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绵萆薢中甾体皂苷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谭大维  康利平  吕宁  张洁  马百平 《中药材》2006,29(11):1176-1179
目的:分离、鉴定绵萆薢根茎中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及ODS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种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Ⅰ),原薯蓣皂苷(Ⅱ),原纤细薯蓣皂苷(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绵萆薢中分离得到的呋喃型甾体皂苷。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盾叶薯蓣中甾体皂苷的组成.方法 用溶剂法提取,色谱法分离盾叶薯蓣中的甾体皂苷.用核磁共振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盾叶薯蓣的正丁醇萃取相中分离到8个甾体皂苷,经1H.NMR、13C-NMR、135DEPT测定分析,其结构分别为原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哺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原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吡喃鼠李糖基(1-2)-α-吡喃葡萄糖基(Ⅱ)、原薯蓣皂苷元-3-O-α-L-吡哺鼠李糖基(1-2)-p-β-D-吡喃葡萄糖基(Ⅲ)、22α-甲氧基-原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一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Ⅳ)、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薯蓣皂苷元(V)、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一[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一薯蓣皂苷元(Ⅵ)、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一薯蓣皂苷元(Ⅶ)、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薯蓣皂苷元(Ⅷ).结论 盾叶薯蓣的正丁醇萃取相部分主要含有两类甾体皂苷,其苷元分别为原薯蓣皂苷元和薯蓣皂苷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首乌的3个C_(21)甾体皂苷类成分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按浓度梯度配置3个C_(21)甾体皂苷类成分,使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60,80,100 μmol·L~(-1),采用MTT法检测3个C_(21)甾体皂苷类成分作用48 h各浓度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选择3个C_(21)甾体皂苷类成分的IC_(50)近似浓度(47,34,60 μmol·L~(-1))处理细胞12,24,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的3个C_(21)甾体皂苷:隔山消苷C_1N、隔山消苷C_3N、隔山消苷K_1N作用48 h的IC_(50)分别为46.07,33.02,59.92μmol·L~(-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12,24,48 h),隔山消苷C_1N、隔山消苷C_3N使G_0/G_1期细胞数逐渐增加,S和G_2/M期细胞数逐渐减少(P<0.05,P<0.01);隔山消苷K_1N使S期细胞数减少,G_2/M期细胞数增加(P<0.05,P<0.01).结论:3个甾体皂苷对A549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3个甾体皂苷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4.
盾叶薯蓣鲜根茎中甾体皂苷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鲜根茎中的甾体皂苷成分,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 运用正相和反相C18硅胶柱色谱对其甾体皂苷成分进行分离,用IR、MS、NMR等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甾体化合物,分别为纤细皂苷(gracillin,Ⅰ)、盾叶皂苷A(zingiberenin A,Ⅱ)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26-二醇-25(R)-呋甾烷-5,20(22)-双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6-O-β-D-glucopyranosyl-3β,26-dioi-25(R)-furosta-5,20(22)-dien-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Ⅱ).结论 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盾叶皂苷G(zingiberenin G).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贵州不同产地的七叶一枝花中9种甾体皂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贵州不同产地七叶一枝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甾体皂苷的种类和含量,为进一步探讨贵州地区作为七叶一枝花药材种植基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测定来源于贵州省8个不同产地的七叶一枝花中9种甾体皂苷重楼皂苷Ⅶ,偏诺皂苷-3-O-α-L-rha(1→2)[α-L-rha(1→4)] -β-D-glc (PGRR),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Ⅱ,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重楼皂苷Ⅰ及重楼皂苷V的含量.结果:重楼皂苷Ⅶ,PGRR,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Ⅵ及纤细薯蓣皂苷5个甾体皂苷均可检测到,这可为增加鉴别重楼药材提供依据;独山产地的七叶一枝花中甾体皂苷含量最高(9.62%),其次为铜仁产地(6.39%),含量最低的为遵义产地的药材(0.99%).结论:贵州不同产地的皂苷种类和含量差别很大,适宜作为种植基地的为独山地区.  相似文献   

6.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树脂.龙血树属植物中甾体皂苷是主要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而诱导形成的树脂(即龙血竭)中仅发现5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且包括骨架发生C环断裂重排的甾体(Dracaenogenin A)以及F环翻转为22位S构型的螺甾烷型甾体皂苷.本文讨论了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对进一步研究血竭形成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甾体皂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真菌、降血糖、免疫调节、驱虫等。近10年来,从天然植物中又发现一些新结构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它们具有强度不一的新活性。为了加快甾体皂苷化合物的药物创新研究,该文概述此类化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延龄草中3种甾体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以延龄草中重楼皂苷Ⅵ(Y2T)、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Y3T)、重楼皂苷Ⅶ(Y4T)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对3种甾体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分析,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提取时间为120 min,提取3次,液料比为15:1。