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浓度对临床上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评估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根据NYHA分级,心衰组按心功能Ⅰ、Ⅱ、Ⅲ、Ⅳ级分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对照组为25例健康体检者,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CTGF水平,将血浆CTGF浓度和其他纤维化标志物与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的数据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心衰各组患者血浆CTGF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测定值为(0畅7994±0畅1650)ng/ml,第一组测定值为(1畅1124±0畅2512)ng/ml(P<0畅01),第二组测定值为(1畅2563±0畅2983)ng/ml(P<0畅01),第三组测定值为(1畅2886±0畅3864)ng/ml(P<0畅01),第四组测定值为(1畅3539±0畅3241)ng/ml(P<0畅01),心衰患者中,血浆CTGF浓度与血浆脑钠肽的浓度显著正相关(r=0畅396,P<0畅01),与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正相关(r=0畅518,P<0畅01),与组织多普勒评估的E/A值呈负相关(r=-0畅446,P<0畅05),但不与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EF值相关.结论血浆CTGF浓度可作为一种新的心衰诊断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上腺升压素和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升压素(ADT)和心钠素(ANP)的变化,以探讨C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了45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人ADT和ANP的血浆浓度.结果 治疗前,ADT血浆浓度在心功能Ⅱ级为(29.98±3.56)ng/L、Ⅲ级为(33.45±3.54)ng/L,Ⅳ级为(20.71±3.37)ng/L,心功能Ⅲ级时达到高峰,心功能Ⅳ级时明显下降,并且低于正常对照组(24.89±2.19)ng/L,心力衰竭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周药物治疗后,心力衰竭各亚组患者血浆ADT含量下降.治疗前ANP血浆含量在心力衰竭各亚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力衰竭各亚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心力衰竭各亚组均下降,Ⅳ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DT和ANP在Ⅱ级组和Ⅳ级组无相关关系,Ⅲ级组有负相关关系(r=-0.46,P=0.04).结论 ADT和ANP共同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进程,表明缩血管和舒血管活性肽分子间平衡被打破,反映了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短期药物治疗可降低其血浆水平.  相似文献   

3.
宋爱新 《临床医学》2012,32(9):66-67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级别中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96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心功能I级22例,Ⅱ级24例,Ⅲ级26例,Ⅳ级24例及20例对照组患者,测定血浆中BNP含量及心脏彩超查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 LgBNP浓度在对照组、心衰组、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分别为(1.60±0.23)pg/ml、(2.82±0.15)pg/ml、(2.02±0.13)pg/ml、(2.85±0.28)pg/ml、(3.25±0.76)pg/ml、(4.25±0.47)pg/ml。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BNP逐渐增高,BNP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负相关,二者联合可以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sTNFR Ⅰ )的水平。方法  6 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按心功能分级 (NYHA)分为 3组 :Ⅱ级组 2 0例 ,Ⅲ级组 2 0例 ,Ⅳ级组 2 2例 ;另设 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 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 ,它们的含量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运动训练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CC钙离子阻断剂及控制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冠心病等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6 min步行运动训练.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段(NT-proBNP)水平,采用彩超测定心脏左房容积指数(LAVI),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6个月治疗后,发现训练组NT-proBNP浓度[心功能Ⅱ级患者运动后为(331.9±107.3) pg/ml,心功能Ⅲ级患者运动后为(442.7±124.1)pg/ml]、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Ⅱ级患者为(493.0 ±56.8)m,心功能Ⅲ级患者为(385.0 ±48.7)m],对照组NT-proBNP浓度[心功能Ⅱ级患者运动后为(398.2±111.7) pg/ml,心功能Ⅲ级患者运动后为(534.1±124.9) pg/ml]、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Ⅱ级患者为(369.0±48.9)m,心功能Ⅲ级患者为(306.0±40.4)m],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训练组6 min步行运动距离、LAVI[心功能Ⅱ级患者为(25.1±8.1)ml/m2,心功能Ⅲ级患者为(28.5±9.0) ml/m2]及NT-proBNP表达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 <0.05).