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王玉,张晗,张绍光A-V综合征是一种垂直非共同性水平斜视,为一种亚型的水平斜视。本征在水平斜视中较为常见,占30%左右,其中V型内斜发病率最高。该征多数是由于斜肌功能异常或眼外肌的附着点异常所致,所以治疗时单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儿童V型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变化及术后双眼视觉训练对术后双眼视觉建立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4~12岁V型外斜视患儿,按接受手术年龄分为三组:A组(4~6岁)、B组(7~9岁)、C组(10~12岁),每组20例。采用三棱镜加遮盖法及同视机检查33 cm及6 m处正前方及向上、向下注视的斜视度,以三棱镜度记录。同视机检查同时视、融合视,Titmus立体视图检查近立体视。对术后1 wk未能建立同时视功能的患儿给予双眼视觉训练,术后1,2,4,8 wk随访。结果:A、B 组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 wk C组较A、B组双眼视觉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wk 3组间双眼视觉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手术矫正眼位正位,及术后积极有效的双眼视觉训练对于 V 型外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的重建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彭静  李春花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406-1407
目的:探讨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 方法:对2009-02/2010-12我院收治的69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患者行下斜肌减弱联合水平肌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及斜肌功能的变化。 结果:术后眼位正位者65例(94.20%),V征消失64例(92.75%),19例(27.54%)伴代偿头位者均得到改善,15例(21.74%)患者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后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V型斜视发病的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V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型外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1340例斜视中76例V型外斜视病例的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病因,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随访6~12月.结果 76例v型外斜视患者中,共有73例(96.05%)患者存在眼外肌功能异常,包括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56例(73.68%)、上斜肌功能不足39例(51.32%)、上直肌功能减弱8例(10.53%)、下直肌功能亢进2例(2.63%)、外直肌功能亢进33例(43.42%)和内直肌功能不足4例(5.26%o术后共有65例效果满意(85.53%),第一眼位正,v征消失,59例(77.63%)通过手术和训练获得了双眼视功能.结论 V型外斜视发病原因以下斜肌功能亢进为主,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多能获得双眼视.  相似文献   

5.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直肌符着点垂直移位及下斜肌部分切除两种方法治疗V型斜视。结果:发型斜视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直肌符着点移位术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下斜肌部分切除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采用直肌符着点垂直移位及下斜肌部分切除术矫正V型斜视不但可矫正眼位,而且可重建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V型斜视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V综合征又称A-V现象,是一种同时伴有垂直非共同性斜视的特殊类型的水平斜视。患者向上方、原在位与下方注视时其水平斜视程度不同。我们将我院近2a来手术矫正的V型斜视患者3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眼肌科住院患者,共36例,其中外斜V征22例,内斜V征14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23岁,平均14.2岁。术后随访1周~1月。1.2检查方法角膜映光法观察正前方、向上及向下注视时的斜视度。按9个诊断眼位仔细做眼球运动检查,观察各条眼外肌运动功能状态,尤其注意下斜肌功能位方向有无下斜肌亢进及亢进程度。观察双…  相似文献   

7.
A-V综合征是水平性斜视的一种亚型,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水平斜视的15%~25%[1]。临床上以V型斜视较多见。V型斜视是指水平性斜视患者向下注视时集合加大,且常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现将我院51例V型斜视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1例V型斜视患者,外斜V征28例,内斜V征23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11~33岁,平均20.1岁。原在位水平斜视角20△~90△,上、下方水平斜角差为15△~30△。伴有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5例,单眼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0例,余26例无明显斜肌功能异常。23例有不同程度的代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位的变化情况、手术疗效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42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并对其手术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42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1周发现正位122人,正位率85.92%,术后1年随访正位110人,正位率77.46%。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患者年龄、屈光状态、斜视的类型、斜视病程、双眼视功能等诸多因素有关。应尽早手术矫正眼位,才能有利于患者建立和恢复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8例V型斜视手术治疗患者,按术式分为两组:水平直肌垂直移位组(Ⅰ组)5例,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组(Ⅱ组)23例。结果 28例V型斜视患者中,23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观察效果良好。结论 下斜肌亢进是V型斜视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术及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是矫正V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在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情况下,前者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V型斜视手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 ,以求达到矫正斜视 ,消除V征 ,建立双眼视功能目的。方法 :按V征上下斜角差的大小分为 <2 0 Δ、 2 0~ 30 Δ、 >30 Δ 三组 ,分别采用水平直肌垂直移位 ,下斜肌减弱及下斜肌减弱加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三种术式 ,分别矫正上下斜角差异不同的V型斜视。结果 :以上术式不仅矫正了水平斜视 ,消除V征 ,而且可能建立和恢复原在位及阅读眼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 :水平直肌垂直移位 ,下斜肌减弱及下斜肌减弱加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三种方法能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 ,术后测定远近立体视锐度 ,对双眼单视功能及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V型外斜视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外斜V征根据不同术前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矫正水平斜视时,根据AC/A值大小,选择双眼外直肌后徙或内直肌缩短术,若水平斜视度较大,则加行非主导眼内直肌缩短术;对于下斜肌亢进为(+++)患者行下斜肌切断加部分切除术;对于下斜肌亢进为(++)的患者行下斜肌切断术;对于下斜肌亢进为(+)及无下斜肌亢进患者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对于只需行单眼手术的病例行水平肌的斜行重叠。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时,共有30例(83.33%)手术效果良好,双眼上中下注视时均正位;3例欠矫,水平位仍有外斜视;2例过矫;1例V征(+),仍存在高低眼位,但均较术前情况好转。术前10例有双眼视,7例有立体视;术后随访21例有双眼视,16例有立体视。结论V型外斜视发病原因以下斜肌亢进为主,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多能获得双眼视。  相似文献   

