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106例卧位,坐位,立位时心电图,观察三种不同体位时心率、P波、P-P间期,T波及早搏等变化,发现:(1)心率≥80次/min时,坐、立例数较卧位时明显增加;(2)2例P波于卧位时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取坐、立位时P波则出现 相反变化;(3)1例P-R间期卧位时为0.23S,从,立位时分别为0.19S和0.18s;(4)由卧位转为坐,立位时,T波直立例数减少而例置例数增加,并就体位变化与心率,传导阻滞,复极,早搏等变化关系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是将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记录下来进行分析、诊断,为临床提供一定辅助依据的一门科学.本文对心电图原发性ST-T改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斌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75-75
从心电图ST-T的改变,阐述影响ST-T异常的生理因素与病理因素以及药物影响的鉴别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具有指导价值的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心电图ST-T的改变,阐述影响ST-T异常的生理因素与病理因素以及药物影响的鉴别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具有指导价值的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仰卧、侧卧和坐立位三种不同体位下的ECG中心肌缺血和ST段抬高的特征.方法 从成人健康志愿者中测得三种不同体位的ECG,分别为仰卧位(00);半侧卧位(450);坐立位(900),然后由两名急诊科医师进行诊断和评价,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ECG是否有ST段抬高和心肌梗死的指征.结果 75例志愿者中,7例(9%)在仰卧位、9例(12%)在半侧卧位、9例在坐立位时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在仰卧位、半侧卧位、坐立位ECG中分别有2例(3%)有心肌梗死表现.结论 体位的改变会导致ECG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引起的原因、类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简述,进而对近3年来收治的118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作考察。经过大量的对比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有很大决定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ST-T改变结果,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06例,回顾性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常规心电图资料,并将诊断结果分组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者82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48例;而冠脉造影阴性者24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的单支病变中有12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4例多支病变中有15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冠心病不能单纯依靠心电图ST-T改变,因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较高,应早期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自2015年4月3日至2017年2月28日收治的33例初诊为冠心病患者,对他们的心电图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心电图检查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33例患者中25例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例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出现心电图改变的有14例,在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有3例出现了心电图改变,相对比,P<0.05;在14例冠状心电图阳性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有4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0例,在心电图阴性中有1例合并糖尿病,有5例合并高血压,相对比,P <0.05;在25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多支病变患者有17例,8例为单支病变.在多支病变中,出现心电图ST-T改变的有10例(58.82%);在单支病变中出现心电图ST-T异常者有4例,占50.0%,相对比,P<0.05.结论:诊断冠心病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参考价值,但不可以此为诊断依据,可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中,出现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80例,其中,45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中,9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阳性者36例单支病变中10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4例多支病变中出现14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患者心电图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较高.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其假阴性与假阳性率均较高,临床诊断中应对采用冠脉造影进行患者的确诊.  相似文献   

10.
40岁以上的妇女常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查心电图可见缺血型ST-T改变,常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此观察261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更年期妇女发作时的心电图及心得安实验,对此缺血型ST-T改变的临床意义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王新春  王健  王蓓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17-2518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的类别、临床意义。方法:用心电图仪配合教职工体检分析ST-T改变。结果:ST-T改变占总人数的34.25%,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占第一位,非特异性ST-T改变也占有重要比例。结论:根据ST段偏移的幅度、形态,T波低平、倒置的程度、部位,结合临床资料,以判定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05例高原官兵心电图ST-T改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原官兵心电图ST-T改变的发生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2090例高原驻守官兵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不同年龄、海拔及驻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2090例被检者中,ST-T改变发生率为5.02%(105/2090),各年龄组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3000~3500m组ST-T改变发生率与海拔〉4000m组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55%(44/1240)、7.18%(61/850),P〈0.01;驻训3~6个月组与〉1年组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51%(72/1596)、6.68%(33/494),P〉0.05。结论高原官兵ST-T改变发病率与年龄及驻训时间无关,与驻训海拔高度相关。对ST-T改变的诊断应持慎重态度,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心脏病患者8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动态组和常规组各40例,动态组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常规组给予常规心电图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两组患者ST-T改变情况。结果经比较得知,两组患者的ST段缺血性压低、V1-V6T波直立V1T>V5T、V4-V6T波低平或倒置的比例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ST-T检测,可诊断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同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方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ST-T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选取56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非孕期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妇女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妇女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为16.07%,对照组为3.57%,观察组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非孕期妇女相比,妊娠晚期孕妇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更高,且为功能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电图ST-T改变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及性别间差异,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102例,就其心电图中的ST-T改变,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出现ST-T改变者占体检总人数的32.67% (360/1 102),其发生率随年龄递增而递升(P<0.05),且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9.17%vs 26.09%,P<0.01).结论 心电图中出现ST-T改变时,须结合各方面情况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临床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52例常规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2例ST-T改变的患者中,ST-T出现动态变化时冠心病确诊率达到68.06%,无ST-T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率为3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确诊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者ST-T动态改变的发生率为68.75%,多支病变ST-T动态改变的发生率为61.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局限性,临床应当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例器质性疾病的亚健康状况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并追踪观察,发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纠正心电图ST-T改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200例病例中,男性65例(32.5%),女性135例(67.5%)。年龄在23~55岁之间。心电图ST-T改变: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05~0.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231例妊娠晚期女性,将同期同龄230例健康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的发生率。结果妊娠晚期孕妇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及健康体检妇女人群的改变发生率分别为16.8%、5.2%,两者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941,P=0.000<0.05)。结论大多数妊娠晚期孕妇ST-T改变为生理性的,妊娠结束后多数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电图ST-T改变与心理应激的关系,探讨心理应激是否引起心电图ST-T动态变化及是否为诱发SA、A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96例心电图有ST-T动态变化的患者临床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6例稳定性心绞痛(SA)36例和冠状动脉未见异常组(14例),进行社会心理应激调查,并测定 C-反应蛋白(GRP)的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1)心理应激36例,引起ST-T改变,但冠脉造影正常5例,SA有13例另有 12列经冠脉造影确诊为ACS和C-反应蛋白(GRP)明显身高(8 例,P=0.009);ACS组有心理应激者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61.2% 比33.3%(11/33),P=0.009].结论 心理应激可使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心电图ST-T动态变化,心理应激通过炎症反应触发AC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