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bF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10例正常口腔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 0例口腔鳞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高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 (P <0 .0 5 ) ;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中bFGF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 (P <0 .0 5 )。结论 bFGF的过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方法 :以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 5例口腔扁平苔藓和 1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iNOS表达。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iNOS阴性表达 ;扁平苔藓组和鳞癌组iNOS表达较正常黏膜组均非常显著增加 (P <0 .0 1) ;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之间以及扁平苔藓组内部按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分组之间iNOS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NOS在口腔扁平苔藓伴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中高表达 ,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及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bF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27例口腔扁平苔藓、24例口腔白斑及30例口腔鳞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高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P<0.05);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中bFGF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结论 bFGF的过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明胶酶 -A(matrixmetalloproteinase - 2 ,MMP - 2 )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了 4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手术和 2 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EGF、MMP - 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同时分析了VEGF、MMP - 2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MMP - 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与肿瘤内MVD密切正相关 (P <0 .0 5 ) ,VEGF、MMP - 2表达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MVD计数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和MMP - 2的表达和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VEGF与MMP - 2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可作为反映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和抗血管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口腔扁平苔藓(维吾尔族20例, 汉族20例), 43例口腔白斑(维吾尔族23例, 汉族20例), 6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维吾尔族24例, 汉族41例)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①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率为47.7%,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11.6%)和口腔扁平苔藓(0)(P<0.005), 维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PCNA的阳性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为81.5%,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16.3%)和口腔扁平苔藓(0)(P<0.005), 维族与汉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① P53基因突变使P53蛋白过表达和PCNA的过表达在口腔磷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② 据本研究资料, 尚不能认为以上各指标中维族与汉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瘤(SC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炎症、增生及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在20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单纯增生10例,伴糜烂10例)、20例口腔乳头瘤、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采用Fromowitz法计数阳性细胞.应用SPSS11.5软件包分析EGFR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EGFR在非糜烂型扁平苔藓组主要表现为弱阳性表达;糜烂型扁平苔藓组强阳性表达率为20%;乳头瘤组的强阳性表达率为25%;鳞状细胞癌的强阳性表达率为60%.扁平苔藓糜烂组和非糜烂组之间EGFR强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糜烂组OLP与乳头瘤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口腔鳞癌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扁平苔藓组及乳头瘤组.结论:EGFR可能成为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作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钠离子通道Nav1.6在口腔黏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Nav1.6在口腔正常组织(21例)、白斑(32例)及口腔鳞癌组织(63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Nav1.6在正常组、口腔白斑组以及癌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40%、76.74%;Nav1.6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期有关.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口腔白斑组、癌症组中Nav1.6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69±0.015、0.545±0.016、0.848 ±0.020(P <0.05).结论:Nav1.6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213-21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口腔扁平苔藓(维吾尔族20例,汉族20例),43例口腔白斑(维吾尔族23例,汉族20例),6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维吾尔族24例,汉族41例)分别进行检测.结果①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率为47.7%,明显高于口腔白斑(11.6%)和口腔扁平苔藓(0)(P<0.005),维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NA的阳性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为81.5%,明显高于口腔白斑(16.3%)和口腔扁平苔藓(0)(P<0.005),维族与汉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P53基因突变使P53蛋白过表达和PCNA的过表达在口腔磷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②据本研究资料,尚不能认为以上各指标中维族与汉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5 6例口腔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P <0 .0 5 ) ,口腔鳞癌Ⅲ级低于Ⅰ、Ⅱ级(P <0 .0 5 )。颈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P <0 .0 5 )。结论 P16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常为缺失,说明其作为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起作用。