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粘黏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相互构通的小管构成。小管由立方和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平滑肌瘤样的梭形细胞灶。肿瘤间质黏液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CD15和VIM( ),CD10(-)。结论: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肿瘤细胞核圆形或梭形,异型性很小,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物切面灰白,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肿瘤细胞排列成2种形态,一种是管状或巢状结构,肿瘤部分呈弯曲的互相交织的管状,条索状,管腔细长,瘤细胞呈巢状漂浮于黏液状背景中;另一种为梭形细胞区,瘤细胞呈条索状排列。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不表达CD15、高分子角蛋白抗体、抗人黑素细胞单克隆抗体。随访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具有黏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结构,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3.
黄小军  胡维维  史健 《中外医疗》2007,26(23):46-46
目的 探讨肾脏粘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肾粘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肿瘤呈结节状,有两种组织结构,一种为小管状排列,另一种为梭形束状排列,瘤细胞形态较温和;免疫组化CK(+)、CK7(+)、EMA(+)、Vimentin(+)、32β E12(+).结论 本病为新近认识的肿瘤,比较少见,恶性程度较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表型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1岁,因无痛性血尿2周于2007年5月18日入院行肾癌切除术。肿物3cm×2cm×2cm,界限清,切面灰白,质软,镜下可见索状、小管状和束状3种结构;肿瘤细胞为立方形和梭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肿瘤细胞表达CKpan、CK7、P504S、Vimentin。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须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A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提高对MTSCC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例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MTSCC中,男1例,女3例;年龄37~72(49.3±15.6)岁。肿瘤最大直径4.6~8.0 cm,术后随访1~76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肿瘤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面灰白实性,其中一例为囊实性。肿瘤镜下表现为小而狭长的小管状结构,其排列紧密、小管间质为淡染的黏液样改变,局部管腔塌陷,呈梁索状或缎带样排列。肿瘤细胞呈立方形和梭形,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小,核分裂像少见,核仁不明显,坏死少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例肿瘤中Vimetin、EMA、CK7、CK19呈阳性表达;Villin、 RCC、SMA、Desmin、HMB45、MelanA、CAIX呈阴性表达;仅1例CD10弱阳性表达;CD15、P504S呈程度不一的局灶弱阳性表达;Ki-67指数<5%。结论 肾脏MTASC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多形性肾肿瘤,组织形态学谱系较宽,预后较好,诊断时需与肾脏的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肉眼观察手术切除肾脏肿瘤标本,镜检肿瘤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患者多为中年女性,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以腹部包块、大出血而就诊,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圆形、多边形和梭形上皮样细胞灶性分布于脂肪瘤中,上皮样瘤细胞免疫组化标记SMA、Vimentin、HMB45均表达阳性.结论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少见,多为良性,依赖于光镜及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7.
李永舸 《吉林医学》2013,34(10):1989-1990
<正>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是一种少见的肾脏低度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确诊前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肾肿物而确诊。在黏液样基质中存在小管样结构和梭形细胞是其组织学特点,此外还具有肾细胞癌的其他形态如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等。低级别MTSCC易与后肾腺瘤混淆,高级别MTSCC与肉瘤样肾细胞癌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应与之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鉴别。  相似文献   

8.
嫌色细胞肾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CD11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D117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33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RCC)、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151例透明细胞RCC、33例乳头状RCC和3例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组织中CD117的表达.结果 33例嫌色细胞RCC中,29例(87.9%)CD117阳性;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中,9例CD117阳性;透明细胞RCC、乳头状RCC和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中均未见CD117表达.结论 CD117高表达是嫌色细胞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特征之一,CD11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有助于肾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外阴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外阴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有薄层纤维包膜,由短梭形细胞和大量小至中等大小的血管构成,梭形细胞分布疏密不均,可见多核瘤细胞,血管壁增厚伴广泛玻璃样变,部分血管扩张.免疫组化:肿瘤Vimentin弥漫阳性,CD34弱阳性,EMA局灶阳性,而desmin,actin,ER,PR,S100,CD117均阴性.结论: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间叶性肿瘤,应注意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侵袭性血管粘液瘤,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夏燕  胡怀远 《当代医学》2006,12(11):41-42
