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4种传统方法及后颅凹深度测量法,对22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图像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对颅颈区畸形诊断阳性率:钱氏线、布加德角均达90.9%(20/22),麦克雷线达72.7%(16/22),寰齿间隙达45.5%(10/22),后颅凹深度达86.4%(19/22);颅底凹陷伴其它颅颈交界区畸形19例,依据Goel分型:A型9例,B型10例;其它颅颈交界区畸形3例(1例为特殊类型).结论:MRI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断敏感性高;5种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联合MR多方位图像,对颅颈交界畸形分类,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MR)技术在胎儿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产科行产前检查的100例高危妊娠孕中晚期孕妇(2016年8月~2018年8月),对孕妇实施产前四维超声检查、MR技术检查,以产后MR检查结果为参照,计算产前超声、产前MR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比较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病灶区与正常对照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SWI校正相位值。结果:以产后MR检查结果为参照,产前MR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产前四维超声(P0.05)。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病灶区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区(P0.05),其SWI校正相位值高于正常对照区(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技术可对产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予以灵敏、准确检出,可作为出生缺陷筛查的重要手段,以减少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26岁,反复劳累后晕厥3年。3年前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伴狭窄(轻度)反流(中度),动脉导管未闭(管型),二尖瓣反流(轻度),疑诊为主动脉弓缩窄。CT示: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主动脉弓降部重度缩窄,侧支血管建立。现体格检查: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早期叹息样杂音,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杂音。两次超声心动图均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伴狭窄(轻度)反流(中度),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二尖瓣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重度)。行外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淋巴管畸形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3例淋巴管畸形的二维灰阶超声声像图及彩色血流信号进行回顾性研究.超声扫查内容包括:病变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彩色血流信号及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结果 17例淋巴管畸形(74%,17/23)位于颈部、颌下或腋下,6例位于其他部位;21例位于皮下组织内,其中3例同时累及真皮及肌层.13例大囊型淋巴管畸型,均显示为较大的无回声区,有分隔,壁光滑,其中2例大囊型合并感染,无回声区内有稀疏低回声;5例混合型淋巴管畸形,为淋巴管畸形和血管畸形混合存在,超声显示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有分隔,合并局部微小无回声区或不规则的小的实性低回声区,其中3例侵及肌层;5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超声显示以无回声区为主,内有少量的低回声区,形成囊实混合性病变.所有病例无回声区内彩色多普勒扫查均无彩色血流信号.8例大囊型及3例混合型淋巴管畸形周边扫查到彩色血流信号,2例微囊型内部实性低回声内显示有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检查最大血流速度18~73 cm/s,阻力指数0.55~0.72.结论 淋巴管畸形的高频超声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有显著的特点,以较大的无回声区为主,多发可有分隔,无回声区内无血流信号,大部分位于皮下组织内,基于以上特点,可确诊大部分病例,因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是诊断淋巴管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侧裂区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动静脉畸形的预后.方法 对1995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5例侧裂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显微外科治疗外侧裂区脑血管畸形15例,12例完全切除病灶,3例未完全切除,术后行γ刀辅助治疗.手术效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度残废5例,严重残废2例,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 显微镜下外科治疗侧裂区脑动静脉畸形,切除病灶彻底,手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枕大孔区畸形196例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枕大孔区畸形196例X线表现杨建立,顾雪梅,马稚如枕大孔区畸形是指枕大孔区及上颈段的畸形,包括:①扁平颅底;②颅底凹陷;③环枕融合;④颈椎分节不全;⑤环枢椎脱位;⑥小脑扁机体下疝畸形的一组疾患。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我院自1963~1993年共手术治疗1...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矫形延长器是我科自己研制并于1984年4月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矫形器械,其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可通过胫骨近端延长区,同时矫正膝部力线多种畸形。至1986年4月底,已矫正婴儿瘫畸形42例,均获得一次矫正2~4种畸形的效果。一、器械结构(附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ChiariⅠ畸形病例进行后颅窝形态学测量。方法在颅脑正中矢状面上分别对50例ChiariⅠ畸形患者及50例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的后颅窝骨性及神经结构进行测量。结果ChiaariⅠ畸形组的后颅骨性结构及颅腔大小小于对照组(P<0.01);后颅窝及枕大孔区的脑脊液间隙变窄(P<0.01);颅腔形态两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畸形组后脑位置下移,但后脑大小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iariⅠ畸形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后颅骨发育不良导致后颅过度拥挤,使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椎管。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畸形非常少见,本例中,我们使用GE LightSpeed PluQxGi4层螺旋CT,进行了不同延迟时相扫描利用CTA后处理技术表现静脉瘤的影像学特征,真实可靠,诊断明确,报道如下。病例男,89岁右下肢乏力1月入院CT平扫见右额叶白质区小结节状高密度影,考虑出血(图1)。增强扫描延迟30秒见右额叶斑片状强化,周围见低密度脑梗塞区,白质区见数条扩张的髓质静脉汇聚成一条粗大迂曲的静脉引流入右侧大脑内静脉,呈“水母头”征(图2,3)。延迟65秒,髓质静脉几乎流空消失,引流静脉尚显影浓密,结节状高密度影重现,梗塞区显示更加清晰(图4)。本例引流静脉未见局限瘤样扩张表现。讨论脑静脉畸形一般不易被发现,因为该类患者常常无典型临床症状,发病时的CT平扫表现常常是出血或梗塞,从而忽略了增强检查而不能明确原因。一般认为,脑静脉畸形的确诊依赖于DSA检查,传统的CT检查方法极易漏诊,我们认为,随着CT及MRI的技术进步,选择适当的的扫描技术与方法,突出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也可达到确诊目的,避免创伤性诊断。临床上脑静脉畸形患者禁忌手术治疗,因为静脉畸形中的引流静脉同时还起着引流正常区域脑组织的作用,手术可导致广泛的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外线辅助治疗对疤痕畸形患者供皮区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9例疤痕畸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64)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术后供皮区不接受红外线照射治疗,实验组术后接受红外线照射治疗,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供皮区渗出持续的时间、疼痛感缓解时间、愈合时间等,比较两组之间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渗出时间分别为(6.41±1.22)d、(7.02±1.53)d,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6.50±1.20)d、(7.24±1.43)d,愈合时间分别为(15.56±1.14)d、(16.11±1.2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辅助治疗瘢痕整形患者供皮区有利于患者供皮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颅底凹陷症又称颅底凹入症,颅底陷入症及基底凹陷症。该症系枕骨大孔区先天或后天(继发骨组织畸形)。其主要表现为枕骨大孔前后径缩小,基底内陷,枢椎齿状突突入颅腔,颅后凹容积缩小而造成枕骨大孔局部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受压,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病症。此病同时常合并枕骨大孔区其它畸形。  相似文献   

