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耳,中耳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4例外耳,中耳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早期诊断,选择扩大的手术,配合术后放疗是治愈的关键;临床分期系统适用盱所有类型的耳部恶性肿瘤,对预后估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耳道再造与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情况,为此类患者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12月我们进行外耳道再造与鼓室成形患者中有术前术后听力的41例(41耳)的情况。结果手术采用听骨链松解41.5%(17/41),Porp植入46.3%(19/41),Torp植入7.3%(3/41),内耳开窗4.9%(2/41)。术前术后0.5k、1k、2k、4k平均气导听阈值分别为(58 d B/53d B),(64 d B/52d B),(73 d B/73d B),(62 d B/46d B).结论听骨链松解与Torp植入术后听力改善不明显,Porp植入和内耳开窗术后听力有明显改善,但未能达到正常听阈水平。 相似文献
3.
陆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2,16(1):64-64
1999年以来我们治疗了真菌感染合并外耳感染4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例、3耳,左耳2例、右耳1例,均为男性,18~45岁,病史10~20年,外耳道炎1例,病史6年.本次发作病程1月~2年,流稀薄浅黄色分泌物.耳内奇痒3例,伴外耳道表面轻度糜烂,有少量渗血,流黄脓水.中度瘙痒1例,耳内有闷胀感,听力下降2例,耳疼痛1例,阵发性疼痛1例.检查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3例,中度穿孔1例.鼓室及外耳道有黄脓样分泌物,分泌物中可有黑色点状污秽物1例,黄白色状污秽物1例,外耳道壁及鼓室内有菌丝样污秽物生长2例.取鼓室分泌物涂片送检,都找到真菌菌丝及孢子. 相似文献
4.
5.
先天性外耳和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学表现。方法对55例(双耳15例,单耳40例,共70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和颞骨CT检查,其中45耳行外耳或中耳成形术,10耳单纯行耳廓成形术,并结合术中所见按不同程度的畸形分组,比较其听力学改变。结果63耳纯音测听显示为传导性聋,骨导听阈正常,70耳ABR反应阈升高,耳廓和听骨链畸形严重者纯音听阈值大于70dB(其中镫骨和卵圆窗畸形严重者纯音听阈大于80dB),与畸形程度较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突气化差、外耳道骨性闭锁者纯音听阈值大于70dB(其中外耳道口处无骨性小凹者纯音听阈值大于70dB),较外耳道、乳突发育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术前进行纯音测听、ABR检查,并结合临床和颞骨CT检查,可初步评估外耳、中耳发育程度,进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耳科学领域中的免疫学(Ⅱ中耳和外耳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之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5):312-315
1.急性中耳炎与炎症反应和免疫防御作用:急性中耳炎的病因是复杂和多因素的,鼻咽部和咽鼓管的病原菌能引起中耳的炎症,其特点是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伴鼓膜下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的浸润,中耳腔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炎性介质,如廿烷类(eicosanoids)、细胞因子和组胺,清除渗出液和病原菌基于非特异性因素(如黏液纤毛清除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外耳癌的具体方法;指出这种手术的优越性在于五年治愈率高,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组织,从而减少耳部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79例耳闷胀感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产生耳闷胀感的部位和原因。方法 收集耳闷胀感为主诉的279例362耳,对患耳的临床表现、鼓室导抗图、纯音测听和咽鼓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362耳中鼓室导抗图A型203耳、B型111耳、C型33耳以及鼓膜穿孔15耳。纯音测听表现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以及正常者分别是83耳、8l耳、105耳和93耳。在362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208耳,在A型鼓室导抗图203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67耳。结论 产生耳闷胀感的病变部位包括外、中、内耳和面神经的病变,其中以分泌性中耳炎、各种原因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和“咽鼓管狭窄症”为多。 相似文献
9.
10.