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的延龄草3种甾体皂苷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菝葜中的甾体皂苷及其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菝葜Smilax china L.的甾体皂苷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的初筛。结果:从该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6个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borassoside B(1),薯蓣皂苷(2),原薯蓣皂苷(3),22-O-甲基原薯蓣皂苷(4),isonarthogenin 3-O-α-L-rhamnopy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5),diosgenin-3-O-[α-L-rha(1-3)-α-L-rha(1-4)-α-L-rha(1-4)]-β-D-glucopyranoside(6)。在样品溶液质量浓度为5 mg.L-1时,化合物2和6对K-562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89.1%9,0.1%。结论:化合物1和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6对K-562癌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4)
目的研究蒺藜甾体皂苷TTS-12对4种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甾体皂苷TTS-12对4种皮肤癣菌的标准菌株(共4株)及临床分离菌株(共17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_(80))和最小杀菌浓度(MFC),评价其体外抗真菌作用。结果蒺藜甾体皂苷TTS-12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标准菌株的MIC_(80)值(μg/mL)分别为1、1、0.5、2;MFC值(μg/mL)分别为16、32、8、32;临床分离菌株(共17株)MIC_(80)值(μg/mL)分别为1、1.148 7、1.587 4、2;MFC值(μg/mL)分别为10.767 2、13.928 8、12.699 2、22.627 4。结论蒺藜甾体皂苷TTS-12对以上4种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簪花的抗肿瘤活性甾体皂苷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实现对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对玉簪Hosta plantaginea的花进行了甾体皂苷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方法应用常规柱色谱(包括正相、反相和凝胶柱色谱)分离和波谱分析方法对玉簪花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以3种悬浮肿瘤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株(HL-60、Jurkat、K562)和3种贴壁实体瘤细胞株(肝癌HepG2、乳腺癌MCF7、胃癌SGC7901)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结果从玉簪花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分别为吉托皂苷元(1)、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3)、吉托皂苷元-3-O-{β-D-木糖(1→4)-β-D-葡萄糖(1→2)-[β-D-木糖(1→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10);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吉托皂苷元-3-O-β-D-半乳糖苷(2)、吉托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4)、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5)、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6)、替告皂苷元-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7)、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2)-O-[β-D-木糖(1→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8)、吉托皂苷元-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1→4)-β-D-木糖(1→3)]-O-β-D-葡萄糖(1→4)-β-D-半乳糖苷(9)。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5,6,8~10对肝癌HepG2、乳腺癌MCF7和胃癌SGC7901肿瘤细胞毒活性较强。结论玉簪花中的甾体化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选择性,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同时利用地上部分的花作为药用资源,可以实现对该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降血糖植物皂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晟  陈祥贵 《中药材》2007,30(5):616-620
综述了近年来从植物中发现的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按化学结构分为三萜类皂苷和甾体类皂苷分别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盾叶薯蓣中甾体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钱士辉  袁丽红  杨念云  欧阳平凯 《中药材》2006,29(11):1174-1176
目的:对盾叶薯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法分离盾叶薯蓣中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光谱分析法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从盾叶薯蓣中分离得到6个甾体类化合物,即三角叶薯蓣皂苷(1)、原三角叶薯蓣皂苷(2)、盾叶新苷(3)、薯蓣皂苷(4)、3-O-[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薯蓣皂苷元(5)、薯蓣皂苷元(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穿山龙中甾体皂苷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穿山龙即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根茎中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种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Ⅰ),纤细薯蓣皂苷(Ⅱ),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22-羟基-呋甾-△5(6)-烯- 3β,26-二羟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Ⅲ),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22-羟基-呋甾-△5(6)-烯-3β,26-二羟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Ⅳ)。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穿龙薯蓣中分离得到的呋喃甾烷型皂苷。  相似文献   

15.
