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动态对比增强MRA(DCE-MRA)的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分析28例CTPV患者的MR平扫、动态增强或DCB-MRA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结果 CTPV的MRI表现:平扫时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MR增强动脉期见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DCE-MRA显示上述改变更直观。结论 MR平扫及动态增强、DCE-MRA表现对CTP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aTPV)侧支循环血管的构成及螺旋CT特征。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所见有无肝硬化背景分为肝硬化阳性组(n=26)和肝硬化阴性组(n=31);另选择15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而无肝细胞癌和CaTPV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CaTPV侧支血管的CT表现,对比分析各组螺旋CT对CaTPV侧支血管的显示率。结果:门静脉胆支(胆囊静脉和胆管周围静脉丛)和胃支(胃左、胃右静脉及属支)是CaTPV最常显示的侧支血管。门静脉胆支的出现与CaTPV有关,而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无关(CT显示率81%-94%比0);门静脉胃支的CT显示率3组之间无差别(胃左静脉77%-87%,胃右静脉58%-60%)。结论:门静脉胆支和胃支是构成CaTPV侧支循环的最主要的血管;胆支开放仅见于CaTPV,而胃支开放与肝硬化开发门静脉高压以及CaTPV均有关系。二者在CaTPV造成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上的表现和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及DSA检查证实的1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3D—DCEMRA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11例CTPV中,门静脉主干闭塞见于6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均受累者3例,单纯左支或右支闭塞2例。9例3D—DCEMRA清楚地显示了数条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跨过阻塞部位向肝内匐形延伸,其中7例可在网状扩张的门静脉腔内显示细条状、小点状低信号血栓影,6例清楚地显示门静脉全程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缠绕在一起,扭曲成网状的血管结构。结论3D—DCEMRA能准确地提供CTPV的位置、严重程度等信息,可直观地评价本病,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血管造影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间接门脉造影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超声诊断及手术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的间接门脉造影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其特性的血管造影表现,并对其指导临床治疗意义进行了评价。结果 6例中5例清楚显示门脉主干近肝门处阻断,代之以肿块样迂曲血管并在其周围形成特征性向肝内放射状的侧支血管影像,以及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6例血管造影均能对与分流或断流手术有关的  相似文献   

5.
肝癌术后复发血管造影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型超声、CT检查和肝动脉造影术在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肝癌术后肝内亚临床复发病例102例,将B型超声、CT检查和肝动脉造影的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B型超声、CT检查和肝动脉造影术的检出率分别为72%,84%和96%。结论:肝动脉造影术是检出肝内结节复发的最好的方法,应作为肝癌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动态对比增强MRA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和对比增强MRA(DCE-MRA)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28例CTPV患者均行MR动态对比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MRA检查,分析所有病例MR动态增强、DCE-MRA表现及特征。结果:CTPV的MRI平扫时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MR增强动脉期见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3DDCE-MRA显示上述异常改变,行DSA检查病例DCE-MRA与DSA表现一致。结论:CTPV具有特征性的MR动态增强、DCE-MRA表现,对CT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肝癌并门静脉主干癌栓伴CTPV的病例进行总共67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术前及术后(2周)肝功能进行分级.结果根据Child-pugh分级法术前A级45例次,B级20例次,C级2例次;术后A级51例次,B级15例次,C级1例次.术前及术后(2周)肝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癌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有CTPV形成者,介入化疗栓塞术是相对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彩色多普勒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的广泛应用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portalveincavernoustransformation ,PVCT)诊断准确性及其鉴别诊断明显提高。现将我院自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 ,经过CDFI诊断为PVCT的 1 0例 (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 4例 ,经CT、MRI证实的 6例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1 0例中 ,男性 8例 ,女性 2例 ,年龄 6~ 75岁 ,平均44 .5岁。超声检查前禁食 8~ 1 2h。患者取仰卧及左侧卧位 ,探头置于右肋间、肋下及剑下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 ,以显示门脉主干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复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肝动脉造影表现和化疗栓塞治疗的结果。结果:造影表现归纳为3种类型:Ⅰ型(边缘复发型)23例,占20.5%;Ⅱ型(肝内播散型)81例,占72.3%;Ⅲ型(隐匿复发型)8例,占7.1%。造影表现特点:血供相对不丰富,肿瘤结节染色浅淡,病灶常呈多发性;小病灶(直径〈2.0cm)多见。