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透充分性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尿毒症患者分为2组:充分透析组:102例和非充分透析组:36例,观察尿毒症患者血透充分性与营养不良的关系.结果: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未充分透析组中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充分透析组.结论:充分透析能显著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任永强  薛美  王华  谢环英 《武警医学》2011,22(12):1075-1077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严重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 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和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治疗1、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进行评分,检测BUN、Ga2+、P3-、β2-MG、PTH、CRP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清除尿毒症的大中分子毒素和改善瘙痒症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的大中分子毒素,显著改善尿毒症严重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方法将30例尿毒症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腹膜透析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肾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87%)优于对照组(7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iPTH、β2-MG变化,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尿毒症脑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效快,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治疗尿毒症脑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洪少勇  章俊 《武警医学》1999,10(2):73-75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中血小板胞内游离钙(Pt[Ca(2 )]i)与血压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Frua-2荧光法测定了24例尿毒症患者(其中高血压组14例,非高血压组10例)透析前后Pt[Ca(2 )]i。结果发现高血压组透析前Pt[Ca(2 )]i与收缩压(SBP)和平均动脉压(MAP)有密切相关(γ=0.91、P<0.01和γ=0.63,P<0.05),而高血压组透析后及非高血压组透析前后Pt[Ca(2 )]i和SBP、MAP之间无相关性。透析前高血压组Pt[Ca(2 )]i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结论尿毒症病人血压升高与Pt[Ca(2 )]i有线性相关关系,Pt[Ca(2 )]i静息水平的提高可能与尿毒症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俊峰  林强  范云梅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197-119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血清中钙(Ca2+)、磷(P3+)、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的效果.方法:选择长期维持并规律性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HP+HD组20例,每2 w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5次,HP+HD治疗1次;HDF组20例,每2 w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5次,HDF治疗1次.两组疗程均为12 w.分别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治疗4、12 w时血清Ca2+、P3+、PTH值,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可使血清Ca2+、P3+、PTH值下降.首次治疗清除效果均显著(P<0.01);治疗4、12 w时,血清Ca2+、P3+ 的下降不及PTH下降明显,但HP+HD组较HDF组清除血清Ca2+、P3+ 明显(P<0.05),清除PTH更明显(P<0.01).结论:HP+HD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的Ca2+、P3+ 和PTH,且优于HDF,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卡维地洛对尿毒症心肌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尿毒症心肌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104例尿毒症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12.5~50mg/d(治疗组),总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并测定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et)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每搏心输出量(SV)、每分心输出量(CO)及射血分数(EF)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cr有增加趋势,BUN、Scr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有效抑制尿毒症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但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潜阳镇痉汤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8例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2),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服用降血压药,治疗组加用潜阳镇痉汤,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潜阳镇痉汤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型高血压有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口服胃肠超声造影结合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尿毒症患者胃十二指肠动力及胃壁形态的改变.资料与方法 35例经临床诊断为尿毒症但未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尿毒症组,同时选取31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口服胃肠超声造影结合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项胃肠动力学的超声评估参数及胃壁形态.结果 尿毒症组胃窦收缩频率、胃窦动力指数(MI)及胃排空率(GER)低于对照组(P<0.05),胃排空时间(ET)较对照组长(P<0.05),十二指肠胃窦反流(DGR)率高于对照组(P<0 05);尿毒症组胃窦胃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19例胃壁层次模糊,其胃壁层次清晰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餐后20min MI与ET呈负相关(r=-0.061,P<0.05),GER与年龄、ET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口服造影超声检查是一项简便、非侵入性、可重复进行的实时评估尿毒症患者胃动力改变及胃壁形态改变的方法,并可同时检测十二指肠胃窦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无明显发热症状2019新冠肺炎(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胸部CT影像对比分析,提高尿毒症患者无发热症状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5日-2020年2月22日武汉市第一医院13例尿毒症患者初次CT检查无明显发热症状COVID-19及2019年1月1日-2020年2月22日25例尿毒症肺炎患者CT影像表现。结果:COVID-19的磨玻璃影(10/13)、实变影(2/13)及空气支气管征(3/13)占比与尿毒性肺炎(11/25 、2/25、2/25)无明显区别(P>0.05);尿毒症肺炎小叶间隔增厚(10/25)及胸腔积液(9/25)明显多于COVID-19(0/13、0/13)(P<0.01及P<0.05);COVID-19“铺路石征”或“晕征”(5/13)明显多于尿毒症肺炎(0/25)(P<0.01);COVID-19病灶仅肺外周分布(9/13)及单肺分布(3/13)明显多于尿毒症肺炎(0/25、0/25)(P<0.01及P<0.05),而尿毒症肺炎病灶肺中心分布或中心及外周同时分布(22/25)、双肺分布(25/25)多于COVID-19(4/13、10/13)(P<0.01及P<0.05)。结论:CT检查在尿毒症患者中能够鉴别COVID-19与尿毒症肺炎,对此类人群中无发热症状COVID-19患者早发现、早隔离、减少交叉感染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特点,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资料,比较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特征,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占患者总数的38.46%,以胃黏膜糜烂和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其次为胃窦溃疡.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在肾功能(BUN、Cr)、血钙(Ca2+)、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白蛋白(ALB)、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尿毒症维持透析患者上消化道黏膜出血性病变可能性较大,肾功能损害、低血Ca2+、Hp感染、营养不良可能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1.
