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璇 《当代医学》2013,(17):123-12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9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试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人文关怀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8.92±4.27)、以及(43.72±2.8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0.34±3.12)、(56.14±3.64),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对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干预效果,完善临床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护理和心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7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护理组和干预组(n=35),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联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医护评分标准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结果护理前2组的SDS、SAS以及医护评分分别为(67.3±8.2)vs(68.0±9.0)、(65.4±9.7)vs(64.9±7.6)、(8.8±1.3)vs (8.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的SDS、SAS以及医护评分分别为(62.2±9.6)vs(56.4±9.7)、(60.6±7.5)vs(54.1±7.4)、(7.9±1.2)vs (6.1±1.1)。与护理前对比看出护理后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然干预组治疗结果显著优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显著的心理干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从而提升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4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20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者300例,随机将其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治疗护理外,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 300例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42.72±10.13)分、(46.78±10.2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两组干预前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无痛人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者人体学测量体重指数(BMI),免疫比浊法测定前白蛋白(PA)。结果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除RP外,其它SF-36各项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BMI和P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DS评分(51.5±3.9)及SAS(52.2±2.9)评分均较干预前(60.O±7.8)、(66.2±7.3)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8.724、10.231,P〈0.01);对照组SDS评分(56.4+4.1)及SAS(64.9±8.3)评分与干预前(59.6±513)、(67.1±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70,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208,P〈0.05;t=5.690,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情绪应给予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2.17±4.34)分,对照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8.91±4.87)分,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7.37±5.76)分,对照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3.64±6.38)分,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8.14±3.18)、(37.58±3.49)、(37.62±3.89)、(28.64±3.25)分,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2.84±3.27)、(31.43±3.21)、(34.52±3.27)、(24.38±3.66)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张口困难、口腔感染、鼻腔黏膜反应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4.76%、2.38%、9.52%、7.14%,对照组发生率为28.57%、30.95%、45.24%、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鼻咽癌实施放疗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评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雷艳  赵丹  林欣 《海南医学》2015,(2):253-255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模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34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70例)和对照组(1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纽曼系统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评分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分别为(41.20±8.86)分vs(48.24±10.12)分、(40.66±9.12)分vs(48.32±10.22)分],干预后干预组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20±8.86)分vs(45.30±10.16)分、(40.66±9.12)分vs(45.18±10.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分别为14.86%对38.86%,14.29%对39.43%)和对照组干预后(分别为14.86%对30.59%,14.29%对3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两种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年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在入院和干预10周后进行抑郁、焦虑的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心理护理干预10周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SDS、SAS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与对照组比较,P<0.01。两组总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余雪 《中国现代医生》2014,(10):76-77,8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将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A组51例为对照组,B组51例为干预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价结果对干预组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满足患者合理要求、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适应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环境.结果 干预组SAS、SDS分值出现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测量分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紧张、悲观等情绪,改善心理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52例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住院序号的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列入常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添加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情绪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慢性肾脏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利于缓解情绪,提升其依从性,促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吴霞红 《大家健康》2016,(2):248-24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90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后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心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透析半年后观察组的 SAS 和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茹 《华夏医学》2014,(3):25-2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专案聚焦模式下舒适护理在肾病综合征(NS)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 将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5例N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专案聚焦模式下舒适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舒适度[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肾脏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效能感)、依从性,于干预3个月期间,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GCQ、KDQOL-SF、自我管理效能感、依从性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内,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案聚焦模式下舒适护理对于NS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能增加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依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组建血透病友之家进行6个月规律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观察组建血透病友之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透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组即组建血透病友之家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76.7%,观察组为96.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CL-90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组建血透病友之家可以使患者焦虑和抑郁改善,从而使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实验组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观察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实验组两种量表评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80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实验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率(5.0%),比对照组(27.5%)低,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维持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组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舒适护理干预;经过10周的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维持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接受改良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80例接受改良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仅执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出现的并发症和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和SDS评分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出现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改良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焦虑及抑郁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