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 MRI对臂丛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HDx 3.0T超导磁共振仪,GEADW 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磁共振脉冲序列:常规序列、三维超快速稳态进动成像序列(3D-FIESTA-c)及短时反转恢复脉冲序列(STIR),对20例临床怀疑臂丛神经受累的患者行磁共振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臂丛神经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及MRI对臂丛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20例怀疑臂丛神经受累的患者中,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13例,其主要征象包括:正常神经根消失或离断、连续性中断,创伤性脊膜囊肿、"黑线征",神经根袖形态失常;神经根增粗。7例非创伤性病变,分别为1例神经纤维瘤病(Ⅱ型),2例臂丛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膜瘤,1例囊肿,1例神经根鞘囊肿,STIR序列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及与神经的关系。结论:磁共振可以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的节前纤维、节后纤维的解剖结构,并对累及臂丛神经的疾病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是诊断臂丛神经疾病的一种无创、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对臂丛神经显示的可行性及其对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名志愿者及30例外伤后有臂丛神经损伤表现的患者行颈段常规扫描序列、高分辨周围神经成像序列(3D-STIR序列)扫描成像,并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后处理.评价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对正常臂丛解剖细节及外伤后臂丛神经损伤征象的显示效果.结果 高分辨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技术可清楚明确的显示所有志愿者臂丛神经的相关解剖细节情况;3D-STIR序列增强扫描能明显改善背景抑制效果,可清楚显示外伤累及臂丛神经所致各种征象.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臂丛神经及其损伤后表现,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臂丛神经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STIR序列在脊柱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T1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Recovery,STIR)成像技术在脊柱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脊柱病变患者(其中,转移瘤50例,血管瘤10例,脂肪瘤8例,急性外伤5例)进行常规MRI平扫、STIR扫描,分析病变的检出情况、病变形态及信号的显示效果。结果在病变的检出,病变形态及信号的显示方面,STIR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结论脊柱MRI平扫中STIR成像的应用对病变的检出,病变形态、信号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能提高MRI对疾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SVM)病变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6例椎管内SVM患者资料,并由DSA检查证实.使用GE Signa 1.5T EXCITE HD磁共振机,GE ADW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磁共振脉冲序列:矢状面T1WI、T2WI,轴位T2WI及斜冠状面CE-MRA.扫描完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椎管内SVM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结果 16例椎管内SVM中,椎管内血管流空现象是椎管内SVM特征性MRI表现,CE-MRA常显示为蚯蚓样或杂乱无章高信号影.结论 MR对诊断椎管内SVM病变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较3D-SPGR T1、3DFIESTA、STIR脉冲序列冠状位显示腰骶神经的优劣。方法搜集30例腰腿痛患者,对其腰椎行MRI检查,在常规行T1和T2矢状位及椎间盘平面T2横断位扫描序列的基础上加扫3D-SPGRT1、3DFIESTA、STIR序列冠状位扫描,将扫描所得图像传入GE 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图像可任意层厚重建,得到多角度、多平面的脊髓神经图像并观察其解剖形态,对所得图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视为有明显差异。结果 3DSPGR优于STIR和3DFIESTA序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IR序列优于3DFIESTA序列,但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骶丛神经的成像3D-F SPGR序列较3DFIESTA、STIR序列具有更高的图像信噪比、更好的组织对比、能更好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强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 STIR SPACE)行臂丛神经成像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3例臂丛神经图像,均采用3D STIR SPACE序列扫描。其中10例志愿者行平扫,15例患者行平扫和增强扫描,8例患者仅行增强扫描。