目的探讨膀胱肌纤维母细胞瘤块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膀胱肌纤维母细胞瘤块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组织学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大量慢性炎细胞及粘液血管样背景构成。免疫组化SMActin、desmin、vimentin呈阳性表达。结论膀胱肌纤维母细胞瘤块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睿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49-150,F0003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前列腺肉瘤样癌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54岁,因排尿困难3个月,CT示:前列腺癌侵犯直肠和膀胱行前列腺及膀胱全切术.大体:前列腺包裹膀胱出口并形成结节突入膀胱腔内.镜下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呈梭形、核大、深染、胞质轻度嗜酸性、可见小核仁、奇异核,多核及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AE1/AE3和CD68散在阳性,Vim片状阳性,PSA、PAS、P504S、S-100、CDI 17、CD34、SMA均阴性.结论 前列腺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并应与前列腺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低级别腺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乳腺低级别腺鳞癌进行光镜形态学观察及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随访并文献复习。结果3例乳腺低级别腺鳞癌位于乳腺实质部.由小腺样结构、实性上皮细胞巢和含有梭形细胞的问质构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癌巢组织上皮性标记物(CK、CK5/6、P63)及EGFR表达阳性,ER、PR、HER2呈阴性表达;癌巢外层细胞肌上皮标记物(Calponin、SMA)呈灶性表达。分别随访4年、3年、1年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低级别腺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化生性癌,预后良好。对该肿瘤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同时需和其他肿瘤如乳头汗管瘤样腺瘤、乳腺腺病、乳腺原发性鳞癌或腺鳞癌、高分化浸润性导管癌或小管癌、乳腺髓样癌、放射状瘢痕/复杂性硬化性病变、乳腺纤维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N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5例NT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随访及献复习.结果 瘤组织呈弥漫性或片团状浸润,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分裂象多见,每例均有坏死.2例可见菊形团样构.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低分子量CK(358H11),5例瘤细胞均表达CgA、Syn及NSE.电镜观察到菊形团样结构及神经内分泌颗粒.5例NTC中2例为典型类癌,3例方小细胞癌,2例伴鳞癌分化,1例伴腺癌分化.结论 宫颈NTC的组织形态类似于肺的NTC,除典型类癌外,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宫神经内分泌癌必须两项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或电镜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病理诊断应与子宫颈内膜闷质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小细胞型低分化鳞癌等鉴别.免疫组化及电镜对这些肿瘤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具有梭形细胞特征的高级别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对4例高级别梭形细胞乳腺原发性肿瘤(血管肉瘤、梭形细胞化生性癌、恶性叶状肿瘤、混合性化生性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乳腺高级别梭形细胞肿瘤可能来源于乳腺上皮细胞,也可能来源于间叶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少见部位原发性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耻骨原发性滑膜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滑膜肉瘤一般具有双向分化特点,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可表达Vimentin、广谱CK、低分子量CK、bcl-2、S-100、CD99等.结论 滑膜肉瘤组织形态多变,易与各种软组织肿瘤混淆,免疫组化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粘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右前臂内侧的粘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肿瘤组织由炎症样区、粘液样区及纤维化区组成。最明显的特征是,有明显异型的肥胖的梭形细胞、神经节细胞样细胞、畸形的R-S样细胞或病毒样细胞,还可见到脂母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Bc1-2、CD99和CD68阳性,CD34灶性阳性,CD30、CD15、EMA、CK、SMA、desmin、p53、S-100和ALKl均为阴性。结论:粘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粘液纤维母细胞性肿瘤,最常发生于肢端。肿瘤细胞由变异的纤维母细胞衍化而来,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由于肿瘤在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复发率高,推荐局部扩大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网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1例大网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大网膜,镜下肿瘤由束状、片状、旋涡状排列的短梭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瘤细胞组成,具有围绕血管呈同心圆样排列的特征,部分区域类似脑膜瘤形态,其周可见较多混杂的小淋巴细胞。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灶。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21、CD23、CD68,EMA弱表达。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大网膜者极为罕见,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8.
王秀荣  郭效忠等 《实用新医学》2002,4(2):103-105,193,19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s)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光镜观察42例GISTs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it,CD34SMA和S-100蛋白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ISTs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大部分GISTsc-kit和CD34阳性,小部分病例可表现灶性或个别细胞SMA和/或S-100蛋白阳性。结论: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联合检测c-kit,CD344,SMA和S-100蛋白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肉瘤样癌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2例胃肉瘤样癌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学表现。结果2例肿瘤均为溃疡型,镜下图像以梭形细胞组成的肉瘤样结构为主,表面为小细胞癌和管状腺癌成份,两种成份有移行,梭形细胞成份Vimentin强阳性、NSE强阳性,局部CK18阳性、S-100阳性、CgA阳性、Syn阳性。结论胃肉瘤样癌罕见,该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石麒麟  夏慧  张晓岚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297-298,326,333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PEHE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左肩背部疼痛半年,痰中带血10天,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上肺占位。肿瘤呈多结节状。镜下肿瘤细胞呈上皮样,部分呈梭形细胞分化。瘤细胞排列结构多样,部分瘤细胞胞质内见含红细胞的空泡,肿瘤间质玻璃样变或黏液变,肿瘤边缘瘤细胞呈息肉样向肺泡内生长。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31、CD34、Vimentin、CKlow。结论 PEHE是少见的肿瘤,需与肺腺癌等疾病相鉴别,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测。PEHE是低度恶性肿瘤,当肿瘤体积较大、症状重、出现转移、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活跃、出现梭形细胞成分、肿瘤坏死、侵犯血管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