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措施对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急救护理组(A组,n=49)和常规护理组(B组,n=48)两组。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对比抽搐停止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差异。结果 1 A组患者意识清醒时间、抽搐停止时间及总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50);2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A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为4.1%,低于B组的18.8%和27.1%(P<0.05)。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予以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其预后水平,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荣再香  胡敏  邱小婷 《中外医疗》2012,31(14):34-36
目的探讨自制的咪达唑仑喷鼻剂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按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持续静点并辅以常规抗惊厥护理;观察组采用自制的咪达唑仑粘滞型喷鼻剂喷鼻同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抗惊厥均有效(P〉0.05),但观察组开始用药时间和惊厥控制时间分别为(36.8±6.3)s和(188.56±53.25)s,对照组分别为(59.3±6.9)s和(259±56.03)s,观察组2项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家属对小儿热性惊厥知识的认知情况平均评分分别为(4.53±0.79)和(2.76±1.08)(P〈0.01),随访1年患儿热性惊厥复发率11.67%对30.00%(P〈0.01)。结论自制的咪达唑仑粘滞型喷鼻剂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更迅速、安全、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家属对热性惊厥的认知度,有效降低患儿热性惊厥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肠道感染及引起的热性惊厥患儿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肠道感染及引起的小儿热性惊厥6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0.0%),体温下降更为明显,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肠道感染及引起的热性惊厥患儿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儿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程度,促进体温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热性惊厥发生的特点,探讨其观察重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50例发热惊厥患儿进行积极救治,熟练掌握惊厥患儿治疗及护理方法,并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结果 50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预后良好。结论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病症,临床上遇到惊厥患者应采取急救处理,尽快查明病因,对惊厥患儿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儿科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87例热性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87例热性惊厥患儿经治疗及积极护理后效果满意,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发病急骤,除需要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助于控制热性惊厥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勇芬 《大家健康》2016,(1):272-272
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加以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该院儿科收治的74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急救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3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仅为2.70%,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χ~2=6.67,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清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48±1.20)min、(4.89±1.06)d,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0.37,11.29;P0.05)。结论: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采取正确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能够缩短患儿的清醒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患儿的病情康复有积极意义,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儿做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为患儿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同时也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段亚丽 《农垦医学》2010,32(5):465-467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对急救护理方法及健康宣教工作在治疗和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作用进行总结。结果:经急救及综合护理,38例患儿未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措施并配合医生急救。做好小儿热性惊厥的健康宣教工作,对减少并发症,预防其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多在6个月~4岁,发作多与感染尤其是急性上呼吸道有关,有家族遗传倾向,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医务工作者以小儿热性惊厥要有足够的重视,对6个月~4岁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发热患儿,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以减少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患儿惊厥发作要积极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发作前、发作期的病情观察,提供系统的护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止惊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惊厥复发。方法:对我院收治2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期观察,采取分期护理,指导患儿家长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20例热性惊厥患儿系统的临床治疗和切实、有效的护理,15例单纯型和3例复杂型均治愈,2例复杂型转变为癫痫。结论:防止热性惊厥发生的关键环节是做好惊厥前期观察及护理。做好惊厥发作期的观察及护理,可大大减少热性惊厥的并发症发生。对发热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热性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在3-7d 后康复出院,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对所有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发现,10例有复发史或具有较为严重的病情的患儿中病情转为癫痫1例。结论:有效降温、惊厥的治疗和护理、吸氧护理、对症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总结分析所有患儿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小儿热性惊厥发作分为全身性、部分性两类,且一般于发热后12 h内出现热性惊厥,其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面色口唇发绀、抽搐、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一般持续5~10 min,部分患者出现短暂性嗜睡。而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与对照组73.33%(22/30)相比显著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发生热性惊厥时,需对其临床特征予以细致观察,同时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加以治疗,以显著改善患儿各种症状和病情,提升其治疗效果,从而有效减少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邢燕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493-4494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细致的基础护理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对小儿家长进行疾病与护理知识的宣教。结果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高热患儿的惊厥及时得到控制,有惊厥发作的患儿预防再次发作。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抢救、精心护理、健康教育,及时控制惊厥和预防其再次发生,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小儿热性惊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最初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不能及时治疗,严重者会出现窒息,产生严重后果。本文从分析小儿热性惊厥急救护理的关键和重要性,对小儿热性惊厥诊治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系统性做好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急救及护理措施,确保小儿身体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苑丽华 《当代医学》2014,(14):98-99
目的:探讨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药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别采用单纯药物和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48例(98.41%)、30 min内起效42例(85.71%)明显高于单用组;复发率2例(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药物治疗起效快,可有效提高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舫   《中国医学工程》2014,(6):79-79
目的探讨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治疗的58例肠道感染有关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给予观察组患儿舒适的临床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舒适护理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患病小儿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舒适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惊厥的问题,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院前急救护理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20"急救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共13个月接诊的34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2组,甲组采用院前急救优质化整体护理,乙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甲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满意度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5.8%显著优于乙组的总有效率82.4%、满意度为91.3%、不良反应发生率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恢复和家长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董礼婷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778-3779
目的:探讨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惊厥持续症状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治疗,试验组给予地西泮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惊厥控制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惊厥控制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起效时间为(9.6±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5±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惊厥控制起效时间,提高惊厥控制率,且安全、可靠、稳定,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所采取的急救护理对策与效果,为提高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与急救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将159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施迅速吸氧、降温退热、控制惊厥抽搐、保持呼吸道通。、防止脑水肿等急救护理对策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159例热性惊厥患儿经过及时控制惊厥和高热以及一系列护理干预,患儿惊厥、抽搐、高热等症状全部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应采取迅速止惊、给氧、降温等急救护理对策,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和体温控制,指导患儿家长掌握患儿日常有关护理知识,防止呼吸道感染,这对于大幅度降低小儿热性惊厥发生率和后遗症及早日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性急救措施在小儿热性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接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急救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发热持续、抽搐停止、意识恢复及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急救措施能缩短热性惊厥患儿持续发热时间和抽搐时间,有效促进患儿意识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