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炜 《中外医疗》2013,(28):52-53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2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收治的128例实施机械通气达48 h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VAP组和非AVP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通气方式等作分析对比。结果确定了年龄、APACHEⅡ评分、意识状态、口咽部或是呼吸机部件生物污染、机械通气方式和时间、抗生素联合应用种类等因素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应依据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呼吸机使用过程中VAP的发生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降低VAP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119例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ICU患者,根据VAP诊断标准分为AP组和非VA组,分析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患者中发生VAP 39例,VAP发生率为32.7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联合使用抗生素、急诊手术史、输血史、是否使用抑酸剂、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APACHEⅡ评分(≥15分)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救治ICU患者时,应对VAP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探讨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489例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病例组(172例)和对照组(317例),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35.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等14项因素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有6项: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留置胃管、APACHEⅡ评分。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各种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春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82-498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5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1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有47例被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1.12%。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经分析,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 d、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留置胃管以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高度相关。结论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可以为临床提供依据,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16例,其中发生VAP共50例,对VAP的发生进行相关单因素分析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实施气管切开与否、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种类及基础疾病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3 d及意识障碍、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为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入住RICU的10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常规VAP预防策略,并在患者进入RICU时开始如下参数监测:生命体征、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及合并症、血生化、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APACHEⅡ评分、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态、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防污染毛刷(PSB)定量培养、胸部X线检查、插管时程、是否发生VAP以及预后。结果共34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32.4%。VAP患者死亡20例,病死率显著高于非VAP患者(58.8%比28.2%,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低蛋白血症是R ICU中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的发生使RICU插管患者的病死率增加,在RICU中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是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血白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机械通气 > 48 h病人112例,其中经临床诊断为VAP 42例(VAP组),非VAP 70例(非VAP组)。比较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在气管切开、肠内营养、频繁吸痰、气压治疗、早期康复治疗、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气管切开、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和抗菌药物联用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VAP可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加强VAP危险因素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柳军  黄家宙 《吉林医学》2010,31(22):3666-366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VA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行人工机械通气的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误吸、H2-受体拮抗剂或酸剂、激素、抗菌素联合应用与VAP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机械通气时间≥3d、误吸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机械通气时间≥3d、误吸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VAP的有效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综合ICU152例机械通气(MV)〉48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0岁)、昏迷、慢性肺部疾病、MV时间≥5d、留置胃管、抑酸荆及皮质激素应用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肠内营养和镇静剂应用对VAP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的各种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红 《中外医疗》2009,27(12):77-7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ICUVAP患者进行病案调查;并对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ICU184例VAP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插管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9.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1株,居首位占22.3%;肺炎克雷伯菌30株,居第2占16.3%;G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株,占总株数的6.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5株,占2.7%;耐药监测结果显示,G-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加强对VAP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才能提高VAP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杜育刚  曾杏梅  黎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94-2396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85例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病例组(65例)和对照组(120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病率为35.1%;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OR=3.015)、侵入性操作(OR=3.166)、留置胃管(OR=4.757)、使用制酸剂(OR=4.21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OR=4.12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OR=2.366)。结论 EICU进行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90例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SAP分为SAP组(40例)与非SAP组(50例),对其发生S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AP组年龄、意识状态评分、卒中部位、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鼻饲治疗史、脱水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与非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意识状态评分≤8分、年龄>65岁、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鼻饲治疗、脱水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使用。结论:NICU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大、合并糖尿病、吸烟、意识水平低下、使用鼻饲治疗、脱水剂及胃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ICU住院并实施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按照VAP诊断标准分VAP组和非VAP组。统计分析确定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感染慢性肺部疾病等14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有5项:非感染慢性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肠饲营养、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制酸剂和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结论ICU病房VAP是外部的医院环境和患者自身的内环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重点监控,采取不同预防策略联合应用,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症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进行研究,并且对其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我院急症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原菌以及耐药性,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138例实施了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有48例患者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4.7%;48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较未出现相关性肺炎的患者的上机时间长;另外,使用抗菌药物不能明显降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论: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药对消毒、无菌操作引起重视是预防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措施,并且还应该根据药敏实验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其特点。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ICU患者VAP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46.89‰,经ASIS法计算后,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11.06‰;VAP患者死亡率为32.56%,带管时间与年龄在死亡和存活的VAP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为首。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与管理,重视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监护。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分布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群分布及耐药特点,探讨其产生原因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本院ICU 2002~2004年间诊治的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谱、耐药性及其临床特征。结果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共感染细菌27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5株(占75%)、革兰阳性球菌35株(占12.8%)、真菌33株(占12.2%)。革兰阴性杆菌中占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96株)、肺炎克雷伯菌(29株)、鲍氏不动杆菌(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溶血葡萄球菌(1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占75%,对万古霉素有100%的敏感性。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为多重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其致病与ICU患者特点有关,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源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加强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分布,并重点分析其发生的医源性危险因素,方法:以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2年间我院ICU收治的235例次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查确定其中64例次为VAP病人,并进行危险因素的统计处理,结果:VAP患中,气管切开的VAP发病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VAP患与非VAP患相比,两在患性别,年龄,H2受体阻断剂的使用,抗生素的使用和插管时间长短等方面有显差异,病原菌培养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次为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论:VAP的主要医源性危险因素是H2受本阻断剂的应用,抗生素的滥用和插管时间过长,在注意处理危险因素的同时还应重视对气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4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结果98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46例发生VAP,VAP发生率为46.9%;VAP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VAP组;共检出病原菌134株,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菌素及亚胺培南等各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均十分严重。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株(MRSA)20株,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全部敏感,但对其他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VAP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VAP应重视消毒、无菌操作以及根据该病区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选择最佳经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分布进行探讨,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监护病房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析、检测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以掌握其分布规律,进行对症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共收集353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73株,阳性率占77.3%,均不来自于同一患者,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2.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13.9%)、真菌(13.6%)。革兰阴性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1.6%。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新青Ⅱ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因此需避免此类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给予抗生素干预,且需避免滥用,以降低患者菌群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60例脑卒中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病原菌分布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 60例脑卒中VAP患者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7株(78.86%),革兰阳性菌8株(6.50%),真菌18株(14.60%);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常见,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提示这几种菌株均存在耐药性。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未发现相关耐药性。结论 ICU脑卒中患者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