12.
惠俐 《新医学》2003,34(8):488-489
目的:探讨眶膈脂肪填补凹陷改良术修复下睑、睑烦沟区凹陷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下睑、睑烦沟区凹陷畸形病人施行修复手术,先在皮肤与眼轮匝肌间和眼轮匝肌与眶膈间潜行分离至眶下缘或向下分离至颧骨,肌瓣向外上牵拉固定于外眦眶骨膜上;保留眶膈内脂肪组织填充于凹陷处,用以修复下睑、睑烦沟区凹陷畸形。结果及结论:1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下睑、睑颊沟区凹陷畸形得到矫正,眼周皮肤平复、饱满。提示修复和加强前壁支持组织,利用眶膈脂肪填补凹陷是矫正下睑、睑颊沟区凹陷畸形,恢复年轻容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颅颈交界区畸形主要是指枕骨底部及第一、二颈椎发育异常,其中包括有扁平颅底、颅底陷入、寰枕融合、颈椎分节不全、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Arnold-chiari氏畸形)等[1],常伴有脊髓空洞症.  相似文献   

14.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一类位于枕骨大孔及上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可出现多种骨性以及脑和脊髓的畸形病变。该病治疗目前尚存诸多争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学科协作交流的日益密切,其治疗方式和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进展。本文将对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脂蛋白(Lp)(a)血清浓度和载脂蛋白(Apo)(a)基因5’调控区-914G/A多态性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57例患者和60例对照者的Apo(a)基因5’调控区-914G/A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研究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和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相关性。结果总研究组的Apo(a)基因5’调控区-914G/A多态性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约为0.35,0.48,0.1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9和0.41。两组间血脂水平和Lp(a)按基因型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外其余血脂水平和Lp(a)浓度两组间无差别,组内进行Lp(a)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Lp(a)浓度与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TC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研究未能发现Lp(a)血清浓度与Apo(a)基因5’调控区-914G/A多态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亦未发现Lp(a)血清浓度及其Apo(a)结构基因5’调控区系列-914位点G/A的多态性与颅内动静脉畸的发生具有统计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进翻身法对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82例先天性颅颈畸形采取后路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采用不同翻身法分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翻身组与改进组术后伤口顺利愈合率分别为95.1%和100%。结论改进翻身法能改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7.
颅颈区畸形指颅颈关节区先天发育异常造成延髓、高颈段脊髓及脊神经等神经结构受压损害的一组病变。报告了68例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患者的手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保持颅颈区的稳定性,行持续头颅牵引,强调绝对轴位翻身,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3例、环枕脱位1例、软腭裂开2例,均早期发现、对症治疗。本组术后症状明显改善64例(94.17%)。  相似文献   

18.
皮片移植术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皮片移植术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护理。方法 对106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患重视心理护理,做好术前皮肤准备,术后饮食和卧位的选择,植皮区观察及供皮区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106例患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无并发症,患均康复出院。结论 重视心理护理,做好术前皮肤准备,术后卧位的选择,植皮区及供皮区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对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的身心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牙槽骨开裂的CBCT评估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3例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就诊前行CBCT摄片,基于其检查结果进行探究,记录牙根骨裂开的出现情况。结果:下前牙位置唇侧牙槽骨裂开出现率是61.64%(45/73),其中下颌尖牙发生率是52.17%(24/46),下颌中切牙裂开率是26.09%(12/46),下颌侧切牙出现率是19.57%(9/46)。在性别差异方面,男、女性病患下前牙不同位置骨开裂出现率比较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较高,CTCB可有效对患者前牙区骨量进行测量,可对病患进一步治疗提供数据参考,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大面积Ⅲ°烧伤早期大片自体皮移植与畸形的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片自体皮移植治疗大面积Ⅲ°烧伤患者及其畸形的预防。方法 :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时 (伤后10d左右 )行切痂或削痂 ,做大片自体皮移植。采用同一供皮区和Ⅱ°烧伤初愈区重复大片供皮的技术 ,扩大自体皮源。结果 :12 2例烧伤总面积 5 0 %— 80 %、Ⅲ°烧伤 2 0 %— 5 0 %的患者 ,采用上述治疗 ,皮片存活率为 90 %— 10 0 %。随访 84例植皮区外形接近正常 ,功能良好 ;14例患者留有轻度畸形 ,但采用小手术治疗后畸形得以矫正。结论 :改进取皮技术 ,扩大皮源 ,采用大片自体皮移植 ,皮片存活率高 ,明显缩短了疗程 ,功能与外形好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