结论 6 min步行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射血分数正常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左室舒张功能,有益于延缓病情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维吾尔族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维吾尔族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78例维吾尔族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A组8例),Ⅱ级(B组19例),Ⅲ级(C组23例)及Ⅳ级(D组28例)4组,健康对照组51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血浆浓度,心脏彩超检测其射血分数。结果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 329.7±4 697.4比77.9±53.8)pg/m l,P<0.001];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比较,可见两者随心功能级别增加而显著升高,且与汉族相同心功能分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中NT-proBNP水平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可能;可作为维吾尔族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检测指标,可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和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素云  刘宁  祖秀光  郝玉明  李拥军 《临床荟萃》2010,25(14):1210-121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脂联素(APN)、脑钠肤(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70例扩张型心肌病CHF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20例正常人血浆APN和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①CHF组APN、BNP水平分别为(11.66±4.59)mg/L、(1079.78±550.76)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0.47)mg/L、(59.63±22.43)ng/L(均P<0.01);②心功能Ⅱ、Ⅲ、Ⅳ级组APN分别为(5.59±1.85)mg/L、(11.27±3.00)mg/L及(15.19±3.81)mg/L,BNP水平分别为(463.78±169.50)ng/L、(917.05±290.19)ng/L及(1 595.72±481.76)ng/L,随着心功能恶化二者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③CHF组治疗后APN(5.88±2.55)mg/L、BNP(547.25±234.88)ng/L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11.66±4.59)mg/L、(1 079.78±550.76)ng/L(均P<0.01);④CHF组血浆APN水平与BNP呈正相关(r=0.680,P<0.01).结论 CHF患者血浆APN和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心功能恶化而显著升高.CHF患者经治疗后随心功能好转血浆APN和BNP水平可降低.CHF患者血浆APN和BNP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严重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浆脑钠素、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 )、醛固酮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137例严重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70例 ,螺内酯 2 0~ 4 0mg/d)和常规治疗组 (6 7例 )。治疗前和治疗 3、 6个月时分别检测血浆脑钠素、心钠素、AngⅡ、醛固酮水平 ,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①螺内酯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 3、 6个月时血浆脑钠素水平 [(5 4 9± 170 )ng/L ,(4 98± 16 5 )ng/L对 (6 11± 174 )ng/L ,(5 79± 16 8)ng/L ;P <0 0 5、P <0 0 1]、心钠素水平 [(190± 2 8)ng/L ,(16 9± 2 6 )ng/L对 (2 0 9± 30 )ng/L ,(184± 2 7)ng/L ,P <0 0 1,P <0 0 1]均较治疗前脑钠素水平 [(6 6 1± 189)ng/L ,(6 75± 183)ng/L]及心钠素水平[(2 2 1± 31)ng/L ,(2 2 0± 30 )ng/L]明显下降 ,前者 2项指标在治疗 3、 6个月时较后者下降更明显 (均为P <0 0 5 ) ;螺内酯组治疗 3、 6个月时血浆AngⅡ [(2 74± 86 )ng/L ,(2 80± 92 )ng/L]、醛固酮水平 [(347± 71)pmol/L ,(345± 71)pmol/L]较治疗前 [(2 6 6± 10 4 )ng/L ,(339± 6 7)pmol/L]无明显下降 ,而常规治疗组治疗 3个月时均明显下降 [(2 36± 80 )ng/L ,(2 93± 5 4 )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作为对照组(n=40),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n=60),观察组患者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 Ⅱ级(n=20),NYHA心功能Ⅲ级(n=20),NYHA心功能 Ⅳ级(n=20),检测对照组患者NT-proBNP与PCT水平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与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NT-proBNP与PCT水平(4 987±2 618) ng/L,(0.592±0.490)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8±171) ng/L,(0.097±0.118) μg/L(P<0.05).观察组的3个亚组间NT-proBNP水平(2 547±533) ng/L、(4 430±693) ng/L、(7 982±2 117) ng/L与PCT水平(0.204±0.097) μg/L、(0.439±0.152) μg/L、(1.132±0.47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roBNP与PCT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3个亚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494±82) ng/L、(842±299) ng/L、(1 392±422) ng/L及PCT(0.068±0.295) μg/L、(0.097±0.035) μg/L、(0.170±0.059) μg/L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NT-proBNP与PCT是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中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 (sFasL)和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 70例RA患者血中sFas、sFasL、IL 18和类风湿因子 (RF)、C 反应蛋白 (CRP)含量。