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姜荣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8):1090-1091
目的:分析血糖与脑梗死进展相关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FBG),按FBG大小分为A组(FBG〈6.1mmol/L),B组(FBG6.1-10mmol/L),C组(FBG〉10mmol/L),每组统计稳定型脑梗死(CCI)和进展型脑梗死(ECI)例数,计算脑梗死进展率,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总结和相关性分析。将血糖值以6.1、7.1、8.1、9.1、10.1、11.1mmol/L为界分为6组(每组包括下限),计算每组脑梗死进展率(ER),用Spe咖n等级相关系数rs检验FBG与ER相关性。结果:A、B、C三组ER总体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组脑梗死进展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P〈0.025)。FBG与ER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2),血糖每升高1mmol/L,脑梗死进展率增加约4%~6%。结论:FBG与ER相关,高血糖会促进脑梗死进展,FBG≥10mmol/L可作为脑梗死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为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83例脑梗死病人分为 2个组 ,正常血糖组 6 9例 ,高血糖组 14例。正常对照组 30例 ,全部系健康者 ,除外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史。对照分析了脑梗死病人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的病情 ,治疗时间及治愈率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近年的研究证实,高血糖状态可使脑梗死面积增大,加重脑水肿,从而加重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schemic,ACI)神经功能的损害,且急性脑梗死伴血糖升高者预后不良。本研究通过对高原地区(海拔2260米)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糖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期预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的关系,并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首次急性脑梗死发病患者150例,男91例,女59例,年龄40~89岁,平均(67.9±14.6)岁,均在发病3天内来院就诊,诊…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ACI)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发生的坏死,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糖尿病或高血糖是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CI患者发病后发生高血糖的概率可达36%以上[1-2]。血糖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有学者认为,非糖尿病ACI患者持续高血糖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而合并糖尿病的ACI患者的血糖水平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我院住院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及部分糖化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血糖升高组较血糖正常组临床病损重、疗效差、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高(P<0.01或P<0.05);血糖升高的程度与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可鉴别血糖升高的原因,对指导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2例急性脑梗死患按血糖水平分为3组.观察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及病死率的关系。结粜;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临床疗效差,病死率增高。结论;血糖水平对脑梗死预后有十分重要影响,血糖水平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汤武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999,3(12):1490
目的: 分析血糖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3 组, 观察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临床疗效差,病死率增高。结论:血糖水平对脑梗死预后有十分重要影响,血糖水平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高血糖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32.56%、11.62%,P<0.01);死亡组的血糖均值也显著高于存活组[(8.23±1.04)mmol/L,(7.10±1.12)mmoL/L,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糖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患者常常出现高血糖水平,为探讨血糖水平与脑血管意外的性质、预后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选择了120例急性脑硬塞患者进行观察,探讨血糖水平与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方法采用TEG血栓弹力图仪对120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了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恢复期TEG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方法采用TEG血栓弹力图仪对120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了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恢复期TEG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进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检测,同时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B超检测颈动脉病变。结果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中有303例经临床及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其余41例作为对照组。303例确诊患者中颈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或有斑块者206例,占68.0%;其余97例无病变,占32.0%。脑梗死患者LDL—C水平无论有无颈动脉病变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po A—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C、apo A—I是发生脑梗死和颈动脉硬化病变重要的危险因素和诊疗的观察指标,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再结合血脂检查,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脂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进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检测,同时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B超检测颈动脉病变。结果344例脑梗死疑似患者中有303例经临床及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其余41例作为对照组。303例确诊患者中颈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0.9 mm或有斑块者206例,占68.0%;其余97例无病变,占32.0%。脑梗死患者LDL-C水平无论有无颈动脉病变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poA-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C、apo A-I是发生脑梗死和颈动脉硬化病变重要的危险因素和诊疗的观察指标,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再结合血脂检查,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对脑梗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80例脑梗死病人及70例健康体检者行颈动脉超声及血脂分析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病人分成A、B、C三组,并对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病人的NIHSS评分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与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作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较健康对照组严重,但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A、B、C三组脑梗死病人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脑梗死组的血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TC、TG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有关,但不能预示脑梗死的病情;血TC、T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空腹血浆Hcy水平的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比较两组的血浆Hcy浓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血浆中Hcy浓度(25.1±4.9)μmol/L明显高于而对照组(14.8±4.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6.1%,高于对照组的26.1%(P<0.05)。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硬化的患者其血浆Hcy浓度为(31.3±4.8)μmol/L,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浆Hcy浓度(18.2±5.9)μmol/L(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为脑梗死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68例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非糖尿病组)76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年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梗死部位、梗死数目,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1.2% (28/68)及33.8% (23/68),较非糖尿病组15.8% (12/76)及19.8% (15/7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5,P<0.01);糖尿病组收缩压(155.8±24.0) mm Hg、舒张压(89.6±15.0)mm Hg、血清甘油三酯(1.6±0.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7) mmol/L,与非糖尿病组收缩压(138.5±22.0)nn Hg、舒张压(84.7±14.0) mm Hg、血清甘油三酯(1.2±0.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 ±0.3)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1.65、2.03、1.85,P<0.05或<0.01);糖尿病组患者年龄[(50.6±6.4)岁]较非糖尿病组[(57.8±6.5)岁]明显年轻(t=1.80,P<0.01);2组住院时间比较糖尿病组住院时间长[(17.8±5.7)d与(14.5±6.3)d,t=1.67,P<0.05]。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和脑梗死恶化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时给予控制血压、血脂等综合治疗对预防或减少缺血性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血液力学 (CVHD)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6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在发病1w内进行CVHD检测 ,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特征 ,并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的指标作对照。结果全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CVHD的测定值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CVHD测定值比较 ,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和舒张压临界压的差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 ,而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1w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CVHD检测能较敏感地反映脑梗死、脑血管供血不足或预警进一步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严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1,4(4):227-228
目的 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老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的 79例脑梗死患者分别测定HP抗体、血脂、血糖 (PG)及一氧化氮 (NO) ,其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①脑梗死组HP阳性率为 74 7%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②脑梗死组TG、VLD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NO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③脑梗死组中HP抗体与TG呈正相关 ,与NO呈负相关 (P =0 0 0 3)。结论 HP感染促进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