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知晓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了解手卫生现状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分5个阶段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直接观察、手卫生培训、评估反馈等,观察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计算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场试卷考核,计算重症监护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统计调查时段内医院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医生手卫生执行依从性从干预前45.0%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1.1%,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43.3%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手卫生知晓考试成绩从培训前60.0分提高到培训后90.0分;护士成绩从培训前59.1分提高到培训后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3年5月的12.5%降低到再干预后的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知晓率,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教育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合格率提高的作用. 方法选取16个样本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实施调查与干预,对教育干预前后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教育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认知和手卫生依从性都明显高于教育干预前,尤其是快速消毒剂的优点由原来的8.68%提高到73.3%,干手方法由原来的30.2%提高到80.7%,手卫生概念回答正确率由原来的43.4%提高到76.5%,手卫生依从率由原来的49.5%提高到75.0%,六步洗手法合格率由原来的58.0%提高到74.0%. 结论通过行为教育干预,加强监督管理,监测手卫生并及时反馈能有效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手卫生依从性能持久,有效减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措施.方法 依据WHO制订的"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采用直接观察法随机对临床各科室正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观察,填写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结果 共观察650例次"5个时刻"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以清洁/无菌操作前及体液暴露后为92.31%,接触患者后为84.61%,接触患者前为57.69%,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为53.84%.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以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最高,实习生最低.护士、 医生、 实习生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90%,74%,53.33%.结论 该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应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采取个体化干预,从薄弱环节入手干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按照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单盲法,对临床各科室的医生、护士进行现场观察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该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61.6%,且受岗位、科室、操作类型的影响;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医生;重症监护病房和新生儿病房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性高于接触患者前.结论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妇产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对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洗手行为和洗手技术的考核。结果:医生:手卫生依从率26.19%,洗手合格率54.76%;护士:手卫生依从性62.22%,洗手合格率84.44%。正确的洗手方法护士掌握的比医生好。结论: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防范措施,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对318名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167名医护人员进行洗手技术的考核,对调查及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洗手率低、洗手合格率低,操作前洗手执行率10.60%,操作后为37.74%。考核正确洗手方法,护士合格率为67.03%,医生为42.11%,护士掌握较好。结论强化手卫生知识的教育,加强监督管理,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各个骨科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和现状,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于2016年7-12月期间骨科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采用问卷和随即抽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与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骨科病区各个科室医生手卫生执行率较低,但各个科室无统计学差异,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71.05%,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为5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在手卫生的五个时机中统计学差异显著,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体液后和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高(78.18%、64.60%),其他时机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仅为42.70%。结论骨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尤其医生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但各个科室无统计学差异;另外在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应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用于提高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ICU医护人员10人组成品管圈,以提升手卫生依从性作为圈主题。结果品管圈活动后,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由58.4%提升至81.6%,效果显著(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提高手卫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观察并记录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依从性;随机采集外科手和卫生手棉拭子样本行菌落培养。结果:2010年-2014年间该院医生、护士和护工手卫生依从性分别由27.1%、29.8%和18.4%上升至53.8%、67.3%和32.5%。调查期间,医务人员不同时机的手卫生执行率存在差异,但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调查共采集卫生手样本571份、外科手样本376份,合格率分别为76.4%和92.6%,护士的卫生手合格率显著高于医生和护工(P0.01)。结论: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需针对岗位特点进一步加强培训以便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讨手卫生依从性的改进措,降低医院患者的微生物感染率。方法:第四军医大学某附属医院对2015年上半年152例次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调查发现合格者95人次,平均合格率76%,其中医生卫生洗手合格率为69.4%,护士卫生洗手合格率89.4%。结论:手卫生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强化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手卫生氛围,加强手卫生的规范和监督管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季蓉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93-794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08年在岗的72名医护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36名,实验组给予行为教育干预和指导,由观察员隐蔽观察2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行为教育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P<0.01)。结论行为教育干预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荣德明  张英  曾成惠 《四川医学》2011,32(9):1481-1483
目的探讨采取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提高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法对我科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时机调查。结果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情况调查中有4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手卫生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探讨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制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采用单盲法,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随机调查医务人员158名,医生65名,护士93名,实地查看科室手卫生设施的配置情况。结果手卫生的依从性低,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率为60.0%,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54.9%。护士洗手的依从率为67.6%,高于医生的46.8%,护士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依从率为61.5%,高于医生的43.5%。结论完善手卫生设施配备,提倡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培训和考核,可有效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及提问的方法,对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57.19%.诊疗活动前手卫生执行率为51.67%,诊疗活动后手卫生执行率为65.14%.实施干预措施后,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51.19%提高到77.92%.结论 绵阳市中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差和工作繁忙.  相似文献   

15.
曾红梅  张敏 《海南医学》2012,23(17):115-116
目的 评价感控周活动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调查分析感控周前(2011年6~8月)和感控周后(2011年10~12月)112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洗手正确率、每床日洗手液手消毒剂消耗情况.结果 开展感控周后,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洗手正确率、每床日洗手液、手消毒剂消耗情况均有明显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82.1%上升到92.9%、医生手卫生依从性从53.6%上升到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洗手正确率从75.0%上升到96.3%、医生洗手正确率从73.2%上升到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从96.4%上升到98.2%,增加了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从83.9%上升到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消毒剂、洗手液消耗情况达到5 ml/床日的水平,符合标准.结论 通过开展感控周活动可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蕾  张建云  卢娜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7):111-112,114
目的 及时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预防医院感染,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对南昌市第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下科室观察,随机抽取115名医务人员,观察其手卫生实行情况.结果 (1)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41.0%,在接触患者前最低,仅31.3%,在无菌操作后最高,为50.0%;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接触患者前后比较及无菌操作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显著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 vs 32.0%,P<0.05).(3)新生儿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最高,为87.5%,门诊最低,为0%;各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新生儿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随机现场观察法,对医务人员诊疗活动过程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结果:医务人员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31.56%,其中医生22.09%,护士34.80%;手卫生5个指征中依从性最高的分别是医生接触患者后(23.88%),护士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29.81%);最低的分别是医生接触患者前和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15.31%)、护士接触患者后(15.71%);在洗手液和手消毒剂使用中平均消耗量仅为1.69 m L/床日数。结论:精神科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薄弱。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观念引导,促进手卫生的规范,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姚坚贞  徐碧珍  陈麟 《海南医学》2011,22(16):90-9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建立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措施。方法汇总本院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数据中,护士手卫生合格率为90.36%,医生手卫生合格率为85.71%。护士手卫生的合格率较医生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P﹥0.05)。结论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焉耆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探讨科学、卫生的洗手方法,及手卫生干预方法,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对2009~2010年手卫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现场观察的方法,了解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晓情况及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医务人员存在很多洗手误区和手污染情况,2009年洗手合格率80.9%,2010年洗手合格率86.7%,合格率有所提高.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薄弱,手卫生的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烧伤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院内感染的概率。方法探讨影响手卫生的相关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我科24名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实行手卫生干预措施。结果对2014年1月至5月烧伤科医护人员以每日随机抽查3-5人的手卫生,以一月为单位,计算月手卫生依从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结论加强科室手卫生的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严格按照洗手程序正确洗手,不断改善洗手条件,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便捷的洗手环境,使其自觉地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