为总结耳畸形手术中面神经防护的经验,分析了1983年8月~1995年7月底519例耳各类耳畸形手术的临床资料。单纯中耳畸形130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60.8%(79/130),鼓索神经畸形率为5.4%(7/130);外耳道狭窄伴中耳畸形75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60.0%(45/75),鼓索神经畸形率为13.3%(10/75);外耳道骨性闭锁伴中耳畸形314例中,面神经畸形率为42.5%(142/314),鼓索神经畸形率为100.0%(314/314)。428例(82.5%)术后听力增进,其中221例(42.6%)获实用听力(30~45dB)。远期随访198例,其中152例(76.7%)仍保持近期听力水平。术后近期面瘫2例(0.4%)。耳畸形术中面神经保护的关键是尽早辨认面神经,采用高分辨率CT颞骨扫描,熟悉颞骨解剖标志,必要时应行面肌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同步进行外耳道、鼓室成形术与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再造耳廓技术治疗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手术经验.方法 25例(25耳)外、中耳畸形患者,采用Ⅰ期外耳道、鼓室成形术联合耳后皮下皮肤扩张器埋置术,Ⅱ期应用MEDPOR作支架进行耳廓再造.术后随访1~5年,观察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术后1个月语频气导听力提高15dB HL以上者21耳(84%),其中听力提高30dB HL以上、气骨导间距少于15dBHL者10耳(40%),仍能保持听力稳定者17耳(68%) MEDPOR耳廓再造18耳一期愈合,外形良好,7耳支架外露,需要再次手术修复.结论 听力重建与MEDPOR耳廓再造同步进行可获得较满意的听力提高水平和耳廓外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伴外耳畸形的先天性前庭窗闭锁的临床特征,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经手术确诊、不伴外耳畸形的先天性前庭窗闭锁患者的听力学及术前HRCT、术中所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回顾分析18例(20耳)患者,年龄6~18(14.0±3.9)岁,男16例,女2例。术前平均骨导阈值(11.1±7.6)dB,平均气导阈值(64.2±7.7)dB,平均骨气导差(53.1±6.3)dB。颞骨HRCT尤其是冠状位可清晰辨认前庭窗闭锁,即前庭窗区域骨质增厚。面神经畸形占75%(15/20),多为面神经水平段低位,遮挡前庭窗;均合并听骨畸形,多为镫骨畸形(95%),其次为砧骨畸形。结论 不伴外耳畸形的前庭窗闭锁非常罕见,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结合颞骨HRCT尤其是冠状位表现,可提示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耳道口扩大对耳甲腔共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室乳突手术常需扩大耳道口,如行耳甲成形术,为了解是否影响耳甲腔共振特性,对60例病人术前、术后耳甲腔共振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耳甲腔共振峰频率术前为5533±732Hz,术后为5689±84Hz,两者无差别;但振幅却下降了4.33dBSPL,有非常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特点,术前评估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患者21例(22耳)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外耳道鼓室成形术。结果:术中发现鼓室腔狭小16耳(72.7%);听骨链畸形20耳(90.9%),其中锤砧骨畸形19耳(86.4%),镫骨畸形7耳(31.8%);面神经畸形8耳(36.4%);鼓室隔板1耳(4.5%);垂直外耳道1耳(4.5%)。术后1个月平均语频听力提高〉15dB15耳(68.2%),其中提高≥30dB9耳(40.9%)。随访6个月~5年,听力保持在术后水平或有轻度提高者17耳,下降3耳,失访2耳。并发外耳道闭锁1耳,狭窄3耳,鼓膜外侧愈合2耳。结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表现复杂多样,术前详细的影像学和听力学评估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成形一个宽敞的外耳道、预防术后感染是防止外耳道再闭锁和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听力重建与义耳种植体同步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听力重建与同步骨整合义耳修复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47耳)行骨整合义耳修复与同步听力重建手术患者.随诊2~5年,平均3年,观察疗效并分析可行性.结果 骨整合义耳修复一次成功率100%.采用Fisch技术同期成形的外耳道仅2例(2耳)外耳道口狭窄,无1耳闭锁.术后1~3个月听力结果 ,语频区平均听力提高15 dB以上者39耳(82.9%),25 dB以上者28耳(59.6%),35 dB以上者16耳(34%).