玉竹中甾体皂苷及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竹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甾体皂苷类和高异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结合国内外文献,笔者对玉竹中的甾体皂苷及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波谱学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今后这两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核磁波谱数据归属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重楼的甾体皂苷类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重楼属(Paris)植物云南重楼(Pads polyphylla Smith vat. yurmanensis)的甾体皂苷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RP-C18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云南重楼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23S.25s) -3β3,23,27-trihydroxyspirost-5-en-3- O-β- D-glueopyranosyl- (1→6) -β- D-glueopyranoside ( 1 )、重楼皂苷Ⅰ(2)、重楼皂苷Ⅱ ( 3 ), ( 25 R ) diosgenin-3- O-β- D-glueopyranoside ( 4 ), ( 25 R ) diosgenin-3- O-α- L-αrabinofuranosyl ( 1 → 4 )-β- D- glueopyranoside (5), ( 25 R ) diosgenin-3- O-α- L-rhamnopyranosyl ( 1 → 2) -β- D-glueopyranoside (6), ( 25 R ) diosgenin-3- O-β- D-glueopyranosyl ( 1 → 3 ) [ α- L-rhamnopyranosyl ( 1 → 2 ) ]-β- D-glueopyranoside ( 7 ), ( 25 R ) permogenin-3- O-α- L - arabinofuranosyl ( 1 → 4) [ a-L-rhamnopyranosyl ( 1 → 2)-β-D-glueopyranoside (8), ( 25R ) permogenin-3-O-α-L- rhamnopyranosyl ( 1→4)-α-L-rhamnopyranosyl ( 1→4)-[ α- L-rhamnopyranosyl(1→2) ]-β-D-glueopyranoside(9) 。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白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冯锋  高源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4):1803-1808
目的:研究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全草的化学成分,探讨白英中部分甾体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3个甾体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人体肝癌细胞Hep G2试验.结果:确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薯蓣皂苷元(diosgenin,1),替告皂苷元(tigogenin,2),替告皂苷元酮(tigogenone,3),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醛酸甲酯(diosgenin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uroniduronic acid methyl ester,4),4-甲基胆甾-7-烯-3β-醇(4-methyl-cholesta-7-ene-3β-ol,5),刺槐素-7-O-芸香糖苷(acacetin 7-O-rutinoside,6),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1,5-dihydroxy-3-methoxy-7-methyl-anthraquinone,7),1,3,5-三羟基-7-甲基-蒽醌(1,3,5-trihydroxy-7-methyl-anthraquinone,8),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pyranoside,9),大豆脑苷I(soya-cerebroside I,10),异香草醛(isovanitlin,11),阿魏酸二十二酯(docosylferulate,12).低浓度下化合物2~4对Hep G 2无明显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对其生长抑制率增强.结论:化合物2,3,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对人体肝癌细胞Hep G2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具有生物活性的甾体皂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孙麒  巨勇  赵玉芬 《中草药》2002,33(3):276-280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中发现的具有生活物性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盾叶薯蓣中甾体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娟  胡长鹰  庞自洁  徐德平 《中草药》2008,39(2):165-167
目的 对盾叶薯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反相色谱技术分离盾叶薯蓣水相部分中的化学成分,用1H-NMR、13C-NMR、135DEPT、HMQC和HMBC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新鲜的盾叶薯蓣根茎分得3个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毗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7-羰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0β-D-吡喃葡萄糖苷(Ⅱ).结论 化合物Ⅱ为一新甾体皂苷,命名为盾叶薯蓣皂苷H(zingiberenin H).  相似文献   

20.
HPLC-ELSD法分析重楼商品药材中甾体皂苷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芸  崔力剑  刘伟娜  王强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30-1233
目的:建立重楼药材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甾体皂苷的HPLC-ELSD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在反相C18 (4.6 mm×150 mm, 5 μm)柱上,测定重楼药材中11个甾体皂苷的含量。结果:在30 min以内,成功地分离分析11个甾体皂苷。精密度、稳定性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在95%~97%。结论:此方法对这11个甾体皂苷的测定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适用于常用中药重楼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