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时慢性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影响,寻找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好方法.方法 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给予集体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自制的依从性评估表,于入组前、结束时分别对每位患者各评定1次,共12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干预组成员在自知力和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精神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对8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矫正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采用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认知矫正治疗组患者进行认知作业练习24周。对照组予以一般工娱活动。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评定。结果:24周后每组各脱落3例。①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DSS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t=5.33,P<0.05);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2.16,P<0.05);②治疗后WCST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较治疗前,正确反应数明显增加(t=2.56,P<0.05),持续错误反应数明显减少(t=4.71,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以SDSS总分为自变量,WCST中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反应数、分类数为因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以及治疗后WCST与SDSS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36.84,P<0.05)。其中,持续错误反应数与SDSS总分呈明显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和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的恢复水平影响着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及其护理干预)与对照组(采取常规工娱治疗),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病耻感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项因子评分、总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持续错误数,病耻感中治疗因子、能力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持续错误数、总应答数、社交因子、能力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工娱治疗相比,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及其护理干预能更好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病耻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媒体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多媒体干预,另一组作对照,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均无差异,多媒体组治疗后自知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多媒体干预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单一服用利培酮的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药物治疗同时开展内观认知治疗,对照组则继续予药物治疗。治疗观察期为3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分别以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FI)、自知力、治疗态度问卷(ITAQ)量表进行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恢复情况的疗效评定。结果实际完成88例,脱落4例,研究组治疗后PANSS、SSPF、ITAQ总分值及各因子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治疗后PANSS、SSPF、ITAQ评分值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内观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自知力的 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2— 8 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病区和康养病区住院的 130 例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5),分别实 施常规治疗护理和联合团体绘画治疗。在干预前和干预 4 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测量问卷(ITAQ)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 能和对疾病的自知力情况。结果 共 125 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研究组 63 例、对照组 62 例。两组患 者干预前 PANSS 各分量表、SDSS 和 ITA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 PANSS 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患者干预后 PANSS 阴性 症状分量表、S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ITAQ 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 团体绘画治疗有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自 知力。  相似文献   

7.
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治疗,而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于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1年分别各评定1次. 结果:两组BPRS、ITAQ、服药依从性和再次住院次数差异有显著性,均以干预组显著较好. 结论:认知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根据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训练。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NSS、ITAQ与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总分、ITAQ与SD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同组干预前比较,以上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以上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对康复组病人施以为期3个月的系统康复治疗,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入组时、出院时和出院后1a对患者进行相关评定。结果出院时2组BPRS、SDSS、ITAQ总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康复组较为明显(P〈0.05或P〈0.01);并维持至出院1a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1a内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封闭式管理加农场劳动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40),干预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结合半封闭式干预加农场劳动管理,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结合封闭式管理,持续12个月.对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ANSS的阳性症状因子分显示分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7,P=0.030);阴性症状因子分显示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9,P=0.015),干预组在12个月末阴性症状分有下降;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两组在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SFPI的社会性活动技能显示,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48,P=0.003),但分组主效应和时间与分组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SFPI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两组在时间主效应、分组主效应、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AQ量表总分显示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65,P<0.001).结论半封闭式管理加农场劳动可以有效地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自知力与治疗的态度,对社会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评估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与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分析P300潜伏期、波幅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P300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韦氏记忆商、WCST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与操作智商、持续性错误百分数、随机错误百分数呈负相关;波幅与短时记忆、随机错误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全面的认知功能损害,P300潜伏期和波幅可作为其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矫正治疗(CRT)和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的疗效.方法 180例慢性期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CCRT组、CRT组和工娱治疗(WAT)组.CCRT组108例,治疗以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系统为工具,每周4次,每次45 min,持续3个月;CRT组36例,以Ann Delahunty和Rodney Morice等制定的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知矫正治疗;WAT组36例,接受相同时间的工娱治疗.3组在治疗频度和治疗持续时间上完全一致.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分别进行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评定,内容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 治疗结束后及随访第3个月时,CCRT组和CRT组在改善WCST完成分类数、连线测验、空间广度方面显著优于WAT组(P均<0.05);CCRT组在空间广度方面明显优于CRT组(P<0.05),CRT组在符号编码方面则优于CCRT组(P<0.05);3组的临床症状在治疗结束及随访阶段无明显变化.结论 CCRT和CRT均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主要表现在记忆、执行功能、精神运动速度方面;CCRT在空间记忆方面较CRT有优势,CRT在精神运动方面较CCRT有优势,CCRT和CRT在执行功能、记忆、精神运动速度等方面的疗效能持续3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2名住院或门诊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n=32)和氟哌啶醇(n=30)治疗,随访16周。