P16蛋白的表达程度越低,分化越差,肿瘤越易于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Bcl-XL和Ba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8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7例异常增生上皮和 4 2例鳞癌组织中Bcl-XL和Bak的表达。结果 :Bcl-XL和Bak在正常黏膜上皮中的表达分别有 12 .5 0 % (1/ 8)阳性率 ;Bcl -XL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黏膜与异常增生上皮中的表达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 ;Bak在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 (P <0 .0 5 ) ,但在低分化鳞癌组的表达较高分化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抑凋亡蛋白Bcl-XL上调导致异常增生上皮或 (和 )癌细胞积累。促凋亡因子Bak在代偿性过表达后 ,其作用随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弱 ,癌细胞凋亡受限 ,恶性度增强。细胞凋亡的异常调控对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永华  柳志文 《口腔医学》2009,29(8):419-422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OLP、OLK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OLP患者(单纯扁平苔藓19例,伴异常增生14例)、35例OLK患者(单纯增生14例、伴异常增生21例)、31例OSCC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口腔黏膜组织(NOM)中COX-2、VEGF的分布和表达。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VEGF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无表达或低表达;在单纯扁平苔藓组均为26.32%过表达;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分别为71.43%、64.29%过表达;在白斑单纯增生组过表达情况均为21.42%;在白斑异常增生组分别为80.95%、71.43%过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93.55%、90.32%过表达;COX-2、VEGF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扁平苔藓组(P<0.05),低于OSCC组(P<0.05),与白斑异常增生组无明显差异(P>0.05)。COX-2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95,P<0.01)。结论COX-2、VEGF在NOM、OLP及OLK伴异常增生、OSCC的表达逐渐增高,表明COX-2及VEGF与OLP、OLK的异常增生及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DJ-1和PTEN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口腔鳞癌,16例口腔扁平苔藓,19例白斑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DJ-1、PTEN两种蛋白的分布,分析各个指标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DJ-1增高,阳性率为89%(41/46),与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TE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降低,阳性率为57%(26/46),与正常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DJ-1和PTEN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6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DJ-1和PTEN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DJ-1、PTEN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DJ-1可能通过负性调控PTEN而导致口腔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5例口腔扁平苔藓、11例口腔扁平苔藓伴不典型增生及14例口腔鳞癌,上皮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4例口腔扁平苔藓标本中阳性表达2例,阴性表达22例,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扁平苔藓伴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黏膜(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异常可能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及癌变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与口腔白斑的发生、发展乃至癌变潜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口腔白斑患者22例,以其病变黏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1例正常口腔黏膜、22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和22例口腔鳞癌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DC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口腔正常黏膜、扁平苔藓、白斑和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依次增加;ODC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C在口腔白斑中的阳性率与正常黏膜和扁平苔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结论 ODC表达程度可用于判断口腔白斑的恶变倾向及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P16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0例口腔扁平苔藓(维吾尔族20例,汉族20例),43例口腔白斑(维吾尔族23例,汉族20例)和60例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维吾尔族24例,汉族41例)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32.3%,明显低于口腔白斑(55.8%)和口腔扁平苔藓(72.5%),P<0.005,维族与汉族之间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在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据本研究资料,尚不能认为P16蛋白的表达在维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kv3.4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和30例OSCC组织中kv3.4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α=0.05。结果:kv3.4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kv3.4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v3.4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方豪  张水龙  张梅  曹之强  许励 《口腔医学》2004,24(3):145-147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口腔白斑 )及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10例正常口腔黏膜、30例口腔白斑、10例口腔鳞癌分别检测iNOS的表达。结果 iNOS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0、6 6 .7%、80 .0 % ,各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由iNOS诱导产生的一氧化氮 (NO)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RIP,NF-κB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9例口腔鳞癌﹑17例口腔扁平苔藓﹑19例口腔白斑﹑12例正常黏膜中RIP和NF-κB表达情况。结论:RIP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分别为50%(6/12),76.5%(13/17),84.2%(16/19),94.9%(37/39)(P〈0.05);NF-κB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也依次递增,分别为75%(9/12),82.4%(14/17),84.2%(16/19),92.3%(36/39)(P〈0.05)。结论:RIP,NF-κB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C组织中HERG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RG1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HERG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G1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