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医饮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在中医治疗中尤为突出。中医护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食可养人,也可治病,但也可致病。《内经》中曾强调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饮食不节,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此可见,饮食护理在疾病治疗中不容忽视。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工作,谈谈中医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内经》狭义之神及其与脏腑的关系为最根本理论基础,以精神活动异常和饮食的作用、方式、性味等为直接原因,初探了《内经》对狭义之神与饮食的关系的认识。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奠定了处理神与饮食的关系的理论基础,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仍具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护理以及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经》饮食养生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七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对《内经》故食养生的研究情况,认为应该加强《内经》饮食养生的理论系统整理和规范,从而在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莉军 《山东中医杂志》2011,(9):609-610,662
从生活起居、运动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和预防护理等方面,探讨了《内经》对中医护理学形成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和法"是古代哲学"和"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属于广义"和法"范畴。"和法"是《内经》治则治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内经》"和法"包括"和天人之法""和阴阳之法""和脏腑之法""和气血之法""和营卫之法""和情志之法"等。"针刺"是《内经》"和法"主要的治疗手段,此外还包括"药物""饮食""情志"等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以重整体、重平衡、重协调为特征的"和法"对于涉及多因素、多系统的复杂性疾病以及病理未明确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源泉,其中对耳鸣的论述达17处,清楚地解释了耳鸣的机理。《内经》认为脾胃失调是导致耳鸣的最根本原因,而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失畅是引起脾胃失调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睡眠、情志来调理脾胃是治疗耳鸣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内容,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护理方面的论述。历代医家在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服药方法,衣着、精神、饮食、劳逸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要求。如《伤寒论》中服桂枝汤后要求喝稀粥,使其微汗出,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探讨中医基础理论对眼科临床护理的指导作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以参考"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规划项目《中华医典》中的中医古籍和现代研究资料为工具,以中医狭义之神及其与脏腑的关系为最根本理论基础,饮食的作用、方式、性味等为直接原因,以时间医学为重要参考依据,从中医角度初探了饮食影响狭义之神的理论。在中医资料中记载了很多饮食影响狭义之神的理论和经验,《内经》奠定理论基础,后世对其发展和实践,当代对其进一步完善。这些观点,具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护理以及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关于饮食五味的功能、归属脏腑和治疗宜忌方面的论述甚丰,虽散见于各篇,但前后相贯,互为补充,对后世的食疗和养生防病产生深远影响.笔者运用《内经》五味理论,曾治尿崩症一例获得成功,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因时制宜的学术思想根源于《内经》,早在《内经》中即已构建起其框架。通过对《内经》全文的分析,发现《内经》已从生理、发病、预后、治疗等多方面支撑起了该理论,并成为其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贯穿了丰富的护理学思想。其源于《内经》、《难经》,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从主动性、灵活性、独立性和智慧上体现其创造性;其护理学术思想则包含了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重饮食调护、药物的煎服方法、病后调摄等内容;其健康向上,至善至纯的护理思想和哲学化的精神,贯穿在仲景护理的各环节、各层次、各项活动中,堪称护理之楷模。  相似文献   

12.
“因宜而治”以及其他有关治疗的内容,在近年来出版的某些研究《内经》的专著中,均以“治则”赅之。其实,按照《内经》的理论体系,对其全部内容分析之后便会看到,《内经》中具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治疗学说”,它包括治疗特点、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预防与护理等方面,“因宜而治”仅是“治疗特点”之一。所谓“因宜而治”,即人们常说的“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今日复又提出,则不单是将其从笼统的“治则”中分别出来,更主要的是想将《内经》中有关内容比较完整系统(虽仍不免要概括)地归纳出来,以便于研究与捡用。  相似文献   

13.
《内经》从提出"治未病"预防学思想、教人以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对《内经》养生学防治亚健康作了探析。认为,顺应时气、调摄精神情志、调节饮食、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房室养生是《内经》倡导主要养生手段。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适劳逸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是李东恒宗《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所创,用于治疗饮食劳倦、脾虚气弱、内伤寒热之症。笔者以为老年机体久劳多损,中洲多伤、而百病由生。故以此方加减应用于老年病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裘叶忠 《河南中医》2003,23(4):21-21
东垣名著《脾胃论》十分强调脾胃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为我们研究饮食保健和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一升一降 ,相互依赖 ,饮食水谷全由脾胃之功能 ,才能完成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运化与吸收。《内经》云 :“食入于胃 ,散精于肝 ,浊气归心”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胃为饮食转化之枢纽 ,气血津液生化之器。故饮食与脾胃有着必然的生理和病理联系。饮食调和 ,脾胃健旺 ,则元气充沛 ,生机蓬勃 ;饮食不调 ,脾胃损伤 ,则元气衰减 ,生机不足。元气根于脾胃 ,与饮食息息相关。故东垣在研究《内经》有…  相似文献   

16.
浅谈古代医家对老年病防治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通过人体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研究,认为摄生可以防病,祛病可以延年。《内经》中所述健康与长寿的关键乃是真气的“盛衰存在”。提出了保养真气的三大原则,即保养肾精以固其根,强健脏腑以益气源,调摄阴阳以强其用。《内经》中所提到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对强身健体、抗衰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渴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关于消渴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服药宜忌古已有之。其思想发源于《内经》,具体论述始于《伤寒杂病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诸多医籍中不断积累完善,到了唐代《外台秘要》和《医心方》时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自成体系。通过系统总结唐以前医籍所载关于消渴病饮食及服药宜忌内容,分析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对糖尿病饮食宜忌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它不仅从生理、病理上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诊断和治疗上亦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内经》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较完整的治疗学思想,诸如早期治疗思想、治病求本思想、因势利导思想、整体治疗思想、饮食调治思想、心理治疗思想等,这些治疗思想给后世的影响极大,对中医治疗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陆伟慧 《陕西中医》2007,28(11):1555-1555,1563
《内经》中论述的经络理论、针、灸法,针灸治疗等内容,是后世针灸各家学说形成的基础,更是指导我们临床针灸工作的宝典。笔者在工作中学习体会《内经》并应用于临床,在治疗一些病症中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内经》中的配穴法赵银龙黄建军*(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医院361002)*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配穴法是指针灸治疗的穴位配伍方法。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内经》中关于针灸配穴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兹将散见于《内经》各篇之配穴法归纳如下。1.本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