分别在基线、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自评问卷(Q-LES-Q)、持续性操作测验(CP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以及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AIS)中的数字广度项目盲法评定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以及认知功能。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喹硫平组有17例完成16周的随访,氟哌啶醇组为14例。喹硫平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评分均比基线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喹硫平组的4个时点平均(标准差)Q-LES-Q得分改善[分别为:49.0(8.1)分,51.2(7.0)分,54.3(10.6)分,54.1(10.3)分,F=11.70,P〈0.001],而氟哌啶醇组无明显改善[分别为:49.5(7.8)分,51.3(8.0)分,50.0(8.7)分,50.5(8.9)分;F=0.33,P=0.701]。在第16周时喹硫平组Q-LES-Q得分高于氟哌啶醇组(t=2.27,P=0.026)。第8周至第16周,喹硫平组WCST完成分类数、CPT的反应时间、WAIS数字广度评分与基线比均明显改善,而氟哌啶醇组的不同时点间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虽然根据PANSS结果,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的疗效相当,但是持续用喹硫平治疗16周者比持续用氟哌啶醇治疗者的生活质量更好,认知缺陷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瑞文标准测验(CRT)、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分别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CST中变量(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分类数)、WAIS中言语量表分、CRT中瑞文总分进入回归方程,拟合的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瑞文总分、言语量表分与SDSS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持续错误数与SDSS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比较WCST、CRT、WAIS与SDSS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最好的为WCST。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有显著相关性,正确的评测及改善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WCST提供了一个有效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Converg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show a marked impairment i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particularly in tasks requiring flexibility and adaptation. The problem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dopamine reward systems. This study explor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mpairment and how it is affected by a behavioral intervention—cognitive remediation. Method: Using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3 reinforcement learning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 trial-by-trial performance were estimated: R (reward sensitivity), P (punishment sensitivity), and D (choice consistency). In Study 1 the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a group of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n = 100) and a healthy control group (n = 50). In Study 2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 (CRT) on these parameters was assessed in 2 groups of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one receiving CRT (n = 37) and the other receiving treatment as usual (TAU, n = 34). Results: In Study 1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showed impairment in the R and P parameter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Study 2 demonstrated that sensitivity to negative feedback (P) and reward (R) improved in the CRT group after therapy compared with the TAU group. R and P parameter change correlated with WCST outputs. Improvements in R and P after CRT were associated with working memory gains and reduction of negative symptom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chizophreni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ifficulties negatively influence performance in shift learning tasks. CRT can improve sensitivity to reward and punishment. Identifying parameters that show change may be useful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studies to identify cognitive domains susceptible to improvement.Key words: reward systems,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 sensitivity,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reward sensitivity, dopami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奎硫平联合米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奎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奎硫平单药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韦克勒斯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及威斯康辛分类测验(WCST)对患者进行病情及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第2周末起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4、8周末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CG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4~8周末,两组各项认知功能测验成绩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1),且研究组各项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奎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奎硫平单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6例长期住院(≥5年)与49例住院时间较短(≤1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比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等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长期住院(≥5年)组在智商、注意、记忆,以及信息整合与执行功能等均显著较差。结论: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娜  陈颖  邓红 《上海精神医学》2012,24(4):222-230
背景国外一些研究显示职业技能训练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国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职业技能与功能状态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以综合职业技能评定量表(Comprehensive Occupational Therapy Evaluation Scale,COTE)评估住院以及刚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职业功能,评价患者综合职业技能与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对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住院患者、29刚出院的门诊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工具包括COTE,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以及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注意力持续操作测验(Continuous Perfomance Test,CPT),成人韦氏智力测验(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中的数字符号项目,连线测验A和连线测验B在内的成套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患者的COTE 总分及一般行为、人际交往和任务行为3个维度的因子分与PANSS总分及其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均相关(秩相关系数范围为0.40~0.90)。COTE各指标与PANSS阴性症状分的相关性比其与PANSS阳性症状分的相关性强。COTE评分也与CPT的评分相关,并与WAIS中的数字符号项目得分,和WCST的部分项目结果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反映患者职业技能的4个COTE指标主要与PANSS总分或阴性症状分相关,其次与完成连线测验B所用时间、CPT漏报次数以及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相关。结论住院及刚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职业技能与其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受教育年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计算机游戏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研究组(常规治疗+计算机游戏训练组),各40例,干预6个月。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PANSS总分、阴性量表分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研究组RBAN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WCST各项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DSS量表总分及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游戏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但对执行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86例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氯丙嗪组,分别进行8周的系统治疗,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86例PAN-SS总分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齐拉西酮不良反应较氯丙嗪少,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而氯丙嗪组则无明显改善。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丙嗪相当,且不良反应小,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