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N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方法 将234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 :窦性心律组70例、阵发性房颤组52例、永久性房颤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 ,并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 NT-proBNP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 ,永久性房颤组NT-proBNP明显升高(P<0 .05).与对照组比较 ,窦性心律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 .05)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阵发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 .05) ,与阵发性房颤组比 ,永久性房颤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结论 脂联素的水平可能与永久性房颤的反复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35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43)、持续性房颤组(n=47)和永久性房颤组(n=45),选取47例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增高(P<0.05);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与持续性房颤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促进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心房重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13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127例和持续性房颤(包括永久性房颤)组86例]和95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Ⅰ型胶原降解产物血清Ⅰ型胶原羧端肽(Ⅰ CTP)水平和Ⅲ型胶原合成标记物血清Ⅲ型前胶原肽N端(PⅢNP)水平.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为(9.45±5.61)μ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的(7.46±4.07)μg/mL和对照组的(7.88±5.23)μg/mL(P值分别<0.01、0.05).持续性房颤组的血清Ⅰ CTP水平为(4.93±1.40)μ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的(4.19±1.54)μg/mL和对照组的(3.73±1.56)μg/mL(P值均<0.01),而血清PⅢNP水平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与血清Ⅰ CTP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1).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伴随血清Ⅰ CTP水平增加,脂联素或许可以作为预测房颤患者心房重构严重程度的一个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房颤患者血浆内脂素、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心内科住院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 d,n=22)和持续性房颤组(房颤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7 d,n=24),另选择同时期心内科住院无房颤患者(n=15)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内脂素、NT-proBNP、LAD变化.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比较,内脂素、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LAD明显增大(P<0.05);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内脂素、NT-proBNP水平以及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水平与LAD呈正相关.结论 内脂素、NT-proBNP水平以及LAD与房颤的持续性有关,可以用来预测房颤的转归,指导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房颤与NT-proBNP水平及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玲  闫超  孙晶 《医学综述》2014,(1):132-135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与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P波离散度的相关性,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同期健康体检的34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体检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和P波离散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房颤组房颤时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体检组(P<0.05);②房颤组转复为窦性心律后NT-proBNP水平仍显著高于体检组(P<0.05);③房颤时NT-proBNP水平高于转复为窦性心律后NT-proBNP水平(P<0.05);④房颤组转复为窦性心律后P波离散度与体检组P波离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P波离散度大于体检组;⑤房颤组转复后NT-proBNP水平与P波离散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215)。结论检测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和P波离散度对房颤的诊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阵发性房颤、39例持续性房颤、43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及40例窦性心律对照者血浆中OPG、RANKL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血浆中OPG、RANK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血浆中OPG、RANKL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G、RANKL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罗春苗  冯俊  江永进  李超  周高亮 《安徽医学》2021,42(10):1091-109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非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房内径(LA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125例,根据房颤(AF)发作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AF组(n=41)、持续性AF组(n=38)和永久性AF组(n=46),选取同期住院的56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测定各组LAD等心脏超声指标,并对Hcy与NT-proBNP、LA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Hcy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AF组、持续性AF组和阵发性AF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永久性AF组和持续性AF组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Hcy与NT-proBNP水平、LAD呈正相关(r=0.737,r=0.462,P均<0.05)。结论 NVAF患者Hcy水平与房颤的发生、心功能损伤程度及左房结构改变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8.