结果 RA患者sFas、sFasL、IL 18、RF、CRP含量分别为 ( 3.75± 1.79)ng/ml、( 12 15± 10 17)pg/ml、( 6 6 .6± 4 9.6 ) pg/ml、( 4 87±6 6 1)IU/ml、( 2 .75±4 .14 )mg/dl,与对照组 [( 2 .37± 1.2 9)ng/ml、( 4 43± 2 4 5 ) pg/ml、( 32 .2± 2 0 .5 ) pg/ml、<30IU/ml、<0 .0 1mg/dl]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sFasL与CRP、RF呈正相关 (r =0 .5 36 ,r =0 .394 ,P <0 .0 5 ) ,sFas与IL 18呈正相关 (r =0 .80 8,P <0 .0 1)。结论 sFas、sFasL、IL 18与RA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75例HF(NYHAⅡ、Ⅲ、Ⅳ)患者和5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并对31例NYHAⅢ~Ⅳ级的患者于住院治疗5~10天重复测定,探讨B型脑钠肽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和近期愈后中的价值。结果HF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 Ⅰ级心功能时血浆BNP明显训于对照组(P〈O.01),且Ⅰ、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依次递增(P〈0.01)。HF在控制后明显低于HF在控制前(P〈0.01)。其中好转出院的31例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治疗后BNP平均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Ⅰ级(312.3±215.7pg/ml和661.5±326.4pg/ml,P〈0.01)、Ⅳ级564.8±314.5pg/ml和1169.6±565.1pg/ml,P〈0.01)。结论血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加重,血液BNP浓度增加。血浆BNP的浓度变化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labela(ELA)表达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其中NYHA心功能Ⅰ级17例,Ⅱ级14例,Ⅲ级18例,Ⅳ级13例,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itroge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ELA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Spearman相关分析血浆ELA水平与NT-proBNP、LVEF的相关性。结果血浆ELA、NT-proBNP水平在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4.69(2.50,5.87)μg/L、1 022(776,1 760)ng/L]、Ⅲ级患者[8.66(6.81,9.65)μg/L、3 265(2 800,4 115)ng/L]、Ⅳ级患者[23.37(16.91,37.88)μg/L、7 817(6 959,9 636)ng/L]高于Ⅰ级患者[2.75(1.87,3.82)μg/L、318(219,537)ng/L],且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高于Ⅱ级、Ⅲ级患者,Ⅲ级患者高于Ⅱ级患者(P0.05);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LVEF水平[(37.33±4.63)%、(34.00±4.47)%]低于Ⅰ级患者[(45.25±4.44)%](P0.05),Ⅲ级与Ⅳ级、Ⅰ级与Ⅱ级患者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LA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86,P0.001),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61,P0.001)。结论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LA表达明显增高,血浆ELA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雷米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 89例CHF患者给予雷米普利2.5 mg/d,1周后增加至5~10 mg/d,疗程4周,检测用药前后血浆BNP含量的变化.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结果 CHF患者血浆BNP水平(492±316) pg/ml,较对照组(25±8) pg/ml明显增高(P<0.01),CHF组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r=0.753,P<0.01).雷米普利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力衰竭时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而雷米普利具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33-2534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60例心衰患者为心衰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60例心脏病无心衰患者为无心衰组,使用定量ELISA改进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浆中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进行检测。结果心衰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是5520.25±1162.53pg/ml,非心衰组是476.42±97.25pg/ml,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N末端脑钠肽前体定量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也存在局限性,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诊断,以提高心衰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保心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保心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功能、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服保心合剂,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并检测血浆BNP含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6.7%比70.0%,P<0.05).