术后随访2~5年有8耳听力下降超过15 dB,无1例有面神经麻痹及感音神经聋发生,骨整合义耳的钛植入体与周围组织无不良反应,也无松动和脱出,固位稳定.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下听力重建与骨整合义耳修复同步手术是可行的,能获得满意的耳廓外形和好的听力水平.Fisch技术,定期随访和术后炎症控制埘预防新建外耳道狭窄和闭锁,保持长期听力结果 稳定三者不可缺一.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病因多种多样,有家族遗传性的,也有散发的。除外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一般发生率大约是每万名新生儿O.76~2.35,单侧常见,约占70%,右侧多于左侧,为双侧病变的3~5倍,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振动声桥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尤其有特殊情况者)的应用,探索其在该类患者的适应症。方法对4例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行振动声桥植入术,均为男性,年龄3-18岁(平均13.5岁),3例双耳畸形,1例单耳畸形,均为左侧植入,对具有特殊情况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措施完成手术。手术径路分为经面神经隐窝径路(3例)和面神经后径路(1例)。振动声桥植入方式分为镫骨振动型(2例)和圆窗振动型(2例)。对比开机前后听力与言语测听结果,及日常交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开机后,听力改善明显,0.25k-4kHz平均纯音或条件反射测听气导听阈改善35dB(开机前69dB/后34dB),助听后安静环境下65dBSPL语句识别率,双耳畸形者平均为86%(术前0%),单耳畸形者100%(术前100%),但噪声环境(-8dBSNR)下为20%(裸耳0%)。结论振动声桥植入是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一种良好的听力解决方案,即便有些特殊情况者,亦可以完成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耳道及中耳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和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6月我院确诊的25例外耳道及中耳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Still系统临床分期,T1期5例,T2期15例,T3期5例,2年生存率87%,5年生存率67%,单纯手术治疗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电子顺磁自旋共振(ESR)技术观察急性声损伤后豚鼠耳蜗自由基的变化规律.方法:将正常白毛红目豚鼠48只分为3组:A组(对照组)取6只豚鼠不给予噪声刺激,分别在检测听功能后测定自由基和硝酸银染色.B组21只豚鼠在(125±1)dB SPL稳态噪声暴露2h后分别于即刻、2h、6h,12h、24h、48h、72h施行ABR测试和ESR检测耳蜗自由基,检测方法为断头后快速取出耳蜗,液氮速冻.样品处理后放入ESR系统谐振腔中检测自由基含量.C组21只豚鼠在噪声暴露后于上述时间点检测听觉功能并取基膜行硝酸银染色观察Corti器毛细胞形态改变.结果:①正常豚鼠耳蜗中有少量自由基存在,其相对自由基值为(21.68±1.27).噪声暴露后即刻取样组自由基值明显升高,在暴露后2h达峰值(147.01±4.95)dB SPL,此后逐渐下降,至72h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53.12±2.57)dB SPL;②在125dB SPL的急性噪声暴露后,豚鼠的听阈明显提高,至6h达到峰值(73.89±2.41)dB SPL,直至72h仍未恢复到暴露前正常水平(50.28±1.48)dB SPL;③急性声损伤后形态学改变表现为外毛细胞纤毛紊乱、排列不规则,部分区域可见毛细胞缺失.结论:①急性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内自由基水平明显增高,并在2h达峰值;②应用ESR技术检测耳蜗组织中自由基含量的方法具有直接、客观和灵敏的特点,ESR技术可用于某些内耳急性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上皮癌变过程中c-myc及c-neu的表达及二者与外耳道和中耳鳞癌发生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该类肿瘤的病因和发生机理。方法收集患者外耳道和中耳黏膜上皮,包括正常上皮(N)7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IF)5例,癌旁正常组织(EAC)8例,鳞状细胞癌(SCC)30例(外耳癌12例,中耳癌18例)。一抗分别为抗c-myc及抗c-neu单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及c-neu基因蛋白。结果(1)SCC组阳性率与其它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两种癌基因在高分化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均高。结论c-myc和c-neu与SCC关系密切,二者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