于红玖  赵敏  吕田 《疑难病杂志》2012,11(5):331-333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血浆内脂素、脂联素(APN)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心内科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根据2006年ACC/AHA房颤指南中房颤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2例(房颤持续时间<7d)和持续性房颤组20例(房颤持续时间≥7d),另选择同时期心内科住院无房颤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内脂素、APN、LAD变化。结果 (1)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阵发性房颤组、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LAD增大(P<0.05);(3)LAD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高内脂素、APN水平,LAD增大与房颤的持续存在相关,内脂素、APN、LAD可用来预测房颤的转归,指导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CTGF和TGF-β1的蛋白含量.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CVF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01);持续性房颤组增加更明显(P<0.05).心房组织CVF与左房内径(r=0.320,P=0.005)、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90,P=0.001).与窦性心律组相比,CTGF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P<0.001)中均显著上调,持续性房颤组相对于阵发性房颤组亦明显增高(P<0.05).同时CTGF的蛋白表达与房颤持续时间(r=0.303,P=0.010)及左心房内径(r=0.287,P=0.015)呈正相关.结论 心房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升高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胶原增加和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显南  潘征  李天资  刘燕  黄达 《广西医学》2012,34(2):193-195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非心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方法 非心瓣膜病房颤患者54例(房颤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条件相匹配的非心瓣膜病窦性心律患者54例为对照(非房颤组),采用免疫荧光干试定量法测定两组患者hs-CRP含量;超声检测两组心脏房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P<0.01),房颤组左心房前后径(LA)明显大于非房颤组(P<0.05);hs-CRP与LA呈正相关(r=0.424,P<0.01).结论 房颤患者hs-CRP显著升高,房颤的发生、发展可能是由于炎症引起心房重构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将70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n=35)和胺碘酮+福辛普利组(治疗组,n=35),治疗随访时间为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以及治疗后3、6、9及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9和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心室内经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福辛普利与胺碘酮联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和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以及左房内径影响均优于胺碘酮单用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及瘦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与对照组,空腹脂联素水平测定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瘦素水平测定采用放免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与瘦素水平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迪  寇雪莲  唐维国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588-2589,26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13,P<0.05);ACI组治疗后Hs-CRP水平下降,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不同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性,脂联素对ACI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s-CRP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组(观察组,n=35)、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对照组,n=35),随访1.0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9、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第9、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维持窦性心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房颤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药物复律前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复律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132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顿服普罗帕酮450~600 mg复律治疗,观察患者复律前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并确立判断房颤复率是否成功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最适界值点Cutoff.结果:13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服药后48小时内83例(62.87%)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复律组患者复律前血浆NT-proBNP水平为419.53±43.83ng/L,明显低于未成功复律组458.11±66.09ng/L(P<0.01),成功复律组患者复律后1小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为(189.61±37.8)ng/L,明显低于复律前419.53±43.83ng/L(P<0.01),而未成功复律组血浆NT-proBNP水平复律前458.11±66.09ng/L与服药后48小时444.6±67.8ng/L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得NT-proBNP预测复律可否成功的最适界值点(Cutoff).结论: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当NT-proBNP值>432.25ng/L时,房颤复率成功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杨正芳  刘永铭  严祥 《医学争鸣》2007,28(14):1305-130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和补体C3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3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 )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19例;年龄、性别、体质量与其匹配的健康对照24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脂联素的浓度,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浓度,并分析两者浓度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UAP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9±0.42)g/L vs (1.27±0.25)g/L,P<0.05],SAP组和UAP组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62(1.19~15.50),4.97(1.07~14.80) mg/L vs 10.25(4.51~28.23)mg/L,P<0.05];血浆脂联素与补体C3、三酰甘油、体质量、腰围、腰臀比值呈负相关(P均<0.05);补体C3与三酰甘油正相关(P=0.000),与脂联素负相关(P=0.041).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和补体C3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补体C3的改变与脂联素水平负相关,提示脂联素的代谢可能影响补体C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炎症诱发房颤的机制。方法:将122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8例,持续性房颤组40例,永久性房颤组44例,随机选取41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结果:Lp-PLA2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及对照组,阵发房颤组高于对照组(P<0.05)。LAD在永久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P<0.05)。阵发房颤组中hs-CRP与LAD成正相关,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中Lp-PLA2、hs-CRP与LAD均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炎症导致心房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罗伶俐  刘明  曾国良 《海南医学》2016,(11):1846-1847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房内径(LAD)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分析二者在房颤患者发生、发展以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102例,按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2例,永久性房颤组30例,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资料统计,超声动态心电图测定其LAD并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1)四组患者的hs-CRP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1.32±0.58) mg/L ,较对照组的(0.89±0.46) mg/L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5.57±1.46)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2.63±1.24)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显著提高,但低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的LAD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32.34±5.62) mm,较对照组的(28.04±4.03) mm增长,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40.74±8.62) mm,较阵发性房颤组显著增长(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46.87±8.05) mm,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显著增长(P<0.05);(3)相关性: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hs-CRP与LAD直线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显著升高,与LAD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因子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以及持续中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喜朝  李晓涛  张惠军  季康 《河北医学》2007,13(9):1073-1075
目的:探讨炎症在心房结构重构和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病人50例,心房颤动病人3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并对患者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水平以左房直径及进行测量.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对比血浆BN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直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BN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0.
袁军  徐广马 《华夏医学》2006,19(4):660-661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43例房颤和52例对照组患者,分别测定房颤组、对照组及房颤组39例转复窦性心律1周后血浆CRP浓度。结果:房颤组血浆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房颤转复组1周后血浆CR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RP浓度与PAF转归有相关关系,炎症反应可能是房颤持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