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最主要一类疾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的主战场。心脑血管疾病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所发生的疾病,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一级预防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在心脑血管的一级预防中,重点应用社区预防干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干预的方法,促进社区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最终实现改善预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的目标。方法采取医院自行设计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与"老年人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健康行为养成率调查表"对社区内≥60岁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开展调查,分析并对比问卷调查表以获得护理干预前后的认知状况。结果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健康行为养成率等方面较护理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社区防护时需要注意的防护措施。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择治疗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防护组各50例。对照组主要开展较为常规的治疗和防护措施,稳定患者的病情;防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社区防护护理干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防护后防护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63.7±7.7)、(54.6±18.8)分]均高于对照组[(41.6±7.2)、(35.5±19.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防护中引入干预防护模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稳定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某社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风云 《职业与健康》2010,26(2):207-208
目的探讨降低某社区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措施。方法在调查的基础上,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宣教,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坚持家访随诊等综合防治措施。结果通过4年的跟踪随访该社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2005年的667例下降至2009年的373例。同时总结了社区护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结论社区护理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阵地,从思想上重视,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杨浦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及社区队列管理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模式,探索经济有效的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方法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和社区队列管理网络。结果负责诊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二、三级医院组成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心脑血管疾病社区队列管理网络,卫生行政部门对网络进行统一管理,疾控中心对网络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结论网络的建立促进了社区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建立了符合实情的脑卒中康复管理模式,网络监测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不同社区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12月在浦东新区部分社区开展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对照研究,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1 578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管理方法,管理组采用细节管理,由健康专员及社区医师负责随访以及相关资料收集。结果 管理组的心脑血管发病率(1.33%)小于对照组(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升高、高血压病程增长、有高血压家族史、血肌酐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均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管理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348倍(P<0.05)。结论 高血压细节管理相对于常规管理有优势,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社区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社区100例心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取综合的社区医疗防治宣传,对照组进行一般的防治宣传。6个月后,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有较好的作用,适合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论述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现状及在社区中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在列举循证医学优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社区中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干预的可行措施,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  相似文献   

9.
黄华连 《中国保健》2010,(8):112-112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主要是将疾病遏制在萌芽状态,采用简单无创的方法对社区人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指导。对具有高危因素者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早期血管病变;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易导致肥胖、血脂异常。若不改变生活方式则导致心脑血管发生病变;心脑血管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高胆固醇、高血黏度、高三酰甘油,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因素,早期预防的关键在于改变社区人群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农村以控制高血压和健康教育等措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采用社区干预研究的方法,对象为35~69岁居民,干预措施为普查、随访和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为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结果 干预社区35~69岁为7657人.该年龄组高血压检出率占预期数的67.9%,比干预前增加了1倍多,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率由干预前的17.8%提高到67.9%,检出252例心电图有异常者,其中首次检出占68.3%.干预后该年龄组脑血管病发病率下降了44.13%,发病高峰年龄组后移约5岁;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50.25%,保护率为50.25%;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了20.40%.结论 对35~69岁人群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可以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减少约50%.  相似文献   