12.
王会英 《眼科研究》2007,25(4):248-248
A—V综合征是一种亚型的水平斜视,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非共同性,即向上和向下看时水平斜度发生变化,绝大多数为V型斜视。本文分析了手术治疗V型斜视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47例V型斜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47例下斜肌功能亢进致V型斜视,行下斜肌后徒+水平肌手术,观察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结果下斜肌后徒+水平肌手术对V型斜视疗效满意。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V型斜视发病的主要原因,V型斜视手术方式主要是下斜肌后徒+水平肌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1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常规矫正水平斜视.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 67例手术中,49例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后徙转位术,术后43例上、中、下均正位,V征消失;术前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3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后11例正位,V征消失.67例患者术后19例恢复双眼视.结论 下斜肌后徙,后徙转位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应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外斜视V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斜视V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69例外斜视V征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的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情况。结果69例中有40例(76眼)行下斜肌减弱术。29例(58眼)行外直肌后退术并肌止端向上移位术,其中12例(12眼)行内直肌缩短术并肌止端向下移位术。术后眼位恢复正位61例(88.41%),术后获得双眼单视功能42例(60.87%)。结论外斜视V征的手术方法是根据病因不同,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者水平肌止端移位术联合外斜视矫正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手术矫正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顺义区医院小儿眼科40例V型斜视,行水平肌垂直移位术,下斜肌部分切除 水平肌手术,下斜肌后徙 转位术 水平肌矫正术,观察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结果下斜肌部分切除 水平肌手术对V型斜视疗效满意。结论斜肌功能亢进是V型斜视发病的主要原因,V型斜视手术方式主要是下斜肌部分切除 水平肌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并探讨手术时机。方法将97例间歇性外斜视按年龄分成4—8岁(54例)和9~18岁(43例)两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双眼视功能及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的双眼视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远、近立体视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远立体视:4~8岁组z=-3.50,P=0.0005,9—18岁组0—2.02,P=0.04;近立体视:4~8岁组z=3.34,P=0.001,9~18岁组z=-2.16,P=0.03)。两组问术后正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3,P=0.57)。术前具有融合点及融合范围者,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率高,与术前不具有融合功能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3)。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应根据患者眼位、年龄、融合状态及双眼视功能多方面综合考虑手术时机,手术治疗有助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1998年3月至2004年12月笔者对777例水平斜视手术中48例V型斜视的治疗结果。48例V型斜视年龄最小5岁,最大26岁,5-14岁25 例,15-26岁23例,男29例,所有病例均用三棱镜或同视机检查九个方位斜视角,所有病例均伴有单眼或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43例眼底照像检查除5例7眼未查出外旋外,余均为外旋。同视机检查均无双眼单视功能。均行单眼或双眼下斜肌后徙或前转位术,同时行单眼或双眼内外直肌后徙和/或缩短术矫正内外斜视。术后随访时间 1-24月,平均10月。结果 V型斜视占水平斜视的6.17%。引起V型斜视的常见原因为斜肌功能异常,包括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28例(58%),先天性上斜肌麻痹20例(42%)。手术治疗1例欠矫外,余均正位,98%,获得满意效果。22例(45.8%)获双眼单视功能。结论 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常合并水平斜视,V型外斜多于V型内斜,斜肌手术是矫正V型斜视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V型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 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 1 0 2 7例斜视中 1 2 2例V型斜视病例的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 1 2 2例V型斜视男 62例 ,女 60例 ,最大年龄为 2 8岁 ,最小年龄为 4岁 ,平均年龄 1 1 6岁。所有病例接受三棱镜和 /或同视机九方位斜视角检查 ,上方斜视度与下方斜视度相差 1 5 △ ~ 42 △ ,平均 2 7△ 。根据有无垂直肌肉功能异常分别选择垂直肌肉手术或 /和水平肌肉移位 ,包括下斜肌后徙、上斜肌折叠、内外直肌后徙或联合上下移位。术后随访时间 1~ 1 8月 ,平均 9月。结果 V型斜视占同期斜视病例的 1 1 88%。其中V型外斜视 79例 (65 % ) ,V型内斜视 3 8例 (3 1 % ) ,原在位正位的V型斜视 5例 (4 % )。引起V型斜视的常见原因为垂直肌肉功能异常 (86% ) ,包括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 (4 5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3 7% )、上直肌不全麻痹 (4 % ) ,水平肌肉附着异常 (1 4% )。手术治疗 87%获得满意效果 (上方斜视度与下方斜视度相差小于 1 5 △ ,水平斜视度小于 1 0 △)。结论 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 ,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 ,常合并水平斜视 ,外斜视多于内斜视。根据引起V型斜视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状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8年4月110例间歇性外斜视行矫正手术的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进行分析。结果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双眼单视功能均有所改善;用同视机进行训练后可以建立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应常规进行同视机检查,发现有异常,应及时行手术矫正眼位,有利于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