结论:肝癌手术后复发血管造影对于指导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动脉早期扫描CT血管造影 (MSCTA)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病例 ,用TriggerBolus对比剂示踪软件行自动触发全肝动脉早、晚期 (一次屏气完成 )和门脉期扫描 ,动脉早期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肝脏CT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肝脏及癌肿血供系统MSCTA表现 ,以及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的MSCTA表现。结果 :动脉早期扫描MSCTA能完整显示中晚期肝癌肝脏及癌肿供血动脉起源、形态、数目 ,显示动静脉瘘征象优于标准肝脏双期扫描。结论 :动脉早期扫描MSCTA在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可作为中晚期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CT增强扫描及门静脉血管成像在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CTPA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按门静脉阻塞部位、程度和范围进行分型。结果本组CTPV病因中,肝硬化17例(合并肝癌7例),肝细胞癌12例,胆管细胞癌1例,胃癌4例,胰腺癌2例,胰腺炎1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十二指肠癌1例;另2例病因不明。所有病例门静脉阻塞周围均可见细小、扩张的门-门侧支血管影;15例出现胆管扩张,33例均出现胃食管静脉曲张;11例出现肝脏异常血流灌注征象。CTPV按门静脉阻塞部位分为肝内型4例,肝外型7例,肝内外混合型24例;按阻塞程度分为狭窄3例,闭塞32例;按门静脉累及范围分为节段性9例,弥漫性26例。结论 64层CT可用于评价CTPV的病因、门静脉阻塞情况、侧支血管及伴随的并发症,对诊断CTPV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栓塞后侧支开放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 随机搜集50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栓塞病例(其中门脉主干完全栓塞27例,不全栓塞23例),另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例合并肝癌,但未出现门脉栓塞。结果 门脉完全栓塞组中,胆囊周围侧支(胆丛)开放者15例(55.6%),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21例(77.8%),胃小弯侧支开放者20例(74.1%);不全栓塞组上述侧支开放分别为5例(21.7%),8例(34.8%)及11例(47.8%)。对照组胃小弯侧支静脉开放者36例(72%),未见胆总管周围及胆丛侧支开放。结论 (1)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为门脉栓塞后特有的一组侧支循环途径,而胃小弯侧支在单纯门脉高压及门脉栓塞后均可出现,不具特征性。(2)门脉栓塞是形成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门静脉海棉样变的形成与阻塞程度有关,阻塞越重,发生机会越大。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的 CT表现和特征 ,探讨 CT诊断该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6例经 DSA,手术或 US证实且均做腹部 CT平扫和增强扫描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 CT表现为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 ,正常结构消失 ;在门静脉走行区出现血管或迂曲、扩张窦隙样血管结构 ,其在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在动脉期 ,可见到周围肝实质短暂灌注异常 ,表现为带状高密度影 ,而在静脉期迅速消失。结论 :CT是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方法。认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 CT特征对避免错误的 CT诊断及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MSCT对30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 (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PV的MS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示动脉期10例有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8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8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1例门静脉主干变细.胆管周围静脉丛(100%)、胆囊静脉(60%)及胃左静脉(23.3%)呈点状、簇状扩张.MPR、MIP、VR可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纡曲扩张的侧枝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介入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手段对发现门静脉癌栓(PTT)的敏感性与左右叶肝癌灶对门静脉侵犯程度的差异,以及门静脉受侵时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材料与方法,对28例合并PTT原发性肝癌进行了动脉化疗栓塞,此前分别作了B超,CT与血管造影,比较这些检查对发现PTT的敏感性,同时将同期血管造影显示门静脉通畅的56例原发性肝癌作为对照组,结果:28例血管造影病列中24例(85.7%)门静脉显示清楚者均发现PTT,B超  相似文献   

16.
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化疗栓塞治疗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128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病人经2次以上插管治疗,A组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B组药物灌注加碘油栓塞,C组化疗加碘油及明胶海绵粒栓塞。三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5.00%,28.52%,41.76%,平均生存7.2个月、8.4个月及10.3个月。C组疗效最好,1例病人存活达7年,说明、门脉癌栓不应是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禁忌证,对没有严重肝硬化及肝功能损害的门脉癌栓病人均应进行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7.
门脉高压脐静脉再通及其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技术对脐静脉开放的诊断价值以及脐静脉与腹壁静脉侧支、附脐静脉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2 7例门脉高压脐静脉再通患者行全肝扫描 ,采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 )重建。结果 :脐静脉呈细管状开通 18例 ,粗管状 9例 ,SCT断面像表现为连续点状、结节或条管状增强血管影 ,SCTA显示肝圆韧带裂内一粗或细管状扭曲增强血管 ,向前与脐周曲张静脉相通 ;腹壁静脉曲张 2 1例 ,SCT断面像表现为腹壁小点状或小条形血管影 ,曲张静脉越近脐部越明显 ,SCTA示“海蛇头样”(Caputmedusae)改变。结论 :门脉高压时与门脉左支相连的侧支静脉为脐静脉 ,SCTA可多方位、多角度立体显示其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