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脾虚是慢性肾衰的常见证候 ,健脾是慢性肾衰的常用治法 ,笔者在临床上发现 ,慢性肾衰时用健脾法有其特殊性 ,现对其进行归纳 ,以供同道参考。1 健脾不厌早据研究 ,慢性肾衰时存在整体功能代偿的规律。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对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进行分析 ,其主要病位在肾 ,但常常波及他脏。所影响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气化功能 ,即水液代谢和分清泌浊的功能 ,导致湿浊内留 ,继则或化热生毒、生风动血 ,或化寒成痰、蒙神闭窍 ,或浊瘀互结 ,残害五脏 ,变证峰起 ,产生慢性肾衰的种种表现。中医学认为 ,气化功能虽然与肾的关系密切 ,但决非肾…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张宁科学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经验。根据慢性肾衰的病机特点,临床用药主张补益脾肾,扶正为要;养肝和血,肝肾同治;活血通络,祛湿泄浊;随证灵活加减,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刘旭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经验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生教授认为慢性肾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指脾、肾两脏虚弱,标实主要指湿浊、水气、瘀血等浊毒为患,治疗以“补益脾肾、通腑泄浊”为法,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肾性骨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与演变。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8月我院中医科及肾内科慢性肾衰肾性骨病住院患者152例,对其中医证候分布与演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肾性骨病的中医证候是以浊邪内聚成毒为标、脾肾阴阳衰惫为本的基础上,以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浊毒内停证虚实夹杂不断演变而来的。结论:掌握疾病各阶段的证型分布及演变特点,对于制定诊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的舌象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面诊检测仪(型号:DKF-Ⅱ)采集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诊信息,分析并比较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其余各组舌象客观化参数的差异。结果:(1)舌苔参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正常组比较,苔色R值、B值明显降低(P0.05);与纯虚证组比较,苔色R值、G值和B值都明显升高(P0.05)。(2)舌体参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正常组比较,舌色R值、G值明显升高(P0.05),与虚兼其他证组(湿热、瘀血)比较,舌色G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医舌、面诊检测仪可以客观地描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的舌诊特征,舌诊客观化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别慢性肾衰虚兼湿浊证的中医诊断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该文强调脾肾两虚,湿浊内停是慢性肾衰的重要病机,湿浊既是慢性肾衰病变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病理产物,又是加重慢性肾衰病情的重要致病因素。湿热内蕴是慢性肾衰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清热利湿泄浊,急则治标,因势利导,移邪外出,常可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患者不同阶段病机证候特点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阳晓  朱文锋  周小舟 《中医杂志》2000,41(6):350-352
通过大宗临床病例调查,揭示了慢性肾衰中医病机错综复杂,不同阶段主要病机及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在邪实方面,湿热、瘀血贯穿始终并且是导致病变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因素。浊毒的出现是慢性肾衰发展到晚期的特征性病理产物,是导致五脏衰败,阴阳离决的主要机理。浊毒可寒化而表现为寒湿浊毒证,热化而表现为湿热浊毒证。慢性肾衰病程中水停、外感等邪实病变出现率虽相对较低,但对慢性肾衰进展亦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大宗临床病例调查,揭示了慢性肾衰中医病机错综复杂,不同阶段主要病机及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在邪实方面,湿热、瘀血贯穿始终并且是导致病变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因素。浊毒的出现是慢性肾衰发展到晚期的特征性病理产物,是导致五脏衰败,阴阳离决的主要机理。浊毒可寒化而表现为寒湿浊毒证,热化而表现为湿热浊毒证。慢性肾衰病程中水停、外感等邪实病变出现率虽相对较低,但对慢性肾衰进展亦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金生主任认为慢性肾衰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脾肾,由气虚及阳及阴,标实主要为湿浊瘀血,湿浊内蕴化毒蕴结三焦,瘀血贯穿始终。临床辨证可以结合三焦辨证,分清标本,有是证用是药,治本当补益脾肾,治标当解毒泄浊、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10.