由2名影像诊断副主任以上医师观察臂丛神经成像特点,对臂丛神经的扫描结果和背景抑制效果进行评分,并测量臂丛神经与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RN。臂丛神经显示评分及背景抑制评分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15例同时进行增强和平扫图像的对比噪声比行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在25例平扫图像臂丛神经显示评分为(2.04±0.61)分,背景抑制评分为(1.6±0.71)分;23例增强图像臂丛神经显示评分为(3.98±0.51)分,背景抑制评分为(3.57±0.66)分,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Z值分别是5.895、5.392,P值均<0.01)。15例自身对比平扫与增强CRN为0.37±0.07和0.58±0.08,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t值为-9.41,P值<0.01)。结论3D STIR SPACE序列增强相比于平扫序列可以更好抑制背景组织信号及显示臂丛神经走行和内部信号改变,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变诊断及相应的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形态及信号改变.资料与方法 对21例经肌电图和临床证实的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行常规MR序列扫描、三维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3D-STIR)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神经损伤及失神经支配肌肉组织改变的MRI表现.结果 3D-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各种征象,包括创伤性脊膜囊肿、神经根撕脱、神经水肿、增粗神经迂曲、扭曲、神经干断裂等.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MRI表现为不同序列上肌肉组织信号增高、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增强扫描罹患肌肉强化明显.失神经支配肌组织S患/S健与创伤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MRI上可以清晰显示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情况和失神经支配肌肉形态和信号改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背景信号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序列及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回波平面成像(STIR-EPI)序列对臂丛神经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利用3.0 T磁共振仪对27名自愿者行臂丛神经MRI,采用DWIBS及STIR-EPI序列.结果 在DWIBS及STIR-EPI图像上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均呈高信号;DWIBS对锁骨下神经显示效果较好,而STIR-EPI对于臂丛神经根显示较好,两者对于神经节及锁骨上神经都能很好显示.结论 结合两种序列能够准确显示臂丛神经解剖形态,对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可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万常华  郑光  胡军武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87-1289
目的:探讨CUBE-FLEX序列全脊柱神经根成像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GE Signa HDxt 3.O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0例健康志愿者及6例神经根病变患者行MR全脊柱神经根成像检查,利用一次定位、自动进床和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容积采集(CUBE-FLEX)序列,分3段行冠状面扫描,即颈段、胸段、腰骶段,将原始图像传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再利用Pasting软件将3段扫描图像自动无缝拼接显示全脊柱神经根图像,全面显示神经根及其病变.结果:20例健康志愿者中,17例的CUBE-FLEX图像能全面、直观、清晰显示周围神经根,2例脊柱侧弯者部分神经根显示不佳,1例因两段脊神经根扫描中体位发生变动,致使脊髓正中层面发生错位,从而影响全视野神经根的观察.6例患者CUBEFLEX能完整显示周围神经根病变及其空间关系,其中臂丛神经损伤1例,骶管神经根囊肿2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结论:CUBE-FLEX全脊柱神经根成像技术能全面清楚显示全脊柱神经根的空间信息及神经根病变,有利于空间定位,具有较好的整体观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TI值对血流敏感性交替反转恢复序列肺灌注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优化血流敏感性交替反转恢复序列(FAIR)成像参数TI值,以获得最佳的肺实质MRI灌注图像。方法应用GE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2例健康志愿者用FAIR序列分别进行TI值800ms、1000ms、1200ms、1400ms、1600ms的扫描。评价不同TI值时,反转脉冲标记前后肺实质信号强度变化率、主动脉信号强度变化率和肺灌注(pulmonary blood flow,PBF)的信噪比(SNR)。结果①肺实质信号强度变化率:TI=800ms、1600ms时,P>0.05,其余两两之间P<0.05,且当TI=1000ms时,信号强度变化率最大。②主动脉信号强度变化率:TI=1400ms、1600ms时两两之间P>0.05,其余两两之间P<0.05,且当TI=1000ms时,信号强度变化率最大。③PBF的SNR:TI=1000ms、1200ms、1400ms与1600ms时两两之间P>0.05,其余两两之间P<0.05。结论当TI=1000ms时,肺实质和主动脉的信号强度变化率最大,信噪比较好,可以获得较好的灌注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