11.
北京崇文区开展社区人群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我国城市社区人群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减少心脑血管病,“八五”期间选择北京崇文区5万人口为研究对象,另在西城区设相同数量的自然人群作为对照。对干预社区主要采取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基线(1992年)和终点(1995年)两次对干预及对照社区(35~74岁)居民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社区居民的心脑血管病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KAB)水平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行为”方面亦有明显变化。平时关心保健知识的人由基线时的70.8%上升至80.6%,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由53.9%升为66.4%,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和坚持规律服药情况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定期发放宣传单为主的宣教方式适合于我国城市居民,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已婚育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为社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城市社区1580例35 ~ 60岁已婚育妇女基本情况调查和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见妇科疾病的总患病率为46.5%(735/1580),将受检女性按年龄分为35~ 44、45 ~52、53 ~60岁3个组,在35 ~44岁组各种妇女病的发病率最高,其乳腺疾病、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等患病率与较高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查结果显示,宫颈炎与使用薄层细胞学技术(TCT)检测异常病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炎的发病率与不同妊娠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5 ~44岁是常见妇科疾病的高发年龄,要重点关注;为早预防、早发现宫颈癌,无论是否患有宫颈炎,定期进行TCT筛查都是必要的;社区要强化对育龄女性避孕、减少妊娠次数的健康教育,降低宫颈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及特点,为制定本社区慢病防治对策、改善社区整体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警署人口结构资料;收集区疾病控制中心(CDC)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建立≥60岁居民健康档案。结果近2年来前10位疾病谱显示,本社区糖尿病由第4位上升至第3位;前3位死因顺位为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结论本社区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是糖尿病,应加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管理干预,并以此带动健康教育和其他卫生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覃钰纯  伍洁莹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23-2525
目的:了解江门市郊区已婚育龄妇女常见病普查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门市郊区11 672例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白带、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及乳腺(包括触诊和乳腺B超)检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 672例妇女中患病7 104例,患病率为60.86%。其中妇科疾病的患病率为48.67%,根据其患病率顺位排名前3位为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为35.23%,主要疾病为乳腺增生及乳腺肿块。结论:江门市郊区妇女常见病患病率高,应定期开展妇女常见病的普查工作,同时应与多部门合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刘仲华  盛建华 《社区卫生保健》2006,5(5):342-343,345
目的通过2次社区居民骨健康状况调查质量控制过程的分析探索社区健康调查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上海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先后2次开展社区居民骨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队伍组织、人员培训、问卷调查、相关辅助检查(X线摄片和超声波骨密度检测)、数据处理(双人双机录入和逻辑检错)到时间节点控制等环节都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建立全程动态质量控制链)。结果2次流行病学调查均按预订方案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社区流行病学调查是一个多环节的连续过程,控制每一环节的质量,并实行全程动态管理,有助于保证相关数据客观真实乃至最终结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面了解怀柔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防治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推动怀柔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分级、分批培训调查员,统一要求、方法和标准;于2011年8月—2012年12月对怀柔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进行现场调查,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录入职业健康状况信息管理系统,并撰写调查报告,对职业健康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怀柔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297家,主要分布在杨宋镇、北房镇、雁栖开发区、庙城镇、雁栖镇和怀柔镇6个镇乡及开发区,以金属制品业、印刷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小型、私营企业所占比例最高。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59种,主要为粉尘、噪声、苯系物等。有生产工人22 597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人8 051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比例为22.9%;企业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上岗前为24.6%,离岗时为7.1%,在岗期间为61.3%;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覆盖率为77.1%。5年内重点职业病发病17人,主要为尘肺和噪声聋,占职业病发病总数的76.5%。结论怀柔区职业健康监护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卫生管理达标率均有待提高,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小型、私营企业的监管,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的自身法律意识和广大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社区注射吸毒人群队列的建立和保持方法。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以当地的清洁针具交换点为平台,招募社区中的注射吸毒人群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队列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评估,调查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HC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开放队列,每12个月队列开放1次,补充研究对象至200人。结果 社区吸毒人群队列随访3年,共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29人。随访率6个月为93.0%(213/229)、12个月为92.1%(211/229)、18个月为91.7%(200/218)、24个月为87.2%(190/218)、30个月为86.0%(172/200)、36个月为86.0%(172/200)。结论 社区注射吸毒人群队列具有较高的随访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江苏省苏南地区妇女病发病及防治情况。方法对苏南地区城乡结合部7个乡镇的7936例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936例妇女中患病妇女2914例(36.72%),疾病排位前三位依次为乳腺疾病1465例(50.27%),慢性宫颈炎637例(21.86%),阴道炎613例(21.04%);其后依次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炎、盆腔炎、尖锐湿疣,分别占3.16%、2.95%、0.24%、0.21%和0.17%。结论妇女病发病率较高,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欠佳,普查普治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北京郊区某农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郊区某农村的全体人口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6年随访调查(随访率78.4%)。发现HBsAg,抗-HBs,抗-HBc阴转率分别是每年2.9%,2.1%,1.2%。HBsAg和抗-HBs的阴转率似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滴度对标记的阴转有显著性影响,滴度越高,阴转率越低。抗-HBe阳性似乎有利于HBsAg、抗-HBs、抗-HBc保持稳定;抗-HBc阳性有利于抗-HBs保持稳定。可以认为,影响HBV感染标记转归的根本因素是HBV在体内复制的程度。HBV易感者在6年中有20.3%受到HBV的感染,大部分感染的来源似乎不是在家庭内。  相似文献   

20.
于1990~1993年,从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细菌6837株。感染病原菌中前四位细菌是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在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仍占首位,但不动杆菌有增加趋势,占第二位。葡萄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并有增加趋势。所分离到的细菌中G~-杆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常用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拉定、万古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