武彤  彭启华 《武警医学》2008,19(9):779-781
 目的 探讨盐酸贝那普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和未服用盐酸贝那普利(Benazepriil)的尿毒症患者(各20例)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并与30例健康成人血浆ET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未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组(未服药组)透析前、后血浆ET均较健康人含量高(P<0.01);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组(服药组)服药前,服药2周后透析前、后ET 水平亦较健康人含量高(P<0.01);服药组服药前与未服药组血浆ET无显著差异,服用盐酸贝那普利2周后血浆ET含量与未服药组于透析前、透析后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降低血透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用于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52例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窦性心律恢复、自主呼吸、自助循环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肢体活动、意识情况、社会功能、环境领域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抢救初步成功率、抢救完全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磷的清除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9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 HD )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以及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每组31例。通过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分别检测三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血磷水平。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研究治疗前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6个月治疗后, HDF组和HFHD组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HD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DF组和HFHD组与HD组比较,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FHD组与HDF组比较,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可以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体内高血磷症状,降低血磷水平,且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磷的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滤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接收的妇产科患者102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展开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时间为(9.9±1.2)d,观察组治疗时间为(6.1±1.1)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均显示明显的优越性,差异显著(P<0.05);进行护理管理后,所有患者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要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对妇产科进行护理管理期间,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可减轻患者焦虑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闫国强  孙波  孙岩  郭晋爱 《武警医学》2009,20(4):355-356
临床上,终末期肾衰合并神经精神症状比较常见,多与尿毒症毒素蓄积、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贫血、透析失衡、透析不充分、药物所致代谢性脑病,以及合并脑血管器质性疾病基础等有关.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如不能及时、准确地确定病因并加以救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1996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46例伴有神经精神症状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视频对行TACE肝癌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基于患者问题需求设计制作的TACE健康教育视频,置入平板电脑如IPAD中让患者观看.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行TACE的患者4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6例和对照组225例,观察组使用护士制作的TACE健康课程视频结合常规课程进行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口头及书面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TACE术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术后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TACE入院教育、围手术期教育、出院教育三方面的认知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视频提高了肝癌患者对TACE的认知度及术后自我护理的依从性,使用视频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未针对患者所留置导管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情况,及患者住院时间、留置管道时间.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留置管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卒中后抑郁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高原地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另选35例平原地区脑卒中患者作为平原组进行对比,三组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观察组及平原组均同时给予盐酸帕罗西汀口服治疗,三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进行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平原组均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P <0.001),对照组抑郁症状基本无改善,观察组、平原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 <0.001、P<0.001和0.01),观察组和平原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优势更突出,而观察组和平原组在改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原地区卒中后抑郁临床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进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与平原地区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心血管疾病(CVD)患者血清可溶性FasL(sFasL)水平与相关因子和颈总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尿毒症血液透析伴CVD患者103例(CVD组);尿毒症血液透析不伴CVD患者31例(非CVD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sFasL、CRP、白蛋白、IL6和TNFα浓度。免疫组化观察桡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Fas、FasL表达;采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Fas、FasLmRNA的含量;彩色超声波测量颈总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CVD组血清sFasL、CRP、IL6和TNFα浓度显著高于非CVD组(P<0.01),白蛋白则低于非CVD组(P<0.01)。CVD组血管壁Fas、FasL表达明显高于非CVD组。荧光RTPCRFas、FasLmRNA定量分析示CVD组较非CVD组增高50%。CVD组63.11%(41/65)患者IMT增厚。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示,sFasL与CRP和IMT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0.58,r=0.64,P<0.01);与白蛋白水平及GFR呈负相关(r=-0.53,r=-0.62,P<0.01)。结论血清sFasL水平及血管壁Fas、FasL高表达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此血清sFasL水平可能是尿毒症CVD患者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影响尿毒症患者抑郁状况出现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12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测定抑郁症状,同时选取100例非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抑郁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组抑郁的发病率(30%)明显高于对照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60岁以上、文化程度高、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预后及治疗前景了解甚少、病程较长、无医疗保险的患者较容易出现抑郁状况.结论 在尿毒症的治疗过程中除应重视尿毒症本身的治疗外,还应高度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