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付美兰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116-116,119
目的分析探讨预防接种的副反应及其护理对策。方法根据我市城区预防接种的副反应报表和个案调查表,分析我市城区2009年1月~2010年1月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副反应情况及其护理对策。结果在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市城区共接种疫苗221339人次,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有26人次,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75/10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均能顺利渡过预防接种反应。结论正确使用高质量的预防接种疫苗,并做好副反应中各个环节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吴维洁 《求医问药》2014,(15):98-99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在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我社区服务中心计免科预防接种副反应个案调查表,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社区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12例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针对其在接种后所出现的副反应,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社区预防保健科共使用了25种疫苗,共接种疫苗27252人次,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12人次,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率为0.4‰。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12例儿童经护理干预后全部被治愈。结论:正确规范地使用高质量的预防接种疫苗,并在可能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各个环节对接种疫苗的儿童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2009年1~12月共接种百白破疫苗1980人次,其中基础免疫1470人次,加强免疫510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的儿童进行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结果 接种1980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49例,主要以发热和局部硬结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不良反应.结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增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周忠娣 《甘肃医药》2012,(9):713-714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在临床工作中,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本院计划免疫门诊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6920人次,其中基础免疫6035人次、加强免疫885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分析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百白破疫苗是我国现行的计划免疫程序规定的针次最多,使用最广泛的疫苗.回顾2009年1~12月中,对980名幼儿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基础免疫的接种者,接种前后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资料来自我院社区2009年1~12月,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者,共接种980人次,其中基础免疫780人次,加强免疫200人次.  相似文献   

6.
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从2006年1~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6 258人次,其中基础免疫5 539人次,加强免疫719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结果:接种6 258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28例,主要以低热和中等热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不良反应。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增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儿童常见的不良反应,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县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的预防接种报表以及预防接种副反应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各类疫苗的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各类疫苗接种的安全性。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县共对儿童开展了15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包括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a群流脑疫苗等,总计接种人次为69742人次,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2例,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无菌性脓肿、过敏性皮疹、腹泻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56/10万。结论导致儿童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多种,在接种疫苗期间,应当保证疫苗的规范正确使用,保证接种疫苗的儿童符合疫苗接种指征,提高儿童家长的配合程度等,可最大限度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张明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845+2874
目的:分析海安镇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统一方案和疫苗免疫程序对海安镇2009~2010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对漏种儿童进行疫苗补种。结果:全镇2009~2010年托幼机构、学校预防接种证单位查验率、儿童登记率均为100%,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补证率2009年70.83%,2010年75.42%。2009~2010年共应补种528人次,实补种508人次,补种率96.21%。结论:海安县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率达到国家暨省级规定的指标。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切实实行以教育部门为主导、卫生部门协作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扭转实施主体倒置现象,促进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和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是指接种疫苗后在使个体或群体产生对疫苗可预防疾病免疫力的同时,也可能使极个别个体产生的对疫苗免疫的副作用或免疫损伤[1].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和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疫苗的种类和使用量不断增加,人们对预防接种的认知程度日益提高,预防接种安全性问题日渐突出.为客观评价AEFI发生情况,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现对姜堰市2008年~2009年AEFI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预防接种出现副反应的原因以及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将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期间在本卫生院接受预防接种并出现副反应的60例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各项资料,统计副反应具体类型、出现时间、疫苗类型以及副反应出现的原因。结果预防接种后一般反应发生率最高,为78.33%,在接种后12h-24h内出现副反应的儿童比例最大,为68.33%(P0.05)。接种乙脑疫苗、麻疹疫苗后发生副反应的患儿最多,分别为16例和14例,儿童体质的差异性是导致接种后副反应高发的主要原因。结论儿童预防接种后的副反应比较高发,应该在接种前后按照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彪  陈美淑 《河北医学》2010,16(10):1232-1234
目的:探讨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年1至12月出生的满3个月到2周岁的儿童在汕头市下蓬医院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1至12月共接种百白破疫苗10551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300例,发生率12.32%,其中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wP)9411人,发生不良反应1255例,占13.36%。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aP)1140人,发生不良反应45例,发生率3.95%,DTaP明显低于DTw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7.29 P〈0.005)。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改进接种要求,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前疫苗要充分摇匀,做到深部肌肉注射,最好选择不良反应率较低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从而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赵富美  刘苏  甘秀妮  沈毅 《重庆医学》2012,41(21):2175-2178
