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与同期43例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生活恢复自理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95,P<0.01);术后止痛剂使用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42,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两年内复发率及妊娠率大致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处理复杂子宫肌瘤的可行性,为复杂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意愿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84例复杂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行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的开腹术组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腹腔镜组各42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记录手术基本情况、镇痛剂使用率、从腹腔镜组中转开腹率、卵巢功能变化及并发症评估手术风险,重点观察腹腔镜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中转开腹率4. 76%,其余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6h VAS评分、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率均低于开腹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FSH、AM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10. 00%低于开腹术组患者28. 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截至随访6个月期末两组患者均愈合恢复良好,未出现脏器损伤、感染等。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处理复杂子宫肌瘤是可行的,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必要时中转开腹是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手术难度风险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2052-2053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对该院2006年7月~2010年12月89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其中采用腹腔镜治疗的46例,传统开腹手术者43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传统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均顺利完成。开腹手术组术中所花时间较腔镜组少,但是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腔镜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腔镜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预后较好,达到预期效果。结论: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能剔除子宫肌瘤,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但是后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临床特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开腹组)45例作为对照组,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5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中转开腹手术,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患者设立为腹腔镜组,另选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观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使用镇痛药比率低,术后排气快,患者发热率低,住院时间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差异较大,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等优势,临床医生可在临床中根据手术适应证情况确定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成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5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肌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术后3个月随访总有效率,观察切口感染、术后疼痛、术后发热及肌瘤复发率等安全性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肌瘤直径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优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随访总有效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4%vs 94.29%,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术后发热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肌瘤复发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vs5.71%,P>0.05)。结论腹腔镜剔除术与开腹术均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前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缩短整个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比开腹组少,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明显比开腹组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比开腹组短,住院时间明显比开腹组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感染、肠梗阻、盆腔粘连、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开腹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子宫肌瘤复发率和子宫异常发生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更加显著,且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学锋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25-3326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剔除术治疗妇科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者28例,行开腹剔除术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优点和风险.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为腔镜组,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无手术并发症,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结论腹腔镜较开腹手术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红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819-5821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线圈套扎子宫肌瘤瘤底部或子宫峡部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6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为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常规缝合2组,每组各80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腹腔镜套扎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缝合组(P<0.01),套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缝合组(P<0.01);两组剔除子宫肌瘤数日、子宫肌瘤大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多发肌瘤、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子宫阔韧带肌瘤及子宫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自制线圈套扎法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操作简便,安全可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兰芳  芦莉  白文佩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41-174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微创性。方法:分析9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9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发现盆腔粘连范围、粘连程度均高于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剔除直径大于10cm的肌瘤个数、子宫创面缝合例数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住院天数、恢复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使用止痛泵及发热情况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病例110例,随访时间1~5年,肌瘤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及安全的优点,但此术式需要良好的手术技巧,并且选择手术适应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龙平九 《中国保健》2009,(17):720-7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观察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31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但开腹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数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但由于有一定的手术适应证,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妊娠率等。结果:1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及感染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再次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方面较传统开腹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患者痛苦,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式、阴式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卵巢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子宫切除选择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卵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与腹式子宫切除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组、阴式子宫切除组具有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子宫切除组与阴式子宫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个月3组患者的FSH、LH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E2显著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血清性激素水平恢复至手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相比,术后1、6个月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与腹式子宫切除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组、阴式子宫切除组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明显(P0.05),腹腔镜子宫切除组与阴式子宫切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后总体疗效优于传统的开腹式手术。  相似文献   

15.
钱月芳 《现代保健》2014,(32):28-3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5例,其中5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为腹腔镜组,35例患者给予子宫肌瘤剜除术为开腹组,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两组在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发热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年龄、原有腹部手术史、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具有腹部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轻等优点,是保留子宫并剜除子宫肌瘤的可行性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沈健  黄磊  田训  李双  张庆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241-1244
目的:评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TAM)145例,并选择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435例,比较其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剔除肌瘤1、2~4及多于4个情况下手术时间分别为73.89、116.70及162.41 min,开腹组分别为75.40、95.14及123.33 min。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肌瘤个数为1、2~4及多于4个情况下腹腔镜组为105.15、119.70及213.79 ml,开腹组分别为142.90、164.44及191.11 ml。对于单个肌瘤无论肌瘤部位及大小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肌壁间肌瘤及肌瘤直径<10 cm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通气时间及住院日等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与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子宫肌瘤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对照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各52例,比较手术指标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肛门排气与住院时间均较短,观察组并发症率(3.84%)较对照组(15.38%)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比较,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能缩短手术、肛门排气与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下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开腹手术治疗者16例为开腹组,行腹腔镜治疗的20例患者为腹腔镜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癌症总体评价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摘除数、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评分量表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比较,腹腔镜疗效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0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且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病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后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显著下降,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3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选取同期2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肌瘤剔除个数、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复发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肌瘤剔除个数、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