两组均可改善左室舒缩功能,其中治疗组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0.626±0.157比0.502±0.128)、每搏量[SV,(59.80±12.90)ml比(52.20±16.55)m1]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243.3±30.4)ng/L比(579.8±48.1)ng/L,治疗组(228.6±47.8)ng/L比(560.8±55.2)ng/L,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可以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保心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孙昭辉  黄仑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2):1647-1648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心衰组2006.7-2007.9确诊的年龄超过60岁的心衰患者263例,其中NYHAⅠ-Ⅱ级119例,NYHAⅢ-Ⅳ级144例,在治疗前及治疗一周后测定血浆BNP水平。对照组正常健康年龄超过60岁人群279例,测定血浆BNP水平一次。结果心衰组血浆BNP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为0.12-0.81(0.46±0.18)μg/L,0.08-0.21(0.12±0.03)μg/L。其中各NYHA分级病人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是:NYHAⅠ级(30例)0.11±0.03μg/L,0.08±0.02μg/L;NYHAⅡ级(89例)0.23±0.07μg/L,0.10±0.01μg/L;NYHAⅢ级(103例)0.56±0.08μg/L,0.15±0.02μg/L;NYHAⅣ级(41例)0.68±0.07μg/L,0.24±0.04μg/L。对照组血浆BNP水平0.05±0.01μg/L,心衰组患者治疗前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心衰组各级别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心衰患者,常规检测血浆BNP水平,是评价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 16 8例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 ,入选慢性心衰患者 16 8例 ,随机分成两组 ,即治疗组 84例 ,男 5 0例 ,女 34例 ,年龄 34~ 82岁 ,口服卡托普利及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类强心剂等治疗 ;对照组 84例 ,男 4 8例 ,女 36例 ,年龄 36~ 83岁 ,不用卡托普利 ,其它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随访半年治疗组患者病死率、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主观症状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 (P <0 .0 5 ) ;心功能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口服卡托普利有利于控制慢性心衰患者症状 ,改善心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在评估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8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将NYHA处于Ⅰ级94例和NYHA处于Ⅱ级46例患者纳入A组(n=140);将NYHA处于Ⅲ级41例和NYHA处于Ⅳ级4例患者纳入B组(n=45),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与血浆sST2变化,比较两组尿毒症患者sST2水平差异以及sST2评估尿毒症并发严重心力衰竭(定义为NYHA Ⅲ~Ⅳ级)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sST2中位数为59.79(34.05,85.55)ng/ml,明显高于A组的32.10(24.23,45.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54,鉴别NYHA Ⅲ级及以上严重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814、Youden指数为0.414,最佳诊断界限值为49.74 ng/ml。尿毒症患者血浆sST2≥49.74 ng/ml时发生NYHA Ⅲ~Ⅳ级严重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纠正心衰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10 mg,观察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次/d,连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浆hs-CRP及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33例(97.1%),明显高于对照组27例(79.4%),χ2=5.100,P<0.05。观察组hs-CRP、NT-pro BNP水平分别为(1.1±0.2)mg/L、(312.3±45.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8±0.4)mg/L、(389.4±52.3)ng/ml,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分别为(45±1)%、1.32±0.04,均高于对照组的(41±2)%、1.09±0.0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具有降低血浆hs-CRP及NT-pro BNP水平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血管内皮素 1的影响。方法 :12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60例及常规治疗组 60例 ,比较治疗 8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内皮素 1及PAI 1水平的变化。结果 :( 1)治疗前两组比较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 4 94%± 0 86%与 4 96%± 0 87%,P >0 0 5 ) ,治疗 8周后 ,常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 4 94%± 0 86%与 5 17%± 0 79%)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差异有十分显著性 ( 4 94%± 0 81%与 7 96%± 0 95 %,P <0 0 1)。 ( 2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 8周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血管内皮素 1较治疗前 ( 5 82± 2 62ng/L、12 2 8± 3 16Au/ml)均有显著降低 ( 3 42± 1 95ng/L ,8 2 2± 2 5 6Au/ml,P <0 0 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 8周后可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同时改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