖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均与脾相关,治疗上也应从脾论治。  相似文献   

18.
张丹 《内蒙古中医药》2014,(36):167-168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对肝强脾弱型脑瘫应用效果。方法:对83例肝强脾弱型脑瘫采用饮食、艾灸、拔罐的方法和中医护理,观察其对强脾弱型脑瘫患儿免疫力、营养状况影响。结果:采用中医护理后,患儿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的39例,占47%;汗出减少的9例,占18%;食欲好转的11例,占13%;遗尿减少的4例,占5%;余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75%。结论:通过运用中医护理对提高肝强脾弱型脑瘫患儿免疫力,改善营养有明显效果,可在肝强脾弱性脑瘫的中医护理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历代中医文献及近年来从肝脾论治糖尿病(消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阐述阐述肝脾在发病中的重要性,并认为疏肝和健脾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浅谈从“毒”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存在于糖尿病不同时期,脾瘅期热毒尚不盛,以痰湿浊毒为主,应以化痰解毒为主,常用黄芩、天竺黄、瓜蒌、白术、胆南星、白芥子.枳实等;消渴期以热毒为主,应用清热解毒药物能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毒性、脂毒性,常选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升麻、贯众、马齿苋、桑白皮、仙人掌、黄连等;消瘅期以瘀毒为主,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药,降低胆固醇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稠度和高凝状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调节了组织的氧供应和功能状态.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常选用桃仁、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益母草、大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