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周维彬  邓娟 《四川医学》2010,31(10):1550-155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今在我院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3例,分析其矢状面重建(MPR)的CT表现,评价其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MPR矢状面重建成像清晰显示33例70处峡部裂;模拟常规轴位CT扫描仅检出19例37处峡部裂,漏诊33处,漏诊率47.1%(33/70)。结论 MSCT容积扫描,矢状面MPR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MPR矢状面成像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首选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不稳在临床上以退行性改变为主,十分常见。典型的x线平片即可以诊断。普通x线摄影对于椎体序列及活动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椎体后部的小关节结构显示不佳。而CT则可清晰的显示椎小关节的结构变化,观察椎体移位的方向和程度。两者有机结合,可对腰椎不稳做出早期诊断和准确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4.
退行性腰椎不稳是慢性腰痛、腰椎术后综合征和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因其高发病率而受到广泛关注.腰椎不稳的不同定义和诊断标准与手术适应证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对其诊断的认识暂不统一,为了能够更确切地诊断腰椎不稳,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一系列新的有助于诊断的方法,包括临床上诊断和影像学诊断.作者就腰椎不稳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节段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在治疗方面也未有统一的标准。作者随访了自2004年7月-2005年11月收治的58例临床诊断为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初步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图像重建技术的作用是使图像变得立体化、细微化,从而提高医生在CT诊断中的准确性。图像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S)、重建放大三种。现作简要介绍。l多平面重建(MPR)多平面重建是把扫描后所得横断面图像经过重建处理.变成冠状位、矢状位、斜位或其它任意位置的图像.从而有多个不同方向的图像供医生进行CT图像诊断。多平面重建技术适用于全身各个体位的图像处理,对肿瘤、血肿、囊性病变等的位置、大小、形态都能直观显示,帮助临床定位、定性。2三维重建(3DS)三级重建是在X、Y轴的两维图像上对X轴进行投…  相似文献   

7.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早期诊断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家顺  潘杏然 《上海医学》1989,12(7):395-398
本文通过对30例下腰痛的症状、体征及腰椎动力学摄片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早期诊断依据,介绍了腰椎动力学摄片方法及其在诊断学上的价值。文内对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含义作了探讨,并根据疾病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9.
薛锦安 《广西医学》1998,20(6):1053-1056
本文对15例腰椎滑脱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现为:(1)汉边征。(2)椎间盘纤维环变形。(3)双管征及硬脊膜囊呈纺锤状变形。(4)腰椎峡部裂。(5)椎管狭窄及侧隐窝狭窄。(6)腰椎小关节半脱位,关节增生狭窄,骨赘形成,关节真空征和关节囊钙化。认为CT扫描既可清晰显示腰椎滑脱的椎管、硬脊膜囊、神经根、小关节及椎间透的病变,又可明显滑脱的病因,有利于临床医生的合理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伸过屈位功能摄片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1例有腰腿病症状的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椎体间成角情况.结果:经Dupuis法测量,29例患者在腰椎侧位片示椎体前后缘连线光滑,在腰椎过屈或过伸侧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3mm或角度位移>10°.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CT、MRI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失稳和功能改变,对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及治疗前后对于疗效的观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进行腰椎MRI矢状位、轴位参数测量的价值,为提高影像诊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院骨科2019年1月3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疑诊为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150例,不稳组82例,稳定组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过伸、过屈侧位DR摄片检查和腰椎MRI扫描,如患者矢状面移位>4mm,或成角...  相似文献   

12.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外伤之一,其中以爆裂性骨折最为常见,好发于脊柱的胸腰段,多属不稳定型骨折。收集我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分析其图像特点,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又称为腰椎椎弓崩裂,为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的断裂,是引起腰椎真性滑移,椎体滑脱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此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对固定上下关节突起重要作用.以前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主要依靠腰椎双斜位X线片,但双斜位片受技师投照技术及医师阅片熟练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其诊断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无腰椎滑脱的腰椎峡部裂,常规椎间盘CT扫描有时不能显示峡部裂,可导致漏诊.现通过CT平扫+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诊断率.2008年1月-2011年2月,笔者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33例椎弓峡部裂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诸强 《浙江医学》2001,23(6):383-384
腰椎假性滑移临床并不少见 ,但对其CT表现的专论较少。笔者收集了32例腰椎假性滑移的临床及CT资料 ,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 ,男5例 ,女27例 ;年龄45~66岁 ,平均58岁。均因非外伤性腰腿痛就诊。全部病例均为腰椎前滑移 ,其中L425例 ,L 57例 ;滑移程度按照Meyerding法均为Ⅰ度。2.CT检查技术采用PickerIQ型CT机 ,扫描部位为L3~4、L4~5、L5~S1 间隙 ,层厚及层距均为3mm ,摄骨窗与脊髓窗。本组病例均为在定位象或椎间盘扫…  相似文献   

15.
<正> 腰椎小关节病并不少见,但临床上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疼之疾病相混淆。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故我们收集了本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CT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 1.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51例,男31例,女20例。扫描层厚4mm,扫描线与腰椎问盘平行,自腰1/腰2扫描至腰5/骶1水平。病人仰卧,腿屈曲,所有病人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进行观察。其中26例合并椎间盘膨出,占5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节段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拟定诊断标准,对46例腰椎节段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手术治疗,行突出髓核摘除同时,行不稳定节段的融合或融合加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结果:42例获得随访,优22例,良14例,优良率85.7%。结论:腰椎节段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在明确诊断后应早期手术治疗,术中在摘除椎间盘的同时,应对不稳节段行融合或融合加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腰椎多节段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5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多节段峡部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扫描进行诊断和多螺旋CT( MSCT)扫描三维重建,后把X线、CT扫描和MS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对比发现, MSCT扫描三维重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和CT扫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CT扫描结果与X线检出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有利于更加清楚的反应病变部位,提高了腰椎多节段峡部裂的检出率,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和CT扫描。  相似文献   

18.
田黎明 《中外医疗》2013,(29):194-196
腰椎不稳症是指在生理负荷下,运动椎体节段不能保持正常位置关系而发生异常活动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腰椎不稳既可以是一种独立疾病的表现,也可以表现在其他腰椎疾患中.其发生多因腰椎退变引起,也可由外伤、发育异常、医源性损伤、椎旁肌肉功能障碍等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伸过屈位功能摄片在腰椎椎序不稳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5例病人均因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来院就诊,双下肢放射性疼痛36例,单侧下肢疼痛28例,间歇性跛行21例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功能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椎体间成角情况.结果经Dupuis法测量,20例患者在腰椎侧位片示椎体前后缘弧线光整,在腰椎过屈或过伸功能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3mm或角度位移>10°.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CT、MRI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序列不稳和功能改变,对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及治疗前后对于疗效的观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