目的探讨介入术后患者不良反应流行原因与干预控制措施,总结经验,以减少类似流行发病情况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动态追踪调查与回顾性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3~6月期间介入中心患者术后陆续发生不良反应的趋势分别进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和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流行发病趋势。结果 2009年3~6月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9%、9.66%、9.52%、5.39%,平均发生率为8.41%;3~6月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总检件数84件,在无菌物品监测中,检出一次性血管造影包内阳性物品3件,阳性率占总检件数的3.57%。6月份使用一次性血管造影包进行介入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8%,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介入手术包进行介入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月份全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介入手术包后,无类似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一次性血管造影包是导致介入手术患者不良反应流行发病的主要原因;持续动态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与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查找和发现不良反应流行原因的有效方法;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介入手术包,是控制介入术后不良反应流行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开展预防接种副反应试点监测,探寻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的有效方法。方法 建立全省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报告网,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逐级报告预防接种副反应,并做好监测结果的评估与分析。结果 全省22个县市报告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接种副反应57例。分类属疫苗反应37例(64.91%)。偶合症10例(17.54%),原因不明或待定9例(15.78%)。实施差错1例(1.75%)。临床诊断为过敏反应18例(31.58%),发热18例(31.58%),病因不明9例(15.79%),上呼吸道感染4例(7.02%),卡介苗接种加重反应3例(5.26%),病毒性脑炎3例(5.26%)。瘢痕反应和接种部位错误各1例(3.51%)。年龄〈1岁21人(36.84%)。1—5岁29人(50.88%)。10—20岁5人(8.77%)。30—50岁1人(1.75%)。不详1人(1.75%)。接种与反应间隔时间。在0—3d 50例(87.7%)。15d以上7例(12.3%)。结论 开展预防接种剐反应监测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监测试点方案可操作性强。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后可考虑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德庆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情况,分析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德庆县2009~2011年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德庆县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170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20.99/10万剂次。反应分类构成为一般反应占72.94%(15.31/10万剂次)、异常反应占24.12%(5.06/10万剂次)、偶合反应占2.94%(0.62/10万剂次)。全县接种单位报告覆盖率为61.54%(8/13),病例报告男女比例为1.13:1,年龄分布以1岁以下年龄组较多(47.06%),主要报告月份为3~8月份,报告反应时间较多发生在1d内(67.06%);AEFI涉及25种疫苗,第一类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以全细胞百白破疫苗(212.12/10万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43.11/10万剂次)、麻风疫苗(29.07/10万剂次)居前3位;第二类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以甲乙肝联合疫苗(225.56/10万剂次)、23价肺炎疫苗(164.38/10万剂次)、甲肝灭活疫苗(115.42/10万剂次)居前3位。一类疫苗的报告发生率17.57/10万剂次,二类疫苗为37.58/10万剂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10)。一般反应中以发热(53.23%)、局部红肿硬结(30.65%)为主;异常反应中以过敏性皮疹(56.10%)为主;偶合反应以上呼吸道感染较多。结论德庆县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工作质量较好,规范实施预防接种,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及其负面影响。促进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卡介苗集中接种在新生儿疫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卡介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观察组,接种疫苗的方式采取卡介苗集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两种疫苗分开接种的方法;选取2009年出生的10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接种疫苗的方式采取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接种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卡介苗使用数量。结果观察组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卡介苗使用数量较对照组节省678支。结论初生新生儿采取卡介苗集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两种疫苗分开接种的方法,能减少卡介苗使用数量,节约医疗资源,提升卡介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及两种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两个县的两组8月~3岁的健康婴幼儿共1864名接种不同疫苗,观察接种前和接种后6h、24h、48h、72h腋下温度、注射部位红肿直径和全身皮疹发生情况,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指导原则>"进行不良反应分级.结果 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达125人,其次为全身皮疹17人,注射部位红肿7人,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不良反应,所有接种反应均为一过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1%(基础免疫4.69%,加强免疫5.72%),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基础免疫7.10%,加强免疫10.40%),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法律救济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规范接种合格疫苗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根据现有立法,政府或疫苗生产企业是该责任的赔偿主体.笔者主张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救济基金,在分散政府和生产企业风险的同时,及时对受害者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8.
胡泽萍 《中外医疗》2011,30(14):41-42
目的评价2009年甘孜州甲流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情况,提出了相关处理措施建议。方法对甘孜州2009年甲流疫苗接种免疫活动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开展监测与处理。结果全州共接种56.256万人,报告接种率达到97.8%,报告异常反应病例36例,报告异常反应发生率为6.4/10万,性别与年龄间报告异常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在36例异常反应中,发热、红肿、硬结9例;过敏性皮疹20例,其他7例。结论甲流疫苗的安全性较高,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较低,症状比较轻微。但是为减少异常反应的发生,应从提高疫苗的质量、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4价Aβ1-15基因工程肽疫苗接种恒河猴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4价Aβ1-15基因工程肽疫苗(4×Aβ1-15)接种成年恒河猴的安全性。方法4只雄性成年恒河猴均免疫接种4次,每次间隔2周,以肌肉注射法接受4×Aβ1-15接种,检查免疫前后恒河猴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观察疫苗接种后恒河猴的脑、肝、脾、肾的组织结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常规检测恒河猴有无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4价Aβ1-15接种后,恒河猴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肝、脾、肾未见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脑内无出血表现。结论4价Aβ1-15基因工程肽疫苗(4×Aβ1-15)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由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冻干型水痘减毒活疫苗(无明胶)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武鸣县1—15岁儿童进行初次免疫和/或加强免疫,按Ⅳ期临床试验设计进行,不编盲,不设对照组。观察接种疫苗后3d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在监测卡上。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但在不同接种针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加强免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初次免疫,但两者的发生率均较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8/10万。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接种部位发红,所有报告病例均不严重,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无明胶)的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安全性较好,值得应用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推广2剂次的接种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