郭凤荣 《河北中医》2000,22(3):225-226
慢性肾功能衰竭 (以下简称慢性肾衰 )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 ,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 ,从而呈现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和各系统受累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预后严重 ,中医学将该病称之为慢关格 ,认为是多种慢性疾病发展到晚期 ,损害肾脏 ,致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水湿浊毒内停、累及五脏、耗伤气血所致的一种综合证候群。目前治疗慢性肾衰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1 998~1 999年 ,笔者护理观察慢性肾衰病例共 1 2 6例 ,除一般治疗外 ,结合慢性肾衰特点 ,注重患者的自我调养和中医施护 ,对慢性肾衰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促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慢性肾衰中医临床研究的深入,许多医家认为慢性肾衰患者均存在浊毒内蕴的病理改变,而浊毒内蕴与肾气衰竭密切相关,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证明补肾和泄浊的方法能明显改善这种浊毒内蕴的局面,基于此提出"肾主泄浊"的概念。肾主泄浊是指肾脏具有促使体内代谢产生的浊邪毒物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进入体内的浊邪毒物排出体外的功能,肾的这一功能是肾的重要生理功能。机体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就必须依靠肾的泄浊功能,如肾不泄浊、积蓄日久就会形成浊毒内停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特色,探讨炭化中药在治疗慢性肾衰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总结临床辨证选用炭化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临证经验,并结合慢性肾衰虚、瘀、浊毒病理变化,进一步论证炭化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结果:临床辨证选用炭化中药可以有针对性治疗慢性肾衰,截断疾病病程发展,改善预后,值得探讨。结论:慢性肾衰发病过程中,虚、瘀、浊毒贯穿始终,以浊毒为关键,临床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炭化中药不仅发挥原有功效,而且可增加止血、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抑菌、化浊排毒等功能。炭化中药的临床运用为临床医生诊病提供指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赵刚教授认为慢性肾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指脾、肾两脏虚弱,邪实主要指湿浊、瘀血为患,治疗以扶正祛邪并用,同时注重补益气阴,顾护胃气,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试对赵师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赵刚教授认为慢性肾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指脾、肾两脏虚弱,邪实主要指湿浊、瘀血为患,治疗以扶正祛邪并用。同时注重补益气阴,顾护胃气。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试对赵师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用排毒解毒法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归属“肾劳”、“癃闭”、“关格”、“肾风”、“溺毒”等范畴,乃脾肾衰败、湿浊瘀血等“毒”邪内阻的本虚标实之证,故本病的治疗可从泄浊解毒入手,开启治疗肾衰之新思路.现将笔者临床上常用的排毒解毒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46-48
张胜容教授认为"肾衰一病,脾胃先伤",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肾两脏相互影响,逐渐走向衰败,并伴有湿、浊、瘀、毒等邪实混杂,贯穿全程。张胜容教授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将慢性肾脏病分为4种证型,分别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证、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浊毒内蕴证及气阴两虚浊瘀互阻证。治疗上主张早期就应顾护脾胃,并根据慢性肾脏病不同时期不同的证型特点,辨证选方用药,并根据标本缓急,急当治其标,以祛邪为主,当病情稳定时,则按其正虚邪实之轻重标本兼治。文章总结张胜容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多年经验,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慢性肾衰"毒"的来源与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超  王钢 《国医论坛》2006,21(5):10-12
慢性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本病可归属中医"肾劳"范畴,其某些阶段与"癃闭"、"关格"、"肾风"、"溺毒"等相类似 ,乃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的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就其病因及病机而言,离不开毒邪 ,而肾之生理功用正在于藏泄有度、排泄浊毒,肾衰时其泄毒之用减退乃至废用,故本病的治疗可从泄浊解毒入手,俾开启治疗肾衰之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介绍邵朝弟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邵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以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毒为标,治疗上强调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祛湿泄浊,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肾衰1号汤",用于慢性肾衰竭中后期气血亏虚、湿浊内阻之证。并附验案1则说明。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湿热、湿浊及湿瘀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就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慢肾衰)与湿热、湿浊及湿瘀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慢性肾衰三种证型不同转归作了详细论证,试图为临床治疗慢肾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络病"学说和"风邪"理论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长期运用与实践,构建以"肾络瘀阻,脾虚风动"为主的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基本病机。故认为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以脾肾衰败为本,因"久病入络""久病多瘀"形成"肾络瘀滞"证,而风邪是导致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进展的重要因素。脾气虚弱,外风乘袭,潜伏于肾,鼓动肾络;脾肾衰亏,阴血乏源,阴不敛阳,阳亢化风成为病机关键。临床应重视调整脾胃之气、补肾健脾、益气扶正,建立"和络泄浊,培土宁风"为主的治疗原则,为中医辨治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